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不兴,农业不稳”。目前,我国农业灌溉面积已发展到7.2亿亩;初步治理易涝面积2.8亿亩;改造盐碱、溃害低产田1亿多亩。有灌排设施的耕地所生产的粮食、经济作物和蔬菜的产量分别占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农田研究室的专家们与绥化地区青冈县立新村村民的情谊是实实在在,经过考验的。立新村原本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1996年~1998年连续3年遭受水灾,使全村三分之二的农户远奔他乡。就在这片渍、涝频发,盐碱危害不断加剧的贫脊的土地上,省水利科学研究所的几位科技人员来到了这里,从1999年起开展了“松嫩平原涝渍耕地综合治理技术”课题的研究工作。此后,为了帮助当地农民提高生产效益,先后又把“振动式深松机械研制与开发”、“盐碱地综合改良措施研究”两项课题的试验区选在了立新村,通过科技的投…  相似文献   

3.
松花江流域其塔木涝区内外水遭遇及排涝标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其塔木涝区位于九台市东部二松左岸,工程控制面积657km~2,设计排涝面积129.4km~2。由于常受二松洪水顶托,又无强排措施,内水难于外排。内涝时有发生。本文就该涝区缺乏实测资料而利用暴雨资料、实测洪水资料及实际灾情调查,分析确定了涝区在内外水同遇情况下,发生设计频率降雨时相应的设计外河水位;并利用模糊优选理论分析了涝区排涝设计标准。为排涝设计标准及工程措施的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我们嘉善县洪溪公社洪溪大队地处杭、嘉、湖水网平原,地势低洼,河港纵横,历史上是个易涝易溃地区。文化大革命前,春早两季亩产徘徊在七、八百斤之间,其中八队粮食自给困难,有时要吃国家供应粮。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好形势鼓舞下,水利设施有了很大发展,实现了排灌机电化。1973年以来,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我们大队发扬“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革命精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搞了田间“三沟配套”(即直  相似文献   

5.
“中国耕地的基础地力与土壤改良”专著中精辟的论述了““涝渍潜”与“盐碱”在我国各地区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尤其提出“涝渍潜”或“涝渍盐碱”应统一解决的理念,同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标准。这对黑龙江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现时生产现状最具针对性和迫切性,最具普遍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的“治涝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方法”,是进行治涝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如研究涝区分区规划、选择治涝设计标准、确定治涝工程布局及规模等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本文就这一课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意见。本文提出的“分析计算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以确定治涝工程规模的水利计算成果为依据,使治涝工程规模与效益密切联系,互相对应,使分析计算建立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对推荐公式及其有关的因素均作了论述,并有一计算实例可供进行这一工作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一改以往以种植水稻为主,转变为以大农业和“城市菜篮子工程”,或以“三高”创汇渔业为主的结构,经济效益明显增加。而城市化也给农业治涝区带来一定程度的城市化水文效应,从而对农业治涝标准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对三个典型农业治涝区农业治涝标准的经济评价,提出珠江三角洲大农业治涝宜采用10年一遇最大24 h暴雨所产生的径流量 2天排完的治涝标准;对农业经济价值相对较高的农业治涝区,宜采用10年一遇最大24 h暴雨 1天排完的治涝标准。  相似文献   

8.
1998年我省嫩江、松花江中上游发生特大洪灾,使广 大地区发生严重涝渍灾害,为此,涝渍耕地治理成为我省“救灾重建”一项重大任务,笔者根据多年科技攻关,提出灾区涝渍耕地治理应治渍为标准,因地制宜组装“沟管洞缝”,分步实施,并注意除害与兴利结合。在有条件地区再组装“池闸井机”,终成“挡引、排灌、降蓄、采补、水补、水早、种养”一体化工程,使这个“救灾重建”有新起点,达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加强双山涝区管理促进水利产业发展双辽县水利局王树景双山涝区是吉林省的重点涝区之一,也是我县重点产粮区和商品粮基地。为加快我县双山涝区工程配套建设,切实抓好涝区的管理工作。1992年根据吉林省水利厅的要求。我县编委批准成立了“双辽县双山涝区管理处”,全...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涝渍地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江平原沼泽化土地的涝渍现象,在试验区采取以“旱、稻、草”三元结构模式,实施明沟及暗管结合排水,进行以稻治涝,对草原涝渍地治理,效果明显.排出地表积水,降低了地下水位,改良了草原植被群落,达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以下简称建三江)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多年来这里的农业一直受“三江下梢、十年九涝”的困扰。然而,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频发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昔日的传统涝区也开始旱象频生。在三年两干旱的重压下,传统涝区的水利工作者创造出了用涝区工程抗旱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淮北地区总面积约37400平方公里,耕地3300万亩,历来是洪涝渍旱碱诸灾俱全地区。建国后经过三十多年的治理,平原的防洪问题初步得到控制,但涝渍旱碱仍连年不断,尤以涝渍为频繁。据统计,1949~1979的三十年中,全淮北累计受涝面积19370万亩(其中包括50、54和75年的三年洪灾),平均每年受涝650万亩。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开挖了新汴河和茨淮新河两条骨干河道,为淮河干支流中下游排洪排涝起了较好的作用,但淮北面上的涝渍一直没有得到全面治理。相反,在“大跃进”年代,不问自然规律,强行实施“以蓄为主”和“河网化”;在七十年代不讲经济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如何有效预防涝灾、减轻涝灾、科学救灾,成为摆在水利和农业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笔者结合嘉祥县部分农田“逢汛必涝,涝则成灾”的现状问题,指出了嘉祥县除涝工程存在的短板,分析了涝灾成因,提出了防治涝灾的对策,以供同行参考和商榷。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三江平原沼泽化土地的涝渍现象,在试验区采取以“旱、稻、草”三元结构模式,实施明沟及暗管结合排水,进行以稻治涝,对草原涝渍地治理。实践证明,效果明显,排出地表积水,降低了地下水位,改良了草原植被群落,达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兴化市位于江淮之间的里下河腹部,平均地面高程2.4米,素有“锅底洼”之称。历史上洪、涝、旱、卤、蝗等各种自然灾害交替发生,尤以洪涝灾害为最。 建国后,兴化人民按照“主攻涝渍,涝渍旱碱综合治理”的要求,开展了面广量大的农田水利建设,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设施,抗灾能力显著增强。但是,水利工程设施的基础仍很薄弱。1991年的大水暴露了已建水利工程设施在抗御特大洪  相似文献   

