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微血管密度(MVD)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卵巢浆液性肿瘤(良性浆液性囊腺瘤10例、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8例及浆液性囊腺癌58例)中微血管密度(MV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并分析二者间相关关系. 结果 良性、交界性及恶性浆液性卵巢肿瘤组织中MVD值分别为7.8±2.4,17.5±3.3及27.6±7.5,bFGF的表达分别为(9.86±6.7)%,(24.8±10.0)%及(40.7±17.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MVD值分别为18.3±3.4、24.2±3.1及32.3±6.4,bFGF的表达分别为(25.0±17.7)%,(37.9±17.2)%及(47.7±13.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浆液性卵巢癌FIGO Ⅲ-Ⅳ期的MVD值高于Ⅰ-Ⅱ期的MVD值,分别为28.9±4.7及22.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FGF的表达在浆液性卵巢癌Ⅲ-Ⅳ期的表达高于Ⅰ-Ⅱ期的表达,分别为(41.8±15.9)%及(35.9±2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卵巢癌中bFGF的表达与肿瘤组织中MVD的值呈正相关关系(r=0.393,P<0.01). 结论 血管生成可能在浆液性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微血管密度(MVD)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判断病程及预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包膜完整者12例,不完整者29例;无癌栓者13例,有癌栓者28例;病理分级Ⅰ Ⅱ级者17例,Ⅲ Ⅳ级者24例)和5例正常肝组织中bFGF和MVD的表达.结果:5例正常肝组织中bFGF和MVD均无表达.HCC组织中bFGF阳性率为70.7%,bFGF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有无癌栓、包膜是否完整有关(P<0.05),HCC组织中MVD为21.02±9.57.bFGF表达与MVD值有关(P<0.01).在高侵袭转移组与低侵袭转移组间,bFGF阳性率分别为86.4%和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VD值分别为24.62±9.98,16.79±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C组织中bFGF呈高表达,与HCC肿瘤血管生成有关,检测bFGF、MVD有助于判断肿瘤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螺旋CT(SCT)表现特征与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微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肝细胞癌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肿瘤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将HCC的SCT表现特征分别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b—FGF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22例,阳性率为66.7%(22/33),有癌栓组b—FGF阳性表达率为100%(11/11)与无癌栓组b—F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微血管密度均值为36±6,MVD在无包膜、有癌栓组MVD值明显高于有包膜、无癌栓组(P〈0.01、P〈0.01)MVD值与肿瘤直径大小无关。b—FGF表达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VD)值为39.4±2、3。b—FGF表达阴性组MVD值为28.1±3.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值、b—FGF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动脉期是否均匀强化、中心有坏死及有无供血动脉显示无相关性(P〉0.05),在边缘不清组、门静脉有癌栓组的b—FGF表达分别高于边缘清楚及门静无癌栓组(P〈0.05)。b—FGF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动脉期强化情况、有无中心坏死及有无供血动脉显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T的表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HCC的微血管生成以及b—FGF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M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浸润转移和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8例胃癌组织中Bfgf、HGF及CD34、PCNA的表达.结果 Bfgf Mrna和HGF Mrna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和52.5%;胃癌的侵袭深度、脉管累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均与Bfgf和HGF 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均P<0.05).Bfgf和HGF Mrna阳性表达病例的平均血管数分别为(46.7±13.3)个/0.72 mm2和(46.6±14.0)个/0.72 mm2,均分别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病例的平均血管数(34.6±15.2)个/0.72 mm2(t=4.62,P=0.000)和(36.0±14.9)个/0.72 mm2(t=4.01,P=0.000);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66.5±13.6和67.6±13.4,均分别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病例的PCNA标记指数55.0±11.0(t=4.91,P=0.000)和54.8±10.6(t=5.83,P=0.000).Bfgf Mrna和HGF Mrna阳性表达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的病例.结论 Bfgf和HGF可促进胃癌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参与肿瘤浸润转移过程,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尖锐湿疣损害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FGF在 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 (包皮 )、2 8例尖锐湿疣损害中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尖锐湿疣组和正常人皮肤组的bFGF阳性表达率相同 ,但前者的阳性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5 )。正常人皮肤组织中bFGF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基底层 ;尖锐湿疣损害中bFGF阳性细胞遍及表皮全层 ,呈现从基底层到棘层、颗粒层阳性表达逐渐增强的模式 ,而位于棘层的凹空细胞表达尤为显著。结论 尖锐湿疣组织细胞可产生和分泌较多的bFGF ,作为中间介质在尖锐湿疣中可能发挥促表皮细胞增殖和促真皮毛细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曦  张杰 《医学综述》2009,15(23):3535-3537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近年来研究较为热门的生物因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多肽生长因子,能广泛促进来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细胞的增殖,是体内重要的创伤愈合因子之一。