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及抑癌基因P1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原发性大肠癌组织中c-erbB-2及P16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癌与良性增生性息肉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与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P16蛋白在大肠癌淋巴结无转移组中显著高于转移组,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c-erbB-2及P16异常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c-erbB-2及P16蛋白,对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组化中的 S- P法检测 6 7例大肠癌中 p16、cyclin D1 的表达。结果大肠癌 p16、cyclin D1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7.8%和 44 .8% ,高分化癌 p16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癌 (P<0 .0 5 ) ,而低分化癌 cyclin D1 过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癌 (P<0 .0 5 )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 p16阳性率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 cyclin D1 过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P<0 .0 5 )。相关分析表明 ,在大肠癌中 p16与 cyclin D1 呈负相关。提示 p16基因失表达和cyclin D1 过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其在大肠癌中的反向表达支持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S-100蛋白、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粘膜中S-100阳性细胞(S-100 DC)浸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7例胃癌、18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S-100 DC、PCNA进行检测。结果S-100 DC、PCNA在胃癌组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组(P<0.05)。在低分化、淋巴结转移阳性和有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S-100 DC数目明显减少(P<0.01)。PCNA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S-100 DC与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胃粘膜微环境中S-100 DC与PCNA的变化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胃癌组织内S-100 DC增多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潜力,并具有抗肿瘤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朱曦龄  梁莉  丁彦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9):1331-1334,1337
目的 检测Galectin-1在大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1)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58例临床石蜡组织标本(癌旁正常组织30例,腺瘤组织25例.大肠癌组织65例,淋巴结转移癌38例)中的Galectin-1蛋白的表达.(2)用实时RT PCR法分析Galectin-1mRNA在32对新鲜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Galectin-1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其强阳性率逐渐增加;正常粘膜中的强阳性率为0,在腺瘤中的强阳性率为8%,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在大肠癌组织中的强阳性率为66%,明显高于腺瘤组织,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淋巴结转移癌中Galectin-1的强阳性率为86%,明显高于大肠癌组织,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2);在浸润程度深、分化程度低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浸润程度浅、分化程度高及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P<0.05).(2)在32对大肠癌组织中浸润程度深、分化程度低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的Galectin-1mRNA表达明显高于浸润程度浅、分化程度高及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其表达量的平均倍比关系分别为1.98、2.27、1.42倍.结论 Galectin-1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与大肠癌的浸润、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I(NF-κB)P65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大肠癌组织和11例大肠腺瘤组织、16例癌旁组织中NF-κB P65单克隆抗体的表达,分析其与NF-κB P65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 NF-κB P65蛋白在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7%、18.2%,16例癌旁组织中无1例阳性表达.大肠癌组与大肠腺瘤组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NF-κB P65蛋白在高、中、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54.2%、613%,各组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率(73.1%)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2.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F-κB P65蛋白在大肠癌组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大肠腺瘤组,有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提示NF-κB P65蛋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IRC5是否参与大肠癌发病过程及是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比较40例大肠癌组织及其自体正常大肠组织,以及35例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组织中BIRC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IRC5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与非癌组织(正常大肠组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BIRC5蛋白的表达与非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IRC5参与了大肠癌发病过程,并与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癌组织树突状细胞(DC)浸润与肾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94年-2000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9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记录进行统计,用S-100蛋白抗体ABC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并计数癌组织DC细胞,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2年未复发组癌组织内S-100+DC数量[(61.3±14.7个 /mm2]明显高于术后2年复发组[(31.4±11.6)个/mm2];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内S-100+DC数量[(28.8±10.4)个/mm2]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62.6±13.5)个 /mm2]。结论 肾细胞癌癌组织内DC细胞浸润密度和肾癌淋巴结转移及复发明显相关,是判断肾癌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肠癌癌周淋巴结免疫形态学反应与患者血清癌胚抗原 (CEA)及唾液酸化的糖类抗原 (CA2 42 )水平的关系 .