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佳  瞿小妹  褚仁远 《眼科研究》2009,27(11):1006-1010
目的了解视黄醇(RA)转运系统在豚鼠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2周龄英国短毛豚鼠48只,随机分为形觉剥夺组(n=24)和正常对照组(n=24)。形觉剥夺组随机取1只眼,用白色半透明眼罩遮盖形成形觉剥夺,遮盖时间为2周,干预前后均采用睫状肌麻痹后带状光检影法测定其屈光不正状态,用CinescanA/B型超声仪测定玻璃体腔深度和眼轴长度。处死后取视网膜,用HPLC法测定视网膜中的RA水平,Westernblot法定量检测视网膜中视黄酸结合蛋白-Ⅰ(CRABP-Ⅰ)和视黄酸核受体-β(RAR-β)的蛋白水平,并用Real-timePCR法测定其mRNA水平。结果形觉剥夺后模型眼的等效球镜为(-3.82±0.13)D,对照眼为(1.99±0.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76,P〈0.01);形觉剥夺组眼轴长度为(8.346±0.047)mm,对照组眼轴长度为(7.888±0.04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3,P〈0.05)。形觉剥夺组视网膜RA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4,P〈0.01);模型眼视网膜中CRABP-Ⅰ和RAR-β的含量较对照组均提高(P〈0.05)。结论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视网膜中RA转运系统水平显著上升,RA可能是近视发展的信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豚鼠行形觉剥夺建立近视动物模型,观察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1.NMDAR1)在近视豚鼠视网膜上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近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60只三色豚鼠随机分为3组:未遮盖组(Ⅰ)、单眼遮盖2周组(Ⅱ)、单眼遮盖3周组(Ⅲ),其中右眼遮盖为实验眼,左眼为自身对照眼。对各组进行视网膜检影和A超测眼轴。分别运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豚鼠视网膜NMDAR1蛋白表达。结果Ⅰ组双眼呈轻度远视状态.双眼眼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组实验眼呈轻度近视(-1.583±1.478)D,自身对照眼呈轻度远视(2.500±1.017)D:实验眼眼轴较自身对照眼轻度延长(P〈0.05);Ⅲ组实验眼呈中度近视(-3.417±l.169)D,自身对照眼呈轻度远视(1.813±1.072)D;实验眼眼轴较自身对照眼明显延长(P〈0.05)。免疫组化显示NMDAR1主要表达在豚鼠视网膜的内核层细胞及神经节细胞。Ⅰ组实验眼视网膜上NMDAR1蛋白含量为0.338±0.314.Ⅱ组实验眼NMDAB1蛋白含量升高为0.464±0.280.Ⅲ组实验眼视网膜NMDAR1蛋白含量明显上调为0.635±0.037;实验眼视网膜上NMDAR1蛋白含量随遮盖时间延长明显上调.与自身对照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形觉剥夺可明显上调豚鼠视网膜NMDAR1的蛋白表达,形觉剥夺产生的异常视觉信号可能通过刺激谷氨酸的释放、NMDAR1过度生成,参与近视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多巴胺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形觉剥夺对豚鼠神经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脉络膜复合体多巴胺(dopamine,DA)代谢的影响。方法28日龄豚鼠36只,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遮盖组、遮盖+去遮盖组,每组12只。遮盖组用半透明眼罩遮盖豚鼠右眼14d,遮盖+去遮盖纽在遮盖11d后去遮盖3d。14d后测定角膜曲率半径、眼球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处死豚鼠,取眼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蛋白在神经视网膜、RPE/脉络膜复合体的表达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神经视网膜、RPE/脉络膜复合体的DA、二羟基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DOPAC)的含量。结果TH蛋白阳性表达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内核层部分细胞,RPE/脉络膜复合体中表达阴性。遮盖14d后,豚鼠遮盖眼眼轴延长,近视形成,神经视网膜TH蛋白表达量和DA、DOPAC含量降低(P〈0.05)。遮盖+去遮盖纽的遮盖眼近视程度低于遮盖组.其神经视网膜TH蛋白表达量和DA、DOPAC含量升高(P〈O.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O.05)。各纽豚鼠RPE/脉络膜复合体的DA、DOPAC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觉剥夺能调控豚鼠神经视网膜DA代谢,但不影响RPE/脉络膜复合体的DA代谢。  相似文献   

4.
