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讨老年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侧壁、下壁导联ST段压低 ,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别价值。对 2 4例下壁AMI早期心电图 (ECG)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下壁AMI:62 5 %右冠脉 (RCA)阻塞 ,2 5 %左前降支 (LCX)阻塞 ,②Ⅰ、aVL、ST段下降≥ 0 1mV ,诊断RCA敏感性 93 3 % ,特异性 83 4%。STaVL >STⅠ诊断RCA阻塞敏感性 73 3 % ,特异性 10 0 %。STⅢ  >STⅡ 诊断RCA阻塞敏感性 86 7% ,特异性 83 4%。STⅡ >STⅢ 诊断LCX阻塞敏感性 66 7% ,特异性 10 0 %。常规…  相似文献   

2.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 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 2例首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资料。结果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 ( 、 、a VF) ST段下移≥ 0 .0 5 m V组与 <0 .0 5 m V组的 、a VL导联 ST80 值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 ;两组的左前降支 6段 ( LAD6 )或 LAD始部病变的发生率也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 ;下壁导联 ST段压低≥ 0 .0 5 m V对 L AD6 或 LAD始部病变预测价值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是 : 导联 5 9%、5 0 % ; 导联 83%、70 % ;a VF导联 83%、70 %。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预示 LAD6 或 L AD始部病变是高前侧壁发生透壁性心肌缺血的“镜像”反应 ,表现为 、a VL导联 ST段抬高 ;它与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多支病变以及胸前导联 ST段抬高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3.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改变与相关冠状动脉阻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ST段改变与相关冠状动脉阻塞的关系。方法对3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部位下壁12例、下壁+正后壁5例、下壁+右心室8例、下壁+前壁5例。其中单支病变10例,双支病变12例,三支病变8例。右冠状动脉狭窄87.7%,左回旋支狭窄12.2%。ST段抬高Ⅲ>Ⅱ,压低aVL>Ⅰ,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0%、93.4%。V4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0.5,可诊断左回旋支阻塞,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9%和79.4%,ST段抬高Ⅰ>aVL、压低Ⅱ>Ⅲ,提示左回旋支阻塞,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2.1%和78%。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抬高Ⅲ>Ⅱ、ST段压低aVL>Ⅰ,提示右冠状动脉阻塞,V4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0.5,ST段抬高Ⅰ>aVL、ST段压低Ⅱ>Ⅲ,提示左回旋支阻塞。  相似文献   

4.
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常合并后壁及右心室心肌梗死(MI)。为了减少漏误诊,除常规12导联外需加作V7~V9、V3R~V54导联。本文主要评价下壁AMI时胸导联ST段的改变及其对下壁AMI合并后壁或右心室MI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冠脉造影探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V1、STV2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6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根据就诊时第一份心电图V1、V2导联ST段抬高、元改变及压低情况分为A组(6例,STV1抬高≥1.0mm、STV2压低≥0.5mm);B组(13例,STV1无改变、STV2压低≥0.5mm);C组(34例STV1及STV2均压低≥0.5mm);D组(13例,STV1及STV2均无改变).四组之间进行心电图、临床指标及冠脉造影比较.结果冠造发现A组及B组的罪犯血管(除B组1例为前降支近段闭塞外)全部为右冠状动脉,两组患者近段血管病变(RPL)发生率无明显差异(83%对88%,P>0.05),B组的RPL明显高于C、D两组(25%及22%,P均<0.05).A、B两组右室梗死(RMI)发生率无区别(66%与70%,P>0.05),但B组RMI发生率明显高于C、D两组(14%及7%,P均<0.05).A、B两组病人的低血压和(或)休克发生率无明显区别(P>0.05),但明显高于C、D两组.A、B、C、D四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急性Q波下壁心肌梗死STV1无改变或抬高、STV2压低者病情重,是右冠脉闭塞位置高,坏死范围广泛且有可能合并右室梗死的证据,而STV1、STV2均压低或无改变者病情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及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8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探讨胸前导联ST段压低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以及ST段压低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ST段特征性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58例,了解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的关系.结果 当STⅢ大于STⅡ,87%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而STⅢ小于STⅡ时,69%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只占31%.58例病人中单支血管病变22例(38%),伴胸导联ST改变者6例(27%);多支病变36例(62%),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34例(94%);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较不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高(P<0.05).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ST段抬高Ⅱ/Ⅲ的比值有助于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伴胸导联改变者常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并且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已经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多数研究认为,根据心电图病理性Q波改变所确定的MI范围与尸体解剖所示的确切范围之间的相关性并不高,故有必要探讨反映梗死面积的其他心电图指标。国外研究认为,下壁AMI伴发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梗  相似文献   

