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高护女生人格、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护女生是个特殊的女大学生群体,其特殊性在于与其他专业的女大学生群体相比,其群体环境中,特别是在课堂学习、集体活动中,由于缺少男生而缺少与异性同学的互动。本研究拟探讨该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人格、防御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贵阳中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女性,她们是大学生的特殊群体.国内对护理系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研究报道不多,而且研究范围是在某地区、某大学内,其结果有区域性,并不能代表所有大学护理系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使用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在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症状自评量表对贵阳中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这有助于全面了解贵阳中医学院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心理问题,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姚学进  王萍秀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7):618-619
本文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湖南大学、湖南女子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8所高校女学生进行体形、减肥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调查,以了解当代女大学生减肥群体的实际心理健康水平,为女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心理疾病的干预和防治提供理论支持。调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减肥者多为体重正常和体重偏轻者,女大学生减肥者心理健康水平与普通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女大学生减肥者心理健康因子强迫症状、焦虑、敌对、人际关系敏感4个因子高于普通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职女大学生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青年群体,具有她们自身独有的特点。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影响,大学期间在人格塑造、择业成才、情感生活中往往会产生种种心理发展问题,影响其心理健康。高职女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常见的心理困扰?是什么因素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福建某高等医学院校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福建莱高等医学院校442名贫困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心理健康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结果:高等医学院校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其家庭完整性、年龄、年级、父亲职业等.结论:影响高等医学院校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帮扶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复杂,以往采用一元分析方法研究其影响因素,难以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挫折因素,探讨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以作者所在的两所大学新生427人为研究对象,男233人,女194人.  相似文献   

7.
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心理健康问题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心理健康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课题.作为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尤其是护理专业大学生,其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1].本研究就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人格特征进行了对比和研究,旨在探讨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健康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个性特征以及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1309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达50.0%,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6.0%,排在前4位的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其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16PF的智慧性、忧虑性、紧张性因子分极显著低于男大学生,而兴奋性、敢为性、独立性因子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心理症状阴性的女大学生与心理症状阳性的女大学生在16PF的13个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培养其良好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大学生脆弱群体和普通群体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差异,为提高大学生脆弱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部分,随机抽取绍兴市某高校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资料整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脆弱群体与普通群体在生源地、家庭收入、家庭成员关系、心理压力和压力来源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重点关注大学生脆弱群体,努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素云 《温州医学院学报》2004,34(4):324-324,F003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医学生这个大学生群体,有其特殊的专业背景,进一步加强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如何在西方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开展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医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多方面因素,提出了如何做好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国内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已不少,但对警察院校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通过具体分析警察院校大学生抑郁心理的现状,探讨其抑郁心理的形成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女大学生心理自我鉴定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青少年心理自我鉴定表”对 44 1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量表指标包括对学习的态度、人际适应能力、对自己的态度、性心理水平、精神健康水平 5个方面。结果 女大学生心理自我鉴定中对自己的态度良好者占 76 .2 % ,心理自我鉴定较差的学生中 ,人际适应能力和精神健康水平所占比例较高 (6 .8%、8.4% )。结论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个别指标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缺少生活经验,无法很好地应对学习、人际、经济、就业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以甘肃省高校31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女通信兵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探讨提升该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某通信部队122名女通信兵进行测试,并与中国女军人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女通信兵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评分及总分均高于中国女军人常模(P〈0.01);偏执、精神病性因子的评分高于中国女军人常模(P〈0.05);恐怖因子分与中国女军人常模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组女通信兵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国女军人平均水平,应结合其特定心理基础和环境压力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二是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1]。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以后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笔者试图从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探讨相应的干预策略。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71名贫困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测,并对其结果与5124名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比。结果:贫困女生与非贫困女生各因子分测评结果除恐怖因子、妄想症外,贫困生的其余各因子分均高于非贫困生(P<0.05或P<0.01)。结论:大学贫困女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女生,需尽快进行心理咨询的人数比例也较高。研究结果对贫困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与地方大学生相比,军校大学生面临着特殊的适应环境与任务,因此关注这一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寻求改善与提高的对策与措施,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Shavelson等[1]提出了自我概念的多维层次结构模型,为自我的量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本研究旨在以该理论模型为基础,了解当前军校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心理健康状况及二者关系,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校女大学生人数增长迅速,其在学生总数中的比例甚至超过男生人数,她们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由于女大学生独特的个性特点以及各种因素在其成长过程中对她们的交互影响,使其常因学习、生活、就业、恋爱、家庭、经济、人际关系等问题而产生心理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分析女大学生月经紊乱形成的原因、探讨研究预防与治疗女大学生月经紊乱的对策方法,对女大学生实施调节月经的健康教育.中西结合在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先设计女大学生月经紊乱的问卷调查表,然后在不同的大学、各种不同的专业进行问卷调查、个别咨询女大学生健康史月经史及月经紊乱的基本情况,必要时,通过医疗手段和辅助检查方式了解引起月经紊乱的原因,再把问卷调查与个别咨询辅助检查的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分析,最后探讨研究预防与治疗女大学生月经紊乱的对策方法,并对女大学生实施调节月经的健康教育和必要的干预与引导.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咨询和指导、专题讨论和讲座,设立保健门诊,建立大学生月经紊乱咨询服务信箱、等方式,了解和掌握引起女大学生月经紊乱原因的一手资料,为探讨研究预防与治疗女大学生月经紊乱提供理论依据.结论 做好女大学生月经紊乱的健康教育,要根据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特点,运用先进的、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促进女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为女大学生今后的优生优育打好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