bFGF有主动诱导分化和加速生长作用,可以促进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4,FGFR-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1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结果:11例癌旁正常胃粘膜上皮有1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1%),2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18.2%)染色阳性;5例癌旁不典型增生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染色阳性各2例(40%);4例癌旁肠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染色阳性分别有2例(50.0%)和1例(25.0%);81例癌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染色阳性分别为72例(88.89%)和74例(91.36%);癌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肠化及不典型增生(P<0.01);胃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表达的水平与患者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染色呈明显相关(P<0.01)。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与局部血管淋巴管生成、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SCC组织bFGF表达,并检测Ki-67增殖指数(PI)、CD34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R-3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从NCE到CIN再到SCC,bFGF表达水平、PI、MVD及LMVD均显著升高(P<0.05).bFGF在SCC组表达与MVD显著正相关,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深度、预后、PI及LMVD无关(P>0.05).SCC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者,其bFGF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无脉管浸润者(P<0.05).结论bFGF表达与SCC局部微血管密度及转移状况呈正相关,提示bFGF可能在SCC局部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泉 《医学综述》2000,6(10):435-436
<正>1974年Gospodarowicz首次发现一种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的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FGF具有促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cell,VEC)再生、影响血管内膜增生、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迁移、促进新生血管生长和血管侧支循环建立等多种生物效应,对疾病发生、发展及疾病的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宫颈鳞癌组织淋巴管分布、密度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以D2-40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P-V二步法检测63例宫颈浸润鳞癌组织内、癌旁及11例正常宫颈组织内的淋巴管密度(LVD),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宫颈浸润鳞癌组织内(7.21±2.30)及癌旁(9.71±2.07)LVD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1.55±1.0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0)。癌旁LVD明显高于癌组织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5.778;P=0.000)。②癌组织内LVD与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均P〈0.05);癌旁LVD与病理分级、间质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有关(均P〈0.05)。结论:宫颈浸润鳞癌内的淋巴管分布存在一定规律性,新生淋巴管形成对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转移起重要作用,且癌旁淋巴管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
高四四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32-34,F0003
目的 观察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DcR3蛋白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进而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宫颈癌、2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8例宫颈正常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CD105标记的MVD计数.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DcR3阳性表达率为85.71%,远高于正常宫颈组和CIN组,三组间经Bonferroni法两两比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R3表达阳性的宫颈癌组织巾MVD亦高于阴性组织(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二者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0.42,P<0.05).结论 DcR3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血管的生成和转移有关,其可作为临床宫颈癌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淋巴管密度和微血管密度在乳腺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6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用D240、CD31分别标记淋巴管和微血管后进行密度计数,对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的预后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肿瘤周围淋巴管密度(peri-lymphatic vessel density,P-LVD)明显高于肿瘤内淋巴管密度(intra-lymphatic vessel density,I-LVD)及对照组淋巴管密度(P<0.01).I-LVD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表达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而P-LVD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 =0.003、0.026),MVD仅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38).在生存分析中发现P-LVD、MVD与患者的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密切相关(P =0.007、0.008、0.014、0.024,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提示P-LVD、MVD是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乳腺癌P-LVD、MVD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通过定量分析,P-LVD、MVD可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与宫颈癌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确诊的62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及体检健康者62例(对照组),宫颈癌患者进行化疗治疗。