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从1976年由 Morgan 等发现白细胞介素—2(IL—2)以来,尤其是 Rosenberg等首次报道用过继性免疫疗法治疗25例常规疗法治疗无效的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来,许多研究者投身于此热点领域,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国内基因工程产品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这将为我国临床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2和LAK细胞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实验研究张乐萍,殷慧君,毛宁,周生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与白细胞介素2(IL2)合用治疗部分晚期实体肿瘤已取得显著效果。我们曾在建立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L78ll微小残留病变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到单...  相似文献   

3.
自从发现白细胞介素Ⅱ(IL-2)后,人们开始探索在体外对淋巴样细胞进行长期培养和大量扩增,从而解决了以往难以得到的足够量抗肿瘤效应细胞,获得了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新进展。1980年 Roserberg 等首先报  相似文献   

4.
以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Ⅱ(rIL-2)诱导患者自体LAK细胞。使用LAK/rIL-2治疗3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为妇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LAK细胞(2.2~3.1)×109/rIL-21.6×106单位治疗一个疗程。治疗前后用B超、X线平片观察肿块变化。结果显示,1例癌肿块明显缩小(PR),1例肿块缩小(MR),1例肿块无改变(SD)。患者主观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除1例病人在治疗时出现一过性发热外,未见其他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妹宾 《广西医学》1997,19(3):516-517
应用LAK细胞/IL-2治疗肿瘤患者的副反应观察及处理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高干外科黄妹宾近年来,以LAK细胞(用淋巴因子激活的肿瘤杀伤细胞)/IL-2(白细胞介素-2)为代表的肿瘤过继免疫疗法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1)。我科从1994年4月至1995年1...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PHA刺激人扁桃腺淋巴细胞培养制备粗IL—2,然后用饱和酸硫铵盐折,DEAE—Sepha dexA50离子交换层折,Seqhadex G100凝胶过滤三步法制备部分纯化的IL—2,用IL—2依赖细胞株MTHφ41.16测定IL—2活性单位。经部分纯化的IL—2活性达4800μ/ml,比活性6315,回收率54%,纯化倍数约200倍。作者应用部分纯化的IL—2诱导产生LAK细胞,对裸鼠实验性CNE——2Z肿瘤进行LAK/IL—2过继免疫治疗,获得明显疗效。肿瘤抑制率达84%(P<0.02)和70%(P<0.05)与对照动物比较,实验动物肿瘤生长潜伏期延长,肿瘤增殖速度缓慢,荷瘤率低。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IL-2/LA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手段用于肿瘤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因大剂量IL-2可引起一系列的毒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中药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对IL-2/LAK细胞治疗也显示了重要调节作用,可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8.
劳水聪 《广西医学》1997,19(2):316-317
IL—2/LAK细胞疗法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劳永聪IL—2/LAK细胞疗法(白细胞介素—2/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疗法)是近年来问世的以免疫调节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疗法。已证实LAK细胞在体内外均有广泛杀伤自体和异体新鲜肿...  相似文献   

9.
胎脾LAK细胞加rIL—2治疗51例中晚期恶性肿瘤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胎脾LAK细胞加rIL-2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51例,其中CR3例,PR7例,有效率CR+PR为19.6%,CR+PR+MR为31.4%,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治疗中未见严重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胎脾LAK细胞与重组白细胞介素—2在病人体内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LAK细胞用于临床治疗肿瘤病人已收到一定疗效。但是在实施此疗法过程中存在一个难题,即LAK细胞数量问题。为了寻找能够代替自身PBL新的LAK前体细胞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收集广州地区6个月胎儿至6岁儿童新鲜大脑标本63例(126侧),其中5例作脑血管有机玻璃单体铸型,35例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包括7例墨汁灌注后复染),其余用于墨汁灌注法,在光镜暗视野全景放大观察和日立S-450扫描电镜观察,较完整地显示人脑海马内部血管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微静脉-小静脉连续性立体构筑。此外还观察到微血管形态特征及微血管间存在多种吻合。  相似文献   

