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按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公立医院要对医院经济活动开展风险评估。本文以工程项目为例,研究基于数据分析的风险评估具体推进方法,包括构建医院风险评估数据库持续积累相关风险数据,构建医院基于数据风险评估的相关模型与标准,搭建医院基于数据的智能化风险评估路径,以及针对评估结果提出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2.
综合应用风险生成理论和公共安全三角形理论的相关知识,针对两用生物技术特征,对两用生物技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模型进行了探索。首先构建了由风险生成、风险触发、风险表现、风险管控等4个一级指标及其下的24个二级指标构成的两用生物技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的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估指标权重;最后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两用生物技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以基因编辑技术等10项两用生物技术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该评估模型在两用生物技术安全评估中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风险矩阵从集体角度对医疗设备风险等级进行全面评估。方法通过建立集体风险评估模型对我院10种常规医疗设备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结果麻醉机、呼吸机风险等级最为显著。结论应用风险矩阵建立医疗设备集体风险评估模型能更全面更系统地评估医疗设备风险等级,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灾害脆弱性分析在南昌市某三级医院供应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江西省南昌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消毒供应室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以风险预防改进措施实施前(2014年3月~2015年3月)为对照组,实施后(2015年4月~2016年4月)为观察组。由20个相关专家组成风险管理团队,运用Kaiser模型的风险评估矩阵结合灾害脆弱性分析评估方法对医院供应室面临的各种潜在危害加以识别,进行风险评估和排序,针对排名前5位的风险事件进行RCA根因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前后风险值排序前5位的危害相关风险值。结果:通过灾害脆弱性分析,计算RISK值,干预前医院供应室管理面临危险事件的前5位风险排序依次为脉动蒸汽压力灭菌器故障(45.50%)、锐器刺伤(43.94%)、低温等离子体蒸汽灭菌器故障(43.63%)、蒸汽泄漏(35.96%)、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故障(34.40%);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干预后这5个事件的危害相关风险值较干预前均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Kaiser模型的风险评估矩阵结合灾害脆弱性分析评估方法分析消毒供应室的内外潜在风险和最薄弱的环节,并根据RCA根因分析法制定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能明显降低消毒供应室的风险值,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知识技能及工作自觉性,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蔡宇  余绍蕾 《医学教育探索》2005,(10):1578-1580
提出一种基于熵权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该方法将模糊数学、熵权概念与层次分析法有机结合,建立了中药创新技术项目管理的择优模型,对项目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寻找高风险科室及其高风险因素,针对性管理、干预,实现精准化感控,创新管理模式,探讨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模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性;方法全院风险评估筛选医院感染高风险科室,对高风险科室各环节进行评估,得出高风险因素及环节,针对具体因素进行干预,PDCA循环,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全院层面风险评估,得出该院医院感染极高风险科室为神经外科ICU,其科室层面风险评估极高风险因素为:保洁员培训缺乏,手卫生正确率、依从率低,快速手消毒剂每床日消耗量低,医院感染率高。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后,保洁员培训次数从每年培训1次调整为每季度培训一次,手卫生依从率明显提高(χ~2=10.061,P0.05),手卫生正确率明显提高(χ~2=39.376,P0.05),快速手消毒剂每床日消耗量从11.7 mL增加到16.4 mL。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χ~2=5.438,P0.05)。结论风险评估得出医院感染高风险科室及其高危因素,并初步建立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模型,对高风险因素及环节针对性进行干预,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蚌埠地区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初步建立符合蚌埠地区的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探讨乳腺癌低、中、高风险的分界点,并用模型评估蚌埠地区女性具备特定危险因素情况下患乳腺癌的概率.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建立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采用Fisher判别分析对模型进行评价;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观察模型效能,并利用ROC曲线寻找乳腺癌低、中、高风险的截断值.结果:乳腺癌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家庭经济收入状况、食用豆制品、负性情绪排解、工作强度和乳腺癌筛检(P<0.05~P<0.01).通过风险评估模型预测低、中、高危人群,以预测概率值P≤0.49为低风险性人群,P≥0.51为高风险性人群,0.49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对各供应链服务商进行评价排序,为今后年度与供应链服务商的合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医院体外试剂供应链服务商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咨询法和熵权法建立指标体系,运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 评价指标中占比较高的为风险应急能力占16%;其次为产品质量、配送规范和票据合格,各占12%;...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分类树模型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和高危人群进行研究,建立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风险的分类树模型和简易风险评估表。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8年6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江门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分类树模型探索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和高危人群。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回归系数=0.035,P=0.001,OR=1.036)、肝肾综合征(回归系数=1.295,P=0.023,OR=3.650)和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回归系数=0.750,P=0.003,OR=2.117)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分类树模型提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和MELD评分、年龄有关。通过MELD评分和年龄可建立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风险的简易风险评估表。结论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分类树模型发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和MELD评分、年龄关系密切,根据这2个指标建立的分类树模型和简单风险评估表可用于评估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adua、Geneva、Wells、Wells简化版4种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及D二聚体对肾病综合征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10月入住东部战区总医院肾脏科,并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的417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心率、病理诊断以及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按住院期间是否并发VTE,将患者分为VTE组(27例)和非VTE组(390例)。依据各量表评分结合D二聚体,针对原量表推荐分级评价其VTE发生风险,探讨风险分级相关危险因素与VTE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4种风险评估模型及D二聚体评估显示,Geneva、Padua、Wells、Wells简化版及D-二聚体在推荐分级后与金标准的Kappa指数分别为0.039,0.243、0.058、0.204、0.267;Wells联合D-二聚体的AUC最高(0.914),约登指数分别为0.736,SE为1.0。结论 4种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及D二聚体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评估中,Wells联合D-二聚体预测能力最佳,可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评估预测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专家评分法构建我国医院网站医疗信息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综合评分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给评价模型的指标和权重打分,采用加权秩和比法及加权Topsis法对医院网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构建了一套涵盖网站信息服务功能和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构建了综合评分评价模型.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综合评分评价模型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用于综合评价我国医院网站的医疗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应用于医联体模式下综合医院院间转诊感染风险防控的效果.方法:分析医联体模式下综合医院院感风险,计算高风险指数(RPN),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并进行评价.结果:将改进措施在特殊感染/传染性患者转诊事件中加以应用,及时救治患者的同时未发生院感事件.结论:FMEA模式可以早期识别医联体...  相似文献   

13.
