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ABC免疫组化技术,对2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溶菌酶阳性巨噬细胞(Lysozymepositivemacrophage,LPM)和S-100蛋白阳性Langerhans细胞(LC)进行了原位观察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在食管粘膜和各级鳞癌组织中均可见到IPM及LC浸润。从食管正常粘膜、异型增生粘膜到癌组织,LPM数量逐渐增多(P<0.01或0.05)。癌组织内LPMM数量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大体类型关系密切,提示食管癌组织内浸润的巨噬细胞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另外,LPM与LC分布明显不同,数量无相关性,说明两者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中晚期宫颈癌组织中Langerhans细胞(LC)、T-淋巴细胞(T-cel)的浸润与组织学分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13例宫颈组织,其中鳞癌93例,腺癌12例,正常宫颈组织8例。随访存活10a以上55例,1a内死亡50例。结果S-100蛋白阳性的LC突起沿着癌组织之间的间隙伸入与癌组织紧密连接。宫颈鳞癌1、2级LC浸润阳性率44%,Ⅲ级阳性率23.3%,(P<0.05),T-cel与腺癌组织学分级关系不明显(P<0.05),T-cel浸润与腺癌组织学分级关系不明显(P>0.05)。患者存活10a以上LC浸润阳性率45.5%明显高于1a内死亡的24%。(P<0.01)·T-淋巴细胞浸润存活10a以上阳性率85.5%高于1a内死亡60%(P<0.01)。提示LC和T-cel浸润与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核巨噬细胞浸润与食管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90例生存5年以上和95例死于1年内的食管鳞癌间质中多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分化、胶原纤维增生、淋巴结内癌转移。结果癌间质中多核巨噬细胞浸润阳性在生存5年组明显高于1年内死亡组(P<0.01)。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结内癌转移,同时有多核巨噬细胞出现在生存5年以上组亦多于1年内死亡组。结论食管鳞癌间质内多核巨噬细胞浸润是宿主抗肿瘤的重要免疫形态学表现,可作为衡量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食管鳞癌组织中RECK和MMP-9基因mRNA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RECK和MMP-9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食管癌标本62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31例及正常食管粘膜组织62例。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每例食管标本RECK和MMP-9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X^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在SPSS13.0统计软件上作相关统计。结果:在食管鳞癌癌变过程中RECK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mRNA的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45.2%(28/62)、61.3%(19/31)、82.3%(51/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86,P〈0.05);不同分化程度、不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组织之间RECKmRNA阳性表达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799、7.862、9.121,P均〈0.05)。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中MMP-9 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食管粘膜组织,表达率分别为71.0%(44/62)、54.8%(17/31)、48.4%(30/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76,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MMP-9 mRNA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不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X^2分别为7.458,11.737,3.916,P均〈0.05)。RECK和MMP-9 mRNA表达率均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关系(P均〉0.05).RECK和MMP-9的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γ=-0.348,P〈0.01)。结论:RECK mRNA表达率降低与MMP-9 mRNA表达率升高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49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组织中CB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食管粘膜CB蛋白及mRNA均阴性表达,转移组癌组织及非典型增生组织CB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两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浸润至外膜组癌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中CB蛋白和CB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浅肌层组、深肌层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深肌层与浅肌层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转移组及无转移组癌组织CB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相应的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人食管鳞癌组织CB蛋白及mRNA均呈高表达,CB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nm23基因在食管癌中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川  杨发端 《肿瘤》1998,18(1):21-23
目的研究nm23基因表达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标本中nm23表达。结果食管癌原发灶癌组织中nm23表达阳性率81.6%,癌旁形态学正常食管粘膜nm23阳性率36.8%,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食管癌nm23高表达者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58.2%)明显高于低表达者(22.2%,P<0.005);nm23表达水平与癌组织浸润食管深度及食管癌TNM分期呈正相关,统计学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5、P<0.02);nm23低表达的患者术后三年和五年生存率分别为60.0%和51.6%,显著高于nm23高表达者(38.7%和22.6%),P<0.05和P<0.01。结论nm23基因过度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中晚期宫颈癌组织中Langerhans细胞(LC),T-淋巴细胞(T-cell)的浸润与组织学分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用LSAB免疫组分方法,观察了113例宫颈组织,其中鳞癌93例,腺癌12例,正常宫颈组织8例,随访存活10a以上55列1a内死亡50例,结果S-100蛋白阳性的LC突起沿着癌组织之间的间隙伸入与癌组织紧密连接,宫颈鳞癌1,2级LC浸润阳性率44%,Ⅲ级阳性率为23.3%,(P  相似文献   

