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杜平  胡贤磊  李勇  赵忠  刘相华  王建平 《轧钢》2007,24(5):46-49
介绍了唐山钢铁集团公司3500mm中厚板轧机采用的自主开发的二级计算机控制系统,其中的轧制过程轧件跟踪系统可根据检测仪表信号和控制信号对轧件进行跟踪,设有独立的Oracle跟踪用数据库以记录轧件信息,并通过人机界面对跟踪信息进行显示和跟踪修正,实现了轧制过程的自动跟踪。  相似文献   

2.
中厚板控制轧制工艺中需对中间坯进行待温控制,由于待温时间长,因而轧制效率低。为此,本文研究了控轧待温水冷过程,并建立了摆动冷却模型,进行了冷却过程参数预计算,建立了微跟踪模型,准确跟踪冷却过程的中间坯位置,保证了冷却过程的顺利执行。实验表明,中间冷却过程可有效缩短待温时间,提高轧制效率。  相似文献   

3.
龚彩军  于明  王国栋  刘相华 《轧钢》2005,22(2):50-52
针对钢板在控制冷却前存在的长度方向温度梯度在控冷过程中其不均匀性增加问题,开发了适合现场应用的辊道微加速控制模型,应用后可将钢板的头尾温差控制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某中板厂加速冷却的全自动控制过程,一级机具有自动控制、微跟踪、数据通讯等功能,二级机具有离线模拟、在线预报、前馈、自学习等功能。数学模型可以根据PDI参数计算出控冷工艺要求的集管数目及流量、辊道速度等参数。  相似文献   

5.
中厚板控制冷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厚板轧机控制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方式、冷却设备的选择、设备的位置、冷却设备的长度以及控制冷却的最新发展提出一些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6.
中厚板轧后控制冷却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王笑波  王仲初  柴天佑 《轧钢》2000,17(3):44-47
介绍了中厚板控制冷却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并对各种冷却方式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综述了控制冷却的方法及研究成果,对改进我国中厚板控制冷却系统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华强  唐荻  杨荃  余伟  孙浩 《上海金属》2007,29(1):48-51
介绍为国内某中厚板厂设计开发的轧后加速冷却在线使用的控冷数学模型,包括空冷和水冷换热系数模型等,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钢板在冷却过程中沿钢板厚度方向的温度场分布。通过在线使用证明该控冷模型预报精度较高,控冷钢板的板形和性能均达到设计要求,能够满足现场实际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余伟  刘涛  蔡庆伍  唐荻 《轧钢》2012,29(5):14-17
在分析中厚板控制冷却供水及水处理系统中能耗来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减少能耗的供水流量控制方法.结果表明,中厚板控冷供水节能的关键是在保持高位水箱液位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供水的溢流率.提出控制溢流和供水压力稳定的液位反馈控制法及前馈十液位反馈控制法.该控制方法适用于全变频泵供水或变频泵与工频泵联合供水方式的自动控制.采用上述供水控制方法后,可取得明显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魏重增 《轧钢》2018,35(1):23-26
热轧钢板在轧制时除鳞方式不同,即使采用相同的控冷工艺参数,其终冷温度差异较大,这是由于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的厚度和形态不同导致的。为此,研究了氧化铁皮对钢板冷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厚的氧化铁皮使钢板表面粗糙增大,使传热过程中的流动边界层发生变化并对冷却过程中核态沸腾汽泡的产生具有较大影响,从而提高了冷却强度且使钢板冷却不均,出现浪形。同时分析得出:钢板表面麻点缺陷、氧化铁皮破碎、FeO的结构易使其表面粗糙度增大。因此,通过调整加热及热轧过程工艺参数,减少氧化铁皮的形成或避免产生粗糙表面都可以有效避免对钢板造成不均匀冷却,使板形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任卫星  李勇  杨红  邱红雷  王君  赵桂芹 《轧钢》2005,22(1):50-52
介绍了中厚板综合过程跟踪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及其在南钢中厚板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控轧控冷工艺生产车轮用双相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良  宋平 《轧钢》2005,22(4):66-67
介绍了车轮用热轧双相钢板的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工艺、组织性能和冲压使用效果,该产品强度高、塑性好,屈强比为0.64~0.68。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采用高速线材控冷工艺生产的? 8、? 10 mm低锰(w(Mn)=0.90%~1.10%)盘螺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 以及该控冷工艺与原来高锰盘螺控冷工艺的不同点, 并基于此将原来HRB400E盘螺的化学成分由高锰含量(w(Mn)= 1.35%)调整至低锰含量(w(Mn)=0.90%~1.10%), 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高德红 《轧钢》1999,(4):48-51
结合马钢中板生产实际, 对控轧控冷工艺中快速轧制, 快速冷却, 大压下量开坯, 大压下率终轧及碳当量对温度控制的影响等主要方面进行了探讨, 并得出适当的工艺参数, 从而大大提高了钢板力学性能合格率。  相似文献   

