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总结分析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的CT形态学表现和CT灌注成像图像特征,以提高孤立性炎性结节的CT诊断正确率.方法 选取16例经病理证实或经临床短期随访观察病变消失或明显缩小的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的高分辨CT影像资料,计算动态增强曲线参数.全部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结节最大者直径约2.9 cm,最小者直径约1 cm.结节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结节边缘光滑清晰者6例,边缘模糊者10例;4例有浅分叶,余无分叶.所有结节周围均无卫星灶、血管集束,所有结节内均无钙化灶.15例CT灌注成像图像上时间-密度曲线为速升速降型,1例为缓升缓降型.结论 结合CT形态学和灌注成像图像,可明显提高肺内孤立性炎性结节的CT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周忠学  黄建宁 《内科》2009,4(6):889-891
肺曲菌病是肺部最常见的真菌病,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曲菌形成于肺大泡、肺囊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肺癌等的空洞或空腔内。本文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肺曲菌球的CT表现,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分析19例上叶小肺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与肺结核的鉴别要点.结果 分叶征(15例)、毛刺征(13例)、胸膜凹陷征(12例)、血管集束征(8例)、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5例)为早期肺癌主要征象.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显示的肺癌内部及边缘征象,有助于与肺结核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CT诊断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经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IMT的CT表现。19例中肿瘤发生在肺部6例,腹腔5例,肝脏4例,颈部软组织、胃、气管和中颅窝各1例。结果 CT平扫示14例病灶呈不均匀低密度,4例病灶呈等密度,1例为高密度。病灶形态为圆形、类圆形和不规则团块状17例,囊实性包块2例且均发生于腹腔;1例肺、1例胃IMT中,瘤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示15例病灶为轻度至中度强化或不强化,14例病灶在门脉期和延迟期继续强化。1例肝脏IMT表现为"花环状"强化。结论认识IMT的CT表现特点,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典型肝脓肿的CT图像特点,以提高对肝脓肿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检查证实的21例不典型肝脓肿的CT动态增强扫描图像.结果 CT平扫全部病灶呈不均匀等低混杂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17例出现病灶所在肝段一过性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强化明显,7例出现“晕征”,13例出现“簇形征”或“蜂窝征”,5例出现花瓣样强化,3例出现团块状强化;延迟期病灶持续强化,11例病灶范围较平扫时缩小.结论 不典型肝脓肿CT平扫图像不具有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图像有一定特征性,这将有助于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科  刘军  马崧  谢卫民 《山东医药》2005,45(12):28-29
真菌性鼻窦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误治.1996年1月至2004年1月,我们共收治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60例,术前均行CT扫描,现分析其CT影像特征,以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肺综合征(HPS)的CT表现并结合临床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收集1996年11月至2008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22例HPS患者,对其CT表现、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4±17)岁,平均病程(54±52)个月.22例患者均行胸部CT扫描,其中10例肺血管束远端分支明显增粗、增多,表现为胸膜下小结节、网格状或片状影;3例仅见双肺基底部段及亚段肺动脉分支增粗;1例表现为中心肺动脉增粗,1例为右心窒增大,1例双侧胸腔积液;6例末见异常.19例患者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三维重建和肺动脉造影(PAA),其中4例肺内血管异常扩张,15例未见异常.同时可见弥漫性肝病12例,其中10例呈肝硬化表现,2例肝脏弥漫增大;食管静脉曲张和(或)胃底静脉曲张12例、脾大6例,腹水3例.结论 CT异常影像改变和临床表现相结合,更有利于HPS的诊断.对HPS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的了解,有助于减少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认识肺腺癌经支气管播敖肺转移的CT表现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为腺癌或细支气管肺泡癌经支气管肺转移的CT表现,重点关注病变的发展特点。结果15例肺癌患者在CT上原发病灶均为实变型肺癌.在同侧或对侧肺内出现多发性、与支气管分布有明确相关的病灶,胸膜不受累。在初诊的CT上表现为小叶中心性结节5例、树芽征7例、腺泡结节2例、磨玻璃影10例和实变13例,其中5例仅有小叶中心结节(单一型),10例为多种形态病变共存(复合型).曾全部被误诊为结核或炎症,经抗结核或抗炎治疗无效。在平均4个月的CT随访中,单一型转移者进展缓慢.结节融合形成边界相对清晰的实变影;初诊为复合型的病变恶化较快。结论肺腺癌经支气管转移的CT表现有一定的规律.但诊断仍须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以区别于结核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正常成人肝脏大小的CT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测量正常人肝脏体积及相关评估肝脏大小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无肝脏疾病和引起肝脏增大因素的CT检查者241例,测量计算正常成人肝脏的体积、最大平面面积和肝门平面面积.对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2例男性和119例女性的肝脏体积分别为(1074.89±234.98)cm3和(954.53±195.22)cm3(P<0.001);最大平面面积分别为(153.25±24.97)cm2和(136.28±18.39)cm2(P<0.001);肝门平面面积分别为(142.96±25.28)cm2和(128.63±16.83)cm2(P相似文献   

10.