8.
食管鳞癌组织中SPARC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基质蛋白SPARC在食管鳞癌的增殖、侵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SPARC在食管鳞癌组织和其相邻的正常粘膜组织的表达差异,同时对蛋白表达进行定位。结果:36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中30例SPARC蛋白表达阳性,正常食管上皮组织表达阴性(P〈0.01)。SPARC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基本相同(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组织与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表达间有显著差异(P〈0.05)。4例癌组织细胞核有表达,其余均为细胞浆表达。结论:SPARC和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食管癌出现转移时SPARC蛋白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9.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免疫组化ABC法以抗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单克隆抗体MI2检测62例食管鳞癌和12例正常食管组织。结果发现,正常食管组织IAP染色阴性,食管鳞癌组织IAP阳性率为90.3%(p<0.001),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降低,IAP表达强度增加(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和预后较差者中,癌组织IAP表达明显强于无淋巴结转移(P<0.005)和预后良好者(P<0.001)。提示IAP检测对食管癌的临床诊断、组织分化、病程判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RUNX3与OPN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60例食管鳞癌病人的食管正常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癌组织中RUNX3蛋白和OP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UNX3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分别为78.33%(47/60)、43.48%(10/23)、31.67%(19/60)。RUNX3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和分期均明显相关(P〈0.05)。OPN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分别为0%(0/60)、34.78%(8/23)及76.67%(46/60),OPN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分期均明显相关(P〈0.05)。RUNX3和OPN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两者联合检测对探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浸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判断可能会有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核巨噬细胞浸润与食管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90例生存5年以上和95例死于1年内的食管鳞癌间质中多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分化,胶原纤维增生,淋巴结内癌转移。结果 癌间质中多核巨噬细胞浸润阳性在生存5年组明显高于1年内死亡组。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结内癌转移,同时有多核巨噬细胞出现在生存于5年以上组亦多于1年内死亡组。  相似文献   

12.
膀胱移行细胞癌Langerhans细胞的研究图1正常膀味粘膜,LC位于粘膜下间质内,与移行细胞紧密相靠(SI。O200X)图2移行细胞癌Ⅰ级,癌巢及周围淋巴组织中均可见到LC(S10O200×)图3移行细胞癌Ⅱ级,LC浸润于癌巢中(S100200×)...  相似文献   

13.
食管鳞癌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CC)p16基因甲基化的状况及其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MSP)分别检测75例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切缘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p16蛋白的表达。结果75例标本中,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切缘细织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41.3%(31/75)、13.3%(10/75)和6.67%(5/75)。癌组织和癌旁组织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3%(22/75)和56.7%0(17/30)。31例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阳性标本中有2例(6.4%)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而44例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阴性标本中有20例(45.5%)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食管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切缘组织(P〈0.01),P16蛋白表达与p16基因甲基化呈负相关。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与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密切相关。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食管鳞癌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p16基因甲基化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食管鳞癌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一龙  张昌卿 《肿瘤》1996,16(1):11-13
采用LsAB免疫组比方法,检测了连续23例新鲜的食管鳞癌手术标本中癌组织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正常食管粘膜上皮P53蛋白的表达。全组病例中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73.9%,过度表达为47.8%,同一病人配对的正常食管粘膜上皮P53蛋白表达阳性率78.3%,过度表达为4.3%。癌组织和正常粘膜上皮P53蛋白表达的强度高峰位置呈右移现象,前者的强度高峰在位置上,后者则在±位置上。癌组织中PCNA呈100%的表达,过度表达为52.2%。食管鳞癌P53蛋白过度表达与肿瘤分级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但与肿瘤分期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CNA的过度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P>0.05).本研究提示,食管鳞癌之P53蛋白表达高于其他肿瘤,其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可能更大,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没有相关关系(rs=0.1232,P>0.o5)。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采用自制的兔抗人心肌线粒体肌酸激酶(CK-mimi)抗血清,对52例食管组织切片进行了检测,探讨食管癌组织中CK-mimi分布与临床病理分型的关系,旨在协助临床寻找食管癌新的诊断标志。结果显示:正常食管组织CK-mimi为阴性,52例食管癌全部为阳性,鳞癌随组织病理分级的增加而染色强度减弱,Ⅲ级鳞癌I级或Ⅱ级鳞癌相比,其减弱的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CK-mi  相似文献   