左旋多巴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左旋多巴(L-dopa)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屈光状态及视网膜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眼罩遮盖建立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L—dopa组(10mg/kg)、生理盐水组、遮盖组、遮盖+L-dopa组、遮盖+生理盐水组6个组。遮盖10d后,测定角膜曲率半径、眼球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视网膜多巴胺含量。结果眼罩遮盖10d后,豚鼠遮盖眼眼轴延长、近视形成,视网膜多巴胺含量降低(P〈0.05),但角膜曲率半径无明显变化。腹腔注射L-dopa引起遮盖眼视网膜多巴胺含量增加、近视程度减轻(P〈0.05),但对正常豚鼠眼球的屈光发育无明显影响(P〉0.05)。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豚鼠眼球屈光状态和视网膜多巴胺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腹腔注射L—dopa能通过补充遮盖眼视网膜多巴胺含量,抑制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视黄酸在早期形觉剥夺性近视豚鼠后巩膜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小云  黄悦  赵少贞 《眼科研究》2009,27(12):1115-1119
目的检测豚鼠早期形觉剥夺性近视(FDM)眼巩膜中视黄酸(RA)的水平,探讨RA在FDM眼后极部巩膜中的作用。方法3周龄三色豚鼠30只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6只,形觉剥夺15d组和形觉剥夺24d组各12只,左眼用气球头套分别遮盖15d和24d,右眼为自身对照。实验前后均测量屈光度,实验结束后摘除眼球,测量眼轴长,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后极部巩膜RA含量。结果形觉剥夺15d组、形觉剥夺24d组动物实验眼诱导出明显的相对近视,且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53,P〈0.05)。形觉剥夺15d组、形觉剥夺24d组实验眼眼轴均长于自身对照眼(P〈0.05)。形觉剥夺15d组、形觉剥夺24d组实验眼巩膜中RA水平较自身对照眼均明显升高(P〈0.01),但形觉剥夺15d组、形觉剥夺24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7)。结论形觉剥夺可诱导近视,且近视程度在早期随时间递增,形觉剥夺眼眼轴增长。豚鼠早期形觉剥夺眼后极部巩膜RA含量增多,但在15~24d时段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中巩膜整合素β1的表达及其与形觉剥夺的关系。方法40只出生后1周花色豚鼠,右眼遮盖作为形觉剥夺组,左眼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遮盖2、4、8周和遮盖8周去遮盖1周后测量屈光度,眼科A超测定眼轴长度;对两组4个时间点眼球后壁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巩膜整合素β1蛋白和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形觉剥夺组4个时间点眼球后壁巩膜整合素β1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遮盖1周后,表达上调,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形觉剥夺组和对照组屈光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豚鼠形觉剥夺时,后极部巩膜整合素β1表达减少,去遮盖后表达上调,提示整合素β1可能参与了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生,其影响巩膜重塑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的观察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IGF-Ⅰ/IGF-ⅡmRNA表达的变化,以探讨IGFs与形觉剥夺性近视发生的关系。方法实验用三色豚鼠30只,于出生后第2d,将左眼以半透明眼罩遮盖作为形觉剥夺眼,右眼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眼。测量实验前、遮盖4周、遮盖8周时遮盖眼和对照眼的屈光度、眼轴长度。遮盖8周实验结束时,RT-PCR检测后极部巩膜IGF-Ⅰ/IGF-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形觉剥夺使遮盖眼后极部巩膜IGF-Ⅰ/IGF-ⅡmRNA表达升高,与对照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豚鼠巩膜可以自分泌/旁分泌IGF-Ⅰ、IGF-Ⅱ。形觉剥夺使遮盖眼后极部巩膜IGF-Ⅰ/IGF-ⅡmRNA表达升高,IGFs参与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形成中巩膜重塑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视网膜Maller细胞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眼罩遮盖建立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DL—α-氨基己二酸(DL—α—AAA)组、生理盐水组、遮盖组、遮盖+DL—d—AAA组、遮盖+生理盐水组。DL-α-AAA组和遮盖+DL-α—AAA组右眼玻璃体内注射8μgDL—α—AAA。14d后检影验光测屈光度,A型超声测眼轴长度,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检测视网膜中Vimentin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凋亡细胞。结果眼罩遮盖14d后,豚鼠遮盖眼眼轴延长,近视形成。Vimentin蛋白阳性表达于视网膜MUller细胞。DL—α-AAA组右眼远视度数高于正常对照组,但视网膜Vimentin蛋白表达量下调(P〈0,05)。DL-α-AAA引起遮盖眼近视度数减轻、视网膜Vimentin蛋白表达量下调(P〈0.05)。各实验组的视网膜均未发现凋亡细胞。结论玻璃体内注射DL—α-AAA能特异性作用于视网膜Mtiller细胞,有效抑制豚鼠眼球正视化和近视形成。  相似文献   

9.
