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采用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提出的偏沟和雨水口流量计算方法,经计算发现我国《雨水口》(16S518)标准图集中雨水口泄水能力推荐值有不合理之处。通过分析国内外道路坡度和雨水口布置的相关要求,结合案例计算,总结了道路横坡、纵坡、箅前水深和雨水口布置间距之间的变化关系,并提出道路设计漫幅的推荐值。通过调整道路设计坡度,将道路路面转变为兼具收集和输送路面雨水功能的路面行泄通道,并利用曼宁公式计算了路面行泄通道的排水能力。  相似文献   

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发布之前,城市道路普遍存在雨水排水设计标准偏低的情况,导致路面排水不畅,甚至内涝。研究了暴雨重现期与暴雨强度公式对应关系,年最大值法和年多个样法不同暴雨公式在城市道路雨水排水设计中的量化校核,以及径流系数、坡面汇流历时、雨水口流量特征等设计参数的确定,道路纵坡设计与雨水排水设计的关系。介绍了下穿式立交车道设计暴雨重现期取值、调蓄容积与装机容量关系、排水分区。  相似文献   

3.
王伟 《给水排水》2020,46(1):87-93
在大面积、大坡度、坡向复杂的钢结构屋面的虹吸雨水系统设计中,经常面临一些技术难点,包括系统的选择、汇水面积的确定、天沟及集水坑位置的选取和尺寸计算、溢流堰及溢流管道系统的结合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屋面雨水的安全排放至关重要。以太湖试验厅项目为例,对以上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如何对双向坡度屋面的汇水面积进行合理划分,介绍了天沟及集水坑的平面布置、结构支撑做法及有效容积的正确计算方法,对坡度大的长天沟采用内部设置挡板进行雨水拦截并形成溢流堰的措施,从而为复杂钢结构屋面在极端天气下的顺畅排水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一般说来,多层建筑的屋面雨水系统是以外排水系统为主,屋面的雨水经雨水立管排至室外散水上,然后由地面或明沟流至附近道路上的雨水口,每个雨水立管的汇水面积通常不超过200m~2;而高层建筑的屋面雨水是以内排水系统为主,屋面的雨水经雨水立管排至底层雨水出户管,然后由埋地雨水出户管直接排入室外雨水管道.其雨水立管的汇水面积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第 3·10·21条:“屋面的汇水面积应按屋面的水平投影面积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大坡度透水沥青路面-生物滞留带径流控制效果,通过人工控制降雨条件,更换路面材料等方式,模拟纵坡5%、横坡2.5%坡度条件下1 h内普通沥青路面/透水沥青路面及其与生物滞留带联用条件下的产汇流过程,监测流量并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降雨重现期为1~20年内,所铺设的透水路面径流总量削减率可达71%~93%,联用滞留带后的总量削减率为81%~93%;联用滞留带后的峰值削减率为75%~95%,削峰效果明显。透水路面的径流系数为0.07~0.29,联用滞留带之后则为0.07~0.19。透水路面雨水口的雨水收集率为0.06~0.13,联用滞留带后可减少82%~95%的雨水口入流总量。针对道路坡度的特殊性,可在道路面层下设置排水边沟及排水横篦,以提升径流削减控制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LID措施在不同工况下的雨水径流控制效应,选取生物滞留池、下凹式绿地及透水铺装为研究对象,构建Hydrus-1D模型来模拟分析其雨水径流控制效应。结果表明:生物滞留池的径流量削减率与汇水面积比和蓄水层厚度为正线性相关关系,与种植土厚度(20~40 cm)为负线性相关关系;下凹式绿地的径流量削减率与汇水面积比、雨水口高度和种植土厚度为正线性相关关系;透水铺装的径流量削减率与降雨历时和透水砖渗透系数为正相关关系,与雨峰系数为负相关关系。建议生物滞留池的蓄水层厚度取值为30 cm、种植土厚度取值为30 cm;建议下凹式绿地的汇水面积比不小于15%、雨水口高度取值为10 cm、种植土厚度取值为30 cm;当透水砖渗透系数大于0.291 cm/min时,透水铺装产生的雨水径流较少。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若干地铁车辆段上盖平台雨水临时排水系统设置情况,认为上盖平台雨水临时排水系统采用外排水方式是合理的,通过对广州地区降雨对地铁车辆段上盖平台的雨水汇水时间和积水深度的模拟研究,确定适用于地铁车辆段上盖平台的屋面汇水时间和屋面坡度。  相似文献   

8.
城市排涝与排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城市排涝与排水是关系到城市安全的基础工作。本文从比较城市排涝与排水异同点着手,分析研究了两者之间关系,对涝水重现期衔接、涝水流量计算方法、山坡汇水和小区雨水与内河涝水叠加、小区雨水和内河涝水与外江水位组合、城市规划地面标高确定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搞好城市排涝与排水工作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刘培英 《给水排水》2006,32(Z1):186-187
针对高层居住建筑物下沉式庭院和大型地下停车库的雨水排水,在雨水设计流量、雨水泵的选择、雨水集水池容积、车库顶板上雨水口的设置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琴台美术馆外形独特,需要在屋面形成“梯田”流淌的奇妙景观,因此导致屋面汇水分区繁杂。屋面雨水的径流组织和排放需要与其造型紧密契合,除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采用雨水系统管道快速外排外,还需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优化屋顶海绵设施选型,减少快排的雨水径流总量。为了确保屋面雨水排放安全,防止美术馆藏品在储藏、陈列过程中受到水渍影响,在兼顾室内空间布置丰富多样的条件下,采用北侧大屋面导水沟集中汇水、设置虹吸雨水沉箱排水,南侧大屋面导水沟分区汇水、重力自流排水,实现了屋面雨水排水的生态与安全完美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