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电信技术》2011,(7):65-65
IETF标准组织近日通过华为提交的WSON(波长交换光网络)核心标准文稿(WSON架构,波长标签)成为RFC标准。这标志着智能波分传送标准正式确立,全面进入标准化时代。WSON是未来光纤传送的核心技术,基于WDM传送技术并增加GMPLS智能控制的光交换网络。  相似文献   

2.
IETF标准组织(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在不久前结束的第73次会议上,最终通过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提交的WSON(波长交换光网络)RWA(路由波长分配)标准架构草案并正式将其确立为WSON标准架构,这标志着智能波分传送进入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DWD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发展,系统单波已从10Gbit/s、40Gbit/s向100Gbit/s演进,DWDM系统容量已不再是网络发展的瓶颈,如何实现波长端到端的动态配置和调度、提升网络的安全性和利用率则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简要描述了WSON(波长交换光网络)的关键技术,通过试验网对WSON功能进行验证,并对WSON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现代电信科技》2009,39(3):73-74
近日,中兴通讯对外发布其全新一代波分传送系统iWDM解决方案,该系统集WSON、PXC、L2交换,以及OTN技术于一身,具备智能控制平面、大容量光层和电层的业务调度、完善可靠的电信级保护等多种功能,充分满足运营商对于现在和未来阶段的网络传送需求。  相似文献   

5.
近日,中兴正式向全球首发了其新一代波分传送系统iWDM解决方案。在新方案中,中兴汇集了WSON、PXC、L2交换以及OTN等多种技术,具备智能控制平面、大容量光层和电层的业务调度、完善可靠的电信级保护等多种功能,能够充分满足运营商对于现在和未来阶段的网络传送需求。  相似文献   

6.
N/A 《光机电信息》2009,26(3):59-59
3月12日消息,中兴通讯对外发布其全新一代波分传送系统iWDM解决方案,该系统集WSON、PXC、L2交换、以及OTN技术于一身.具备智能控制平面、大容量光层和电层的业务调度、完善可靠的电信级保护等多种功能.充分满足运营商对于现在和未来阶段的网络传送需求。  相似文献   

7.
吴纯勇 《通信世界》2011,(23):11-11
在通信标准和产品创新方面,近日通信业又有两个重要突破。从对外公布时间顺序上看,先是阿尔卡特朗讯发布了首个400G网络处理器FP3,该芯片遥遥领先于一代产品,可显著提升100GE路由器的密度并降低成本。再是华为提交的WSON核心标准文稿(WSON架构,波长标签)成为RFC标准,这标志着智能波分传送标准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8.
燕青 《通讯世界》2009,(3):22-22
3月12日,中兴通讯在北京向全球首发其新一代波分传送系统iWDM解决方案。该方案集WSON、PXC、L2交换以及OTN等多种技术于一身,具备智能控制平面、大容量光层和电层的业务调度、完善可靠的电信级保护等多种功能,能够充分满足运营商对于现在和未来阶段的网络传送需求。  相似文献   

9.
从网络平滑演进的角度看,基于分组传送同时兼容现有TDM传送技术的"全业务交换传送"的体系架构是实现光传送网向分组化方向演进的必然选择,也是电信运营商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主要讨论了基于分组传送的全业务交换传送的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方案,该体系结构的关键是在电层引入基于分组的T-MPLS交换技术,解决光传送网对分组业务的承载问题.该体系架构能够满足各种网络业务的传送需求,融合了数据、电路和光层传送功能于一体,支持数据/TDM/波长等不同技术信号的交换.  相似文献   

10.
波长交换光网络(WSON)将控制平面引入波长网络,实现波长路由的动态调度,提高网络调度的灵活性和网络管理的效率。主要对WSON技术的标准化现状和设备实现情况进行介绍,并给出WSON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准同步数字传送网向同步数字传送网,同步数字传送网向波分复用(WDM)XX传送网的演进过程。阐明了传统的传送网必然向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演进的观点。着重介绍了ASON的体系结构、网络结构、功能特点、控制平面的功能构件、标准接口以及实现ASON控制平面的关键控制协议规范。  相似文献   

12.
针对波长交换光网络(Wavelength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WSON)规划方案验证和评价的难度,依据WSON规划逻辑和特点,提供了一种准确的方案验证和评价方法。该方法全面考虑了主备路由的路径分离、波长重用和OSNR等因素,并辅以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范围内IP业务的迅猛增长,对传送网带宽和交换系统容量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目前,在光层利用DWDM技术,可以使一根光纤的可利用带宽达到10Tbit/s左右,可以满足较长时期内对传送网带宽的要求。然而,采用通常的电路交换技术(时分、空分及波长交换)的交换速率远低于这个数值。这样,两者的失配对交换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李剑峰  潘丹 《通信世界》2008,(27):I0025-I0026
T-MPLS(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是目前PTN(包传输网络)研究的重要技术,也是实现电信网由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演进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以SDH(同步传送体系)和WDM(波分复用)技术为主流的传送网络有着良好的保护倒换机制,在T-MPLS分组传送网络中,保护倒换机制一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光传送网承载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T-MPLS)的结构,分析了解决基于T-MPLS的路由与波长分配(RWA)问题所采用的算法的类型.随后,将基于T-MPLS的RWA问题分为路由选择和波长分配两个子问题,结合T-MPLS技术的特点分别从支持流量工程、多域情况、支持组播和支持区分业务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分配WSON光网络中的波长资源,提出了一种基于路径计算单元(Path Computation Element,PCE)的波长交换光网络(Wavelength-Switched Optical Network,WSON)路由与波长分配策略.该策略通过PCE建立波长资源冲突避免表,并由目的节点与PCE进行通信确认,避免资源竞争问题的发生.将该策略下的网络阻塞情况与FF算法、RF算法进行对比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运用该策略可以有效抑制波长预留冲突,大大降低网络阻塞率.  相似文献   

17.
自1998年开始,ITU和其他标准化组织就开始了对光传送网标准化的研究;2000年,自动交换传送网络的提出又使光传送网标准化改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为了使人们对光联网的标准有个系统的了解,文章介绍了ITU的光联网技术相关标准,以及其他标准化组织在自动交换传送网络标准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传送网技术向光传送网技术的演进.光层的联网能力越来越强,出现了几种光域上的交换技术:光线路交换/波长路由、光分组交换、光突发交换及为解决光分组在传送时出现丢失而重组时出现次序混乱等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新颖的光分组流交换技术。下文将对这几种交换技术及其特点进行逐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针对传送业务从基于电路的时分复用(TDM) 业务向基于分组的业务转变对分组传送网的要求,说明了满足这一要求的分组传送网的总体分层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T-MPLS)分组传送网的分层结构,最后,分析了基于该结构的TDM和IP等业务的综合承载机制.  相似文献   

20.
传送MPLS(T-MPLS)体系的接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T-MPLS)体系(TMH)是目前传送网技术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随着IP 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服务质量(QoS)提高方面的需求,MPLS是重要解决方案.当前的传送网依然是以基于时分复用(TDM)技术为主(例如SDH)的光传送网络.如何在现有传送网上传送MPLS客户信号,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由于网络互连互通的需要,对于网络互连的接口必须要有统一的规范.文章重点介绍TMH的接口规范,包括TMH接口位置、网络节点接口(NNI)的基本信号结构、T-MPLS NNI接口的信息结构、T-MPLS的标签、复用和映射原则以及T-MPLS接口的物理层规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