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呕血”“便血”范围 ,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性胃炎、肝硬化胃底及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癌等急症。笔者兹将对上消化道出血辨证施护的措施 ,就正予同道。1 观察面部气色 ,评估病情轻重 ,做好应急准备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急症 ,往往由于出血量多而出现头昏、心悸、面色苍白、汗出淋漓、肢冷、脉细数等症 ,临床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 ,首先要观察面部气色 ,来评估病情轻重。《内经》云 :“血脱者 ,夭然不泽”。在护理上做好各种应急准备 ,协同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挽救病人于垂危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 :许某某 ,…  相似文献   

2.
患者向××,女,38岁,农民.检查发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已一年余,在住院期间经西医治疗,症状缓解出院.于1993年11月17日来就诊于中医.现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面色苍白,颜面及下肢轻度浮肿,时有恶心呕吐,大便正常,小便每日1100ml,脉沉弦,舌淡有齿痕,舌边尖有瘀点.查血压:22.9/12.8KPa,血色素;5.2g/L,血肌酐:875umol/L,血尿素氮:13mmol/L,尿常规:蛋白(?),红细胞1—3个/  相似文献   

3.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十二指肠壅积症7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十二指肠壅积症72例蒙阴县中医院(276200)王少龙,曲守范,伊永凤,类承法关键词半夏泻心汤;十二指肠壅积症;疗效观察十二指肠壅积症主要以胃胺部痞满、疼痛,且在饭后及郁怒时加重为主要症状。笔者自1992年至1994年间采用半夏泻心...  相似文献   

4.
总结符虹主任医师运用自拟理气方治疗小儿十二指肠壅积症的经验。符虹主任医师认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胃主通降,十二指肠壅积可累及肝、脾、胃三脏,以健脾疏肝、理气和胃法治疗本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5,(11):1508-1509
目的:总结古今著名中医著作和医家对糖尿病肢冷症的认识分析结论与治疗方法,为防治糖尿病肢冷症这一常见并发症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方法:分别对糖尿病肢冷症的病机、扶阳法治疗糖尿病肢冷症的理论源流、扶阳法的相关应用进行理论和实例探讨。结论:采用扶阳法治疗糖尿病肢冷症是理想的选择,值得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干地黄煎剂对5种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干地黄对5种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方法:采用幽门结扎型、O.2N mol/L NaOH 型、0.6mol/L HCl 型、消炎痛型和冷束缚应激型胃溃疡模型。结果:(1)十二指肠注射12g/kg 的干地黄煎剂,可抑制幽门结扎大鼠的胃酸分泌和胃溃疡形成;(2)胃饲6g/kg 的干地黄煎剂对0.2mol/L NaOH、0.6mol/L HCl 所致的胃粘膜损伤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胃饲6g/kg 的干地黄还能抑制消炎痛型和冷束缚应激型胃溃疡的形成。结论:干地黄对大鼠的胃粘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中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防治可能与其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统称为消化性溃疡。本病属祖国医学的“胃脘痛”。笔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收到显著效果,现小结于下:本病疼痛部位多限于上腹部,常见周期性、节律性发作或胀疼或刺痛,其痛处多固定不移,寒冷刺激及情志变化常使病情加重。因此,临床上多伴有痛处喜暖喜按或善太息。也可出现吞酸嘈杂腹胀腹泻。本病证型虽多,但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多属湿凝滞寒。症见胃脘隐隐作痛、时轻时重、喜暖、喜按、常伴倦怠嗜卧肢冷畏寒,实者多因肝郁气滞所致症见脘腹胀满痛及胁肋同时伴有善太息,吞酸嘈杂。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壅积症的辨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业辉 《四川中医》1999,17(10):8-9
十二指肠塞积症临床以上腹胀、呢逆、恶心或呕吐为主要表现。笔者长期以来按传统中医学胃痛、见逆、呕吐等病辨证,结合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从肝、脾、胃、肾论治,疗效满意。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现代医学认为,十二指肠室积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十二指肠阻塞,以致十二指肠阻塞部位的近端扩张,食糜塞积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其原因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形成者为最多,占扣%。其他原因有先天异常、肿瘤、十二指肠远端或近瑞空肠浸润性疾病和炎症,胆囊和胃手术后粘连牵拉十二指肠等等。其发病机理均属十二指肠受压迫所致。上消化道…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壅积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十二指肠远端或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的梗阻,以致十二指肠近端扩张,内容物壅积,从而产生的一组临床证候。祖国医学认为:“胃气以下行为顺”,外邪阻滞,气失和降,则如《临证指  相似文献   

10.
刘丽玲 《国医论坛》1994,9(2):12-12
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用于“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噫气不除者”。本方的主要功效是降逆化痰、益气和胃。近年来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将本方用于因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所致的十二指肠壅积症、胃扭转、胃痒症等收到良好效果,介绍如下。1十二指肠壅积症张某,女,42岁,1989年4月8日初诊。胃脘胀痛半年,加重20余天。呕吐宿食酸腐,口苦口臭,嘈杂吐酸,纳呆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大便秘结如羊粪,舌淡苔白厚,脉弦细数。X线胃肠钡餐透视示:十二指肠降段粘膜水肿扩张,逆蠕动波频繁,下端可见笔杆…  相似文献   

