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镍催化制备炭/炭复合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温度、前驱体气体含量、催化剂含量和时间对所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密度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基体碳的形貌。结果表明,利用催化剂镍可制取密度达1.594g/cm^3的炭/炭复合材料,并有晶须状基体碳生成。在各种工艺参数中,对炭/炭复合材料的密度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和前驱体气体,其次为催化剂含量,最后是时间。  相似文献   

2.
毡体热处理对炭/炭复合材料氧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炭纤维毡体进行两组不同温度的高温热处理,然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炭/炭复合材料,考察了两组材料在不同温度、时间下的氧化失重率,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炭纤维的石墨化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氧化前、后炭/炭复合材料的形貌,探讨了两组材料的氧化反应过程及其氧化行为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炭/炭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炭/炭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研究现状;阐述了炭-石墨材料的氧化机理和炭/炭复合材料的氧化规律;分别对改性技术和外部涂覆技术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对于炭/炭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研究方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化学气相沉积(CVD)炭/碳复合材料(C/C)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主要介绍了炭/炭复合材料(C/C)的化学气相沉积(CVD0制备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热解炭的组织与沉积机理。概括了VCD的基本方法,如等温法、压差法、热梯度法等。分析了温度、气流速率、气体浓度、预制体及孔隙的形状大小状况等对CVD过程的影响。列举了热解炭的组织,包括光滑层、粗糙层、各向同性体碳以及它们的变体,并对其生长特征及性能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综述了热解炭的沉积机理,典型的有分子沉积、固态沉积、液滴沉积机理等。  相似文献   

5.
炭/炭复合刹车材料的防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炭/炭复合材料氧化特点、抗氧化要求出发,综述了基体改性技术和涂层技术,对炭/炭复合材料防氧化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提出了对其高温抗氧化研究方向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6.
主要对难熔金属改性炭基体的炭/炭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实验的结果表明,在以中间相沥青为基体先驱体、以PAN—CF为增强体的炭/炭复合材料中,采用Ti、W、Zr、Ta、等过渡区金属化合物为添加剂,以Co、Ni为助液相烧结剂,以TiCl4、ZrOCl2等为助炭化剂,通过在材料的内部生成多元金属炭化物,形成一种内部的多层次梯度防护体系,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炭/炭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实现了在改性剂添加量2%-3%的情况下,炭/炭材料氧化失重率下降超过80%,在1100℃小情况下,材料氧化失重小于5%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炭/炭复合材料抗氧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炭/炭复合材料抗氧化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包埋浸渍法、化学气相沉积(CVD)、溶胶-凝胶法(Sol-Gel)和水热电沉积法以及近几年针对抗氧化涂层开裂问题各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炭/炭复合材料抗氧化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炭/炭复合材料被成功用于许多领域,主要用作抗烧蚀、热防护和刹车材料,如飞机的刹车盘、导弹的头锥等.化学气相沉积是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本文阐述了炭/炭复合材料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原理,论述了化学气相沉积热解炭机理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不同种类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的特点,以及化学气相沉积工艺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炭/炭复合材料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等温CVI工艺制备出5种不同炭纳米纤维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15%和20%)的炭/炭复合材料。发现添加炭纳米纤维的炭/炭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力学性能,在加入炭纳米纤维为5%时,相对于没有添加炭纳米纤维的炭/炭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增大了76.3%,弹性模量增大了55.5%,但添加量增大到20%时,强度和模量都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热梯度CVI制备炭/炭复合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中华  邹志强 《炭素》2003,(3):18-20
按预制件内部的温度分布不同,可以认为,均热法及热梯度法是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的两种基本工艺。对于圆筒或圆盘形工件,热梯度CVI具有增密快,炭的有效利用率高,可实现工业规模化生产的优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CVI工艺。本文介绍了热梯度CVI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的工艺原理、工艺特点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殷忠义  崔红  闫联生 《炭素》2011,(4):37-41,27
综述了国内外最近C/C复合材料基体改性与涂层改性技术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蔡述兰 《化工时刊》2007,21(10):14-15
以SnCl4/C为催化剂合成乙酸正丙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nCl4/C具有催化活性高,易分离回收,重复使用性良好,无废液排放等优点,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酯收率达89.7%。  相似文献   

