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Pd和Pt的HPC-1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同时分别在间歇式反应釜和固定床连续反应器中对过氧化氢异丙苯(CHP)催化加氢制备二甲基苄醇(DMPC)的反应活性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HPC-1催化剂中活性金属Pd和Pt以无定形非晶态形式负载于载体上;在优化的反应工艺(反应温度68℃、反应压力0.5MPa、液态空速2.0h-1、氢气流量150mL/min)条件下,无论是在间歇式反应釜内还是在固定床反应器内,CHP的转化率均大于99%,DMPC的选择性均大于97%,达到了现有硫化碱还原CHP制备DMPC工艺的水平;建立了反应温度为68℃时CHP在固定床反应器内进行催化加氢反应的宏观反应动力学模型,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该模型的反应级数为0.79,且CHP含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具有介孔结构的纳米MgO,并对其用于异丙苯选择性氧化制过氧化氢异丙苯(CHP)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MgO在异丙苯选择性氧化制过氧化氢异丙苯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在MgO添加量为原料质量的1%、空气流速200 mL/min、反应温度80℃、常压条件下反应8 h,异丙苯转化率达到30.53%,CHP选择性达到94.78%。  相似文献   

3.
苯酚丙酮的生产过程中,过氧化氢异丙苯的分解一直采用硫酸均相催化法,剩余的微量酸用有机碱中和,但酚焦油产生量较高,影响苯酚收率.通过对比试验,提出改变中和剂投放量等工艺,取得明显的效果.目前已在吉林石化公司苯酚装置上应用,酚焦油产生量由原来的0.7 t/h降为0.4 t/h以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采用混捏-浸渍法制备具有相同载Pd量的Pd/Al2O3和Pd/Ni/Al2O3催化剂,并对制得的催化剂进行XRD,BET,NH3-TPD表征。在固定床连续微反装置上,对制得的催化剂进行重整重芳烃油选择性加氢反应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Pd/Ni/Al2O3催化剂具有γ-Al2O3物相、适宜的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以及较小的酸量,对重整重芳烃油中烯烃选择性加氢具有较好的反应性能和稳定性,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温度80 ℃,压力5 MPa,空速2 h-1,氢油体积比500。  相似文献   

5.
通过双金属Pd/Al2O3催化剂在裂解汽油选择性加氢过程中的工艺性能研究,讨论了该催化剂在液相选择性加氢过程中原料油性质、反应器入口温度以及液相总空速等在反应中的影响,得出了该催化剂基本的优化工艺条件,同时对该催化剂在反应中的双烯加氢率和绝热温升数学模型进行探讨,得到的结果与实验能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6.
异丙苯在Cu-HMS分子筛上的催化氧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含Cu的中孔分子筛(Cu-HMS)为催化剂,研究异丙苯的催化氧化。研究发现,Cu-HMS催化剂的加入使异丙苯氧化的诱导期显著缩短。在75℃下,以Cu-HMS为催化剂,O2为氧化剂的纯异丙苯氧化反应,苯乙酮为主要副产物,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都很高。当催化剂用量为1 5×10-4mol/ml时,反应8h后,异丙苯转化率为32 7%,目的产物的累积浓度(质量分数)为37 7%,选择性为99%;反应12h后,异丙苯转化率为42 4%,目的产物的累积浓度为46 3%,选择性为95 6%。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快速分析异丙苯中的过氧化氢异丙苯与酚类杂质的方法,该方法采用BEH C18(1.7μm×2.1 mm×100 mm)反相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流量0.4 m L/min,采用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为220 nm。实验结果表明,目标组分分离效果良好,分析周期为8 min,分析周期短。标样的测试结果表明,各目标化合物在各自配制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响应,回归系数均大于0.999,各目标组分的最低检出限为0.235~1.167 mg/L。实际试样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9.74%~102.26%,6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等于3.18%,定量结果准确可靠,数据精密度良好。将超高效液相色谱应用于异丙苯中微量过氧化氢异丙苯与酚类化合物杂质的分析,为异丙苯生产企业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南军  李梅  刘晨光 《石油化工》2005,34(Z1):479-481
研究了Pd/Al2O3催化剂在连续重整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烯烃反应中的加氢性能,结果表明,对于Pd/Al2O3催化剂采用现有工业常用的工艺条件,不能用于满足产品需要,其原因是高沸点馏分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但在连续重整汽油BTX馏分选择性加氢脱烯烃的反应过程中,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可以使加氢汽油的溴价小于200 mg/100g、芳烃损失小于0.5%,满足芳烃抽提进料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以两种不同形态氧化铝-工业氧化铝BA和氧化铝纤维Q4为载体的负载型钯催化剂在蒽醌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通过TEM,BET等方法对载体的形貌、比表面及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Q4特殊的纤维状结构,使得载体具有更高的比表面及适宜的织构性质,有利于实现活性组分钯在载体上的高分散和有效利用,从而相应催化剂显示出较高的蒽醌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10.
焙烧温度对Al2O3载体及Pd/Al2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CO2气体成胶制备了Al2O3载体,考察了载体焙烧温度对载体和相应Pd/Al2O3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及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BET等技术对载体及催化剂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载体的比表面积、孔容减小,平均孔径逐渐增大,孔分布较集中。所制得的拟薄水铝石较纯净。400—800℃焙烧时,Al2O3载体只有γ—Al2O3晶型;1050℃时,主要以θ-Al2O3为主;到1250℃已完全转变为α—Al2O3。Pd/Al2O3催化剂均具有较高的双烯加氢活性和选择性,其中以970℃和1050℃焙烧载体制备的催化剂为最优。  相似文献   

