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端粒酶活性与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卵巢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对88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采用端粒酶活性原位检测法(ISLT法)检测端粒酶活性,S-P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和p53蛋白.结果 1.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检出率分别为92.3%,42.8%,0,0.囊腺癌组端粒酶阳性率与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端粒酶活性强度与囊腺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2.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38%,52.38%,26.66%,0.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囊腺瘤与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端粒酶活性程度随bcl-2蛋白表达增强而升高(γ=0.91,P<0.01).3.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9%,14.28%,0,0.卵巢囊腺癌与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瘤、囊腺癌癌旁组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囊腺癌端粒酶活性程度与p53蛋白表达强度无明显相关性(γ=0.12,P>0.05).结论 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端粒酶激活有关,bcl-2可能通过激活端粒酶使卵巢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导致卵巢囊腺癌发生,而p53基因突变似对端粒酶的激活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制定和预测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TRAP-PCR-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对80例乳腺癌组织、36例乳腺癌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乳腺良性病变的端粒酶活性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进行检测。结果(1)8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36例乳腺癌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0%和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中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与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0例乳腺癌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63.75%;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且呈正相关(P〈0.01),即淋巴结转移程度越低。PCNA阳性表达率亦越低。(3)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具有一致性(P〈0.01)。且呈正相关(P〈0.01),一致率为86.25%。结论端粒酶活性与PCNA表达具有一致性,端粒酶活性与PCNA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测预后提供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3.
SYBR Green染色法检测肺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TRAP-SYBR Green染色法定性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及端粒酶活性在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端粒酶的表达与P53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TRAP-SYBR Green染色法检测36例肺癌、36例癌旁组织、8例肺部良性病变组织和A549肺腺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RAP-SYBR Green染色法可检测出5个A549肺腺癌细胞所表达端粒酶活性。83.3%(30/36)的肺癌组织,3/8肺部良性病变组织,19.4%(7/36)的癌旁组织表达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肺癌组织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相关性。在30例表达端粒酶活性的肺癌组织中P53呈现过度表达的占80%(24/30),端粒酶活性与P53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具有相关关系。结论 TRAP-SYBR Green染色法是一种较为灵敏、快速、简便的定性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端粒酶活性的定性检测可作为肺部恶性肿瘤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端粒酶P53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4.
陈文辉 《工企医刊》2005,18(6):10-11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癌旁及远端正常胃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胃癌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原住杂交法检测了68例胃癌组织、癌旁及远端正常胃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68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61例(89.7%),癌旁组织为17例(33.3%),远端正常胃组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是特异性较强的恶性肿瘤基因标志,有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理想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卵巢肿瘤中p53、iNOS表达及二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检测卵巢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表达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并与正常卵巢相比,同时探讨二者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9例卵巢恶性肿瘤、15例良性肿瘤及1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突变型p53表达及iNOS活性,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1)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阳性表达率、iNOS活性(65.31%、61.22%)明显高于正常卵巢(9.09%、18.18%)及卵巢良性肿瘤(13.13%、20.00%),P〈0.01,P〈0.05。(2)突变型p53随卵巢恶性肿瘤临床期别的进展、恶性程度的加深阳性表达率上调(P〈0.05,P〈0.01),iNOS随卵巢肿瘤恶性程度的加深活性增高(P〈0.05),但与肿瘤临床分期无关(P〉0.05)。(3)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表达与iNOS活性呈正相关(P〈0.01)。结论 突变型p53、iNOS可能在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相互作用,并形成正反馈环路,加速肿瘤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鸟氨酸脱羧酶(ODC)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ODC基因在卵巢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恶性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恶性卵巢肿瘤32例,良性卵巢肿瘤26例,正常卵巢17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结果 (1)良、恶性卵巢肿瘤组ODC mRNA表达量与正常卵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卵巢肿瘤组与良性卵巢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病理类型的恶性卵巢肿瘤ODC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ODC mRNA表达低于中、低分化组(P〈0.05),(Ⅲ+Ⅳ)期组ODC mRNA表达显著高于(Ⅰ+Ⅱ)期组(P〈0.01)。