分别检测宫颈癌组化疗前及化疗18周后、对照组健康体检时血清bFGF、VEGF水平,随访2年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分析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62例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49例(79.03 %),部分缓解9例(14.52 %),疾病稳定0例(0.00%),病情进展4例(6.45 %),总有效率为93.55 %。宫颈癌组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 A、Ⅱ B、Ⅲ A、Ⅲ B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依次升高(P<0.05);低、中、高分化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依次降低(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化疗前和化疗18周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进展患者血清bFGF、VEGF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与化疗前比较,部分缓解患者化疗18周后血清bFGF、VEGF水平均降低(P<0.05)。bFGF、VEGF低水平组生存率分别显著高于bFGF、VEGF高水平组(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呈高表达,二者水平与宫颈癌化疗敏感性及预后密切相关,血清bFGF、VEGF高水平患者预后较差,低水平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舌鳞癌病灶组织淋巴管分布特点,探讨人舌鳞癌癌灶及癌周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淋巴道转移机制,分析淋巴管生成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62例病理组织标本中的淋巴管,并计数人舌鳞癌癌灶与癌周组织淋巴管密度值。【结果】观察可见癌周淋巴管数量较癌内增多,管壁菲薄,多见扩张、开放状态。舌鳞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癌周淋巴管密度较淋巴结转移阴性组高(P〈0.05),癌灶内与癌周淋巴管密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分期均无相关性。【结论】(1)人舌鳞癌组织中存在大量新生淋巴管,主要分布于癌周围组织。(2)与舌鳞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相比较,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癌周淋巴管密度明显增高。(3)舌鳞癌癌周淋巴管密度的增加是癌细胞转移的病理解剖学基础,可能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观测舌鳞癌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对预测癌淋巴道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卢叶  吴汉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5):1818-1821,1825
目的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研究它们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21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和14例正常组织标本中的PTTG和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PTTG和bF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72%、71.42%,其阳性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和正常组织(P〈0.01)。PTTG表达与bFGF表达成等级正相关(r=0.623,P〈0.01);PTTG表达与甲状腺癌预后指数成正相关(r=0.306,P〈0.05)。结论PTTG和bFGF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两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肿瘤侵袭程度及临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急性白血病患儿(AL)化疗前后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63例AL患儿化疗前后及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bFGF水平,比较其在化疗前后关系。结果:AL患儿化疗前血清bFGF水平[(5.15±2.27)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10±0.30)ng/mL]及化疗后[(2.51±1.27)ng/mL](P均<0.01),AL患儿化疗前bFGF水平与骨髓原始及幼稚细胞数量成正相关(r=0.301;P=0.045)。结论:bFGF与AL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动态监测AL患儿的bFGF水平,可能有助于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环氧合酶(COX-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OX-2和bFGF在34例Ems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3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 ①COX-2及bFGF在异位内膜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P均<0.05).而COX-2及bFGF在Ems在位内膜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均<0.05).②Ems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COX-2和bFGF的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COX-2和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济,bFGF)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淋巴漏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淋巴漏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3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淋巴漏分为采用贝复济治疗的治疗组和采用滑石粉液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第1天引流量、第2天引流量、第3天引流量和拔管天数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复济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淋巴漏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pi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在甲状腺微小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34例甲状腺微小癌、30例甲状腺分化型乳头状癌和20例甲状腺腺瘤性增生中bFGF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bFGF和VEGF表达阳性率在甲状腺微小癌、分化型乳头状癌和腺瘤性增生中分别是70%、50%、15%和75%、50%、、5%,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阴性。经两两比较,甲状腺微小癌和分化型乳头状癌中bFGF和VEGF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与癌旁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腺瘤性增生有显著差异。结论检测甲状腺微小癌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甲状腺微小癌和分化型乳头状癌一样有恶性行为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