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大庆长垣西部斜坡区萨尔图油层萨Ⅰ组为例,利用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横向信息丰富、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高的优势,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以海拉尔曲流河现代沉积的4种典型模式为指导,在地震剖面上分析点坝和废弃河道的响应特征,建立了点坝和废弃河道的地震响应模式;由于常规分频解释技术受限于短时窗,为此,在地震数据分频计算中引入小波分频变换算法,将地震数据由时间域数据体转换为频率域数据体,应用“基于小波分频变换的RGB属性融合技术”识别点坝边界、内部废弃河道及物性变差带,精准预测了点坝和废弃河道的展布特征;首次利用地震储层预测成果建立了古河道内部单一侧积体长度、宽度与河流满岸宽度之间的关系,相关系数达0.9以上,为西部斜坡区稠油开发提供了精准的地质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废弃河道在平面上呈“S”形,平面上精细识别出与现代曲流河沉积对应的4种典型模式,完成了萨Ⅰ1废弃河道精细识别和平面组合;应用废弃河道和点坝识别成果指导井位部署197口,其中99口直井成功率为100%,98口水平井平均钻遇水平段426 m,水平段含油砂岩钻遇率为92.6%,利用地震资料解释成果规模部署近百口开发水平井。  相似文献   

2.
薛欣宇  刘宗堡  张云峰  方庆 《石油学报》2017,38(11):1275-1283,1319
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储层井间连通性研究对于高含水期油田井网优化和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南二区东部为靶区,利用122个时间单元的密井网资料,首先构建出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储层井间连通性定量评价模型,进而开展不同砂地比和井距条件下的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储层井间连通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砂地比为评价储层井间连通性的宏观评价参数,即存在一个"渗流阈值",当砂地比低于渗流阈值时,井间连通性不超过20%变为不连通,当砂地比达到渗流阈值后,井间连通性迅速增长至80%以上变为完全连通,整个过程反映的砂地比和井间连通性函数图像呈S形曲线;(2)通过对砂体最大横截面面积沿垂直于井钻进方向的投影和井距的空间耦合关系分析,建立了以井距为变量的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储层井间连通概率模型,同时提出各微相砂体所占比例影响储层井间连通性整体变化趋势;(3)储层井间连通性渗流阈值与井距呈正相关,随着井距变小,砂地比与井间连通性的S形曲线函数图像趋于"线性",当平均井距为70 m(1倍井距)条件下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储层井间连通性的渗流阈值为0.20,平均井距为140 m(2倍井距)和210 m(3倍井距)条件下储层井间连通性的渗流阈值分别为0.24和0.30。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开发地震反演可行性和精细储层刻画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频补偿的曲线重构方法。根据测井曲线不同频率尺度反映不同砂岩特征的特点,利用高频恢复、低频补偿方法重构"拟波阻抗"曲线。反演可行性分析实验表明,通过曲线重构反演、模拟退火算法引入以及密井网反演等关键技术,能够加强结果稳定性的优化,提高薄储层预测精度;同时,正演模拟和反演实践证明,在大套泥岩中含有薄砂层的地质条件下,开发地震对刻画2 m薄层砂岩是可行的。而对于小于2 m以下的薄砂层,仅当泥岩围岩在2 m以上的泥包砂型薄砂层能够进行分辨。井-震联合沉积相研究主要修正了河道侧积体识别、河道连通关系、河道规模变化、河道组合关系和河道期次划分等5个方面。规模较大的分流河道含油性好,形成较好的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小型分流河道局部含油性好,但河道窄小,以井网控制不住型剩余油为主。  相似文献   

4.
陆相三角洲前缘储层砂体薄,河道砂体窄小且分布零散,单一技术难以准确刻画砂体边界及井网控制不住的窄小河道砂体。优选了区分砂泥岩明显的自然电位(Usp)曲线并用其重构拟波阻抗曲线,应用地震特征参数反演结果的高频部分,与Inver TracePlus反演相结合来拓宽反演结果的频带,提高了地震纵向上小层的识别能力。编制了井震联合绘制沉积微相图流程,对太北开发区葡萄花油层组Ⅰ层三角洲前缘相储层进行了再认识研究,砂体变化体现在宽带状分布的河道砂体分叉增多,窄条带状分布的河道砂体连续性变差,这些认识在补充调整井部署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5.
以朝阳沟阶地朝44区块扶余油层为例,分析了河流—三角洲复合河道砂体的地质与测井识别标志、地震响应特征以及井震结合精细刻画方法。研究发现:①根据相邻河道的期次及规模差异、复合砂体组合部位的微相、砂体厚度及宽厚比的异常变化,构建出六类测井与地质识别标志;②单期河道砂体接触关系可分为同期对接型、非同期切割型、河间泥及河间砂型四类,分别对应“同相轴能量降低、视厚度变小”、“类断层式波形错动”、“同相轴突然下断”、“能量减弱、视厚度增大”的地震响应特征;③采用“地质认识定位、测井识别定点、属性趋势引导定向、地震剖面定型”的方法,井震结合有效刻画复合砂体中单一河道边界及连通关系。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锦72井区具有巨大开发潜力,但该地区基础地质研究相对薄弱。为明确该区主要目的层盒1段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精细描述开发小层的沉积微相展布,利用岩心、测录井、地震等资料,观察目的层岩心以确定沉积环境和沉积微相类型,进一步分析取心段的测井曲线和地球物理属性特征,通过岩心—测井—地震紧密结合,相互标定,建立了层序界面和沉积微相的地震综合响应模式,划分了太原组—下石盒子组小层,分析了下石盒子组1段沉积微相特征,重点精细刻画了H1-2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研究区下石盒子组1段厚度约为60 m,可划分为4个小层,各小层厚度稳定,结合岩相标志、相序特征、砂体纵横展布等分析,综合认为沉积类型属于辫状河道。基于小层精细划分结果,利用地球物理属性切片技术,井震联合、逐级约束,有效刻画了以小层为单元的辫状河微相边界。盒1段H1-2小层在平面上发育约6条辫状河道,河道宽度为2~7 km,呈近南北向长条带状分布。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为小层储层分析和选区评价提供约束框架。  相似文献   

