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纤维乳管镜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价值——附10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纤维光导乳管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德国Scholly Fiberoptic GmbH 42.0500型半硬性纤维光导乳管镜检查系统对104例乳头溢液进行诊断,并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比分析. 结果 104例均成功检查.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94%(49/52).乳管镜诊断乳腺导管癌的敏感性为50%(1/2),特异性为91%(43/47),阴性预测值为98%(43/44),阳性预测值为20%(1/5),准确性为90%(44/49).乳头状瘤病镜下诊断5例,其中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符合率60%;另2例为多发性乳头状瘤,均行腺叶切除.镜下诊断乳头状瘤38例,均行含病变乳管的腺叶部分切除术.55例乳管炎性疾病未行手术,3例(3%,3/104)因继续溢液行乳管镜复诊检出先前漏检之乳头状瘤后经手术证实. 结论 乳管镜能明确乳头溢液病因,确定病变部位,是乳头溢液的首选检查方法;使乳管炎与乳管扩张症免于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镜对乳头溢液的诊治作用。方法应用MF2-707型乳管内镜对275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诊治。结果275例病例中,乳腺导管内癌有10例,乳头状瘤病有1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有80例,乳腺导管炎有54例,乳管扩张症有113例,3例诊断为正常乳管。部分乳腺导管炎及乳管扩张症患者经药物冲洗后症状消失。结论乳管内镜检查是一种对乳头溢液患者安全、有效的检查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在诊断及治疗伴乳头溢液的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纤维乳管镜FVS-3000系统对504例乳头单孔溢液患者进行检查,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4例乳头溢液患者中,乳腺导管扩张症56例,乳腺炎101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280例,乳腺癌29例,泌乳症8例,30例未发现异常者列为正常。手术治疗309例。纤维乳管镜对乳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诊断符合率为77%,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3%。结论纤维乳管镜对乳头溢液患者是一种有效而又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乳管镜在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的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对169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镜检查和随访。结果发现乳管炎7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6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或导管内癌9例,未见异常19例。随访发现,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或导管内癌的乳管镜诊断率分别为89.8%(44/49)、55.6%(5/9)。仅1例检查后第2天出现患侧乳房疼痛及轻度潮红,口服抗生素3d后痊愈。结论乳管镜检查是惟一可直视下诊断乳头溢液的检查方法,它直接、安全、有效、准确性较高,是乳头溢液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乳管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对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乳管镜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未扪及肿块的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9例乳头溢液行乳管镜和彩超检查的手术病例,将乳管镜和彩超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乳管镜诊断的病理符合率为73.9%(51/69);乳管镜结合彩超诊断的病理符合率81.2%(56/69),二者无统计学差异(Z=0.824,P=0.410)。乳管镜诊断乳管内占位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8.5%(51/65),乳管镜结合彩超诊断的病理符合率83.1%(54/6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Z=0.443,P=0.658)。结论与单纯乳管镜相比,乳管镜结合彩超对未扪及肿块的导管内占位性病变诊断的病理符合率并无提高,可能与样本例例数少有关。  相似文献   

6.
乳管内窥镜在乳头溢液中的临床应用200例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评价乳管内窥镜对乳头溢液诊治的作用。方法 应用FVS-3500乳腺纤维导管系统对200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诊治。结果 本组200例,共210个溢液孔,插人204个孔,成功率达97.0%。本组发现早期乳腺癌9例(4.5%),乳头状瘤63例(31.5%),乳头状瘤病3例(1.5%),导管扩张或伴炎症96例(48.0%),“正常”导管29例(14.5%)。活检吸出肿块10例,导管慢性炎症灌注药物冲洗治愈25例,手术患者共67例,经病理证实符合率达95.0%,乳头溢液涂片检查阳性率仅为乳管内窥镜的1/3。结论 乳管内容均匀是可插入到4级乳腺导管,能早期诊断乳腺癌,对部分乳头状瘤和导管慢性炎症可以作介入治疗,在乳腺外科中有广泛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垂体瘤的双侧乳头溢液与乳腺导管内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222例临床确诊的甲状腺功能低下(94例)和垂体瘤(128例)患者行乳管镜检查.结果 222例患者中有64例乳管镜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58例诊断为导管扩张炎症.64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59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为导管扩张性炎症,病理符合率为92.18%(59/64),未见乳腺癌.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垂体瘤的双侧乳头溢液患者各民族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的合并垂体瘤的患者发生导管病变的概率高于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而绝经后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发生导管病变的概率高于垂体瘤患者(P<0.05);合并垂体瘤的乳头溢液多为乳汁样,而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乳头溢液多为清水样.本组乳管内乳头状瘤约71.19%发生在主导管以下的分支导管.结论 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垂体瘤的双侧乳头溢液患者要考虑到发生导管内病变的可能.乳管镜是较为适宜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管镜在以乳头溢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乳管镜检查结果,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对102例手术患者的彩超和乳管镜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5例乳头溢液患者共检查207例次乳管镜,其中88例血性溢液, 107例非血性溢液。乳头溢液的3大因素(自发性溢液、单孔溢液、血性溢液)与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有显著统计学相关性(P0.05)。102例手术患者的乳管镜下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86.27%(88/102),其中乳管镜下诊断乳腺癌的患者有16例,其术后病理结果100%符合乳腺癌的诊断。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彩超对导管内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23%(63/91)和63.63%(7/11);乳管镜对导管内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80%(89/91)和36.36%(4/11)。结论单孔、血性和自发性乳头溢液患者导管内病变的阳性率高。乳管镜能为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明确而直接的图像,明显优于乳腺彩超检查,在及时诊断乳腺导管内肿瘤性病变和避免漏诊早期乳腺癌上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乳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新生物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估乳腺导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新生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乳头溢液病人行乳管内视镜检查,选择乳管镜发现新生物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分析乳腺肿块或结节扪诊、乳头溢液细胞学诊断及乳管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间相互关系。结果:乳管镜诊断新生物的79例中,肿块/结节形态、细胞学诊断及乳管镜诊断均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相关(P<0.01)。病理诊断管内乳头状瘤伴肿块者占12.9%(9/70),诊断导管内癌伴肿块者占导管内癌组的55.6%(5/9);细胞学对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内癌的诊断与病理切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0%(14/70)及75%(6/8),而乳管镜则分别为60.6%(43/70)及88.9%(8/9)。结论:轧管镜是术前诊断以乳头溢液为表现的乳腺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内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中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行纤维乳管镜检查及冲洗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乳管镜诊断为乳管内乳头状瘤12例(其中1例为导管原位癌),乳头状瘤病5例,乳管扩张及乳管炎共8例,未见明显异常2例。乳管内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瘤病的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7%(11/12)和80.0%(4/5)。结论纤维乳管镜可在直视下对乳头溢液疾病进行检查和冲洗,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临床上对乳头溢液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