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甘蔗螟虫为害造成的产量和糖分损失,严重制约了甘蔗糖业的发展.本文简单介绍了甘蔗螟害近年来发生趋势,着重从甘蔗引种、种植制度变化、植被与气候、农药使用及基层植保技术力量等方面分析导致甘蔗螟虫发生为害加重原因,并探讨了甘蔗螟虫防治对策,指出因地制宜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防治甘蔗螟虫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马格巴斯糖联是非洲塞拉利昂共和国最大的工农联合企业。非洲茎螟在塞拉利昂马格巴斯甘蔗农场一年发生6~7代,在田间世代重叠,终年可见各个虫态重叠存在。在2007年和2008年2年时间内暴发成灾。从2008年12月起采取了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绿色防控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系列综合防治措施。2009年年底,非洲茎螟在马格巴斯甘蔗农场得到有效控制,甘蔗品质、产量大幅度提升。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绿色防控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系列综合防治措施既降低了防治成本,也保护了生态环境,更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广东翁源蔗区甘蔗螟虫系统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翁源蔗区甘蔗螟虫严重发生与为害的问题,利用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在甘蔗条螟性引诱剂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采用以甘蔗条螟性引诱剂迷向防治法为主的技术,通过控制虫源基数,配合科学、合理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农药,把农业防治技术措施贯穿于整个甘蔗生产管理过程中,并将各项防治技术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创造一个有利于甘蔗生长和天敌活动而不利于甘蔗螟虫发生、为害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了有效控制甘蔗螟虫为害的目的。成功研究与总结出了一套翁源蔗区甘蔗螟虫系统控制技术,该项技术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甘蔗病虫害主要物理防治技术及其研究与应用进展。在传统的物理防治方法基础上,推介了一些其他作物物理防治技术如遥感技术、物理辐射不育技术等,并介绍和借鉴其他作物病虫害物理防治方法,探讨了甘蔗病虫害物理防治的可行性新技术,以推进甘蔗作物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旨在促进国内甘蔗绿色植保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贵州甘蔗种植区粘虫发生为害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甘蔗产业发展。本文探讨粘虫的发生规律、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控技术,对防治粘虫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食蝗鸡     
蝗虫是近年来中国西北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大患,新疆北部几个县的科研人员经过几年的研究,于98年推出了“牧鸡制蝗”的消灭蝗虫的方法,控制蝗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非洲甘蔗茎螟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赖学连.甘蔗,1996.3(1).58~61本文研究了非洲甘蔗茎螟发生规律,主要论述茎螟发生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以及消长因素分析,并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综合防治技术。目的是把茎螟的为害控制在经济许可水平之下.以确保甘蔗增产增收。甘蔗化控技术研究进展—曾献军,甘蔗,1996,3(1),19~22本文综述了几十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甘蔗生产过程(促芽、早期生长、抑制开花、化学催熟、脱叶、化学除草、逆境调控)所采用化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化控技术研究在甘蔗生产上应用的前景。蔗田生态…  相似文献   

8.
蝗虫含有丰富的黄酮,不同品种之间和同一品种不同地域之间有很大差异。稻蝗的黄酮含量最高,内蒙黄胫小车蝗的含量最低。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对内蒙黄胫小车蝗的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醇对内蒙黄胫小车蝗的黄酮具有很好的提取效果,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4 h,料液比1:30,黄酮的提取量为293.2 mg/100 g。  相似文献   

9.
重点介绍全国性甘蔗科研大协作启动至市场经济时期开始前(1973~1992年)的广东甘蔗植保历程。主要包括:甘蔗螟虫性外激素研究,甘蔗害虫的测报基础研究,甘蔗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调查及新发现、新引进,以及赤眼蜂人工繁殖的新突破;甘蔗害虫生物防治,甘蔗害虫不育技术;有机氯化学农药被替换、高毒农药兴起及害虫抗性与农残监测;甘蔗害虫综合防治,甘蔗病害发生及其研究逐渐得到重视;甘蔗增产增糖的化学调控,蔗田化学除草体系及配套技术,蔗田鼠害发生与防治,以及植保科研生产推广一体化发展道路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广东甘蔗植保的发展历程,本文重点从奠定甘蔗植保技术研究的基础阶段(1951~1972年)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通过分述甘蔗病虫害初步普查与研究、农业及人工防治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物理防治农业害虫的基础研究、开启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初步研究、利用666等农药防治甘蔗害虫、开展蔗田化学除草技术研究、鼠害的初步研究、蔗田害虫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为我国甘蔗植保技术研究、技术推广应用与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期能为科研人员开展植保技术研究以及获得多项研究成果发挥一定的指导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1997~1998年福建省长泰县部分蔗区种植的新品种发生甘蔗褐条病的情况,分析了发病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C4作物,其光能转换效率、光合速率、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其他作物,其净能比最高。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成本低。甘蔗是最有潜力的生物能源作物,但是我国发展生物能源必须重视能源甘蔗品种的选育,加强甘蔗燃料乙醇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利用甘蔗发展燃料乙醇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分析了我国利用甘蔗发展可再生生物能源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分子标记及其在甘蔗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几种分子标记在甘蔗育种上的应用,以及对提高甘蔗育种的研究水平和促进甘蔗生产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菓青 《甘蔗糖业》2016,(1):31-36
在生产中如何在有限的甘蔗资源中提高糖分的收回率是各糖厂挖潜技术改造设备的关键所在。压榨提汁工段中提高压榨抽出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其中提高甘蔗的破碎效果是提高生产规模和压榨抽出率的重要措施。现大多数糖厂使用的甘蔗预处理设备为转鼓式蔗刀机(切撕机),通过2~3台切撕机的组合,甘蔗破碎度普遍达到70%以上,如果对甘蔗预处理环节进行技术改造,甘蔗破碎度可达到85%~90%。本文从影响甘蔗破碎效果的主要环节讨论提高甘蔗破碎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蔗根锯天牛的为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蔗根锯天牛已成为我国蔗区重要的地下害虫,发生面广,为害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甘蔗大面积连作种植制度,现有药剂防效下降,气候炎热、少雨、干旱等因素.采取以农药防治为主、配以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16.
从甘蔗中提取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甘蔗中的色素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甘蔗提取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石灰澄清、长时间加热都基本不影响其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能力与其色值特别是多酚类色素物质密切相关.甘蔗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大量种植,与其它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材料相比更容易获得.采用吸附树脂从甘蔗制糖过程中提取抗氧化活性物质,可将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与制糖工艺相结合,在提取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同时获取高质量的糖品,易于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17.
在田间以不同处理进行甘蔗吸S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甘蔗吸收S素养分量为:1.16~1.54 g/kg,且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用S素肥料对甘蔗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施S各处理比CK(不施S)增产1.12%~9.82%,以处理NPKS2施用量60 kg/hm2效果较佳,增产9.82%。甘蔗S吸收量在1.16~1.21 g/kg范围内与甘蔗产量呈正效应,过之则呈负效应;甘蔗吸收S素养分量的临界值为1.21 g/kg;甘蔗施用S肥的当季肥料利用率为19.10%。  相似文献   

18.
能源甘蔗——甘蔗糖业发展的新亮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能源甘蔗是解决能源紧缺的有效办法,也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通过介绍能源甘蔗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发展状况及其发展的新亮点,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能源甘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