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和ECP测定在哮喘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和血清哮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水平的测定,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harmacia UniCAP系统测定4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和ECP水平。结果:48例患者中变应原阳性者26例,占54.17%,阴性者22例,占45.83%;哮喘患者变应原阳性组ECP高于正常者的百分比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吸入变应原有密切的关系;外源性哮喘患者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处于激活状态,易于释放蛋白颗粒。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免疫球蛋白IgE在哮喘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患儿和20例健康儿血清进行了ECP及IgE检测。结果哮喘发作期EC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IgE发作期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儿,但缓解期与稳定期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哮喘患儿血清ECP、IgE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ECP水平能更准确反映嗜酸粒细胞活化状态和气道炎症变化,是诊断、判断病情及指导抗炎治疗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哮喘儿童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临床诊断为哮喘的儿童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的分布特征。方法应用UniCAP100系统的荧光酶联免疫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24例哮喘儿童和60例无特应性疾病史的对照组儿童进行吸入性变应原筛查(Phadiatop)和食物变应原筛查(fx5E),比较2组筛查阳性率的差异,并分析哮喘组各年龄段的筛查阳性率。对其中94例Phadiatop阳性哮喘儿童选择性测定8种(类)吸入性变应原血清sIgE,包括户尘螨、粉尘螨、屋尘、混合真菌、混合树木花粉、混合草花粉、猫毛发皮屑、狗毛发皮屑,分析各种(类)吸入性变应原阳性检出率。结果324例哮喘组儿童Phadiatop、fx5E阳性率分别为55.2%和45.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阳性率20.0%和23.3%。单纯Phadiatop阳性的哮喘儿童平均年龄(7.47±3.27)岁,显著高于单纯fx5E阳性哮喘儿童的平均年龄(3.80±2.04)岁。哮喘儿童Phadiatop阳性的高峰年龄段分别在7岁(总阳性率86.4%)和10岁(总阳性率83.3%)。fx5E阳性的高峰年龄段为3岁(总阳性率63.2%)。94例哮喘儿童血清sIgE阳性检出率分别为:户尘螨62.7%、粉尘螨61.7%、屋尘58.5%、混合真菌43.6%、混合树木花粉27.7%、混合草花粉26.6%、猫毛发皮屑47.6%、狗毛发皮屑36.0%。结论临床诊断为哮喘的儿童,近75%对吸入性变应原和(或)食物变应原过敏;婴幼儿期哮喘儿童以食物性变应原过敏多见,4岁以上哮喘儿童对吸入性变应原过敏逐渐增加。在吸入性变应原中,尘螨、屋尘和真菌是引起儿童哮喘主要的变应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太原及周边地区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过敏原分布特点,为指导过敏原回避和支气管哮喘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对确诊的171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和总IgE抗体检测;发放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根据ACT分值将患者分为控制组(共50例)和未控制组(共121例),对2组的过敏检测结果 从总IgE阳性率、过敏原种类及总IgE升高水平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吸入性sIgE阳性检出率(56.73%)显著高于食入性sIgE(38.01%)(χ2=17.426,P<0.05);吸入性过敏原中柏树/榆树/梧桐/柳树/杨树组(χ2=27.237,P=0.000)、粉尘组(χ2=16.958,P=0.001)、苦艾/艾蒿/豚草组(χ2=12.060,P=0.007)sIgE检测结果 有季节性差异,食入性过敏原无季节差异;总IgE检测结果 与sIgE检测结果 相关联,两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控制组与控制组比较,总IgE阳性率、过敏原种类及总IgE升高水平,前者均高于后者(P<0.05).结论 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多为过敏体质,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粉尘是重要的过敏原,联合进行血清总IgE和sIgE检测或许可以提高过敏性哮喘的检出率;过敏原刺激可能是哮喘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多重致敏因素和总IgE定量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估,有利于全面掌握患者的风险因素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总IgE及ECP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血清总免疫球蛋白 E(T- Ig E)、变应原特异性 Ig E抗体 (S- Ig E)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 :将和田部分地区 2 12例 18~ 72岁维吾尔族人分为对照组、哮喘间歇发作组及轻度、中度、重度哮喘组 ,分别定量测定 5组患者的血清 ECP(S- ECP)、T- Ig E水平 ,同时对吸入性变应原的特异性 Ig E抗体水平进行定性测定。结果:哮喘各组之间 S- EC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1) ,重度哮喘患者组 S- ECP水平最高 ,且 S- EC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r=0 .6 3,P <0 .0 1)。变态反应的出现与 S- ECP水平增高有关 ,T- Ig E与 S- ECP呈正相关关系 (r =0 .6 1,P <0 .0 1)。S- ECP水平与哮喘发作的自觉症状和通过检查所得的客观体征具有高度相关性 ,ECP与最大峰流速 (PEF)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r =- 0 .6 7,P <0 .0 5 )。