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视网膜早基因c-fos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deprivationmyopia,FDM)动物模型,并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形成及恢复过程中视网膜早基因c-fos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研究豚鼠FDM中视网膜信号转导及抑制近视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3周三色豚鼠40只,随机均分为4组:遮盖前组、单眼遮盖1周组、单眼遮盖2周组及去遮盖组。对各组进行视网膜检影和A超测眼轴,分别运用免疫组化和RT-PCR观察各组视网膜c-fos蛋白及mRNA的表达和变化。结果遮盖2周后,遮盖眼较对照眼呈高度相对近视(-8.8 D),视网膜c-fos表达明显下调,双眼屈光度、眼轴和视网膜c-fos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遮盖2周后,去遮盖1周,去遮盖眼较对照眼呈中度相对近视(-5.9 D),但去遮盖前后屈光度及眼轴差异无显著性(P>0.05),去遮盖眼较对照眼视网膜c-fos的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形觉剥夺能成功诱导豚鼠近视的发生及发展,并抑制视网膜c-fos的表达,而去除形觉剥夺可抑制近视的发展,并诱导视网膜c-fos的表达上调,证明c-fos的表达规律不仅反映外界视觉环境对眼的刺激,并与近视发展规律呈负相关,可能参与视网膜的信号转导和近视的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及形觉剥夺性近视恢复眼后极部巩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mteinaae 2,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TIMP-2)及视黄酸受体-β(retinoic acid receptor-β,RARβ)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用新孵出家鸡75只,半透明眼罩遮盖的方法对左眼进行形觉剥夺,分为形觉剥夺组,遮盖14d;形觉剥夺恢复组,遮盖11d后,去遮盖3d.右眼为对照眼.取直径8mm的后极部眼组织块,分离出巩膜纤维层和软骨层.RT-PCR检测MMP-2、TIMP-2及RARβ mRNA的相对含量,并将MMP-2、TIMP-2 mRNA水平分别与RARβ的mRNA水平作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形觉剥夺14d后,纤维层中MMP-2的表达增强(P<0.01),TIMP-2的表达减弱(P<0.01);去剥夺3d后,MMP-2的表达减弱(P<0.01),而TIMP-2的表达恢复到接近对照眼的水平(P>0.05).软骨层表达没有明显变化.形觉剥夺14d后,RARβ的表达均增强,但纤维层中的表达更为强烈(P<0.01).去剥夺3d后,RARβ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MMP-2与RARβmRNA水平呈正相关(P<0.05,r=0.944);TIMP-2与RARβmRNA水平呈负相关(P<0.05,r=-0.863).结论 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及形觉剥夺性近视恢复眼后极部巩膜纤维层中MMP-2、TIMP-2及RARβ的水平均发生明显变化,并有相关性.RARβ参与了巩膜纤维层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动物模型,观察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NO-cGMP)信号通路在视网膜上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近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豚鼠分为3组:未遮盖组(Ⅰ)、遮盖2周组(Ⅱ)、遮盖3周组(Ⅲ),其中右跟遮盖为实验眼,左眼为自身对照眼.行视网膜检影和眼轴测量,原位杂交法检测神经细胞性一氧化氮合酶(ncNOS)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c-GMP的含量,并对ncNOS和c-GMP的表达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Ⅱ组、Ⅲ组实验眼随形觉剥夺时间延长近视形成,眼轴延长.ncNOS主要表达在豚鼠视网膜的内核层(INL)及神经节细胞层(GCL),ncNOS及cGMP随形觉剥夺时间的延长明显上调,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NO-cGMP信号通路在豚鼠视网膜上有表达,形觉剥夺可明显上调视网膜上NO-cGMP信号通路的表达,该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近视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豚鼠形觉剥夺超高度近视模型并观察其后极部各层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方法 2周龄三色豚鼠分为形觉剥夺组(12只)和非形觉剥夺对照组(8只),于形觉剥夺前,形觉剥夺后4、6、10、14周分别对各组进行检影和眼轴性参数测量。