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陕甘宁盆地乌审旗气田上古生界高产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储层裂缝分布规律和单砂体时空展布特征是孔隙-裂缝型储层研究的重点,也是陕甘宁盆地上古生界中部气田获得高产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研究作者认为,储层构造裂缝的发育与单砂体的岩性、厚度及储层所处的构造位置均有明显关系,鼻状构造高部位且岩性较粗的储层,裂缝最为发育。根据这一认识,作者对裂缝平面的分布规律进行了预测。同时文中在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从储层沉积相和沉积微相入手,研究了单砂体的展布规律和储集性能的时空变化,并对有效储层的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长北气田辫状河三角洲单砂体时空建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质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区域化变量,而区域化变量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因此,随机模拟就是用具有随机性的数学模型拟合地质现象或地质过程的区域化变量.为展示不同时期砂体发育情况与空间展布,将序贯指示模拟法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方案相结合,以超短期旋回层序的单砂体为等时地层单元,对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2段各超短期旋回层序的辫状河三角洲水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的单砂体的时空展布进行了随机模拟.小尺度单元的砂体时空建模结果表明,河道沿沉积物源方向由北向南展布,砂体最发育时期为相当SSSC2-SSSC8超短期基准面上升时期的河道,具有加宽,沉积厚度加大,物性好等有利储层发育的特点,而下降时期河道变窄,沉积厚度减小.单砂体的时空模拟结果在该区勘探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3.
在油田开发后期,地下仍存在大量剩余油。随着开发不断深入,储层常规的认识已无法摸清楚剩余油,油藏工作进入单砂体研究阶段。本文通过多口井的信息,结合单砂体接触关系,提出10种单砂体叠置类型,来确定单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及连通关系,同时提出有效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参数,指导油藏开发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在注水开发中后期,储层单砂体相互之间连通关系和剩余油三维空间展布特征是研究的重点。扶余油田西5-8区块在经历溶解气驱、注水开发和3次大规模加密调整后,单砂体剩余油分布复杂,加大了后期有效注水开发的难度。按照单砂体划分原则和方法,采用单砂体精细刻画划分后,根据单砂体平面及剖面展布特征,分
析研究井点剩余油控制因素、平面剩余油控制因素和纵向剩余油控制因素,得到主力砂体的水洗厚度变化情况从而知道各单砂体剩余油分布。  相似文献   

5.
单砂体形态及分布特征预测是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然而,利用常规随机建模技术所建立的模型与油藏实际往往差别较大,难以精确预测含油单砂体展布。如何运用开发中后期丰富的资料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刻画单砂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建立准确实用的三维地质模型是目前油气田开发中后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以华北油田某区块为研究对象,对单砂体建模技术的实现方法和实际应用进行论述,通过与常规随机建模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单砂体模型既能清晰地表征储层内多期砂体的叠置关系,也能揭示三维空间中单砂体的分布和尖灭;同时又充分表达了地质研究的认识,为油气田开发提供了更加方便可靠的资料,尤其适合开发中后期井网较密、储层研究达到单砂体级别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松辽盆地主要勘探开发目标之一,由于其水下分流河道等微相的储层横向频繁摆动以及砂泥岩薄互层十分发育,一直都是储层预测的难点。本文针对乾东地区三角洲前缘砂体河道特征,根据地震特征及储层特征,应用沉积演化解释,同时开展等时质控下的层间高频解释,精准落实沉积等时面和单砂体的顶底界面,使河道砂体平面展布刻画精度得到提高;再采用波形指示反演技术,提高储层预测精度,精确落实河道砂体的平面展布范围。在河道内部署的水平井取得很好的钻探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庆外围油田葡萄花油层以薄互层储层为主,砂体规模及展布方向的预测难度大,统计密井网条件实验变异函数拟合出的理论变异函数,不但可以分析密井网区块的单砂体规模和展布方向,而且可以分析密井网区块的叠合砂体规模和展布方向,在地质条件相似,钻井资料较少的区块进行地质建模时,还可以直接借用其理论变异函数进行统计计算单砂体和叠合砂体的规模和展布方向。利用葡西试验区33口井的资料,计算沿井排和垂直井模方向的变异函数,并拟合出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最后,通过套合结构分析的方法研究单砂体及叠合后砂体的规模及展布方向。利用变异函数研究薄互层储层单砂体和叠合砂体的解释结果与利用实际密井网钻井资料的砂体解剖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川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致密砂体分布复杂,给该区致密气的勘探开发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致密砂体控砂机理,将有助于预测砂体和有利储层分布,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文中从太原组古构造特征、物源供给、沉积体系及研究区经历的海侵/海退事件等4个方面总结了致密砂体控砂机理。研究发现:宜川地区太原组低洼古构造控制主砂体展布;物源决定砂体发育面积及沉积类型,碎屑供给物少,砂体发育面积小,沉积较分散;物源和沉积环境共同控制砂体展布形态和方向,形成以透镜状、块状和长条状为主的障壁砂,砂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海侵/海退事件控制单砂体沉积厚度及连续性,砂体主要发育在石灰岩厚度小于8 m的区域,4期海侵/海退事件形成了4套单砂体。  相似文献   

9.