7.
临江地区扶余油层油气富集主要受错叠连片的河道砂体分布控制,但河道的规模和分布范围尚不清楚,因此需要落实扶余油层的河道规模和分布范围.针对在研究区块难以利用已钻探的井点剖析全区河道规模与分布的问题,利用临江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多种地震属性研究,找出扶一组中部分流河道的空间分布规律,取得了良好的识别效果,为寻找临江地区的...  相似文献   

8.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多支水下分流河道,对其他沉积微相的分布也具有控制作用,明确各支水下分流河道的分布和叠置关系对于井网部署和油田管理至关重要。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由于水下分流河道易发生迁移摆动,河道砂体在纵向上多期叠置、平面上泛连通分布。在泛连通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中,同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连通性较好,相反,不同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连通性则相对较差。目前JX油田部分油井表现为地层压力低,邻近注水井表现为自溢现象,严重影响开发效果,降低了采收率。通过沉积标志识别、沉积特征研究以及井-震结合砂体描述,确定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储层分布模式为顺物源方向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逐渐减薄,迅速相变为泥岩,垂直物源方向水下分流河道并列分布或叠置切割,砂体厚度呈现厚—薄—厚特征,岩性上表现为砂岩—泥岩—砂岩特征。经动态资料验证,研究结果准确、可靠。根据储层分布模式对研究区开发措施进行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取心井岩心、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在储层构型理论指导下,采用"垂向分期"、"侧向划界"的思路,针对渤海海域J油田东二下段Ⅰ、Ⅱ油组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按复合河口坝(复合水下分流河道)、单一河口坝(单一水下分流河道)2个层次进行了构型单元的逐级解剖。通过小层精细对比,认为研究区存在泥质夹层、含砾砂岩层、钙质夹层3种垂向分期识别标志;归纳出曲线形态差异、岩性差异、厚度差异、高程差异、水淹特征差异5种侧向划界识别标志,重构了油田范围内以水下分流河道为骨架、河口坝砂体为主体,多个单一河口坝连片分布、水下分流河道交叉叠置的沉积特征。研究成果用于指导油田4个注聚井组调剖,单井日增油量10 m3。  相似文献   

10.
葡萄花油层是松辽盆地WX油田重要的含油层系之一,该油层砂体层数多、厚度小(1~2 m);局部井间距较大,井间沉积相变快,砂体展布特征复杂,精细地刻画油层段各小层沉积微相特征难度大,目前砂体叠置模式尚未建立。为此,以测井、录井和三维地震数据为基础,采用优化的随机森林算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沉积微相概率预测模型;再通过机器学习和模糊判别方法分别识别WX油田东北部姚家组葡萄花油层各小层的沉积微相类型;最终建立四种砂体叠置模式,即平面连接式、平面分隔式、垂向接触式和垂向分离式。通过钻井验证,该技术具较高的储层预测精度,对于河道沉积微相,样本井的准确率平均值可达88.8%,各小层(除PI11和PI3外)检验井预测准确率均可达80.0%以上。精细刻画的沉积微相和建立的砂体叠置模式可为后期储层综合评价、开发方案优化、调整和井位合理部署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发育着大量的曲流河相沉积砂体,它们在中国东部的油气储量和产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其分布复杂,给勘探和开发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本文以埕岛油田上第三系馆陶组上段的曲流河相沉积砂体为例,对其沉积相、测井相和地震相进行了精细的和定量的综合研究,并在三维地震勘探区内对储集砂体作了定量预测和描述。经实际钻探,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吴起地区长8段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区内长8段油藏具有储量规模大、储层渗透率低、砂体变化快、油层连续性差、单井产量较低等特征,为实现水平井规模效益开采,在水下分流河道带砂体内储层构型要素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构型要素电测响应模式,重点开展了水下分流河道带单砂体构型解剖研究,分析了储层构型、砂体展布特征,提出了区内长8段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带和复合水下分流河道带的沉积模式,建立了一套分流河道型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解剖方法,为研究区水平井部署和水平段轨迹优化调整及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深层火山岩地层地震反射杂乱,使火山岩油藏的探测异常困难。针对火山岩储层制定了针对性的技术路线,采用电磁-地震联合模拟退火约束反演、利用钻井标定和地震构建浅层模型,提高深层的反演分辨率;通过岩性分析,揭示工区火山岩电性变化规律,提出以电性变化节律编码技术解释储层,有效识别出沙三段多期次火山岩及相带分布,精细刻画粗面岩的分布特征,为探测类似的复杂目标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