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2型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与hs-CRP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禾伟  裴玉梅  张静 《山东医药》2009,49(27):33-3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T2DM患者,其中伴下肢血管病变者58例(观察组),不伴下肢血管病变者62例(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s-CRP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独立相关。结论T2DM发生与hs-CRP相关,升高的hs-CRP是促使T2DM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变化,探讨血管新生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31例T2DM无下肢血管病变患者(T2DM 组)、49例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组)及4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血清CXCL16、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水平和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应用多普勒超声测定踝臂指数(ABI),左、右足背动脉及左、右腘动脉内径,血流流速.结果 T2DM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清bFGF、PD-ECGF水平升高(P均<0.01),外周血EPCs数量下降(P <0.001).下肢血管病变组与T2DM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清CXCL16、bFGF、PD-ECGF水平升高(P均<0.001),外周血EPCs数量下降(P<0.01).下肢血管病变组和T2DM组、对照组相比,ABI下降(P<0.01),左、右足背动脉,左、右胭动脉内径减小(P<0.01或P<0.05),下肢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相比,左、右足背动脉,左、右胭动脉血流流速减低(P<0.05).结论 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存在血管新生障碍,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升高和EPCs数量下降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血浆内脏脂肪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与血浆内脏脂肪素的关系。方法选择泰安地区的T2DM患者112例,根据临床症状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情况,分为单纯T2DM组42例,糖尿病合并轻度下肢动脉硬化(T2DM-MLAD)组38例和糖尿病合并重度下肢动脉硬化(T2DM—SLAD)组32例,另选取正常对照(NC)组40名。测定内脏脂肪素和其他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数据统计。结果NC组与单纯T2DM组相比内脏脂肪素无统计学差异[分别(46.79±7.67)和(50.86±11.65)ng/ml,P〉0.051,T2DM-MLAD组和T2DM-SLAD组内脏脂肪素[分别(58.75±13.52)和(67.21±16.6)ng/m1]均明显高于NC组和单纯T2DM组(P〈0.01),T2DM—SLAD组又明显高于T2DM—MLAD组(P〈O.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内脏脂肪素与WHR、Fins、HOMA—IR、下肢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HbA。c呈正相关。踝肱指数(ABI)随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出现与加重而逐渐降低。结论内脏脂肪素与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明显相关,是下肢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络泰(注射用血塞通)对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DM下肢血管病变病人176例,分为络泰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以饮食控制及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足部病变改善、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89.6%(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病人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络泰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DM下肢血管病变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孙玥  冯罡  闫东  孙侃 《山东医药》2011,51(37):46-4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IL-18与下肢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61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分为非下肢大血管病变(DM1)组30例、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DM2)组31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NC)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IL-18水平,并分析其与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 T2DM患者血浆IL-18水平明显高于NC组(P均〈0.05),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升高。结论 IL-18在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4例老年T2DM患者按照有无合并CHD分为2组,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HRV时域分析。结果单纯T2DM组和合并CHD组的HRV时域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合并CHD组的大部分参数值亦低于单纯T2DM组(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CHD会显著加重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使心率变异性降低。HRV能较直观地评价老年T2DM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状态,有助于早期筛选高危患者,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下肢动脉病变与糖尿病足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588例T2DM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分为2组:糖尿病足组204例,非糖尿病足组384例。应用彩色多普勒分析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下肢动脉病变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关系密切,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下肢动脉血管内径变窄、血流缓慢。结论:对T2DM患者应常规检查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可早期发现血管病变及早期治疗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樊华  戎娟 《实用老年医学》2011,25(6):513-515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点。方法选取60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2组,未合并大血管病变者为A组(n=30),合并有大血管病变者为B组(n=30)。检测所有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同时选取45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组和B组患者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与B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全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提示血液流变学改变可能参与了T2DM大血管病变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40例LADA、40例速发性1型糖尿病(T1DM)、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进行了身高、体重、空腹和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24h尿蛋白检测,并做眼科检查、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下肢血管彩超,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释放指数(HOMA-IS)。结果 LADA患者HOMA-IR和HOMA-IS高于T1DM,低于T2DM(P均〈0.01)。LADA患者病程5a内下肢血管病变及其病变危险因素低于T2DM(P〈0.05),与T1DM相似;微血管病变三组问比较无差异。结论 LADA患者既存在IR,又有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SCH)与T2DM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将1294例T2DM患者分为SCH组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间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SCH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结果18.8%的T2DM患者合并SCH。SCH组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和糖尿病足病(DF)患病率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CKD、DR和DPN患者FT3下降,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CH为CKD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9,P=0.012)。 结论 T2DM合并SCH 患者CKD、DR、DPN和DF患病率升高。SCH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Ⅳ型胶原测定的变化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非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阴性)和93例老年非糖尿病人,采用ELISA法测定尿Ⅳ型胶原,分析其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意义。结果 (1)老年糖尿病组尿Ⅳ型胶原[(13.37±6.42)ng/ml]明显高于老年非糖尿病患者[(10.52±6.44)ng/ml](P〈0.05)。(2)老年糖尿病组尿Ⅳ型胶原与非老年糖尿病组尿Ⅳ型胶原[(10.41±7.53)ng/ml]有显著差异(P〈0.05),2组间糖尿病病程无明显差异。结论 (1)老年糖尿病患者相对于非老年糖尿病,以及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尿Ⅳ型胶原显著性增高。(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Ⅳ型胶原的升高早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尿Ⅳ型胶原有助于早期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肾损害。  相似文献   

12.