通过病理组织学光镜检查分析形觉剥夺14周后各组视网膜、脉络膜和巩膜厚度及其形态学的变化。结果豚鼠形觉剥夺后随时间延长近视度数逐渐增高,10周后可达-10.00 D以上的超高度近视,14周后近视度数更高、个别个体可达-20.00 D。眼轴性参数相应延长。形觉剥夺超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和巩膜较对照组均明显变薄并有病理性改变。结论应用遮盖法对豚鼠施行长期单眼形觉剥夺会形成超高度近视,10周后可达-10.00 D以上,超高度近视眼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明显变薄,脉络膜和巩膜结构发生紊乱。视网膜结构中感光细胞层变薄最为明显,推测其对超高度近视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视网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基因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IGF-1R反义寡核苷酸玻璃体腔注射对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的影响,探讨视网膜IGF-1R在实验性近视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周龄的三色豚鼠64只,随机均分为8组(每组8只),A组:单眼遮盖7d;B组:未遮盖7d;C组:单眼遮盖14d;D组:未遮盖14d;E组:单眼遮盖14d后去遮盖7d;F组:未遮盖21d;G组:单眼遮盖14d+玻璃体腔注射40μg(20μl)IGF-1R正义寡核苷酸;H组:单眼遮盖14d+玻璃体腔注射40μg(20μl)IGF-1R反义寡核苷酸。检测各组的近视屈光度、眼轴长度以及后极部视网膜IGF-1R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遮盖14d后实验眼眼轴明显延长,形成近视,去遮盖7d后,近视屈光度减低,眼轴增长减缓;随着遮盖时间的延长,后极部视网膜IGF-1R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去遮盖后,表达水平降低(P=0.000)。形觉剥夺14d后,IGF-1R正义寡核苷酸注射眼的眼轴长度 、近视屈光度以及后极部视网膜IGF-1R表达水平与单纯遮盖组无显著差异(P=0.664,0.797,0.312,0.117);但IGF-1R反义寡核苷酸注射眼的近视屈光度显著减低,眼轴变短,后极部视网膜IGF-1R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00)。结论形觉剥夺能上调豚鼠眼后极部视网膜IGF-1R的表达水平,去遮盖后,豚鼠近视屈光度减低,眼轴增长减缓,后极部视网膜IGF-1R的表达水平下调。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抑制视网膜IGF-1R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雏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及形觉剥夺性近视恢复眼中视网膜、脉络膜和巩膜中视黄酸含量的作用.方法:选用新孵出的普通肉食家鸡75只,采用半透明薄膜眼罩遮盖的方法对左眼进行形觉剥夺,分为形觉剥夺组,遮盖时间为14d;形觉剥夺恢复组,遮盖11d后,去遮盖3d.两组的右眼作为对照眼.暗室内处死小鸡后,立即摘出眼球.冰台上用角膜钻取直径为8mm的后极部眼组织块,手术显微镜下快速分离出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纤维层和软骨层组织.将每3个标本作为一个样品.取空白样品,加入全反视黄酸标准溶液,按样品处理方法操作后,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品的色谱分析,分别确定出各组织中视黄酸的出峰位置,根据计算机的色谱工作站计算出样品的含量.结果:正常眼视网膜、脉络膜、巩膜中均有RA存在,其中脉络膜中RA含量最高,其次为巩膜及视网膜,其中巩膜纤维层的含量高于软骨层中的含量(P<0.05).形觉剥夺14d后,视黄酸含量在视网膜中明显增高(P<0.01,n=10);在脉络膜中明显下降(P<0.01);在巩膜软骨层及纤维层中RA均明显下降(P<0.01),其中,纤维层中下降得更为明显.除去形觉剥夺3d后,视黄酸含量在视网膜中明显下降(P<0.01);在脉络膜中明显升高(P<0.01),为剥夺眼视黄酸水平的7倍;在巩膜软骨层和纤维层中明显升高(P<0.01),且纤维层中的含量高于软骨层中的含量(P<0.05).