结论:血清 S- ECP和 T- Ig E二者的水平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取决于嗜酸粒细胞激活程度和分泌蛋白的能力 ,它们能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活动情况 ,并可预示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在霉菌性鼻窦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设为鼻窦炎组,同期疑似霉菌性鼻窦炎但经金标准排除诊断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变应原sIgE、外周血EOS,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采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两者诊断鼻窦炎的价值.结果:鼻窦炎组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率、外周血EOS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变应原sIgE水平、外周血EOS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鼻窦炎患者血清变应原sIgE与外周血EOS计数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变应原sIgE诊断鼻窦炎的AUC值为0.779,截断值为1.94 IU/L,敏感度为68.33%,特异度为78.33%;外周血EOS计数诊断鼻窦炎的AUC值为0.752,截断值为0.55×109/L,敏感度为61.67%,特异度为81.67%;两者联合检测诊断鼻窦炎的AUC为0.846,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血清sIgE与外周血EOS对霉菌性鼻窦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特异性IgE与ECP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7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Phadiatop法)和其中的46例同时作了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有67.7%是由吸入性变应原所引起,与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有关,血清特异性IgE水平与血清ECP小平是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说明EC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吸入型(外源性)哮喘的变态反应水平,可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分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在儿童哮喘发病过程中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实验共对80名哮喘患儿及20名健康儿童血清ECP及IgE进行测定,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结果: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缓解期及健康儿童,三者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儿发作期IgE水平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稳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P和IgE都可体现哮喘患儿的发病情况,但相比于IgE,ECP能更好地反映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状态和气道炎症的发病情况。因此哮喘患儿血清ECP水平可作为诊断哮喘、判断病情发展状况及指导炎症治疗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ECP和IgE检测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近年通过检测哮喘患儿不同病期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分析探讨其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白介素5(IL-5)、嗜酸细胞阳离子(ECP)及IgE的水平变化,观察其在CV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CVA患儿30例(急性发作期组18例,缓解期组1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20例,正常健康儿童20例血清IL-5、ECP及IgE指标的水平,并作对比分析和相关性比较。结果:CVA患儿发作期血清IL-5、ECP及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组IL-5及ECP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发作期与哮喘发作期组血清IL-5、EC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患儿血清IL-5和ECP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1),ECP和IgE呈显著正相关(r=0.435,P〈0.01)。IL-5与IgE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r=0.105,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IL-5、ECP及IgE水平对CVA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同时可以较好地反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验证类型和严重程度,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嗜酸性粒细胞(EOS)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影响.方法:粉尘螨过敏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均分成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常规加特异性免疫)治疗组(免疫治疗组),常规组仅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治疗组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加用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6月、12月EOS及血清ECP水平.结果:(1)两组患儿EOS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治疗组EOS低于常规组,P<0.05;组内比较,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P<0.05,免疫治疗组P<0.01,与治疗6月比较,治疗组P<0.05;(2)两组患儿ECP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免疫治疗组ECP低于常规组,P<0.05及P<0.01;组内比较,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常规组P<0.05,免疫治疗组P<0.01,与治疗6月比较,治疗组P<0.01.