围术期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围术期老年糖尿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择期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160例分为糖尿病组(DM组,78例)和非糖尿病组(NDM组,82例)。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分别记录术前(患者入院后)、术后第1天(从手术开始记录)、术后第2天(第2个24h)的心率变异性(HRV),包括SDNN、SDANN和RMSSD。结果术前与NDM组比较,DM组SDNN、SDANN降低(P〈0.01),RMS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DM组SDNN、SDANN、RMSSD均低于术前(P〈0.05),NDM组SDNN、SDANN低于术前(P〈0.05),RMSS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天两组各指标均低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P〈0.01);DM组低于NDM组。结论麻醉、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对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有显著的影响。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手术后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51例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分为3组,即单纯高血压(EH)组149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129例和对照组73例,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评价心脏的结构。结果与单纯EH组比较,EH+T2DM组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明显升高(P〈0.01)。EH+T2DM组、EH组和对照组左室肥厚(LVH)的发生率分别为48.1%、34.9%和17.8%(P〈0.05/〈0.01)。EH+T2DM组正常左室几何构型(NG)的比例低于EH组和对照组(44.2%vs56.4%vs82.2%.P〈0.05和〈0.01);EH+T2DM组离心性肥厚(ECH)的比例高于EH组和对照组(43.4%vs27.5%vs15%.P〈0.01),三组间向心性肥厚(CCH)和向心性重构(CCR)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有一定影响,高血糖可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的异常。  相似文献   

14.
取大鼠40只,随机分为NC组、DM组、依帕司他治疗组、黄芩苷治疗组。治疗16周后,测定视网膜组织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发现AR活性在DM组明显升高,治疗组明显降低(P均〈0.01)。视网膜Bcl-2、Bax蛋白表达在DM组明显增加,治疗组明显减少。结果表明AR激活促进Bcl-2、Bax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参与DR的发生发展。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抑制AR活性,降低Bax、Bcl-2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延缓DR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47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年龄≥60岁)患者,将其分为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组(179例),单纯冠心病组(29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是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与单纯冠心病组相比较,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组发生3支病变较多(P〈0.01)、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完全闭塞及弥漫病变比例更高(P〈0.01),其Gensini积分亦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09)。结论LDL-C、FBG及2hPBG是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累及范围广且程度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血清铁蛋白(SF)、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2型糖尿病(T2DM)早期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无大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DM组),3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Nc)组。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检测ox-LDL、SF。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SF、ox-LDL明显升高(P〈O.01),而FMD、NMD明显下降(P〈0.01)。分别以FMD、NMD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SF、ox-LDL与FMD明显相关(P〈0.05),而与NMD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SF、ox-LDL在2型糖尿病早期可能参与了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磺脲类降糖药(SU)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血糖和血脂,计算体重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脂联素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SU继发性失效的患者明显低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P〈0.05);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均〈0.05),而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SU继发性失效患者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胆固醇、总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脂联素水平下降和胰岛素抵抗相互影响,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SU继发性失效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Vasp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老年T2DM合并NAFLD患者44例(T2DM+NAFLD组),老年T2DM不合并NAFLD患者40例(T2DM组),老年糖耐量正常的NAFLD患者40例(NAFLD组)与老年正常对照41名(NC组)的Vaspin水平。结果T2DM+NAFLD组、T2DM组、NAFLD组血清Vaspin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1.46±0.43、1.03±0.27、0.76±0.28vs0.36±0.1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ins、内脏脂肪厚度(VFT)、HbA1c是Vaspin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Vaspin、VFT和TG是老年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Vaspin水平的变化可能在老年T2DM合并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早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4例新诊断无并发症的T2DM早期患者和40名年龄、性别等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FPG、Fins、HbA,c、TC、TG、HDL—C、LDL-C、UA、NO、内皮素1(ET~1)等,并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2hPG。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超测定肱动脉、颈动脉的血管内径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比反映血管舒张功能。对IMT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2DM组与对照组之间FPG、Fins、2hPG、HbA1C、TG、TC、HDL—C、LDL-C、H()MAIR、NO、E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基础血管内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础血流在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IMT在不同人群中的密切相关因素是不同的。结论T2DM早期患者就有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不仅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而且存在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OLETF大鼠骨骼肌的氧化应激和BcbxL表达及罗格列酮(RGZ)的干预效应。方法设LETO大鼠为正常对照(NC)组,OI,ETF大鼠分为RGZ组和糖尿病(DM)组,测骨骼肌组织中一氧化氮(NO)、总超氧化物歧化酶(,r-S()D)、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对骨骼肌细胞Bcl-xL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与NC组相比,DIM组骨骼肌组织中NO、T-SOD、GSH和骨骼肌细胞Bcl-xL阳性表达强度降低(P〈0.05或P〈0.01),MDA升高(P〈0.01);RGZ组相对于DM组NO、T-SOD和Bcl-XL阳性表达强度升高(P〈0.01),MDA降低(P〈0.05)。结论T2DM本身可能通过促进骨骼肌组织氧化损伤加重细胞凋亡,而罗格列酮可能通过降低其氧化损伤缓解骨骼肌细胞凋亡,对骨骼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