结论:形觉剥夺及去形觉剥夺时,小鸡视网膜、脉络膜、巩膜纤维层及软骨层中视黄酸含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后极部巩膜纤维层中视黄酸含量变化比软骨层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形觉剥夺性近视(FDM)形成中视网膜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水平的变化,对FDM的发病机制做进一步的探讨.方法 出生3 d豚鼠以半透明眼罩遮盖右眼2个月建立FDM模型,左眼作为对照,视网膜检影检测双眼屈光度,A型超声测量双眼眼轴长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TGF-β2的表达,RT-PCR检测TGF-β2 mRNA的表达.结果 形觉剥夺使近视屈光度增加,遮盖眼与对照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遮盖眼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层TGF-β2蛋白表达减少(P<0.01),TGF-β2 mRNA的表达下调.结论 TGF-β2参与调控FDM形成.  相似文献   

16.
陈悦  张金嵩  朱子诚 《眼科研究》2007,25(6):439-442
目的 探讨视网膜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DM)视网膜中的表达.方法 对出生7 d豚鼠以半透明眼罩遮盖右眼2个月制备FDM动物模型,左眼作为对照.遮盖前及遮盖2、4、8周后,检影验光检测双眼屈光度,A型超声测量双眼眼轴长度.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视网膜NGF和TrkA的表达变化.结果 形觉剥夺使豚鼠眼轴增长,近视屈光度增加,遮盖眼与对照眼相比屈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遮盖眼NGF与TrkA免疫活性逐渐降低,NGF与TrkAmRNA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GF和TrkA可能参与调控FDM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豚鼠非遮盖眼和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 deprivation myopia,FDM)眼玻璃体腔注射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rhIGF-2),观察rhIGF-2对两组豚鼠眼屈光度、眼轴长度及视网膜-脉络膜内源性IGF-2 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rhIGF-2对豚鼠眼球发育的调控作用以及该调控作用与形觉剥夺的关系。方法 选取3周龄的三色豚鼠80只,随机均分为2组。A组为非遮盖组,分为A1~A5组,每组8只:A1组为空白对照组;A2组为阴性对照组,单眼玻璃体腔注射20 ul牛血清白蛋白;A3~A5组为rhIGF-2注射组,注射量分别为1 ng、10 ng、100 ng(20 ul)。B组为单眼遮盖组,分为B1~B5组,各组遮盖眼处理同A1~A5组。实验第14天测量遮盖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检测视网膜-脉络膜IGF-2 的表达水平。结果 非遮盖组中,rhIGF-2注射组(A3、A4、A5组)的屈光度、眼轴长度与对照组(A1、A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A4、A5组的IGF-2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A3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3、A4、A5组内源性IGF-2表达水平与rhIGF-2注射量呈负相关(r=-0.940,P=0.000)。单眼遮盖组中,B4、B5组与对照组(B1、B2组)相比,近视屈光度增加,眼轴延长,内源性IGF-2表达水平下降(P=0.000),而B3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3、B4、B5组的屈光度及内源性IGF-2 表达水平与rhIGF-2注射量呈负相关(r=-0.832,-0.858,P=0.000),眼轴长度与rhIGF-2注射量呈正相关(r=0.863,P=0.000)。结论 rhIGF-2玻璃体腔注射对豚鼠非遮盖眼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无影响,但可使形觉剥夺眼近视屈光度增加,眼轴延长,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rhIGF-2可下调豚鼠眼视网膜-脉络膜内源性IGF-2的表达,效应呈浓度依赖性。提示rhIGF-2在形觉剥夺存在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8.
