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南极冰--调节全球气候的空调机 有人形象地把南极冰比作调节全球气候的"空调机",意思是说南极这个冰雪世界,它的大陆冰盖和南大洋的海冰,不仅决定着南极地区的气候,而且调节和影响着南半球乃至全球的气候.气象观测研究的结果表明,南极冰盖、海冰、海水和大气四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调节和影响全球气候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全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也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在全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中有重要的作用.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8年初,我国自主组织了24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4次北极站考察;建成了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并在南极冰盖设置了5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在南北极地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继续监测包括近地面温度在内的大气要素的变化,提高极地气象业务水平;拓展极地气象业务和大气科学考察研究领域,积极获取气候代用资料;进一步量化和认识极地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及其对我国天气气候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建立完善极地大气科学研究体系,提高极地大气科学研究水平,仍是我国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陆龙骅  卞林根 《自然杂志》2008,30(5):262-266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也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在全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中有重要的作用。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8年初,我国自主组织了24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4次北极站考察;建成了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并在南极冰盖设置了5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在南北极地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继续监测包括近地面温度在内的大气要素的变化,提高极地气象业务水平;拓展极地气象业务和大气科学考察研究领域,积极获取气候代用资料;进一步量化和认识极地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及其对我国天气气候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建立完善极地大气科学研究体系,提高极地大气科学研究水平,仍是我国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南极冰盖雪冰氢、氧稳定同位素气候学: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极雪冰稳定同位素作为良好的气候代用指标为过去全球变化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系统总结了南极冰盖雪冰δD、δ18O、过量氘和过量17O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着重阐述了雪冰稳定同位素代用指标重建过去气候变化的可靠性与适用性. 在此基础上, 综述了南极深冰芯稳定同位素气候记录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 并结合现有南极雪冰同位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南极海鸟,在长期的生命演化过程中,完善了自身对南极冰雪酷寒环境的适应性,成为南极惟一同时活跃在空、海、冰、陆四域的生灵。但是,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的侵扰,南极海鸟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科学家基于对南极鸟类的研究,发出警告:作为现代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南极海鸟的生存危机预示着全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6.
冰芯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姚檀栋  王宁练 《科学通报》1997,42(3):225-230
冰芯与气候和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是通过从冰川(包括冰盖和冰帽及其他类型的冰川)中钻取冰样,检测过去气候与环境变化、监测现代气候与环境变化、预测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一个多学科交叉性前沿研究领域.通过对冰芯中气候与环境信息的研究,可揭示近至现代、远至过去几十万年的气候、环境特征,同时也可通过与现代气象记录的结合,提高预报未来气候变化的能力冰芯研究的思想最初由H.Bader 于1954年提出,C.C.Langway等人又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这一思想.第一根穿透整个冰盖的冰芯计划是1966年在格陵兰Camp Century实施的.其后相继完成的有1968年实施的南极Byrd Station冰芯计划、1979年实施的南极Dome C冰芯计划以及80年代初在南极实施的Vostok冰芯计划和在格陵兰实施的Dye 3冰芯计划等.1989年至1990年,秦大河等通过国际横穿南极科学考察,实施了大范围浅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总结归纳,对南极冰盖中各主要化学离子的来源、平衡、时空分布特征做了概括性总结,同时,对南极冰盖几支主要冰芯的研究成果做了比较,重点介绍了Vostok冰芯的最新研究进展,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的最新研究进展也在本文中做了介绍,并对南极冰盖冰川化学和冰芯记录的气候环境及物质平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南极冰盖中封存着一个地球过去环境情况—气候和大气污染残余的资扦牟。过去10年间,南极冰盖已被证明是一个有关地球过去环境情况的资料库。锁入冰层中的杂质等于是冰最初以雪的形式降落地球时大气情况的一张快照。通过仔细的探测,冰川学家成功地将冰的组分同包括气温、大气尘埃含量、火山活动、太阳活动、及许多空中污染物在内的范围广阔的重要环境特性联系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9.
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Nelson冰帽顶部雪层内的离子浓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大河 《科学通报》1992,37(11):1019-1019
南极冰盖从表层到内部都储存有大量有待发掘的反映自然过程以及人类工业化过程和状态的精细记录。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热的兴起和测试技术的发展,对极为洁净的南极洲冰雪内所含的阴、阳离子、微量元素、大气成分、微粒等进行研究的冰川化学取得了长足进  相似文献   