11.
Pt/Al_2O_3催化合成2,3,5-三甲基氢醌连续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Pt/Al2O3催化剂,采用固定床连续工艺催化合成得到高纯度、高产率的2,3,5-三甲基氢醌,考察了反应温度、氢气分压、空速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条件试验确定了比较理想的加氢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沸石催化剂上过氧化氢异丙苯分解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考察了几种沸石催化剂对于过氧化氢异丙苯分解反应的活性及寿命。研究表明,改性β沸石活性较高,Y系列沸石和HZSM-5催化剂的活性较差。HZSM-5活性较差的原因是由于孔道太小限制了反应物分子的进入,改性β沸石具有较高活性是因为酸强度在-8.2~-5.6的酸量较多。改性β沸石的单程寿命较长,其单程寿命与较强B酸量的关系曲线呈火山形,说明有最佳较强B酸量存在。通过对失活催化剂的表征可知,积炭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经再生后催化剂的活性和单程寿命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3.
以Al_2O_3为载体,采用共浸渍法制备Ru-Sn-B催化剂,并用于对苯二甲酸(PTA)催化加氢制备对苯二甲醇(BDM)反应。通过程序升温还原(TPR)、化学吸附及程序升温脱附(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Sn、B用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u负载量为5%,n(Sn)/n(Ru)=0.8:1,n(Ru+Sn)/n(B)=1:15,采用H_2还原制备的催化剂对羧基加氢具有较好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活性评价、XRD、TPR、CO2 -TPD、CO -TPD等手段 ,探讨了La2 O3对Cu/ZnO催化剂性质和CO2 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催化剂经La2 O3改性后 ,CuO晶粒明显变细 ;CuO -ZnO催化剂还原难度略有增加 ;有利于CO歧化反应进行 ,使催化剂上积炭量增加 ;CO2 加氢生成甲醇的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在淤浆反应器中,研究了Pd/C催化剂催化环己基过氧化氢加氢分解反应的本征动力学,利用经验方程对动力学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建立了幂函数型本征动力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多种统计学检验,比较了分解动力学模型的计算值和试验值,获得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5.66%。该动力学模型有助于反应器的选型、设计和操作。  相似文献   

16.
异丙苯在酸性催化剂上的主要化学反应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ACE-Model R), 研究了反应温度在450~600℃范围内, 异丙苯在酸性催化剂上的主要化学反应路径。结果表明, 异丙苯在酸性催化剂上的主要化学反应有脱烷基反应、烷基侧链裂化反应、烷基转移反应和氢转移反应等, 其中脱烷基反应是最主要的化学反应, 其选择性为67%~88%;烷基侧链裂化反应选择性为1%~2%;烷基转移反应选择性为1%~10%; 氢转移反应选择性为1%~3%。提高反应温度既有利于脱烷基反应又有利于烷基侧链裂化反应, 烷基侧链裂化反应选择性的增加有利于C1~C2等小分子烃类和短侧链芳烃的生成, 但高温不利于烷基转移反应和氢转移反应.  相似文献   

17.
XRD和脉冲化学吸附法测定苯和甲苯在Cr_2O_3/Al_2O_3催化剂的化学数据表明,随着催化剂中Cr_2O_3含量的增加,Cr_2O_3在Al_2O_3表面上的晶粒度逐渐变大,苯和甲苯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强度相对也逐渐减弱,而吸附中心的数目呈上升趋势。该法在催化剂的研制和开发工作中可用于比较氧化物催化剂对反应物或产物的相对吸附强度和吸附中心数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拟薄水铝石粉与扩孔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并对各成分的加入量、焙烧温度及载体表面的酸强度等N素进行了考察。催化剂评价结果表明,Pd/Al2O3-MO能够符合重整后加氢反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用原位红外技术研究了Pd/Al2O3催化CO氧化反应,对CO吸附态的特征以及CO氧化反应中CO和O2的配比进行了试验,获得Pd/Al2O3吸附多重谱带和它在285~373K温区范围内的变化情况。由此证明,Pd与Al2O3发生了相互作用。根据桥型谱带在CO和O2共吸附于不同温度时的变化,确定了转化反应较快的CO和O2配比为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