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大学生志愿精神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志愿精神不仅可以有效补充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中的内在缺陷,而且还可推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通过对大学生志愿精神基本内涵的界定,对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内容要素、基本规律、运行机制等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究,可以有效认识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本质与规律,进而构筑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之路。  相似文献   

2.
健康的人格、热心公益的热情,都是彰显大学生良好风貌的标志。当代大学内志愿者组织不在少数,本文就对大学生志愿精神匮乏的内在原因,志愿服务及志愿精神的必要性,如何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时代意味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轻松地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可以用几分钟的时间查找自己想掌握的知识。但是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把一部分青年带入歧途。本文针对自媒体时代青年网络自律精神的培育展开讨论,试图探讨培育青年网络自律精神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和谐杜会的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这一课题首先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志愿者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向世人展现了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但大学生志愿精神在得到一定程度传播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源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志愿者本身,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一些有效地措施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使我国的志愿者活动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志愿服务是当今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公众参与社会活动中去的有效途径。志愿精神培育旨在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培育公众的志愿精神,培养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使之树立现代公民意识。志愿精神的培育关系到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问题的解决及我国高素质青年的培养。因此需要让公众了解及接受志愿精神的价值体系、了解及内化志愿精神所包含的要素、培育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促进志愿精神内化为公众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志愿服务精神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志愿服务精神培育,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应在我国已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环境发生诸多变化,青年成长面临诸多挑战,加强青年道德培育显得格外重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印发,特别是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提出,为青年道德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志愿服务在我国的生成、发展与深化,志愿精神逐渐深入人心,党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在全社会弘扬志愿精神。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弘扬志愿精神,不仅能有效缓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还能提高青年的实践能力和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随着我国志愿精神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社会各界对志愿精神的关注以及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开拓创新,为志愿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志愿精神的培育也面对着一些挑战,如缺乏深厚的公益意识,志愿精神培育的先天性不足、法律法制建设落后,志愿精神培育缺乏保护机制、民间组织不发达,志愿精神培育的载体缺失、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志愿精神培育的动力缺乏等。所以志愿精神的培育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9.
对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有利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提升,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完善.为此,应营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的人文环境,丰富志愿活动内涵,设立专项基金,等等.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当代青年学生民族精神的状况,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让青年学生加深对民族精神理解的同时,还要从爱国主义、先进的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精神、校园文化几方面大力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着眼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从冬奥的大背景入手,通过联系青年志愿者在冬奥会志愿服务期间的表现和他们发挥的特殊作用,并结合笔者亲历的冬奥会闭环志愿服务实践,探讨青年志愿服务精神的具体内涵、价值以及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时代,媒介形式的变化使得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方式多样化,也使志愿服务精神有了更多维度的延展.基于新媒体视域下话语权的转变等志愿服务精神传播的三个语境特征,剖析新媒体传播在志愿服务精神培育中的作用,从新媒体视域下增强志愿服务精神的认同感等四个方面提出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策略,引导更多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体发挥新媒体在志愿服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开始自愿加入志愿者行列,大学生所进行的志愿服务,能够体现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高全民的素质水平也有一定的帮助。在大学校园里,宣传志愿精神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德育发展,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帮助。本文主要对高校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价值和方法进行研究,以此来说明高校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益处。  相似文献   

14.
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引领公民志愿精神培育,是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在具体引领过程中,要科学使用全面发展的精神实质,引领公民志愿精神培育的目标和方向;用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导向,重塑公民志愿精神培育的价值认同;用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贯穿公民志愿精神培育的建设;用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标准,指导公民志愿精神培育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每个时代都呼唤英雄,英雄精神亘古长存,特别是对于军队的战斗力而言更是不可缺少。但是英雄精神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精心培育。网络时代的多元价值的盛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颜色革命,成长在和平时期的青年学员,英雄精神有所弱化,因此必然要求在军队院校中大力加强革命英精神教育,一是理论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二是思想先导,深化英雄教育;三是方法落地,践行英雄精神;四是传播跟进,畅通多元渠道;五是环境营造,深拓红色旅游;六是制度保障,完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6.
17.
张文 《河南教育》2020,(11):24-26
新时代青年中国精神培育需要构建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大格局。通过个体自觉力的内在驱动,引导青年注重修身养性,塑造君子品格,树立家国情怀;通过家庭渗透力的潜移默化,对青年开展勤俭节约教育、励志上进教育、为人处世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力的核心塑造,坚持中国精神全过程全方位培育,推进专业课程系统融入中国精神,强化中国精神培育实践教学效果;通过社会影响力的浸润引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确保新时代青年中国精神培育入脑入心,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8.
志愿服务是中学生不可或缺的成长体验,是志愿精神传承的重要体现,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志愿者之城的深圳通过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推动志愿精神内化传承、打造志愿服务实践平台等方式熏陶和培养中学生的志愿精神,使之永远成为城市亮丽的名片。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可以有力地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被志愿"现象进行探究,发现这是志愿主体自愿性与义务性疏离的外在表现,造成疏离的原因在于重志愿服务主体的道义性,轻志愿服务主体自我实现的功利性。故提出自愿性回归的建议,其关键在于培育大学生群体对志愿精神价值的认同,而合理的价值认同是功利性与道义性的统一,只有将二者进行创造性转化,才能使得价值认同真正落地,产生精神引领。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符合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广大青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式。在大学生中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