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温度管理是设施葡萄栽培的关键,除保证满足其不同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外,还应使其免遭高温或低温危害。现将设施葡萄各生育期的控温要点介绍如下,供参考。一、休眠期葡萄和其他落叶果树一样,必须经过一定低温期才能打破休眠,即只有满足其需冷量,才能实现正常结果。因此,设施葡萄在进入冬季休眠期后,应在保证其不受冻害的情况下进行低温处理,人工强迫休眠。一般在气温降至7℃以下时覆膜盖帘,采取昼盖夜揭或夜间通风等措施处理,1个月左右就可满足葡萄的需冷量,以后升温即可打破休眠萌芽。二、扣棚萌芽期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在促成栽培条件下种植欧亚种葡萄不利因素,探求石灰氮对补充需冷量和打破葡萄休眠的效应及使用技术,对此项目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①在促成栽培条件下,欧亚种葡萄应用石灰氮涂枝,表现出明显的打破体眠的效果。②在石灰氮涂枝能打破休眠的前提下,石灰氮和大棚增温对其作用效果更显著。③大棚促成栽培的绝大部分品种必须用石灰氮或氰氨等涂枝来打破休眠。④应用石灰氮或氰氨来打破休眠要与环境因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一、适时扣膜、撤膜日光温室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扣膜。室外气温达到20℃时,开始通风,逐渐加大通风量,至25℃以上时,将棚膜全部撤掉,一般在6月上中旬。二、打破休眠自然条件下,葡萄从9月开始进入休眠期。一般葡萄的需冷量为1200~1500小时。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如果不打破休眠过早的给予保温,则发芽不整齐,生长结果不良,产量不高。在早期保温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人工的方法打破休眠。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设施葡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扣棚、打破休眠、风口管理、土壤温度管理、温度调控、花果管理、撤膜、冬季修剪、夏季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防止裂果和气灼等方面内容.以为设施葡萄栽培提供叁者.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葡萄设施栽培中管理新技术,主要包括人工增施CO2气肥技术、滴灌技术、化控技术、打破休眠技术等,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单氰胺对葡萄破眠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单氰胺打破葡萄休眠的效果,利用不同浓度的单氰胺溶液涂抹供试葡萄的顶芽,辅以水肥管理,处理1周后开始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单氰胺对打破葡萄休眠效果明显。5.0%单氰胺浓度处理的芽萌发情况最好,视为最佳处理浓度;2.5%单氰胺浓度处理的稍次;7.5%单氰胺浓度处理的芽各个指标都较差,可能是浓度过高所致。  相似文献   

7.
<正>1.日光温室打破葡萄休眠技术目前打破温室葡萄休眠的常规方法是提高室内温度。但由于温室内不同部位温差大,往往出现不同植株或同一植株不同部位萌芽早晚不一致的现象。近年来,我们采用升温后以10倍石灰氮液  相似文献   

8.
1解除休眠与升温的时间温室葡萄的升温时间,一般要在葡萄通过自然休眠后进行。打破自然休眠要求一定时间的低温,自然休眠不完全时,植株表现出萌芽期延迟且不整齐,甚至开花期也随之延迟。为了提早上市,在解除葡萄休眠的后期,可通过药剂处理来满足葡萄对低温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葡萄抹芽是指为了打破葡萄休眠,使葡萄提早发芽、发芽整齐,在葡萄正常休眠前用药品对葡萄进行点芽,能使葡萄集中树条营养,促进发芽数量和提早发芽,使芽更好地生长发育。程海镇一般采用含单氰胺药品对葡萄枝条进行涂抹,可以有效刺激葡萄的活性物质,从而加速葡萄基础性物质的形成,终止葡萄休眠,促芽多生早发。以下是当地农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17,(9)
<正>进入11月份,是设施葡萄促早栽培休眠的关键期、升温的准备期,更是葡萄萌芽前管理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要重点抓好以下技术管理环节。1控制好休眠温度葡萄休眠的最佳温度是0~7.2℃,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休眠效果。所以葡萄休眠期最好把棚温、地温控制在0℃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充分了解阳光玫瑰葡萄的生物学特性,在深圳地区开展阳光玫瑰葡萄的设施标准化栽培。【方法】从2014年开始,深圳市光明区、宝安区和龙岗区开始引种阳光玫瑰葡萄,通过对深圳神农果业有限公司、深圳市鹏城农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几个果园连续7年的田间观察和生产区试,并查阅国内一些地区的引种资料和种植技术。【结果】在设施条件下,采用高垄限根栽培、干旱胁迫等手段解决葡萄在深圳地区无法正常休眠的问题,并使用50%单氰胺20倍涂芽打破休眠促使葡萄正常萌芽。为确保阳光玫瑰葡萄能够正常生长,并保证果实品质,从栽培的设施建设、土壤改良、幼树管理、结果树管理、花序果穗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水肥一体化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总结出一整套适合深圳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的设施标准化栽培技术。【结论】在深圳地区可以生产出优质的阳光玫瑰葡萄精品果。  相似文献   

