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归丸合紫河车促进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我院妇科门诊患者,因为宫腔操作导致月经过少甚至闭经、且B超示子宫内膜薄的患者作为观察病例,随机选36例,均从经净开始口服汤药,至经前2天停服,治疗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月;闭经患者从就诊日开始口服,至月经来潮停服,若不来潮,继续服用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月及2月测子宫内膜厚度,测内膜时间为排卵前1-2天(用测黄体试纸弱阳性);并观察月经量。结果:左归丸合紫河车通过补肾填精能促进术后子宫内膜修复、增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子宫动脉血流、提高人体内雌孕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李某,女,26岁;工人。月经不调8年,结婚2年未孕。近阴道不规则流血3月余,加重10余天。1994年3月18日初诊:患者月经初潮18岁,周期为2-6个月,经期8-10天,时常过期不止,量多,色淡红,有血块,小腹隐痛。曾多次用人工周期治疗,但停药病情如故。经常服用益气健脾、补肾调肝之中药,均未收效。1993年7月曾因阴道流血1月余到某院就诊,妇检未发现异常,B超示子宫内膜增厚。经肌注黄体酮无效,改用中药治疗半月余血止。此后直至同年12月24日月经复潮,持续至今,开始量少,自服妇血宁、安络血等无效,血量逐渐增多。本院妇科检查: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分阶段中药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2012年5月,采用腹腔镜下异位病灶切除联合分阶段中药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5例。年龄23~47岁,中位数35岁。病程6个月~12年,中位数5年。临床表现为痛经31例,月经量过多24例,不孕18例,性交痛3例。妇科检查发现附件包块16例,子宫体增大11例,子宫骶骨韧带痛性结节29例。于腹腔镜下彻底切除异位病灶,同时,分别于月经前期运用活血化瘀、行气散结中药口服治疗,于月经期采用活血化瘀、散结消癥中药口服治疗,于月经后期采用补肾疏肝中药灌肠治疗。连续3~4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本组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制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标准评定疗效,本组治愈29例(82.9%),显效3例(8.6%),有效3例(8.6%)。无切口感染、腹盆腔感染、粘连、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腹腔镜下异位病灶切除联合分阶段中药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生长于子宫以外的异常位置,并产生症状。侵犯泌尿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称为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上并小多见,输尿管内子宫内膜异忙痱更少见。2003年3月-2004年12月,本院共收治并于术治疗了2例经病理证实的输尿管内子宫内膜异位痛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自1995~1999年,笔者采用补肾祛瘀、化痰散结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1],并经临床妇科检查(三合诊)、B超、腹腔镜及手术病理证实。 1.2 一般资料 53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3个月内均未用过丹那唑或其它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本组患者年龄22~46岁,平均31岁;病程0.3~26年,平均6年,以1~5年居多;伴有痛经者43例(轻度20例,中度18例,重度5例),伴有月经紊…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8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各类妇科急腹症498例,其中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急诊手术19例占3.8%,均于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现将19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欧红新 《西部中医药》2012,25(8):110-111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采用宫腔镜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所有患者均采用OLYMPUS宫腔镜检查,手术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绝经后阴道出血者于无出血或出血减少时进行检查,对可疑病变者取多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所有活检组织标本均经常规病理制片、HE染色、由多个病理医师共同阅片、讨论并作出诊断。结果:宫腔镜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息肉15例,占21.43%;子宫内膜下肌瘤23例,占32.86%;子宫内膜炎15例,占21.43%;子宫内膜增生13例,占18.57%;子宫内膜癌4例,占5.71%。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息肉14例,占20.00%;子宫内膜下肌瘤23例,占32.86%;子宫内膜炎15例,占21.43%;子宫内膜增生11例,占15.71%;子宫内膜癌4例,占5.71%;正常子宫内膜3例,占4.29%。宫腔镜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5.71%(67/70)。结论:宫腔镜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避免漏诊以及过度治疗,能尽早发现子宫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8.
