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以来,我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应急款物审计应运而生.通过案例对比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发现目前我国应急款物审计存在审计程序和方法缺乏规范性、审计证据获取具有一定困难、审计人员缺乏多学科知识和审计工作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等问题.在探究其成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设计合理审计程序以优化审计流程、利用大数据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动员多主体审计以加大监督力度,以及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提供强制性保障等措施,为有序进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款物审计提供优化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作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对其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产生着影响。正确认识和发挥大众传媒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处理好政府在事件处理过程中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对减少事件的危害、降低对公众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突发公共事件容易引发网络意识形态重大安全风险,给国家和社会安全构成重大挑战.突发公共事件爆发后往往出现:网络意识形态场域剧烈震荡、网络社会思想领域激烈交锋、异质网络意识形态投射对抗等异象.主流话语"应激"错位、多元思潮寻求上位、逐利资本道德缺位、境外势力图谋越位等是引发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主要原因.做好...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面临着"核心与多元""真相与谣言""显性与隐性""突发与常态"等现实境遇的交织与叠加.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发挥好强大的意识形态"软实力"作用,找准功能定位,重点在稳定、培育、导向和凝聚四个方向上着力;并运用自身优势,通过"育""导""化"三种实施策略,分别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前置期、应急处置期和修复期精准发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危机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化危为机",维护校园和社会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面临着"核心与多元""真相与谣言""显性与隐性""突发与常态"等现实境遇的交织与叠加.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发挥好强大的意识形态"软实力"作用,找准功能定位,重点在稳定、培育、导向和凝聚四个方向上着力;并运用自身优势,通过"育""导""化"三种实施策略,分别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前置期、应急处置期和修复期精准发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危机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化危为机",维护校园和社会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爱国主义教育具有负面溢出效应,同时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爱国主义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契机。爱国主义教育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内容、重要手段、重要依靠。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视域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主题主线、遵循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爱国主义本质要求、以厚植家国情怀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为切入点、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重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方法,用好融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重视典型教育与仪式礼仪的涵养作用,强化爱国主义实践教育,汇聚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公共性、发展不确定性和处置紧迫性.需要运用以行政权和刑事司法权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权力应对。法治通过规制行政权和刑事司法权,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中发挥重要作用。行政权和刑事司法权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新媒体发展与信道扩张,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流言、失实新闻等噪音一直充斥在微博、论坛、手机等媒体里,并借助大众传播媒体得以强化,造成信息传播系统失灵和社会恐慌。本文以"抢盐事件"为案例,创新性地采用"全景式"分析模式诊断信息流的全过程,从噪音流的发展阶段和传播要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从信息流这一新的视角探究突发公共事件中噪音的传播和消解。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以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为视角,对网络舆情的特点、网络舆情应对的误区、网络舆情应对方法的改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如下观点:网络舆情的特征为对事件反应迅速、传播方式快捷、信息交互性强、传播主体隐蔽、传播内容复杂、影响广泛、控制难度大。目前网络舆情的应对误区主要有两个:一是政府部门对民众意见置之不理或态度暧昧,二是政府部门采取强制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压制。网络舆情应对方式改革的思路为:认真研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育成熟社会心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搭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笔者最后指出,在网络舆情应对过程中,政府的行政决策必须始终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有别于平常,一些平常被掩盖、忽略的大学生性心理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以汶川特大地震为视角,总结大学生性心理特点及其突出表现,分析原因,提出突发事件下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同时,结合国际性教育发展趋势与我国的社会现状看,大学生性心理的调适应坚持并加强以德为基础的大学生性教育。  相似文献   

14.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每个人既是被保护对象又是参与应对危机的力量,这过程中所蕴含的巨大情感力量和民族精神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日常教育内化的结果。以突发公共事件为背景,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融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始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实现课程的教书育人作用,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期间的价值引领和教育教学开展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政课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实践教学以"新冠肺炎疫情,我看我思我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为个案,在具体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以教学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事件教学模式",并从教学任务设计实施、教学形式、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对教学模式建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发现一人格上表现外向乐群、情绪积极稳定的青年更倾向于参加志愿活动。发现二在人性哲学的各个维度上,志愿者的态度更加积极独立。发现三志愿者自我呈现出显著的和谐度。发现四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的志愿者有更明显的尽责性。  相似文献   

17.
《潇湘晨报》在报道H7N9禽流感时,反应迅速,信息全面,立足本土,注重人文关怀,但也存在内容同质化、报道失衡等问题。地方性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消息来源要有权威性,更要多元化;尽量做到报道数量的平衡;努力提高自采稿件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数字智能技术在深刻改变现代组织运行形态的同时也引发了全球性治理变革。在数字智能技术深深嵌入基层社会空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理解、把握和推进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面临日益多元的服务管理需求和日益复杂的治理情境,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标是基于数字智能技术的治理形态的敏捷化重塑,即通过提升治理体系的感知能力、协同能力和整合能力,因应环境和需求的快速变化,为社区居民提供更精细的服务、更整洁的环境、更安全的生活。因此,其本质是公共价值的共同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基于“清晰化目标—持续性驱动—整合性行动”的战略三角对于推动良性、平稳的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从长远角度看,加强数字底座集约化、场景建设融合化、基层空间孪生化、数字转型用户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是未来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9.
20.
数字乡村建设可以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社会监督等重要作用。H省P区在数字乡村建设中,通过建设数字信息平台、智慧农业、智慧教育等方式,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政府、企业、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还带动了当地农业、教育、旅游等行业的发展,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同时,数字乡村建设也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人员培训难度大、信息安全问题等挑战。因此,P区在数字乡村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实现数字化时代下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以及数字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