9.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6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导联ST段压低与常规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①单纯下壁心肌梗死不伴胸导联ST段改变显著多于伴胸导联ST段改变(P<0.01),下壁伴正后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改变显著多于不伴胸导联ST段改变(P<0.01),而下壁伴右心室心肌梗死与胸导联ST段改变无明显区别(P>0.05)。②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均较不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高(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表明心肌梗死广泛,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呈“镜象“的心电图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166例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改变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发现,发生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时,伴有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者比不伴有ST段压低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为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发生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时,伴有下壁导联ST段压低者较无ST改变者梗死相关动脉左前降支近端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但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和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提示下壁急性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者下壁心肌梗死范围可能较大,或合并存在左前降支和多支冠状动脉的病变,且并发症较多;前壁急性心肌梗死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者可能多为左前降支近端病变,早期再灌注治疗将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抬高的ST段Ⅲ导联>Ⅱ导联的临床意义.方法按体表心电图Ⅱ导联和Ⅲ导联ST段抬高的波幅高低,将58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STⅢ>STⅡ)39例,B组(STⅡ>STⅢ)19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两组梗死罪犯动脉.结果A组患者心肌酶CK-MB峰值(234±65)u·L-1明显高于B组(165±54)u·L-1,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A组患者合并右室梗死、胸前导联ST段压低、并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和住院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38.5%,43.6%,43.6%,38.5%,10.3%,B组无上述合并症的发生,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者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A组患者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或狭窄的发生率为38.5%,而B组无一例发生,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左回旋支闭塞或狭窄的发生率为42%,而A组无一例发生,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其他梗死相关动脉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CGⅡ、Ⅲ导联ST段抬高的不同幅度,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和梗死罪犯血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时胸前导联心电图前壁ST段下移的意义。方法 对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的早期心电图及入院后3周内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肌酶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胸前导联ST段下移者41例(68%),多支病变39例,单支病变2例,胸导联ST段无下移者19例,多支病变4例,单支病变15例(P<0.01),而且前者有较高的CK峰值(P相似文献   

13.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前降支病变的关系。方法:对7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入院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范围将患者分为4组。I组(n=12):V1~3导联ST段下降;Ⅱ组(n=12):V4~6导联ST段下降;Ⅲ组(n=35):V1~5或V1~6导联ST段下降;Ⅳ组(n=18):胸前导联ST段无明显下降。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前降支病变发生率分别为8%、75%、74%和28%,其前降支狭窄程度≥90%者Ⅱ组、Ⅲ组分别占22%、58%;Ⅰ组前降支病变发生率8%;Ⅳ组前降支病变的发生率为28%,但其前降支狭窄程度均<90%。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前壁(V1~5导联)或广泛前壁(V1~6导联)及前侧壁(V4~6导联)ST段下降者大多合并前降支病变,前者ST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前降支严重狭窄病变致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后者则可能更多与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有关。而V1~3导联ST段下降则考虑是一种对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改变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与相关梗死动脉的关系。方法57例急性下壁心梗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结果①当STⅢ>STⅡ,86.4%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而STⅢ相似文献   

15.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ST段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单支血管病变16例(38.1%),双支以上病变26例(61.9%),其中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23例(88.5%).11例急性下壁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者胸导联ST段压低者8例(72.7%).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提示多支病变,伴胸导联ST段压低者多提示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7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有30例加做右胸导联,发现有9例并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检出率30%。结果 右室梗死患与正常人右胸导联QRS波形对照,认为QRS波形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无可定论。右胸导联ST段抬高≥0.05mV,特别是MR、ME的ST段抬高,对临床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诊断右室梗死的可靠指标。结论 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应常规加做右胸导联心电图,以提高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常规心电图检查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主要依据之一。现总结52例老年前壁AMI者心电图、冠脉造影(CAG)资料,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991~1998年前壁AMI者,男49例、女3例,年龄59~76岁。符合WHO AMI诊断标准:①典型心前区压榨样疼痛超过30min,V_(1~4)出现Q波,前壁至少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0.2mV,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5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与50例不伴胸前导联ST段改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对照观察,探讨其预后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移 ,已被广大心电和临床工作者认识 ,并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发现 ,并非所有下壁AMI胸前导联ST段均有下移且下移程度亦有很大差别。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993年 8月~ 2 0 0 1年 9月收治 ,根据WHO标准确诊的下壁AMI,同时有前间壁、前壁、前侧壁、广泛前壁AMI,室内传导阻滞及早期复极综合征者除外 ,共 115例。男 6 9例、女 4 6例 ,年龄35~ 90 (6 6 6 3± 11 0 1)岁。1 2 方法 依有否右室壁、后壁AMI分为 :单纯AMI 2 2例 ,男 11例、女 11例 ;下壁、后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者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冠脉前降支(LAD)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80例患者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LAD造影结果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平均55.3±8.9岁.结果 80例中伴胸前导联ST段下移组中90%有LAD病变,非ST段下移组中仅16.7%有LAD病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下壁AMI者中,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移是LAD病变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