<正>子宫内膜增生症是妇科常见病,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为异常子宫出血[1],严重影响着女性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且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进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目前子宫内膜增生症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有无生育需求、月经情况等因素西医治疗分为期待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分为中药内服法、外用法及针灸疗法。现将目前国内外子宫内膜增生症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西医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体内外源性或内源性雌激素增加,子宫内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9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90例于素兰自1990年5月~1994年5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9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妇科检查、B超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常伴有不孕,发生率约为30%~40%[1]。笔者通过对2例内异症伴不孕症患者治疗后足月顺娩的实例,说明内异症的早期诊治对妊娠的重要意义,而病理分析则是诊断的重要依据。1 病例报告例1:27岁,婚后3年不孕,月经量增多3年,伴下腹痛。妇科检查:宫颈外口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色红、质软,触之出血。活检病理诊断为多结节性子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即行手术治疗,术后用丹那唑假绝经疗法2月,随访1年,痛经未发,经量正常,2年后足月分娩一女婴。例2:25岁,婚后2年不孕,月经周期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益气化瘀法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于子宫腔面外,盆腔内部为特征的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渐进性痛经,月经失调,不孕为主症。本院中医妇科门诊自1996年3月至1997年12月应用益气化瘀法治疗本病30例,与应用月月舒冲剂治疗本病20例患者作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经验。方法: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阴道进行检查的18例门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经阴道超声检查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病例,官腔镜术中证实存在宫腔赘生物,术后病理证实符合子宫内膜息肉15例,诊断符合率83.3%,黏膜下肌瘤3例。结论:阴道超声分辨率高,对子宫内膜结构显示清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不多见,多发于中期妊娠剖宫取胎或足月剖宫产术后。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逐渐引起重视。我院2005年3月-10月收治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移位症1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不多见,多发于中期妊娠剖宫取胎或足月剖宫产术后。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逐渐引起重视。我院2005年3月~10月收治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移位症1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诊刮的病理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笔者选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妇科诊疗中为患者刮取宫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测,常规选择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后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镜下观察并按内膜改变的不同组织形态分病理类型,并探究子宫出血与绝经年龄及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出血与绝经年限及病理类型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绝经时间为1~10年时,子宫内膜病变较多。患者病理类型主要有:功能性和功能失调性34例,占70.83%,包括萎缩性内膜,分泌期内膜,增生过长内膜和增生期内膜;子宫内膜炎症8例,占16.67%;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例,占8.33%;子宫内膜癌3例,占6.25%;子宫内膜息肉2例,占4.17%。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诊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子宫病变,尤其对于绝经年限长、年龄大的中老年妇女,一旦发现子宫内膜出血,必须常规妇科检查,可疑者行分段刮宫取子宫内膜作病理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为10%-15%,术前确诊较困难。腹腔镜检查是公认的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并且可使诊断和治疗一次完成,具有微创、术后粘连少等优点,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手段。2004年12月-2007年3月,本院妇科对82例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Ⅲ期52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月经过多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3月应用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对100例手术指征为保守治疗无效的月经过多,无生育要求,合并粘膜下肌瘤≤5.0cm的患者行子宫内膜切除术。15例同时行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结果除5例因异常子宫出血第二次手术切除子宫外。其余95例月经均有所改变。手术成功率95.0%。术后95例无月经,5例为月经点滴状。14例痛经明显改善。结论子宫内膜切除术可减少或停止月经,切除子宫内膜的同时切除子宫肌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治疗的49例子宫内膜异常患者选择25例为观察组(子宫内膜增生)和24例为对照组(非子宫内膜增生)。对两组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子宫肌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卵巢良性肿物、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病情准确地分析,尽量在早期实施检查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要点,探讨其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四年来收治的1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经病史采集、临床表现(切口瘢痕于经期胀痛、病灶位于瘢痕周围、胀痛的肿块质韧、边界模糊、活动度差)、辅助检查(超声检查显示非均质的实性混合包块)及体格检查均作出了准确的术前诊断;均经手术局部切除治疗,手术顺利,病理活检显示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散在于结缔组织中。术后切口愈合较好,无感染病例,随访2~3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及体格检查等做出正确诊断。手术为治疗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经祛瘀方对子宫内膜病变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形态与妊娠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于宫腔镜下诊刮术后1周及下个经期前给予中药温经祛瘀方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宫腔镜下诊刮送病理检查。比较2组卵泡成熟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变化和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增加卵泡成熟日A型子宫内膜形态比例及提高临床妊娠率。结论:中药温经祛瘀方能有效改善子宫内膜病变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形态.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