16.
虎林市有3.6万公顷草炭地尚待开发,开发草炭地有利于涝区治理.起“平原水库”的作用.在实行“以稻治涝”中,利用草炭潜没容重呈负值的特性,利用湿浸润的灌溉方法,发挥田间持水高达338%的特性种水稻,灌溉定额只有210m~3/亩,比井灌区平均用水量节水70%.水稻产量平均350kg/亩,既开发了泥炭资源,又达到治涝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三江平原是沼泽性平原.低洼易涝,总的地势比较平坦、但微地形变化复杂,特别是一些“涝洼塘”,“尿炕地”排水效果很不理想,以稻治涝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根治涝魔的理想措施。为了便于各地开展工作,作者在大量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井灌灌区水田规划及建筑物布置新技术.从水田分布、井位选定到具体的规划实施,全面系统,一一道来.文章深入浅出,可普遍适用于井灌灌区和不同层次的水田开发建设者。  相似文献   

18.
刘巧清  杨哲江 《人民长江》2013,44(10):59-61
水涝灾害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易发多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简要介绍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涝区概况及涝灾形成原因。新修订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在沿用以往规划的基础上,新增了安徽沿江圩区治涝规划区和长江中游山丘治涝规划区。治理措施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排水渠、增加泵站装机)和非工程措施(如退田还湖、加强调度管理)相结合。规划到2020年,长江中下游平原区逐步形成“自排、调蓄、电排”相结合的治涝体系,全面达到10 a一遇的治涝标准。  相似文献   

19.
吴娟  林荷娟 《人民长江》2023,(11):1-7+22
为解决太湖流域高密度感潮河网地区水位预报精度难提高、洪水淹涝实时风险评估计算效率低等问题,破解复杂平原河网地区“四预”难题,构建了太湖流域陆气耦合模型系统,该系统包括太湖流域水文水动力学耦合模型与基于水文学法的洪水淹涝风险快速评估模型。在2021年“烟花”台风期间,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数值模式网格、分区降雨预报为输入,分别应用基于河网多边形与汇流分布式动态单位线的水文水动力学模型预报太湖与河网代表站水位过程与超警超保区域,以及基于水文学法的洪水淹涝风险快速评估模型预测太湖流域洪水淹涝风险区域与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陆气耦合模型系统实现了降雨预报网格、分区与河网多边形的耦合,水文水动力模型解决了太湖流域降雨与径流在空间上的均化问题;与分区降雨数值预报相比,网格降雨数值预报预测的超警超保区域、洪水淹涝风险区域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该系统在“烟花”台风期间的预测预报服务直接支撑了流域洪水与区域涝水科学错峰调度,提升了流域与区域的防汛统一管理水平,有效缓解了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灾区涝渍耕地 ,主要有低湿耕地 (江河谷地、漫滩及三江平原 )、坡湿地 (北安、九三等丘陵、漫岗、高平原 )、盐碱地 (大庆等一带 )。灾后重建 ,进行涝渍治理 ,是灾区恢复生产至关重要的大事。按国家要求 ,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 ,如何进行涝渍治理 ,根据从“六五”至今的国家科技三江平原低湿耕地综合治理的“攻关技术”和工作经验 ,现从水利角度提出以下观点 ,仅供参考。首先 ,灾区涝渍耕地治理 ,也要遵循一般治理原则 ,即应采取工程、农业、生物措施综合治理。工程治理一般坚持四大原则 ,做到内外分开、高低分开、水旱分开、地上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