16.
食管鳞癌组织中线粒体DNA拷贝数量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贝数量在食管鳞癌、癌旁粘膜和正常食管粘膜组织间的差异,探讨mtDNA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定量检测42例食管鳞癌、癌旁粘膜和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mtDNA拷贝数;并采用凝胶电泳对mtDNA进行定性检测。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mtDNA检测率为100%(42/42),平均拷贝数为27.1894×106μgDNA;正常食管粘膜组织mtDNA检测率100%(42/42),平均拷贝数为5.9347×106μgDNA;癌旁粘膜组织mtDNA检测率100%(42/42),平均拷贝数为9.4102×106μgDNA,三者之间有显著差异(F=27.83,P〈0.05)。PCR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在403bp处显示阳性条带,且食管鳞癌组织所在的泳道较亮,与real-time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mtDNA拷贝数量的增加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食管鳞癌自发细胞凋亡和核增殖抗原p53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heng J  Li C  Shen Z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6):415-417
目的通过对食管鳞癌组织中凋亡细胞的原位观察和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状态的研究,探讨不同增殖情况的食管鳞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同时研究p53基因的突变和p53蛋白的表达对食管鳞癌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例术前未经任何治疗的食管鳞癌手术标本,分别进行凋亡细胞的原位检测(TUNEL)、PCNA、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和p53基因5,6,7,8外显子PCR-SSCP检测。结果不同增殖能力的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基因突变组中,增殖程度高与增殖程度低者之间癌细胞凋亡的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基因突变组与非突变组、p53蛋白表达阳性组与非阳性组癌细胞凋亡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细胞增殖活跃则自发性凋亡也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用C—Src基因表达产物PP60C—Src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327对35例食管鳞癌及22例癌旁组织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食管鳞癌、癌旁增生及正常鳞状上皮PP6C—Src性率分别为65.7%(23/35)、100.0%(15/15)、57.1%(4/7),具有显著差异(P<0.05),鳞癌细胞PP60C—Src表达量高于癌旁增生及癌旁正常鳞状上皮。不同分化程度(Ⅰ、Ⅱ、Ⅲ级)鳞癌PP60C—Src阳性率分别为80%(8/10)、68.4%(13/19)、33.3%(2/6),无显著性差异(P>0.005),分化程度越高,PP60C—Src表达量越高(P<0.05)。结果提示,C—Src基因激活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有关,在其癌变过程中PP60C—Src表达量升高,并与食管鳞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春芳  陈朝伦 《癌症》2000,19(2):131-133,190
目的:检测食管癌及周围非癌食管粘膜活性、了解食管癌发生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应用TRAP法对33例食管及18例癌周正常食管粘膜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食管癌组织28例(84.8%)表达阳性,癌周组织2例(11.1%)表达阳性。端粒酶活性表达与食管的性别,民族,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似乎无关。结论:端粒酶活化与食管癌发生有关,并可为食管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指标与线索  相似文献   

20.
黄晓洁  杨俊波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2):2316-2318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食管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TEN蛋白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胞浆。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56.7%明显低于正常组织阳性率90.0%(P〈0.05)。PTEN蛋白在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1.4%、55.0%、76.9%,三组之间相互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肿瘤分化程度越低PTEN蛋白表达越低。有淋巴细胞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VrEN表达的阳性率42.9%明显低于无淋巴细胞转移的食管癌组织阳性率76.0%(P〈0.05)。有外膜浸润的食管癌组织中PTEN表达的阳性率26.1%明显低于无外膜浸润的食管癌组织阳性率75.7%(P〈0.05)。PTEN蛋白在食管癌早期表达高于晚期(P〈0.01)。结论:PTEN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