14.
王鲁义  马志军  顾腾飞 《轧钢》2020,37(1):98-100
针对弹簧钢盘条加工过程中出现断裂的问题,对盘条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发现盘条表面存在脱碳层和马氏体组织是盘条冷弯断裂的根本原因。通过对盘条化学成分及控轧控冷工艺的优化控制,亦即采用低的加热温度、低的开轧温度、低的吐丝温度以及先快后慢的控冷方式,消除了盘条表面的异常组织,解决了弹簧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鲁义  马志军  顾腾飞 《轧钢》2007,37(1):98-100
针对弹簧钢盘条加工过程中出现断裂的问题,对盘条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发现盘条表面存在脱碳层和马氏体组织是盘条冷弯断裂的根本原因。通过对盘条化学成分及控轧控冷工艺的优化控制,亦即采用低的加热温度、低的开轧温度、低的吐丝温度以及先快后慢的控冷方式,消除了盘条表面的异常组织,解决了弹簧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细晶强化Q345中板的控轧控冷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建文  易敏  陈明跃  朱伏先  赵胜国 《轧钢》2003,20(1):11-14,32
采用Q345连铸板坯,在首钢3300mm轧机上进行了中板细晶化实验,研究了轧制温度、变形量分配、待温时冷却方式和精轧中的强制冷却对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精轧开轧温度在870~910℃左右,同时待温期间采用水幕冷却,可使厚12mm板的铁素体晶粒达到9级以上,σs>420MPa;采用较低精轧开轧温度及终轧后水幕冷却,可使厚20mm板铁素体晶粒为8 5~9级,σs=370~380MPa;强化精轧段的水冷,可使厚20mm板铁素体晶粒达9级以上,σs>400MPa。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板厂改造后的AGC、控轧控冷及轧线综合过程自动化系统,及其在线应用效果。改造后钢板的同板差、异板差及性能控制效果均较好,且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管线用钢的安全服役性能,使其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和较低的屈强比,采用现场小批量试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控轧控冷工艺对L450M管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450M管线钢采用粗轧开轧温度1 010~1 050℃,精轧开轧温度920~960℃,精轧终轧温度790~830℃,终冷温度550~580℃,屈服强度可达到475~513 MPa,抗拉强度565~583 MPa,伸长率32%~38%,屈强比0.82~0.88,-20℃横向冲击功188~285 J,满足API SPEC 5L-2018标准要求;适当提高精轧终轧温度、降低粗轧阶段变形量、减少精轧阶段轧制道次,有利于降低L450M管线钢的屈强比;适当降低冷速、提高终冷温度,使L450M管线钢显微组织中先共析铁素体比例增加,有利于降低屈强比。  相似文献   

19.
控轧控冷对DH36钢组织的影响及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唐荻  高元军  徐洪庆 《轧钢》2000,17(4):7-11
在实验室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对DH36高强度船板用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组织分析优化了DH36钢的控轧控冷工艺,并在工业生产中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用这种工艺生产的船板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低温韧性,完全可以代替正火处理。  相似文献   

20.
A36、D36钢板控轧控冷工艺生产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敬明  胡家勇  李红  王鑫 《轧钢》2004,21(3):11-14
通过对A3 6、D3 6高强度船板控轧控冷工艺的实践研究 ,得出采用合理的钢板成分和控轧工艺 ,可使船板具有良好和稳定的综合性能 ,完全可取代轧后正火工艺进行大规模生产。同时对影响船板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