渤海A油田沙三中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单砂体厚度薄,储层横向变化快,为典型的薄互层储层.受限于地震资料垂向分辨率,薄互层储层平面展布难以预测.在海上油田开发过程中,为节约作业成本,开发井一般采用随钻测井,只能得到伽马、电阻率曲线,缺少声波和密度曲线.针对油田储层发育的特点以及开发井缺少声波曲线等现状,尝试开展基于精...  相似文献   

10.
河流层系储层立体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评价井网按结构层次建立“层系内单储层空间分布格架” ,并预测单砂体 ;在此基础上优选关键元进行层系的垂向综合评价 ,区分主力、非主力油层 ;采用单砂体垂叠进行平面评价 ,预测砂岩及油层发育区块 ;由此实现河流层系的精细立体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向斜区具有数量可观的油气资源,但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分布十分复杂,其主控因素尚不清楚。利用成熟开发区详实的静态资料和开发动态资料,研究了已发现的油藏类型和分布特征,分析了石油成藏的控制因素,并探讨了富油凹陷向斜区油水分布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 1)三肇凹陷向斜区葡萄花油层的油水分布受控于由局部构造和单砂体组成的单一圈闭,在单一圈闭内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相邻的不同单一圈闭具有不同的油水分布规律; 2)单一圈闭的聚油模式及其叠加样式控制了向斜区的油气成藏与油水分布,已成藏的单一圈闭和未成藏的单一圈闭在空间上的复杂叠置最终造成了向斜区石油聚集与分布的复杂性; 3)垂向多层、平面多支的单砂体和复杂的局部构造组合形成的圈闭以及非圈闭的叠置关系是向斜区油水分布特征的主控因素。由此可见,向斜区的油藏预测需从控制油气成藏的不规则空间体的构成要素出发,即分析断裂、单砂体及二者空间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2.
渤海A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为鸟足状浅水三角洲沉积,平面上不同期次河-坝砂体频繁切叠,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样式,极大地制约了油田的开发效果。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运用储层构型要素分析方法,进行了精细储层构型解剖,明确了储层构型单元空间结构样式,探讨了不同单砂体构型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并建立了4种剩余油分布模式。结果表明:渤海A油田明化镇组下段河-坝砂体主要发育分离型、叠合型、切叠型等3种垂向接触样式和分离型、拼接型、侧切型等3种侧向拼接样式;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单砂体内部韵律性、河-坝砂体接触方式及平面非均质性均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区主要发育“顶部型”、“垂向渗流遮挡型”、“段塞式”和“欠注型”剩余油分布模式,可以分别采用侧钻水平井、厚注薄采、井间加密、井网优化等措施进行剩余油挖潜。该研究成果对海上老油田中高含水阶段的剩余油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储集层精细描述是老区挖潜、提高采收率的基础,也是已开发油田稳产的关键。由于缺乏资料和地质解释本身的多解性,储集层精细描述中单砂体连通性及规模评价往往存在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通过综合资料的分析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及砂体叠置模式,有效指导储集层描述和单砂体精细解剖。以吉林油田黑59区块注气储集层为例,进行储集层精细描述和单砂体精细解剖,明确了储集层纵、横向分布规律,刻画了单一成因砂体发育期次、规模等特征,实现了单砂体分布在三维空间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4.