11.
本人自1985年6月至1990年6月,自拟解郁汤治疗十二指肠壅积症1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经 x 线钡餐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壅积症”.二、一般资料:男9例,女7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24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一月。三、临床症状及体征:间歇性上腹部痛胀,呕吐,纳少,口淡无味,大便溏。大多伴形体消瘦,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弦或滑.发作时可见上腹部膨胀,胃型或肠蠕动,上腹部可闻振水音等。  相似文献   

12.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 ,也是现代医学难治的病症之一。该病系由胃之腺体萎缩、减少 ,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所致。萎缩性胃炎 ,在中医学中属于“胃脘痛”、“痞满”、“纳差”、“嗳气”等病证范畴。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 ,但以上腹部胃脘疼痛 ,痞闷胀满 ,纳差 ,嗳气 ,消瘦为主症。其辨证治疗如下。1 脾胃虚寒型自觉胃冷 ,隐隐作痛 ,喜温喜按 ,得食则减 ,遇冷痛甚。嗳气 ,纳差 ,泛吐清水 ,神疲肢冷 ,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 ,脉沉弱缓。治法 :温中健脾 ,理气和胃。方药 :黄芪健中汤合理中汤。黄芪 30 g、党参 15 g、白术15g、茯苓 …  相似文献   

13.
经期无定,泻肺调益冲任《金匮要略》云:“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尤在泾注曰:“此言妇人之病,其因约有三端……而其变症,则有在上、在中、在下之异,在上者肺胃受之。”如肺阴不足,虚火灼肺,则上见咳  相似文献   

14.
十二指肠壅积症常以“呕吐”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幽门梗阻症状,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要借助手术治疗。笔者于临床上曾遇到两例,以温胆汤加减诊治,收到显效,使患者免除了手术之苦,特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十二指肠壅积症,亦称十二指肠郁积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肠远端或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的不全梗阻,以致十二指肠近端扩张,内容物壅积所产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属祖国医学“反  相似文献   

16.
黄土汤化裁治疗功血症继发不孕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某 ,女 ,30岁 ,已婚。1998-0 4-0 3初诊。患者婚后 3a未孕 ,月经先后无定期 ,经量时多时少 ,多时淋漓不止 ,经期长达 15 d,经某医院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继发不孕症”。今患者月经来潮 15 d之久 ,量多色淡红无血块 ,症见精神萎靡 ,面色苍白 ,头晕乏力 ,少气懒言 ,纳少 ,便溏 ,畏寒肢冷 ,舌质淡苔薄白 ,脉沉细。妇科检查 :外阴 (-) ,宫颈光 ,子宫前位 ,正常大 ,质中 ,活动度佳 ,双侧附件(-)。盆腔未触及明显包块。基础体温呈单相型。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80 g/L,血白细胞 6× 10 9/L,血小板 14 0× 10 9/L。辨证 :脾阳虚弱 ,统摄无权 …  相似文献   

17.
[脾、胃] 1.温脾胃阳—脾胃阳虚(症见院腹冷痛,畏寒肢冷,大便稀溏或呕吐,口淡、舌淡,脉迟弱。可见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相似文献   

18.
<正> 笔者自1988年以来,采用辨证结合辨病治疗非先天变异、肿瘤病变引起的十二指肠壅积症(简称壅积症),取得点滴经验,现总结如下。 1 健脾散积,调整通降 壅积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十二指肠远端或交界处的梗阻,以致十二指肠近端扩张、内容物壅积而产生的一种综合征,届中医“反胃、呕吐、关格”范畴。笔者体会:主要病理是脾胃虚弱,健运失司,蕴生湿浊、痰饮、食滞、瘀血,这些病理产物聚积,阻遏肠腑,引起通降失常。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设健脾散积,调整通降法,治疗该病常获佳效。如治黄某,女,37岁,1990年12月19日初诊。呕吐时作时止,食入难消8月余,近月食入胀加,胸闷脘痞,脘胁刺痛,呕吐宿食痰涎,腹胀便秘,舌淡红有紫斑,苔厚腻,脉弦滑。钡剂透视诊为壅积症。此湿痰浊瘀互  相似文献   

19.
十二指肠壅积症属中医“胃脘痛”、“腹痛”、“呕吐”范畴,病机为中气虚陷胃失和降.临床表现既有胃痛、呃逆、嗳气、恶心呕吐宿食等胃气上逆之症,又可见痞满、纳呆、乏力等脾气不足之象.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笔者自拟升降方治疗本病,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杭州退休工人。腰痛伴左下肢放射性疼痛3y,加重3w,门诊拟“腰椎间盘突出症”于2006年5月4日收入院。入院查:血压156/86mmHg,心肺腹(-)。专科检查:痛苦貌,被动体位,L4、L5、S1棘突及椎旁压痛( )、叩痛( ),左直腿抬高试验40°,加强试验( ),左小腿外侧及足踝皮肤感觉减弱,肤温降低,左踝背伸欠利,左趾不能背伸,胫前肌Ⅲ级,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凝血功能正常,血常规:血色素6.0g/L↓,红细胞压积:0.235L/L偏低。入院诊断:左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高血压病;贫血。入院后分别与5月9日、11日、14日各输入红细胞40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