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人工智能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作者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中小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实验学科的应用,提出计算机视觉实验设计方案,尝试开展"人工智能+中小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并给出了计算机视觉技术赋能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合理化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机器视觉领域的学习内容抽象、难以理解,相关的实验教学产品不足这些问题,基于Python语言,采用开源的opencv-python图像处理库与TensorFlow机器学习框架,提出构建机器视觉实验教学平台。该系统涵盖机器视觉的经典方法,主要包括向量机、K临近图像分类,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目标识别,基于经典方法融合常用函数,对系统分模块设计。经过测试,该系统具有较好的交互性与可扩展性,可以适应机器视觉的实验要求,训练数据、样本测试数据导入灵活,机器视觉参数优化、代码迭代方便,并且能够编译生成.exe可执行文件,辅助学生学习机器视觉技术的真实应用场景,提高学生实践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马修军 《计算机教育》2012,(18):118-122,126
机器智能实验课需要虚拟仿真的环境,基于三维虚拟世界平台的机器智能实验课程虚拟仿真平台设计,通过具身化实现了完全分布式控制的多智能体虚拟环境,在实时同步和有噪声的对抗环境中实验人工智能,使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人工智能系统的行为,对人工智能的算法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针对机器博弈课程的实验教学,阐述在线博弈实验平台的设计过程,介绍五子棋机器博弈教学实验平台的功能模型、系统体系结构模型以及微软下一代客户端显示技术WPF(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该平台包括监控机器博弈过程的服务器和支持学生动态加载博弈策略的客户端。实验教学应用效果表明该平台能够实现智能算法的应用与交流,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研究结果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有积极的参考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华旺  刘磊  许静  金骁 《测控技术》2020,39(10):145-149
随着人工智能成为当今最热门的学科之一,诸多高校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作为工科专业,专业的开设不只是理论课的建设,高质量的实验教学平台更是重中之重。根据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一套基于模拟疲劳驾驶的面向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平台,其中涉及到图像处理、智能监测和数据分析等一系列智能专业专业课所学知识,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硬件检测传感平台,包括图像、心率、体温、加速度等传感器,并为学生提供基于基础图像处理和生理信息检测分析的算法簇和软件界面。本门实验课程培养了学生底层智能监测设计和上层软件算法设计等能力,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积累,并增强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多,教学重点侧重算法研究,学生缺乏贯穿底层硬件和芯片算法的系统级开发能力等问题,以计算机视觉独立实验课为例,提出计算机视觉实验教学改革方法,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面对的问题着手,阐述如何设计实现华为昇腾嵌入式边缘设备Atlas200DK开发板的端到端系统实验,如何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改革评价与反馈,最后通过案例分享和实验过程中的调查问卷总结分析说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低成本的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落实人工智能教育需要明确两点:教什么和怎么教。1.教育内容生活中的人工智能随处可见,如机器翻译、机器创作、智能物流等,实现这些功能的背后就是人工智能技术。目前,人工智能教育更多涉及的是智慧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鲜有对教学智慧的体现以及智慧课程的开发,在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中主要涉及两大方面的技术:智能语音(语音合成、语音识别等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文字识别、图片分类、人脸识别等技术)。本案例中的人工智能教育内容即“让机器能听会说”以及“让计算机能看会认”。  相似文献   

8.
作者设计开发了一种手指静脉识别实验平台,该平台采用自主研发采集系统进行手指静脉图像的采集,基于Matlab开发环境实现图像的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匹配等任务。平台的实验项目融合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多方面前沿技术,具有良好的开放性,适用于以项目形式开展的探索性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研究能力,对工程类实验课程的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机器人技术发展快、专业知识综合性强、实验设备成本高等特点,提出机器人视觉引导控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设计方法和机器人专业综合设计实验方案,以此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例,介绍基于科教融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设计、基于仿真平台的机器人综合设计实验课程建设、机器人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最后说明教学成效,以期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综合设计实验课程以及创新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信息融合度高、算法复杂抽象的特点,探讨和研究如何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从实验教学方法、构建人工智能实验平台、创建开放式实验模式和建设多元实验评价体系等角度进行探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深入理解人工智能专业基本概念,具备理论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16年11月18日,备受瞩目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举行.作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创新驱动 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成为了本届大会的亮点.作为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原创技术的创新企业,商汤科技CEO徐立发表了以"互联网上的机器视觉"为主题的演讲.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人工智能课程的跨学科特点和课程实践教学的实际需求,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介绍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开展多元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探索的过程,通过依托知名企业的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平台和校企协同育人项目,构建基于头歌的课程实训平台、基于华为智能基座的实践教学平台、百度飞桨AI Studio平台和智能驾驶虚拟仿真实验等多元实践教学体系,说明取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勇 《福建电脑》2022,38(4):76-79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类课程教学方法存在实验教学效果不佳、实验平台建设成本高、实验室管理维护难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网络攻防实战的实验教学平台.通过在课程教学的应用,验证了该平台在实验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且比传统实验教学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的实验教学面临实验室建设费用高昂、知识学习和实验动手操作相互分离、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采用JSP动态开发语言Struts2核心框架,实现开放式网上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方案.该平台系统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实验,由课程实验仿真平台和虚拟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为本校各院虚拟实验教学环境提供了虚拟实验课程资源,减少了实验设备的维护强度,缓解了当前实验设备不足,解决了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学院教学中的实验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视觉作为一种机器视觉系统,具备部分人眼功能,可以通过视觉系统获取图像信息,感知图像信息传达的信息内容。计算机视觉系统本身就属于人工智能,使用计算机视觉系统代替人的视觉器官来辅助完成处理和控制的目的,能够提高人工智能的智能性。基于此,笔者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计算机视觉及网络领域中的应用,旨在为计算机视觉系统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及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实验环境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教师资源稀缺等问题,结合人工智能课程的特点与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进行人工智能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创新,介绍线上教育平台在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中的创新使用,最后说明创新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媒体与认知是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学科在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其引入信息专业本科生教学具有很重要的科研及教学意义。文章介绍媒体与认知课程中的人工智能教学及配套实验平台、人工智能内容的实验内容及平台并提供更多关于人类认知和媒体表达的知识,配合人工智能学科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机器学习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百度飞桨AI Studio平台为载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理论教学模式和基于项目式的实验教学模式,介绍具体教学改革方案与实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人工智能其他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摄像机标定是机器视觉的基本任务之一,首先对开源计算机视觉(OpenCV)库进行介绍,然后给出了摄像机模型和摄像机标定过程中的坐标系转换关系.对图像模板的标定采用基于成像模型的点对应关系和在线实时标定的方法,同时把非线性畸变考虑在内,获得摄像机内外参数.标定结果初步应用于移动机器人平台的视觉伺服实验,对三维目标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了标定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在中小学普及人工智能教育不仅需要合适的工具和课程,还需要本地的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各种人工智能实验的开展,都需要借助特定的软硬件环境支持。OpenHydra是在这一背景下推出的国产开源项目,用于搭建一个本地的人工智能教学平台。本文分析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的核心功能,并介绍了在一台算力服务器上快速搭建OpenHydra的过程,最后对OpenHydra项目提出了新的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