[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在术前检测 33例大肠癌患者血清CEA及CA2 42 标志物的水平 ,术后观察癌周淋巴结免疫形态学反应情况 .[结果 ]血清CEA水平在癌周淋巴结髓质内浆细胞反应阴性、弱阳性及阳性组中逐渐上升 ,且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血清CEA水平与癌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生发中心和皮质旁区增生程度均无显著差异 .血清CA2 42 水平在癌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中有不同的表达 ,其中在弱阳性组中的表达最高 ,弱阳性组与阴性组在各级反应中无明显差异 ,与阳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血清CA2 42 水平在癌周淋巴结生发中心增生反应在阴性组中最明显 ,且与弱阳性组、阳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癌周淋巴结髓质内浆细胞反应强 ,血清CEA表达高水平 .癌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阳性和无生发中心增生时血清CA2 42 表达高水平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100A10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敏感性的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100A10蛋白在90例大肠癌(包括30例腺癌组、30例粘液癌、30例未分化癌)、30例大肠腺瘤和30例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S100A10在腺癌组、粘液癌组、未分化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及腺瘤组(P<0.01);腺瘤组大肠组织中S100A10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χ2=6.69,P<0.01);未分化癌组S100A10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腺癌组、粘液癌组(分别为χ2=5.79;6.13,P<0.05)。大肠癌中S100A1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腺癌组为46.42﹪、粘液癌组为53.57﹪、未分化癌组为64.70﹪,S100A10在腺瘤组阳性表达为33.33﹪,在正常组阳性表达为6.66﹪。S100A10在大肠癌Ⅲ期、Ⅳ期阳性表达分别为74.19﹪、87.50﹪,明显高于大肠癌I期、Ⅱ期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0.00﹪、41.66﹪)(P<0.01)。S100A10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P<0.05)。结论 S100A10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有关,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测大肠癌中S100A10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Galectin-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Galectin-3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1)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58例临床石蜡组织标本(癌旁组织30例,腺瘤组织25例,大肠癌组织65例,淋巴结转移性大肠癌38例)中的Galectin-3蛋白的表达。(2)用RT-PCR法分析Galectin-3mRNA在31对新鲜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Galectin-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腺瘤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P<0.001);在浸润程度深、分化程度低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浸润程度浅、分化程度高及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P<0.05)。(2)在31对大肠癌组织中浸润程度深、分化程度低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浸润程度浅、分化程度高及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其表达量的平均倍比关系分别为2.67、1.98、1.91。结论Galectin-3的差异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2例人肝泡状棘球蚴(Em)及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瘤旁肝组织内S-100~+DC、CD_(68)~+细胞(巨噬细胞)、OPD_4~+细胞(T辅助细胞)及CD_(20)~+细胞(B淋巴细胞)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S-100~+DC、OPD_4~+细胞及CD_(20)~+细胞在Em组均明显高于海绵状血管瘤组(P<0.05);(2)在Em组中OPD_4~+细胞数量多于CD_(20)~+细胞数(P<0.05);(3)S-100~DC数与OPD_4~+细胞呈负相关(r_s=-0.5818,P<0.05)。提示S-100~+DC在人肝Em的免疫反应中有某些作用,其作用环节有待阐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S-100蛋白为免疫学标记,对34例恶性肿瘤局部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进行免疫组化定量研究。结果按S-100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多少分为增多(7例)、减少(20例)及正常(7例)3组,统计学分析增多组均值(164.4个/mm^2)明显高于对照组(58.3个/mm^2);减少组均值(16.5个/mm^2)组显低于对照组;而正常组均值(69.8个/mm^2)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impact of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on the diagnosis and preoperative N staging of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Twenty-four patients (mean age 37.9 years old) with proved cervical cancer by cervical biopsy and 24 female patients with other suspected pelvic abnormalities received preoperative body DWI scan. Results of body DWI were compared with pathological findings. Th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values of normal cervix and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of cervical cancer were compared. ADC value of normal or inflammatory lymph nodes was also compared with that of metastatic ones. Student's t test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ere 5 adenocarcinomas and 19 epitheliomas showed with biopsy results, and DWI showed 21 cervical lesions out of them (87.5%). ADC values of the normal cervix (n = 24), epithelioma (n = 19), and adenocarcinoma (n = 5)were (1.73 ± 0.31) × 10^-3, (0.88 ± 0.22) × 10^-3, and (1.08 ± 0.12)× 10^-3 mm^2/s, respectively.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DC value between normal cervical tissue and either tumor tissues (both P 〈 0.01). In patients had lymphadenectomy (n = 24), totally 67 lymph nodes including 16 metastatic lymph nodes were pathologically analyzed, and DWI showed 66 (98.5%) out of them. ADC values of normal/inflammatory and metastatic lymph nodes were (1.07 ± 0.16) × 10^-3 and (0.77 ± 0.13) × 10^-3 mm^2/s (P 〈 0.01).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of ADC value of metastatic lymph node showed that area under curve was 0.961.
