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29岁,因"未避孕未孕2年"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生殖中心。患者平素月经欠规律,14岁,6~7天/29~37天。双侧输卵管造影示:双侧输卵管通畅,右侧弥散欠佳。彩超示: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睾酮0.88ng/ml(0.20~0.75ng/ml),BMI 25.39kg/m~2。男方畸形精子症,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入院诊断:(1)女方:原发性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卵巢内膜样囊肿痛经及不孕的作用及卵巢内膜样囊肿有别于其他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850例卵巢内膜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712例完成随访(随访率83.76%).其中主诉为痛经316例(44.38%),不孕42例(5.90%),盆腔肿块294例(41.29%),痛经合并不孕60例(8.43%).术后痛经症状缓解率为87.23%(328/376).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r-AFS分期与术后痛经症状复发相关(P<0.05),而不同手术方式(保守性、半根治性手术)及术后是否加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对痛经复发无明显影响(P>0.05).102例合并不孕者均行保守性手术治疗,总的术后妊娠率为37.25%(38/102),其中继发不孕者高于原发不孕(53.33%对30.56%,P<0.05).r-AFS分期与术后GnRHa治疗对术后妊娠率无影响(P>0.05).结论 (1)对卵巢内膜样囊肿患者而言,手术治疗可缓解痛经症状,但手术方式并不能影响症状的改善,痛经复发与分期有关.(2)保守性手术可增加不孕者术后妊娠率,继发不孕者疗效优于原发不孕,术后加用GnRHa治疗并不提高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1例 37岁女性患者 ,主诉继发性闭经和不孕 2年 ,曾测血清 L H16 .3m IU/ ml(正常值 0 .9~ 14.0 m IU/ m l) ,FSH3.8m IU/ ml(正常值 3.7~ 12 .9m IU / ml) ,TSH和 PRL正常。 1998年 2月 B超示子宫和左卵巢正常大小 ,右卵巢 3.8cm× 3.6 cm× 6 .1cm ,内有 2 .8cm× 2 .4cm混合性团块回声 ,疑为卵巢皮样囊肿。1998年 5月复查该团块位于右卵巢后方 ,3.5 cm× 3.7cm× 4.2 cm,又 3个月后复查卵巢内占位增至 2 .6 cm× 3.9cm× 5 .6 cm,呈明显强回声光团。因继发性闭经予注射黄体酮 ,出血第三天测血清 L H2 3.4m IU/ ml,FSH1.7m I…  相似文献   

4.
CC/hMG/IUI、hMG/IUI与IVF-ET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宫腔内人工受精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 5 6例 ,其中CC/hMG/IUI治疗组 2 8例 ,hMG/IUI治疗组 14例 ,IVF ET治疗组 14例。比较 3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E2 水平、卵泡数及妊娠率。结果 :CC/hMG/IUI、hMG/IUI和IVF ET 3组的年龄及不孕年限无差异 (P >0 .0 5 )。CC/hMG/IUI组与hMG/IUI组的卵泡数无差异 (P >0 .0 5 ) ,两组的E2 水平与妊娠率也无差异 (P >0 .0 5 )。CC/hMG/IUI组的卵泡数明显少于IVF ET组 (P <0 .0 0 1) ,E2 水平也显著低于IVF ET组 (P <0 .0 0 1) ,CC/hMG/IUI组的妊娠率与IVF ET组无差异 (P >0 .0 5 )。hMG/IUI组的卵泡数显著低于IVF ET组 (P <0 .0 1) ,E2 水平也显著低于IVF ET组 (P <0 .0 0 1) ,hMG/IUI组与IVF ET组的妊娠率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CC/hMG/IUI组与hMG/IUI方案在降低卵巢过激危险和治疗费用的同时可获得较高的妊娠率 ,有可能成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打孔术的68例PCOS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检测手术前后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术后排卵情况及妊娠率。结果:术后1个月血清LH、LH/FSH、T显著下降(P<0.05)。术后自然排卵率82.4%(56/68),术后妊娠率77.9%(53/68)。结论: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是PCOS合并不孕有效的治疗方法,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组织中HOXA10基因异常DNA甲基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及异位内膜HOXA10基因的表达及DNA的甲基化,探讨HOXA10基因异常表达及DNA异常甲基化在EMs发病及不孕机制中的状态和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20例(10例合并不孕)、非EMs患者20例(卵巢良性囊肿10例,输卵管因素不孕10例)。分别采取其在位、异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OXA10基因mRNA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HOXA10基因3个启动子区F1、F2、F3的甲基化状态。结果:EMs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的HOXA10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内膜(P<0.01),EMs在位内膜组总甲基化率45%(9/20),合并不孕患者甲基化率50%(5/10)。EMs异位内膜组总甲基化率40%(8/20),合并不孕患者甲基化率40%(4/10)。正常内膜组仅有1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患者发生了甲基化,甲基化率5%(1/20)。EMs在位、异位内膜组总甲基化率及合并不孕患者甲基化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P=0.32),但与正常内膜组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OXA10基因在EMs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均呈低表达状态,EMs中存在HOXA10基因DNA异常甲基化,EMs合并不孕患者内膜组织中HOXA10基因的DNA甲基化明显高于非EMs不孕患者。EMs中HOXA10基因的DNA异常甲基化可能与其发病及不孕机制有关,深入研究EMs中HOXA10基因DNA异常甲基化,有望为阻断EMs发病或治疗其引起的不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泡穿刺抽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卵巢窦卵泡计数及妊娠的影响。方法:将74例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的PCOS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37例,于卵泡直径达9-10mm时行卵泡穿刺抽吸;对照组37例,仅行常规促排卵,连续观察6个月,观察穿刺治疗前后性激素FSH、LH、T、E2、PRL水平的变化,比较二组患者卵巢窦卵泡计数及妊娠情况。结果:穿刺抽吸组与治疗前比较,11例患者的血清LH/FSH降低,T、E2、PRL水平无明显变化,29例患者卵巢基础窦卵泡计数降至10个/卵巢以下,无一例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6个月内14例妊娠;对照组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卵巢基础窦卵泡计数仍为10个/卵巢以上,发生OHSS者3例,6个月内仅3例妊娠。结论:常规治疗无效的PCOS不孕患者,行卵泡穿刺抽吸为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8.
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在助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生育期妇女不孕的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本研究以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可行性及实验条件。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选择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 ,于本中心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 2 2例 ,年龄 2 6~ 37岁 ,平均 (2 9 6± 2 6 )岁 ,其中 5例既往有中度或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病史 ;5例曾行控制性超排卵 ,为卵巢反应不良。2 方法 :(1)促卵泡激素 (FSH)刺激 :于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后 15d或撤退性出血后第 5天开始 ,给予FSH(瑞士雪…  相似文献   