早期肝硬化定量诊断的CT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肝硬化肝脏各叶及门静脉进行量化的研究 ,为临床影像早期诊断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肝硬化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作为疾病组 ,选择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利用人体常用解剖轴线作为肝脏测量的基准线。门静脉系统的测量采用文献报道的常用方法。结果 肝硬化时肝脏左叶冠状径 (L1)的变化最具临床意义 ,肝硬化代偿期时该值增大 ,肝硬化失代偿期时该值缩小 ;肝叶比例不仅存在于肝叶间同时也存在于肝叶内。门静脉管径的变化主要发生于肝硬化代偿期 ,通过建立门静脉的变化与肝脏变化的数学模型对早期肝硬化进行预测。结论 可以利用肝脏各叶的测量值及门静脉管径的变化预测和诊断早期肝硬化  相似文献   

11.
朱勇  王莉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5(12):1143-1146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特征及病理基础,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PSH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 PSH多见于40岁女性;表现为直径1~3cm,境界清晰的圆形、类圆形肺内结节或肿块;CT平扫密度均匀,有时见点片状钙化;CT增强见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且有延迟强化;相对特殊征象:空气新月征、贴边血管征、晕征等。结论 PSH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肺部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pSS患者肺部CT图像,观察各种病变的分布特征.用CT视觉评分方法定量分析肺内病变,并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pSS患者肺动脉高压(PAH)、抗SSB抗体阳性的关系.结果 68例pSS患者PAH 13例(19%),抗SSB抗体阳性25例(37%),肺部CT表现正常13例(19%),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影、小叶内间质增厚在本组病例中出现的频率较高(>40%).肺内病变分布具有周围分布、下肺分布为主的特点.小叶间隔增厚、囊性变与pSS患者PAH相关(OR=1.780、2.513,P<0.05),囊性变与患者抗SSB抗体阳性有明显相关性(OR=10.530,P<0.05).结论 肺部CT可以定量分析pSS肺损害的程度,并能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内非特征性占位病变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68例肺内非特征性占位病变患者行MS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操作方法和过程,分析检查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8例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均顺利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仅10例术后出现少量气胸等轻度并发症,经简单保守治疗后全部恢复。全组68例肺内非特征性占位病变的病理结果中非恶性病变38例,占55.9%。结论肺内非特征性占位病变经病理确诊为非恶性者不在少数,该类病变及时确诊并正确治疗尤为重要,而利用MSCT的功能优势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易于操作、结果可靠、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胰腺CT灌注的变化以及CT灌注参数与急性胰腺炎临床常用病情指标的关系,以探讨CT灌注成像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08/2008-01 急性胰腺炎患者82例,入院后2-3 d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5例因患者移动等致胰腺CT灌注成像失败.30例对照组,其中3例健康志愿者,27例因其他疾病行腹部CT检查患者.利用螺旋CT自带软件PCT进行处理得到灌注参数:BF(血流量)、BV(血容量)、TTP(峰值时间)、PS(表面通透性)等.结果:急性胰腺炎组BF、BV较正常对照组相比下降明显(110.57±60.04 VS 133.55±25.70,156.68±65.11 VS 193.78±27.01,均P<0.05),TTP、PS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重型急性胰腺炎与轻型急性胰腺炎相比,住院时间延长(11.51±8.46 d VS 20.91±8.40 d,P<0.05),而腹痛缓解时间离散度大,虽有延长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胰腺炎CT灌注参数BF、BV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总时间、局部并发症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血流灌注降低,灌注参数Bv、BF与AP临床常用病情指标存在相关关系,CT灌注成像在AP病情评估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琪  田昭俭  王海  郭立宏  吴起嵩 《山东医药》2009,49(26):105-106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异位脑膜瘤(PPM)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例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证实的过渡型PPM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临床表现为咯痰带血丝。