柳杨堡气田太2气藏单砂体识别及水平井动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杨堡气田目前处于水平井开发的初期阶段,在致密低渗气田水平井规模化开发的情况下,研究单砂体展布与水平井优化部署对该气田水平井规模化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柳杨堡气田太2气藏为研究对象,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太2层段划分为三个层序旋回,确定了煤岩、灰岩和泥质隔夹层这三个太2气藏单砂体识别标志、纵横向展布特征和平面展布特征,在主要标志层的约束下,识别出太2沉积期的两套储集砂体,总结出了孤立式、叠加式和多层式单砂体的三种叠置模式,并建立了三种单砂体叠置模式对应的的水平井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5.
单砂体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细油藏描述精度决定于对单砂体认识精细程度,不仅要研究单砂体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而且要深入揭示单砂体的内部建筑构造和微观结构内幕(单砂体非均质性三级结构)。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综合研究,才能建立比较符合地下实际情况的单砂体级三雏地质模型。这是精细油藏描述核心问题,因此单砂体研究是开发地质研究中最重要最基础性研究,有着非常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薄砂层地区油气勘探中,地震资料分辨率达不到储层预测的精度,又无测井资料进行直接预测的情况,为了降低勘探风险,必须进行储层的预测和圈闭的综合评价。在吐哈盆地胜南合作区块的滚动勘探中,采用了精细沉积微相分析技术,对勘探目标区各小层沉积微相进行了分析,编制了各层的砂体分布图;将各层砂体中水下分流河道主力砂体提取出来,编制了各小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叠加图。通过对叠加图中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加情况的分析,确定了优势储层分布区域。以砂体分布为基础,结合油藏断层的封闭性、油气运移的优势路径,对各砂体发育区所在的圈闭进行了成藏风险评价,提出了勘探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勘探风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油藏具有储层物性差、非均值性强的特点,是柴达木盆地致密油的重要勘探区块。研究发现,滩坝是该区主要的沉积类型,弄清滩坝砂体的内部结构和空间展布对致密油甜点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丰富的岩心、测井、分析化验、试油试采等资料,对扎哈泉地区滩坝沉积微相进行构型研究,探究其与致密油气分布的关系。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滩坝砂为滨浅湖亚相,进一步细分为坝中、坝缘、滩及浅湖泥4种微相。通过岩心标定测井,建立了相应的测井相模式,并总结出了稀疏井网条件下是否属于同一坝体的3个判断标准,即相邻坝体的高程差异、单一坝的相变、测井曲线形态差异。利用该技术手段在扎哈泉地区扎2区块Ⅳ-3小层识别出3期沉积的4个单一坝体,在Ⅳ-1小层识别出3期沉积的5个单一坝体。扎哈泉地区滩坝砂体主要存在砂体岩性尖灭型、单砂体孤立型、物性遮挡型3种砂体形态,坝中发育区带控制着致密油甜点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吴起地区长8段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区内长8段油藏具有储量规模大、储层渗透率低、砂体变化快、油层连续性差、单井产量较低等特征,为实现水平井规模效益开采,在水下分流河道带砂体内储层构型要素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构型要素电测响应模式,重点开展了水下分流河道带单砂体构型解剖研究,分析了储层构型、砂体展布特征,提出了区内长8段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带和复合水下分流河道带的沉积模式,建立了一套分流河道型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解剖方法,为研究区水平井部署和水平段轨迹优化调整及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朝阳沟油田朝5-朝45区块剩余油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5-朝45区块油层自下而上随着沉积环境的变迁,砂体发育规模逐渐减小,单一河道砂体发育数目增多,砂体平面分布越来越复杂,导致油层水淹状况和动用程度极不均匀,造成了剩余油分布分散而复杂,应用密井网测井资料开展储层精细地质描述,依据注,采井网对单砂体的控制状况和加密井水淹层解释及开发动态资料,具体研究油层剩余油富集区的分布状况,依据该研究成果,在区块综合调整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措施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