12.
以巨峰葡萄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赤霉素浓度对巨峰葡萄枝条冬芽进行处理,观测冬芽萌芽时间及萌芽率,测定葡萄冬芽可溶性糖含量在各处理中的变化。结果表明,50和100 mg/kg的赤霉素对提前打破葡萄休眠的作用比10和25 mg/kg赤霉素效果明显,50 mg/kg赤霉素处理萌芽率达50%以上,能预先打破葡萄的休眠,且在50 mg/kg赤霉素时,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辽西北寒冷半干旱地区冬季寒冷、霜期较长,适宜大力开发设施果树栽培,为此进行了“辽西北寒冷半干旱地区无核白鸡心葡萄温室无公害提早栽培技术开发研究”。结果表明:进行合理的温室结构设计,应用特定葡萄品种无核白鸡心,采用高标准栽植沟整地,选用大苗,应用石灰氨打破休眠,合理掌握升温时期,选用无滴紫光膜,应用酵素菌堆肥,科学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关键技术,是实现温室葡萄提早上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晚熟葡萄品种红提通过设施促早栽培,采用低温打破休眠、扣小拱棚、采后及时解膜并清膛修剪、压蔓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较露地栽培提早上市90天,667m^2平均效益3~4万元。  相似文献   

15.
硝酸钾和石灰氮打破苹果和葡萄自然休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打破苹果、葡萄的自然休眠。[方法]用浓度为1%、3%、5%、7%和9%的硝酸钾涂抹苹果品种嘎拉的休眠芽,用浓度为2倍液(石灰氮与水的重量比为1∶2,下同)5、倍液和8倍液的石灰氮涂抹葡萄品种巨峰的休眠芽,研究不同浓度的硝酸钾、石灰氮打破果树自然休眠的效果。[结果]2006年试验发现,浓度为5%、7%的硝酸钾打破嘎拉休眠芽的效果最好,平均萌芽率分别为72.00%和69.33%;2007年试验发现,浓度为5%的硝酸钾打破嘎拉休眠芽的效果最好,平均萌芽率为78.33%。2年试验发现,浓度为5倍液的石灰氮打破巨峰休眠芽的效果最好。[结论]浓度为5%和7%的硝酸钾打破苹果自然休眠的效果最好,浓度为5倍液的石灰氮打破葡萄自然休眠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缩短葡萄休眠期,促使葡萄提早成熟,为吐鲁番设施葡萄促进早熟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火焰无核葡萄为试材,设置休眠时间为14、20、27和33 d四个处理,以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CK),通过适宜的温度调控,定期观察比较不同休眠时间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采用增温措施,可以满足葡萄正常生长的环境条件.不同休眠时间对葡萄的萌芽有影响,休眠14 d比CK提前39 d萌芽,成熟期较CK提前3d,可溶性固形物与CK呈极显著差异,产量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不同增温措施,适当控制休眠时间让葡萄提早萌芽,并且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提前结果并成熟,为吐鲁番设施葡萄促早栽培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葡萄冬芽生理休眠形成和解除分子机理,是探索新的高效无毒休眠解除方法的前提条件。文章介绍葡萄芽休眠相关基本概念,详细分析葡萄冬芽生理休眠形成主因,以及光周期、激素、温度和水等影响因素作用情况,探讨生理休眠形成机理。根据休眠解除模型,探讨人工破眠处理下生理休眠解除分子响应机理,归纳研究成果支持论证休眠解除模型。预测葡萄芽休眠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广东葡萄设施栽培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是我国主要果树之一,其营养价值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随着避雨技术、打破休眠等技术的推广应用,葡萄种植已从传统产区北方逐渐扩展到南方。广东地区通过设施种植葡萄,有效克服了气候条件的短板,具有见效快、收益高等特点,该模式逐渐成为广东农业发展的新亮点。为了解广东葡萄设施栽培状况,从葡萄设施栽培的国内外现状、广东概况、模式、类型、品种、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广东葡萄设施栽培面积和产量持续上升,栽培模式和标准化栽培技术方面取得较大发展,但仍存在品种结构单一、设施栽培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栽培设施不合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重点需要进一步加强适宜广东气候条件下种植的葡萄新品种选育,提高设施栽培标准化和智能化水平,开发适合广东地区葡萄栽培的抗台风、避高温的避雨设施,注重品牌发展,实现三产融合,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推进葡萄生产由“数量型效益”向“质量型效益”转变,推动广东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秋冬季自然休眠是北方落叶果树重要特性和发育阶段.落叶果树进入休眠是对低温适应的一种表现,而打破休眠也必须有一定的低温需求量才能完成树体内部物质转化.近年来,桃、葡萄、杏、李等果树的保护地生产迅速发展,其原有的冬季低温自然休眠的模式被打破,随之产生的问题是保护地栽培常因冬季的低温需冷量不能满足果树的需要,而造成萌芽开花不整齐,芽子脱落,果树生长发育不良等.为此,将生产上破除果树休眠的人工方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杨仕品  乔荣  钟霈霖 《农技服务》2013,30(7):738-739
为了对贵州葡萄二次结果的研究奠定基础,利用化学试剂单氰胺作为破眠剂,对京亚葡萄进行了打破休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单氰胺作为破眠剂对葡萄提早萌芽有一定的效果,其处理浓度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以单氰胺浓度5%处理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