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能降低支气管哮喘患儿EOS及血清ECP水平,且ECP下降更明显,这可能是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及肺炎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水平及其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EOS)和第1秒用力呼出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哮喘患儿共62例。其中,急性发作期患儿33例,缓解期患儿29例。同时收集肺炎患儿21例,健康对照组21例;哮喘组、肺炎组及对照组分别测定FeNO,EOS及FEV1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哮喘急性发作组FeNO,EOS水平分别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FEV1%水平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哮喘缓解组FeNO和EOS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FEV1%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FeNO,EOS及FEV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EOS呈正相关(r=0.68,P<0.05),FeNO水平与FEV1%无明显相关性(r=-0.18,P>0.05),EOS与FEV1%无明显相关性(r=-0.04,P>0.05)。⑤哮喘患儿中FeNO阳性率为82.26%,EOS阳性率为62.90%,FEV1%阳性率为41.94%(χ2=21.49,P<0.05)。结论哮喘患儿FeNO水平可反映哮喘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且敏感性较EOS高。哮喘患者中FeNO与EOS有相关性。 FeNO和EOS可用来协助鉴别过敏性炎症和普通感染。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4,ECP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病人血清ECP和IL - 4的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和放免法测定哮喘病人中ECP和IL - 4的水平变化 ,并分析其变化值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监测的关系。结果 :哮喘发作组ECP和IL - 4水平高于非急性发作期组 (P <0 .0 1) ,非急性发作组与缓解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健康人组ECP与缓解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健康人组与急性发作组 ,非急性发作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ECP和IL - 2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 ,ECP有可能作为哮喘病情变化的一个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夹心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组)和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Eotaxin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血清Eotax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Eotaxin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Eotaxin参与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变化过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Eotaxin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支气管哮喘预后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正常健康儿童与支气管哮喘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含量。方法采用固相双位点酶放大化学发光法,分别对25例正常健康儿童与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在不同温度(25℃和37℃)下收集的血清和血浆标本(EDTA-K2做抗凝剂)进行ECP水平测定。结果不同温度的血清组血清ECP水平分别为,正常对照组10.66±5.21μg/L(x-±s)和17.61±11.60μg/L,哮喘组36.51±21.90μg/L和62.72±32.59μg/L,不同温度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37℃凝集的血清ECP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25℃;在不同温度的血浆组血浆ECP水平分别为,正常对照组4.69±2.09μg/L(x-±s)和5.96±2.40μg/L,哮喘组为7.40±2.35μg/L和8.05±2.23μg/L,不同温度之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同一温度下,血清标本ECP水平显著高于用EDTA-K2做抗凝剂的血浆标本(P<0.01)。结论温度和抗凝剂对血ECP水平有显著影响,37℃凝集为ECP水平测定的最适温度,日常工作中应制定相应温度下的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两组儿童血浆中脂联素(adiponectin,ADP)和抵抗素(resistin,ADSF)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ADP与ADS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40例4-14岁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浆中ADP和ADSF水平,与40例同年龄段健康小儿血浆水平做统计分析。结果:ADP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DSF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DP与ADSF水平变化两组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27、-0.227,P值均大于0.05)。结论:ADSF可能参与哮喘发病,其水平增高提示哮喘存在,ADP与儿童哮喘发生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与哮喘不同控制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就诊的哮喘患儿82例,分为控制组(29例)、部分控制组(31例)、未控制组(22例),并同期设立对照组(27例),测定其诱导痰中MMP-9和ECP水平。[结果]哮喘患儿诱导痰中MMP-9和ECP水平随哮喘控制水平的不足而逐渐升高,且控制组、部分控制组、未控制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未控制组、部分控制组、控制组患儿诱导痰中MMP-9、ECP水平呈正相关(r=0.62,P<0.05)。[结论]哮喘患儿诱导痰中MMP-9和ECP可反映哮喘不同控制水平,可能在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