9.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辅助生殖的热点问题讨论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一、PCOS的发病机制二、PCOS的诊断三、PCOS辅助生育治疗战略(一)PCOS的辅助治疗措施(二)PCOS患者的促排卵治疗(三)PCOS的手术治疗1、卵巢楔形切除和腹腔镜打孔术2、超声下未成熟卵泡抽吸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研究(四)辅助生殖技术在PCOS患者不孕治疗中的作用1、IVF/ICSI;2、IVM/F-ET  相似文献   

10.
胎内胎1例     
患者 31岁。孕 1产 0。住院号 36 1 32 1。因妊娠 4 1 1周 ,无宫缩 ,B超检查发现胎儿腹部占位性病变于 2 0 0 4年 3月 2 9日入院。末次月经 2 0 0 3年 6月 1 4日 ,预产期 2 0 0 4年 3月 2 1日。患者 2 5岁结婚 ,原发不孕 4年 ,行B超检查示 :子宫及卵巢正常大小。输卵管造影示 :左侧不显影。实验室检查 :血激素水平FSH 1 37U/L、LH 3 6 2U/L、E21 6 1 96 pmol/L、T 1 98nmol/L、PRL 1 32 40mU/L。遂在医生指导下于月经第 3日起口服克罗米芬 5 0mg ,连续 5d ,此后B超监测卵巢发育情况 ,于月经第 1 2日肌注HCG5 0 0 0U诱发排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下未成熟卵泡抽吸术(IMFA)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卵巢窦卵泡计数及其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观察IMFA后,应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治疗的效果、妊娠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将71例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Ⅰ: 37例,穿刺前用少量hMG促排卵; 组Ⅱ: 34例,不用任何促排卵药物。在阴道超声引导下进行IMFA,检查穿刺后第2个周期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和卵巢基础窦卵泡计数,可连续2~3个周期进行穿刺。随后2组均用hMG常规促排卵治疗,随访其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 组Ⅰ进行了88个周期的穿刺治疗,经过2~3次穿刺后,睾酮水平、黄体生成素(LH )与卵泡刺激素(FSH)的比值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33例(89%, 33 /38)患者基础窦卵泡计数降至10个/卵巢以下。组Ⅱ进行了87个周期治疗,所有患者睾酮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 30例LH/FSH<2, 28例(82%, 28 /34)患者基础窦卵泡计数降到10个/卵巢以下。在IMFA之后, 诱发排卵时hMG用量组Ⅰ为(21±6)支,组Ⅱ(23±10)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均出现排卵, 组Ⅱ有2例发生轻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连续促排卵治疗1 ~3个月后, 共36例(51% )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简介例 1,2 8岁 ,月经稀发并婚后不孕 2年 ,初潮 12岁 ,3~ 4 /37d ,2 0 0 1年 12月始月经延迟 ,常数月行经 1次或闭经 ,黄体酮( + )。B超双卵巢呈“项链征” ,血LH/FSH >2 ,E2 36 .4 91pg/ml,T 1.0 2 5mg/ml,用雌激素、克罗米芬、hCG、中药等治疗 1年余无效 ,HSG检查示子宫正常 ,双输卵管通畅 ,丈夫精液检查精子密度 2 4 .16× 10 6/ml,活率 71.5 8% ,活力a级 30 .5 3% ,b级34.74 % ,c级 6 .32 % ,d级 2 8.4 2 %。体格检查示BMI 2 0 ,四肢毛发较多。妇检示外阴阴毛浓密 ,呈男性分布 ,阴道通畅 ,宫颈光滑 ,直径 2 .5cm。子宫…  相似文献   