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形态学及bFGF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形觉剥夺性近视(FDM)的参与因素。方法 实验鸡40只孵化2d,经初筛分为2组,切除实验组(右眼)上下睑缘各1mm,连续缝合,制造FDM的动物模型,遮盖时间为21d,常规视网膜检影法测屈光度,A型超声测眼轴长度,光学显微镜观察眼后极部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后极部巩膜、视网膜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变化。结果 诱发明显的FDM,实验眼眼轴延长(P〈0.05),镜下见实验眼巩膜软骨层增厚、纤维层变薄,软骨层内软骨细胞数目增多。bF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FGF在实验眼与对照眼巩膜、视网膜均有表达,在视网膜的表达实验眼强于对照眼,实验眼的视网膜外层又强于内层,巩膜bFGF的表达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形觉剥夺性近视中有bFGF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阿托品抑制形觉剥夺性近视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通过药物学实验探讨阿托品抑制形觉剥夺性近视的作用机制。方法 出生后2d的海兰鸡使用半透明塑料眼罩进行右眼单眼遮盖。随机分成3组,每组均为10只。其中2组遮盖眼分别进行结膜下注射阿托品和生理盐水,单纯遮盖不作任何治疗。14d后测定各组的结果并通过免疫组化SP法显示各组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单纯遮盖组遮盖眼与阿托品组遮盖眼相比眼球明显增大。阿托品组与单纯遮盖眼相比bFGF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阿托品遮盖眼与未遮盖眼之间bFGF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未遮盖眼之间bFGF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阿托品可以完全抑制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成,阿托品可以通过调节巩膜上内源性bFGF的表达抑制近视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 研究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形成过程中视网膜蛋白激酶C(PKC)的变化.方法 选取3周龄雄性三色豚鼠48只,用半透明眼罩遮盖豚鼠右眼建立近视眼模型,分为遮盖3、7、14 d组,每组16只豚鼠.每组中8只豚鼠遮盖右眼作为实验眼.以对侧未遮盖眼作为自身对照,剩余8只豚鼠作为正常对照.按预定时间观察豚鼠角膜曲率半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变化,然后处死豚鼠,取视网膜,采用非放射性方法测定视网膜PKC活性,免疫组化染色定位分析PKC蛋白在视网膜的表达情况.各组间角膜曲率半径、屈光度、眼轴长度、视网膜PKC活性及免疫反应强度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左、右眼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视网膜PKC活性与PKC蛋白免疫反应强度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结果 眼罩遮盖能诱导豚鼠遮盖跟眼轴延长、近视形成,且近视程度随遮盖时间的延长而加深.与对照组比较,各组遮盖眼视网膜PKC活性均升高(P〈0.05).眼罩遮盖3 d后,遮盖眼视网膜PKC活性升高至(0.28±0.08)units/ml,遮盖7 d时PKC活性进一步升高至(0.43±0.10)units/ml,遮盖14 d时降低为(0.32±0.07)units/ml.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KC蛋白表达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内核层细胞,呈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与正常对照眼及自身对照眼比较,遮盖眼视网膜内核层细胞PKC蛋白表达上调(P〈0.05),神经节细胞PKC蛋白表达无变化.遮盖眼视网膜内核层细胞PKC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与PKC活性一致,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r=0.994,P=0.000).结论 视网膜PKC活性升高参与了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