12.
LAK细胞/IL—2治疗癌性胸腹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AK细胞/IL-2对癌性胸、腹水的治疗效果。方法:21例癌性胸、腹水患者用LAK细胞/IL-2直接灌注治疗,每周2次,连续2~3周。结果:治疗有效率为76.2%,患者一般症状明显改善,免疫状态增强,治疗副作用为一过性发热。结论:LAK细胞/IL-2直接胸、腹腔灌注是治疗癌性胸、腹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道用IL-2/TNF/LAK/TIL治疗30例失去手术机会和不能耐受全程化疗的晚期肺癌的结果。该法总有效率(CR+PR)达43.3%,9例伴有恶性胸水者经IL-2/TNP/TIL局部胸腔治疗后显效5例,有效4例。文中对该疗法的免疫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21例恶性肿瘤患者接受过继性免疫疗法治疗。采用自体血LAK细胞(1~5)×10~8联合IL-240万U静脉输入,每周1~2次,连续10次,观察治疗过程细胞免疫功能的表现。结果显示,13例晚期肝癌患者治疗后末梢血淋巴细胞T亚群的CD_4/CD_8比值显著提高,NK细胞活性增强。8例晚期肺癌和胃癌患者,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表明免疫过继疗法有一定的疗效,但有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羟基喜树碱(HCPT)为基础的治鼻咽癌联合方案.[方法]实验采用人鼻咽癌(NPC)细胞株SUNE1,体外细胞毒测定用MTT法,体内实验采用SUNE1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HCPT与顺铂(DDP)或(和)5-氟尿嘧啶(5-FU)联合用药方案的抗瘤效果.[结果]在体外实验中,HCPT、DDP和5-FU单用对SUNE1的IC50分别为3.3、2.8、8.6μmol/L;HCPT、DDP和5-FU在1∶1∶2的剂量比例合用的条件下,HCPT与DDP或(和)5-FU合用均具有明显的协同抗NPC作用.体内实验也表明HCPT与DDP合用具有协同抗NPC作用(P<0.01),HPC与5-FU合用未见明显的相加或协同作用,HCPT与DDP及5-FU合用抗NPC效果较单药和两药合用为优.[结论]HCPT+DDP和HCPT+DDP+5-FU具有协同抗NPC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1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术后应用白介素Ⅱ和LAK细胞治疗,与同期1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术后未后行免疫治疗对比,随访18-30个月,结果两组在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术后复发率和1、2年生存率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含未甲基化CpG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分化、成熟及其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DC,透射电镜观察CpG ODN刺激组和未刺激组DC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HLA-DR、CD86的表达,MTT法检测其对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lymphocyte reactor,MLR)中T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调节T细胞杀伤肿瘤的能力。结果:与未刺激组相比,CpG ODN刺激组DC表面突起细、长且规则,粗面内质网增多,空泡减少甚至消失;同时DC表面HLA-DR、CD86的表达上调,能明显促进MLR中T细胞的增殖,增强DC调节T细胞杀伤肿瘤活性:结论:CpG ODN可诱导人外周血DC分化成熟,增强DC调节T细胞杀伤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8.
白介素2肝动脉灌注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白细胞介素-2(IL-2)加碘油阿霉素乳剂肝动脉灌注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肝癌82例,并以75例同期单用碘油阿霉素乳剂化疗栓塞(HACE-LA)患者作对照,结果显示:IL-2加HACE-LA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8.37%,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明显提高(P<0.01);而IL-2联合INF和/或IL-6加HACE-LA治疗组总有效率为27.27%,疗效进一步提高。IL-2治后患者生活质量(KPS)平均提高14.17分,而对照组仅提高3分。经IL-2治疗患者T3、T4、T4/Ts比值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却变化不大。说明IL-2或加用其它生物反应调节剂与HACE-LA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提高疗效,并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和免疫功能改善,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用培养7d以上的CD3单抗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细胞)加rIL-2静注治疗晚期肝癌21例,其中CR1例,PR5例,临床有效率以CR+PR计为28.9%,明显高于LAK细胞抗肝癌疗效。治疗后大多数病人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外周血CD3+、CD4+升高,CD8+下降,CD4+/CD8+升高,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差异。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果提示:静脉注射CD3AK细胞可以降低肝癌患者机体瘤负荷,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对晚期肝癌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奎的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用奎的平或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药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P>0.05,ANSS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P>0.05,治疗后P<0.05,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奎的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