10.
被冰雪盖住的大陆 独立在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大陆有95%的面积被厚厚的冰盖所覆盖。南极虽被称为旱极,但低温却使极少的降雪终年不化。年复一年,下层的积雪在上层积雪的重力作用下,被压实排出气体并发生重结晶作用,从而形成坚硬的冰。据研究,今天的南极大陆形成于3000万年前,而南极冰盖却约形成于200万年前。冰盖的平均厚度达  相似文献   

11.
颜其德 《科学》2005,57(3):14-17
北极并不仅限于北极点,通常称北极地区,是指地球北极圈(北纬66°33')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北冰洋的绝大部分水域、格陵兰岛、冰岛等岛屿以及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的北部地区.总面积约2 200万公里2,其中陆地面积约800万公里2,北冰洋面积约1 470万公里2.北冰洋是由环北极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大陆所包围、近于封闭的冰冻海洋,为世界第4大洋,有许多边缘海,如挪威海、格陵兰海、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等.  相似文献   

12.
全球温暖化与海平面上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平面因全球温暖化在近一世纪内平均上升了10~25cm.影响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水的热膨胀和冰川融化.海洋的热膨胀过程虽然缓慢,但却有明显的滞后效应,使得温室效应完全消失后海平面还会以相当的速率持续上升.南极西部冰盖在历史上有过完全消融,并使海平面上升5~6 m的经历,它的稳定性是未来海平面是否会在短时期内大幅上升的关键.多数学者认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下一世纪海平面上升的幅度将在30~60cm之间,此后情况可能会更糟.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大,我国拥有18 000km的海岸线,对此应有清醒与超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Prof.Fang Jingyun,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of Peking University and colleagues published an online article on Science in July,2011 introducing the findings of 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group about the global carbon emission and sequestration which will produc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researches on climate change 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change policies.The research project was funded by NSFC and MOST.  相似文献   

14.
正With the support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Associate Prof.Du EnZai(杜恩在)and his research group at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Resource Ecology,Faculty of Geographical Scienc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together with their collaborators from Stanford University,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Lund University,Utrecht University and  相似文献   

15.
全球环境变化、影响及其国际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国东  康建成 《科学》2007,59(5):16-19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地球上人口的大幅增长,资源大量消耗,污染物大量排放,地球环境正在改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和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影响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二 《自然杂志》2010,32(4):213-216
 笔者认为当今的全球变暖可能是一种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其中包含若干个“年-10年”尺度的次一级的冷暖波动,去冬的严寒低温可能是年尺度的波动,它不大可能改变百年尺度的全球变暖趋势。近些年中国出现了一些罕见的高温、干旱、暴雨强降水事件,出现了一些新的气候极端值,但却不宜简单地将每个事件都直接归因于全球变暖。最近50多年中国温度变化与全球迅速变暖势相趋同;降水和干旱变化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登陆台风数量和强沙尘暴的发生均呈现下降趋势,观测表明未出现随全球变暖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变化趋势。同时,经济发展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的提高是气候灾害损失增多的重要原因。最后笔者指出,面对气候变化,避害和趋利两方面都需要考虑。  相似文献   

17.
列举了目前全球性环境面临的种种问题,较为详细分析了其形成的根源及发展趋势,指出对环境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We briefly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change research program in the last decade, introduce the new structure of global change in the next decade, discuss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China,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 on the supporting fields during the T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from 2001 to 2005.  相似文献   

19.
列举了目前全球性环境面临的种种问题,较为详细分析了其形成的根源及发展趋势,指出对环境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关毅 《自然杂志》2019,41(3):224-230
<正>全球科研人员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2019年4月10日发布了人类获得的首张黑洞照片。长久以来,黑洞只不过是广义相对论的预言、爱因斯坦的方程、模拟电脑图像、引力波等项目的间接证据,或者科幻小说的想象。然而,当全球科学界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8个射电望远镜(阵)组成"地球级别"的虚拟望远镜阵列,同一时刻、同一方向,对准同一片遥远星空,就连黑洞——这些深藏于宇宙各处的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