Conclusions ADC value in cervical carcinoma is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cervix, and ADC may have predictive value in subtype discrimination. ADC value may improve the preoper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at least abdominal and pelvic DWI scan is suggested for N staging evaluation in such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良恶性颈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0例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根据手术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良性淋巴结肿大组和恶性淋巴结肿大组,分析其超声图像特点。结果:(1)良性淋巴结肿大组25例(包括反应性淋巴结15例,结核性淋巴结10例),恶性淋巴结肿大组45例(包括转移性淋巴结38例,淋巴瘤7例)。(2)恶性淋巴结肿大组淋巴结长径/短径比值(L/S)>2者占88.9%,淋巴结边缘模糊者占57.8%,淋巴门消失者占91.1%,与良性淋巴结肿大组相比(分别为20.0%、16.0%、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良性淋巴结肿大组淋巴门型、中央型、边缘型、混合型、无血流型5种血流分布类型的比例分别为52.0%、20.0%、4.0%、20.0%、4.0%,恶性淋巴结肿大组分别为22.2%、33.3%、24.4%、13.3%、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试用抗-HuCD8+T细胞单克隆抗体方法 去除中国恒河猴体内CD8+T细胞效果,为建立CD8+T细胞缺失恒河猴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抗-HuCD8+T抗体cM-T807在0、3、7 d注射2只中国恒河猴,不同的时间取外周血,腹股沟和腋下淋巴结.制备CD3/CD4/CD8标记的外周血和淋巴细胞悬液,流式法测定恒河猴外周血和淋巴结中CD8+T细胞的去除效果.结果 注射了cM-T807的中国恒河猴,24 h后,外周血中的CD8+T细胞缺失99.9%,持续27 d;168 h后,淋巴结中CD8+T细胞缺失约90.0%,持续21 d. 结论 首次证实抗-HuCD8+T细胞抗体cM-T807能有效去除中国恒河猴体内CD8+T细胞,为建立CD8+T细胞缺失动物模型(CD8+T Cells del)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经睾丸淋巴管注射癌细胞后淋巴结切片观察与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睾丸实质和睾丸淋巴管内分别注射叶绿素溶液和癌细胞悬液后2h,颈后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显色。取显色淋巴结做石蜡切片,HE 和 Feulgen 法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癌细胞在淋巴结内的形态位置,并应用Quantimit970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癌细胞核的形态学参数和 DNA 含量,以鉴别癌细胞。叶绿素和癌细胞分布于淋巴结的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而髓窦和输出淋巴管内未发现叶绿素和癌细胞。这表明叶绿素和癌细胞是经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的。本文提出,癌细胞可经胸导管和胸导管侧支顺淋巴流进入周围淋巴结,引起这些淋巴结肿大。本文同时讨论了左锁骨上淋巴结的肿瘤转移机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神经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其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水平的高低分为轻度组(n=33)、中度组(n=36)和重度组(n=31);另选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T SB/白蛋白(B/A)比值、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的差异,并分析T SB与其他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组患儿血清B/A比值、S-100B蛋白和NSE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G、IgA、IgM水平及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清T SB水平的升高,血清B/A比值、S-100B蛋白和NSE水平逐渐升高,血清IgG、IgA、IgM水平及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逐渐降低,且轻、中、重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血清TSB水平与B/A比值、S-100B蛋白及NSE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IgG、IgA、IgM水平及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升高可导致一定程度的神经毒性和免疫功能损害,且胆红素水平越高,神经功能和免疫功能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乳腺肿瘤中S100阳性树突状细胞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30例乳腺肿瘤及其引流淋巴结标本进行了S100阳性树突状细胞检测。发现在各种癌组织及其淋巴结中有S100阳性树突状细胞(DC),但其分布和形态不同于溶菌酶阳性的组织细菌,良性病变组织中罕见S100阳性DC和溶菌酶阳性组织细胞。引流淋巴结中S100阳性DC数多者较少者生存率明显增高(P<0.05),且S100阳性DC数多者淋巴结中有癌转移的比率明显低于DC数少者(P<0.01)。溶菌酶阳性细胞2的多少与病人的生存率无关,与淋巴结转移率也无关。提示S100阳性DC是一种参与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