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光量子血疗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光量子血疗治疗前后对银屑病患者皮损进行PASI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NF-α、IL-6及IL-8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光量子血疗治疗11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有效率为80.35%,治疗后PASI评分显著下降(P〈0.01),患者血清中TNF-α、IL-6及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其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患者体内TNF-α、IL-6及IL-8表达水平与PASI积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光量子血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血清TNF-α、IL-6及IL-8在银屑病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清胶囊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9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接诊的12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于患处薄层涂搽卤米松乳膏,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一清胶囊,3次/d,2粒/次。两组患者均给予6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临床症状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44%,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P<0.05)。治疗后,两组PASI评分和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下降(P<0.05),并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7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一清胶囊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皮损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18(IL-18)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其中进行期42例,静止期19例,退行期47例)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17、IL-18水平,并与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进行期、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退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进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静止期和退行期(P<0.01);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退行期(P<0.01)。(3)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与PASI评分值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1);进行期、退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与PASI评分值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但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与PASI评分值间无线性关系(P>0.05)。结论IL-17和IL-18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进程,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33):4640-4643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另同期选择3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消银片1.6 g,口服,每日3次,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给予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于早、晚饭后1 h温服,7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NF-κB蛋白表达水平及NF-κB基因表达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与NF-κB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治疗前后PASI评分与炎症因子、NF-κB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5.7%)显著高于对照组(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S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SI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L-1、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F-κB蛋白表达水平、NF-κB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IL-1、IL-6、IL-8、TNF-α水平与NF-κB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与IL-1、IL-6、IL8、TNF-α水平及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的疗效显著,可降低PASI评分,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NF-κB蛋白表达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消疕汤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的影响。探讨该方对TNF-α干预作用和该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可能的机制或靶点。方法:随机选取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于治疗前后早晨8时左右空腹静脉取血4ml,测定血清TNF-α水平,观察其变化。随机选取14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清检测TNF-α作为对照。血清TNF-α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结果:消疕汤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NF-α有显著性差异(P0.01)。消疕汤可明显降低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且优于阿维A胶囊。血清TNF-α水平可以反映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对银屑病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TNF-α、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 24例银屑病关节炎患者予白芍总苷与甲氨蝶呤治疗,8周后进行临床疗效指标评价,包括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关节肿胀及压痛数、炎症指标如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等,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7水平,并与1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各项疗效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好转(P<0.05)。治疗前患者血清TNF-α、IL-17水平和正常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血清TNF-α、IL-17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对银屑病关节炎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与调节体内TNF-α、IL-17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联合消银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来周口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98例,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口服消银颗粒,1袋/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疏风解毒胶囊,4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指数(PAS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4%、8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4、IL-17、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4、IL-17、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联合消银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PASI评分和相关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G蛋白αq亚单位(Gαq)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mRNA表达水平,阐明Gαq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或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4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10 mL,采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法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以46例匹配的正常人为对照.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Gαq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炎症指标CRP.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Gαq的mRNA水平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中重度银屑病的活动度(PASI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等于-0.515和-0.458).结论 Gαq可能作为负调节因素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重度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2月荆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收治的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2.5 mg/次,间隔12 h,3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白芍总苷胶囊,0.6 g/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TNF-α、IL-1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75%、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PASI评分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TNF-α及IL-18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16%、14.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重症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TNF-α及IL-18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苦丹丸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4月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阿维A胶囊,2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苦丹丸,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SI评分、起效时间,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2.50%和8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SI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PASI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起效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17、IL-23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苦丹丸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张辉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1):1830-1833
目的探讨郁金银屑片联合复方氨肽素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复方氨肽素片,5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郁金银屑片,6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PASI评分、血清炎性因子和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49%和95.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两组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PASI评分降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2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对照组降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降低程度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郁金银屑片联合复方氨肽素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机体炎性因子和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 HMGB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含量变化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78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HMGB1和VE-cadherin的水平;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HMGB1和VE-cadherin的变化及其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病情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HMGB1和VE-cadherin的水平[分别为(2.58 ±0.19)、(4.22±0.81) mg/L]较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86±0.12)、(2 87±0.64)mg/L]明显增高(t=10.53,10.16,P<0.01).进行期与静止期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HMGB1和VE-cadherin水平[进行期患者分别为(3.58±0.17)、(5.62±0.85) mg/L,静止期分别为(2.07±0.12)、(3.45±0.8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7,13.11,P<0.01).治疗中、治疗后血清HMGB1、VE-cadherin水平及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治疗前分别为(2.58±0.19)、(4.22±0.81) mg/L,(12.0±4.2)分;治疗中分别为(1.98±0.17)、(3.45±0.79) mg/L,(8.38±3.49)分;治疗后分别为(0.92±0.19)、(2.94±0.65) mg/L,(2.67±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中与治疗前相比,t=7.48、7.92、6.67,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12.72,11.48,13.13,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HMGB1和VE-cadherin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MGB1和VE-cadherin水平及银屑病PAS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58,0.64,P<0.01);同时VE-cadherin水平与银屑病PAS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53,P<0.01).结论 HMGB1和VE-cadh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血清HMGB1和VE-cadherin的检测可作为反映寻常性银屑病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甜素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应用甘草甜素片剂对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同时设32例为治疗对照组。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8+、CD25+T细胞水平升高,治疗后明显降低,皮损好转,PASI评分显著下降,在临床疗效方面与治疗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草甜素对寻常型银屑病有明显疗效,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免疫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甲砜霉素联合异维A酸胶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检测患者血清辅助T细胞17( Th17)相关因子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2(IL-22)和白介素23(IL-23)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转归的关系,探讨银屑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治疗组为寻常型银屑病4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40例;治疗组给予甲砜霉素、异维A酸胶丸口服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以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IL-17、IL-22和IL-23的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IL-17、IL-22、IL-23与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相关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IL-22、IL-23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IL-17、IL-22、IL-2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1)。治疗组治疗前IL-17、IL-22与IL-23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 r分别为0.77、0.76、0.60,P均<0.05)。结论 IL-23/IL-17轴可能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IL-17、IL-22、IL-23可以作为判断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降低IL-17、IL-22、IL-23表达可能成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50例银屑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的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血清TNF-α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增高(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发生紊。TNF-α是一种与银屑病免疫炎性反应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和TNF-α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及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季德成  张小兰 《淮海医药》2011,29(3):222-223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OD、IL-6、IL-8、IL-10和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6例老年慢性气管炎惠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SOD、IL-6、IL-8、IL-10和TNF-α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治疗前,患者血清SOD、IL-10水平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应用泻肝凉血解毒方辅助卡泊三醇软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银屑灵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观察组给予泻肝凉血解毒方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血清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生成因子(VEGF)]、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较对照组(70.27%)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PASI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25.00%)较对照组(63.16%)低(P<0.05)。结论: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应用泻肝凉血解毒方辅助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因子水平、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