X线检查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见病变位于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类圆形,7.0cm×7.0cm,无分叶,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术后病理检查见肿瘤由梭形细胞及上皮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波形蛋白、上皮膜抗原(EMA)阳性,S-100蛋白、嗜铬素A(CgA)、肌动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阴性。诊断为过渡型PPM。结论X线平片和CT检查有助于PPM的诊断,本病的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的CT影像表现,加强对本病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搜集本院2008至2015年间经病理确诊的26例PC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6例PC患者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1-65岁,中位年龄48岁。CT表现形态多样:(1)孤立结节或肿块型7例;(2)多发结节或肿块型7例;(3)实变型1例;(4)弥漫混合型11例。所有结节或实变均位于肺外带,呈聚集分布,结节或肿块边缘不规则,所有病例未见钙化,有20例病灶内见支气管充气征,11例出现厚壁空洞,11例呈宽基底状紧贴胸膜,4例周边出现"晕征",2例小结节出现"胸膜凹陷征"。增强扫描:3例出现不均一强化,内见散在低密度坏死灶;1例孤立结节呈周边强化,中间密度稍低;2例实性结节呈均一强化。结论 PC的CT表现形态多样,病灶位于肺外带,呈聚集分布,病变内部多见支气管充气征,呈宽基底向外紧贴胸膜,厚壁空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病变特点及CT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2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颅脑cT资料,总结分析诊断要点。结果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CT多表现为典型区域的对称性钙化,但部分患者早期病变钙化不典型。结论cT诊断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颅脑病变的价值优势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肺癌肺内转移在CT影像上的各种形态表现。方法194例病例,其中男106例,女88例,平均45岁。原发肿瘤包括鳞癌56例(28.9%),腺癌107例(55.2%),小细胞肺癌26例(13.4%),腺鳞癌5例(2.6%)。结果肺癌肺内血行转移主要以实性结节最为常见,其少见影像可表现为空洞转移、磨玻璃转移、转移病灶边缘毛糙和/或胸膜凹陷征以及转移灶内可见含气支气管气像,并主要见于肺腺癌;淋巴道转移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柬不规则结节状增厚。小叶间隔增厚呈串珠状或胸膜下多角形细线结构。结论肺癌肺内转移可呈多形性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正常成人脾脏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上一些指标的观测分析,提供相应的脾脏正常值范围,为临床和教学服务。方法收集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正常脾脏160例,并行三维成像,观察脾脏上、下极及脾门中点平椎体的位置。测量脾脏上、下极及脾脏最左、右端、脾门中点距脊柱中线的距离;测量脾脏的长径、厚径及上下径;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脾脏上、下极大部分分别平对T10椎体和L2椎体,脾门大部分平对L1椎体。脾脏的各项CT测量指标男性均〉女性,并且除了脾门-中线距、左端-中线距和右端-中线距和厚径之外,其他测量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脾脏的各项CT测量指标均有缩小趋势。结论研究获得了正常成人脾脏的位置、大小、形态的数据,可供临床诊断、治疗以及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温涛  许维亮  段磊  仲海  李洪哲 《山东医药》2005,45(32):41-42
对16例肺动脉栓塞(PE)患者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SCTPA),其中行单层SCTPA10例,显示155支肺动脉分支,栓塞78支;行多层SCTPA6例,显示164支肺动脉分支,栓塞62支。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19支。偏心型充盈缺损51支,附壁血栓47支,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23支;间接征象为肺纹理稀疏10例,肺动脉高压4例,胸腔积液5例,肺梗死灶21个。证实SCTPA快速、安全、有效、无创,尤其是多层SCTPA可替代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PE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