13.
烧结是制备无粘结剂C/C复合材料工艺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烧结方式和烧结制度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制品的最终性能,对此,进行了常压和加压烧结两种工艺制度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影响制品性能的主要原因;水分及其他吸附杂质的排出;挥发分逸出;氧化烧损,试验表明,在300-700℃之间保持0.7-1.7℃/min的慢升温速率加压烧结,可以获得性能优良的无粘结剂C/C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浸渍过程,把沥青对预制体的浸渍分为束间浸渍和束内浸渍两个阶段,并同时考虑了浸渍过程中沥青中的喹啉不溶物在预制体表面的沉积,建立了束间浸渍模型和束内浸渍模型。使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实现了模拟结果的图形化。结果显示:浸渍效率随浸渍压力、浸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速率逐渐变缓;浸渍效率随孔隙率的增加而增加,速率逐渐增大;浸渍效率以近似正比关系随纤维束平均半径的增加而增加,并随浸渍过程的进行逐渐减小。验证显示模拟结果较好地符合了实验数据,说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基体炭对无粘结剂C/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在相同的工作制度下,基体炭(生石油焦)的热物理性质,机械 化学处理后的主要特征(粒径、比表面、含氧官能团),结果表明,在所选用的基体炭源中,荆门生焦更适合作为无粘结剂C/C复合材料的基体炭。  相似文献   

16.
采用针刺全炭纤维网胎无纬布整体结构预制体为骨架,经化学气相沉积(CVD)、树脂浸溃(RD固化致密及炭化、石墨化制得C/C复合材料。研究了粗糙层(RL)和树脂炭(RC)对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L结构的C/C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较好,稳定性较高,是用作飞机刹车材料的前提;采用CVD+RI制备且石墨化后的C/C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摩擦磨损特性;CVD试样的密度较低时,摩擦系数较高,但磨损较大,较难形成完整的摩擦膜。  相似文献   

17.
选择整体针刺毡为预制体,致密化工艺采用气相沉积(CVD),以天然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为原料,制备C/C刹车盘。其热解炭以粗糙体为主,摩擦曲线平稳,没有湿态衰减,沉积时间短。  相似文献   

18.
炭/炭复合材料航空电刷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厚度为2cm的炭毡和1k炭布(2D)叠层加纵向穿刺作预制体,用软化点为140℃的中温沥青作浸渍剂,经过160℃、0.3MPa浸渍、900℃碳化、2100℃石墨化和460℃、20MPa超高压致密化等工艺的循环处理,制备了纤维体积分数为45%,体积密度为1.85~1.73g·cm-3的炭/炭复合材料航空电刷。其电学性能与优质石墨电刷相当;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远优于优质石墨电刷,且炭毡作预制体更优于炭布作预制体。  相似文献   

19.
Pd/C催化剂对生物质基丁酮催化加氢制取仲丁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生物质基丁酮经Pd/C催化加氢制备仲丁醇的工艺条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氢压和催化剂用量对仲丁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d/C可催化丁酮进行加氢反应,主要产物为仲丁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仲丁醇收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超过一定范围,继续增加反应温度,收率反而下降。加氢压力1 MPa,反应8 h后,90 ℃、120 ℃和150 ℃条件下仲丁醇收率分别为53.1%、52.8%和45.5%;增大氢压,仲丁醇收率反而明显降低。增加催化剂用量,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时间缩短,但对最终仲丁醇收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炭/炭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对炭/炭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介绍,重点侧重于抗氧化涂层制备方法及研究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650℃以上抗氧化涂层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