结论 卵巢肿瘤组织中ODC基因表达增高,而恶性肿瘤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并随着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递增,表明卵巢组织中ODC mRNA表达水平增高是促进肿瘤形成的重要因素,ODC基因表达增强与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生与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表达情况与端粒酶活性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HCC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TERT蛋白表达,并用TRAP-ELISA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HCC癌组织中hTERT蛋白与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5%(45/52)和80.8%(42/52),它们与相应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癌组织中hTERT蛋白阳性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高度正相关(r=0.761,P〈0.001)。hTERT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乙肝、肝硬化、肝功能、肿瘤包膜、病理分级及分期等临床指标无关,而与HCC肿瘤大小有关(P〈0.05)。结论 HCC癌组织中hTERT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参与肝癌端粒酶活性的调控,而在H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TERT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均可作为HCC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ELISA法检测35例肾细胞癌肿瘤组织及肿瘤旁正常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并分析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的关系。结果:肾细胞癌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68.6%。肿瘤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为阴性,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肾细胞癌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作为肾细胞癌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中干扰素介导的跨膜蛋白1( IFITM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2例正常卵巢、51例卵巢良性肿瘤、4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85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IFITM1的阳性表达,同时分析IFITM1蛋白表达状况与上皮性卵巢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显示IFITM1蛋白表达强度在正常卵巢、良性卵巢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上皮性卵巢癌间有统计学意义(χ2=8.407,P=0.004)。正常卵巢组织中IFITM1阳性表达率为40.5%(17/42),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70.5%(36/51),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为70.8%(34/48),卵巢上皮性癌中为77.6%(66/85),IFITM1的阳性表达率在4种卵巢组织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8.491,P<0.001)。 IFITM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FIGO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性有关(χ2值分别为4.307、6.959、8.539,均P<0.05),早期卵巢癌(Ⅰ+Ⅱ)中IFITM1蛋白表达低于晚期卵巢癌(Ⅲ+Ⅳ),χ2=4.307,P=0.038),随着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IFITM1表达率逐渐增高。 IFITM1蛋白表达与淋巴转移、腹水无统计学相关性(χ2值分别为0.111、0.024,均P>0.05)。耐药性卵巢癌中IFITM1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敏感组(χ2=34.843,P<0.001)。结论 IFITM1表达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交界性肿瘤,提示IFITM1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和进展,并对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耐药性产生有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2002年2月至2007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312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的组织蜡块,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IF-1α和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癌、交界性卵巢肿瘤、良性卵巢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4%、44.1%、16.2%和0。交界性卵巢肿瘤和卵巢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高于正常卵巢和良性卵巢肿瘤,卵巢癌高于交界性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和病理类型无关(P〉0.05),而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356,P〈0.01)。卵巢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YEGF—C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140,P=0.055)。结论卵巢癌组织过度表达HIF-1α,并通过诱导VEGF—C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HSG/MFN2和nm23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SG/MFN2和nm23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SG/MFN2和nm23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HSG/MFN2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浆,呈棕黄色颗粒,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恶性卵巢癌组,HSG/MFN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46.7%和73.3%;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组比较,恶性卵巢癌组HSG/MFN2表达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nm23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基质中,为棕黄色细颗粒。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恶性卵巢癌组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43.3%和70.0%;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组比较,恶性卵巢癌组nm23表达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G/MFN2和nm23在恶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nm23蛋白低表达的卵巢癌发生转移的危险性高,提示nm23能显著抑制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urvivin和HSG/MFN2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和HSG/MFN2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Survivin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颗粒,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恶性卵巢癌组,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13.3%和60.0%;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组比较,恶性卵巢癌组Survivin表达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SG/MFN2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浆,呈棕黄色颗粒,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恶性卵巢癌组,HSG/MFN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46.7%和73.3%;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组比较,恶性卵巢癌组HSG/MFN2表达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和HSG/MFN2在恶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IZ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及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表达变化与卵巢癌发生的关系。