高岚  樊晓鸣 《中国医院》2011,15(6):70-72
目的:通过对医疗服务运营指标分析,为军队医院完善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提取某军队医院"军卫一号"2007~2009年为兵服务数据,建立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3年来整体服务水平和医疗资源有效利用程度均有了较大的提升,医院各项为兵服务工作开展有序,整体服务效率仍有提升空间。结论:医疗质量是军队医院为兵服务管理的核心,诊疗服务模式的优化可有效提高军队医院为兵服务的整体运营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预测产后盆腔肌筋膜疼痛(MFPP)发生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产后6~12 周来温州市人民医院随访女性,根据MFPP诊断标准分为MFPP组和非MFPP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变量和盆底肌电评估数据变量采用Lasso回归筛选并对盆底肌电评估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将筛选变量结合临床常用的盆底肌电评估数据构建产后MFPP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校准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列线图模型的稳定性及预测效能,绘制临床决策曲线分析在产后MFPP队列中量化不同阈值概率下的净获益率确定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共收集到300例产后随访女性(MFPP组150例,非MFPP组150例)。孕次、产次、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与产后MFPP发生相关,产后MFPP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C-index为0.706,有一定预测能力。当患者接受诊断阈值概率为23%~72%时可使模型的净获益率增加。结论:产后MFPP风险预测模型能有效地预测产后女性MFPP,为临床评估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洪涝灾害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灾害期间公共卫生风险等级评估提供定量化判断依据。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和专家会商法构建洪涝灾害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相关指标及其评分标准,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指标的权重,并进一步应用于安徽省2016年洪涝灾害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中。结果: 构建并确定了五大类17个洪涝灾害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指标、评分标准及其权重。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2016年安徽省洪涝灾害公共卫生风险总分为0.26分,风险判断结果为"灾害期间卫生应急措施有效,公共卫生风险有效控制"。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洪涝灾害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可为灾害现场开展定量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可为其他类型灾害现场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由对风险的认识提出了医疗耗材风险管理的概念,并根据医疗耗材在医疗机构应用的流程对医疗耗材风险的来源进行了识别和区分。根据对风险的评估,介绍了我院在采购管理、仓储管理、风险监测、整体指标控制、持续改进等方面所建立的风险控制制度。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医疗耗材的风险。最后提出了下一步要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深入,临床科室对于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医疗信息化应用模式中,PC、系统、应用之间的关系属于“紧耦合”关系,处理PC故障往往需要占用大量时间,严重影响临床科室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病人的就医进程。近年来,云计算已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桌面云作为云计算类型之一,通过云与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相结合,在多个方面实现了桌面云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手术室外无痛苦胃镜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一2012年12月在胃镜室行无痛苦胃镜检查216例患者的资料,及其各环节存在风险的防范措施和效果。结果麻醉药物不良反应逐年减少,麻醉相关不良事件逐年减少,医疗风险逐年降低,胃镜室条件不断改善,建立和健全了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结论对无痛胃镜检查风险进行评估和防范,能有效减少或避免麻醉相关不良事件,降低医疗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2,125(19):3410-3415
Background  Pregnant women with heart disease are at high risk. Studies of risk factors of these patien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maternal and fetal outcomes. In this paper, we try to discuss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cardiac events in pregnant women with heart disease and to establish a risk assessment system.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pregnancies in 1741 women with heart disease who delivered in Shanghai Obstetrical Cardiology Intensive Care Center between January 1993 and September 2010.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identify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cardiac events and calculate the risk index in pregnant women with heart disease.
Results  The composition of heart disease in pregnant women was arrhythmia (n=662, 38.00%),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 n=529, 30.40%), cardiomyopathy (n=327, 18.80%),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RHD; n=151, 8.70%), and cardiopathy induced by pre-eclampsia (n=53, 3.00%). Main cardiac events were heart failure (n=110, 6.32%), symptomatic arrhythmia needing medication (n=43, 2.47%), cardiac arrest (n=2, 0.11%), syncope (n=3, 0.17%), and maternal death (n=10, 0.57%). Six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to predict cardiac events in pregnant women with heart disease were cardiac events before pregnancy (heart failure, severe arrhythmia, cardiac shock, etc., P=0.000),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 class >II (P=0.000), oxygen saturation <90% (P=0.018), 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tion (PAH) >50 mmHg (P=0.025), cyanotic heart disease without surgical correction (P=0.015), and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ejection fraction <40%, P=0.003). Every risk factor was calculated as 1 score. The incidence of cardia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scores 0, 1, 2, 3, and ≥4 was 2.10%, 31.61%, 61.25%, 68.97%, and 100.0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Pregnancy with heart disease could lead to undesirable pregnancy outcomes. The risk of cardiac events in pregnant women with heart disease could be assessed by risk inde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