13.
正王梦1,王芳2,苏迎春2(1.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14;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1诊断(1)继发不孕;(2)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型);(3)子宫腺肌病。2诊断依据患者继发不孕7年,一般情况良好,轻微痛经,月经量较多,双侧附件区包块,既往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查体示盆腔固定,左侧附件区包块8 cm,质硬。B超检查提示子宫腺肌病,  相似文献   

14.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34岁,原发不孕2年,月经周期30~60天,基础激素水平和超声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采用达英-35调节月经。2017年于本院查HSG示双侧输卵管梗阻,未治疗。染色体核型46,XX;男方精液检查未见异常,染色体核型46,XY。2018年6月至201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守性手术以及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而接受保守性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35例,随访12~36月(平均19.19±6.70月).结果:198例完成随访,随访率84.26%(198/235).术后妊娠率为35.86%(71/198),继发不孕者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原发不孕(54.55%VS 26.52%,P<0.001).单纯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膜型联合卵巢内膜样囊肿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腹膜型联合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39.71%、37.96%VS 13.64%,P<0.05).原发不孕和单纯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术后加用GnRH-a治疗组术后妊娠率高于未用药组(34.67%VS 17.39%,58.62%VS 25.71%,P<0.05).结论:①保守性手术可提高术后妊娠率,尤其对继发不孕;②手术对于单纯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腹膜型联合卵巢内膜样囊肿合并不孕患者有明显的疗效;③原发不孕以及单纯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加用GnRH-a治疗可以增加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不孕患者卵巢功能早衰病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卵巢功能早衰(POF)的病因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符合卵巢功能早衰诊断标准的不孕症121例的病因,其中有染色体结果者45例,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1)121例不孕的卵巢功能早衰患者中,有明确发病原因者14例(11.57%),其中行卵巢手术2例,服用卵巢毒性药物或有毒物接触史3例,染色体核型异常9例;(2)原发闭经6例,继发闭经115例,原发不孕95例(78.51%),继发不孕26例(21.49%),父母系近亲结婚3例。结论:卵巢功能早衰病因中染色体异常比例较高,对卵巢功能早衰患者行染色体检查很有必要;对不孕的POF患者开展遗传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1 病例报告例1,患者,29岁,因停经29天,促排卵治疗后26天,左下腹痛5+小时于2017年7月3日入院。患者因原发不孕于2017年6月7日行促排卵治疗,6月23日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右侧卵巢扭转"于我院妇科行右侧卵巢切除术,7月3日凌晨1点小便后突然出现左下腹部持续性疼痛,呈针刺样,伴恶心,急诊来院。阴道超声探及左侧卵巢增大,直径约9 cm,行腹腔穿刺,抽出清亮液体,急诊收入院。既往:患者月经不规律,12~13/20~30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改善PCOS卵巢局部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收集行IVF-ET治疗的11例PCOS患者(PCOS组)和15例排卵正常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对照组)促排卵后黄素化颗粒细胞行体外培养,分别用不同浓度罗格列酮(0nmol/L、1nmol/L、10nmol/L、100nmol/L、1000nmol/L、10000nmol/L)处理细胞48h,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和IRS-2mRNA的表达及蛋白含量。结果:①基础状态下,PCOS组IRS-1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IRS-2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②不同浓度罗格列酮作用后,PCOS组IRS-1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IRS-2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而正常对照组无变化。结论:PCOS患者卵巢局部存在胰岛素抵抗,其原因可能与IRS-1和IRS-2mRNA及蛋白表达异常有关;罗格列酮可通过提高黄素化颗粒细胞IRS-2的表达,降低IRS-1的表达,改善PCOS患者卵巢局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针灸联合补脾滋肾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补脾滋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性激素水平、排卵与妊娠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卵泡刺激素、睾酮及黄体生成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排卵率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补脾滋肾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可取得良好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卵与妊娠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础FSH和LH比值预测基础FSH水平正常且年轻不孕患者卵巢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因男方因素或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治疗的年轻(年龄≤35岁)且基础FSH水平正常(≤8.5IU/L)不孕患者237例的临床资料,共计237个治疗周期,依据FSH/LH不同比例分为3组,A组(n=44)FSH/LH<1;B组(n=143)FSH/LH12;C组(n=50)FSH/LH>2。比较各组间的年龄、激素水平、卵巢反应、IVF的实验室结果以及妊娠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窦卵泡数、基础E2值、受精率、卵裂率和妊娠率两两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B两组间的基础FSH值、基础LH值、E2峰值和成熟卵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间基础FSH值、基础LH值、E2峰值、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总用量、Gn平均每日用量、Gn用药时间及获卵数和成熟卵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间基础LH值、E2峰值、促性腺激素总用量、Gn平均每日用量和Gn用药时间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FSH正常的年轻妇女,FSH/LH>2的卵巢反应性明显低于FSH/LH<1者;FSH/LH比值是预测基础FSH正常且年轻不孕者卵巢反应性的一项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