方法:以卵巢肿瘤组织及卵巢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RT-PCR检测RIZ1 mRNA水平;蛋白印迹检测RIZ1蛋白表达。结果:卵巢癌组织、卵巢癌细胞系、良性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RIZ1 mRNA相对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42±0.16、0.34±0.12、0.68±0.12及1.17±0.08,RIZ1蛋白相对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48±0.11、0.38±0.08、0.82±0.11及1.56±0.14。卵巢癌组织、卵巢癌细胞系、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分别与正常卵巢组织比较,RIZ1基因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与卵巢癌组织比较,RIZ1基因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Z1基因表达缺陷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即糖类抗原(CA125)、铁蛋白(SF)、人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恶性卵巢肿瘤患者、48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及31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其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25、SF、SIL-2R的水平检测。结果端粒酶活性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依次为端粒酶>CA125>SF>SIL-2R;特异性依次为端粒酶>SIL-2R>SF>CA125;四种肿瘤标志物进行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大幅提高(100%),进行系列试验的特异性显著提高(97.9%);其四种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与病理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高危人群的肿瘤筛查、病理分期及临床确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iR-10a、miR-93和miR-200a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仪检测40例正常卵巢组织、40例卵巢良性囊肿组织和40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miR-10a、miR-93和miR-200a表达情况,miR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分析miR与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预后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miR-10a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囊肿组织(p<0.001),miR-93和miR-200a在三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0a表达量在有大网膜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转移的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5)。卵巢恶性肿瘤组织miR-10a高表达的患者比低表达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miR-10a表达量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2)。结论 miR-10a表达与卵巢癌转移有关,是影响卵巢癌预后的主要因素,可以作为判断卵巢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Ⅳ型胶原、CD34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82例,其中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48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23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1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MMP-9、Ⅳ型胶原和CD34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9的表达强度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强(F=39.306,P<0.01).CD34的表达亦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强[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为(17.18±5.64)%,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为(29.76±7.18)%,高分化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为(57.20±8.55)%,中分化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为(71.20±8.48)%,低分化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为(90.38 ±20.03)%](F=100.072,P<0.01).Ⅳ型胶原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强度低于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强度(F=11.554,P<0.01). MMP-9表达与CD34表达、Ⅳ型胶原缺失表达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2和0.796,P<0.01).结论 MMP-9、CD34表达随着卵巢上皮性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强,Ⅳ型胶原的表达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明显减少.MMP-9表达与CD34表达、Ⅳ型胶原缺失表达呈正相关.通过联合检测MMP-9、CD34、Ⅳ型胶原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对判断其恶性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VEGF-C和p53蛋白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32例、交界上皮性卵巢瘤10例、良性上皮性卵巢瘤14例及正常卵巢上皮组织10例VEGF-C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恶性及交界性卵巢组织中VEGF-C和p53中-高度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86%(23/32)和59.38%(19/32)、20.00%(2/10)和60.00%(6/10),而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和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均无VEGF-C和p53中-高度阳性表达。VEGF-C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VEGF-C和p53中-高度阳性表达与卵巢癌患者腹水量、盆腹腔种植、淋巴结与远处转移相关。VEGF-C和p53蛋白中-高度表达可作为判断卵巢上皮癌预后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血清CA125测定来鉴别良、恶性卵巢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进口CA125酶免试剂。以ELISA法对182例卵巢肿瘤的患者在剖腹探查前进行血清CA125测定,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结果 49例卵巢癌中有40例(81.63%)血清CA125值显著升高(67~18345U/ml);133例卵巢良性肿瘤中有27例血清CA125。值升高(65~216U/m1),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应用血清CA125测定来鉴别良、恶性卵巢肿瘤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血流阻力指数联合形态影像在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接诊的73例卵巢肿瘤患者,将其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超声形态影像联合血流阻力(RI)指数进行检查;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形态影像检查.将RI值和形态诊断进行5分法量化处理,绘制受试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survivin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霉复合物(SABC)方法,检测4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0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77.5%,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的10%~0%(P<0.05),与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survivin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皆呈高表达,提示survivin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