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萼香茶菜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蓝萼香茶菜[Rabdosiajaponica穴Burm·f·雪HaraVar.glaucocalyx穴maxin雪Hara]是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具有健胃、清热解毒、活血、抗菌消炎和抗癌活性,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各国学者对其药理及化学等各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化学与药理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香茶菜中香茶菜甲素的反相HPLC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学敏  许美娟 《中草药》1991,22(10):448-449
  相似文献   

3.
香茶菜属二萜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郭跃伟  侯惠欣 《中草药》1992,23(7):380-381
  相似文献   

4.
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来自辽宁省的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 vat.glaucocalyx(Maxim.)Hara)化学成分.方法:对蓝萼香茶菜8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蓝萼香茶菜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蓝萼甲素(Glaucocalyxin A,Ⅰ),蓝萼乙素(Glaucocalyxin B,Ⅱ),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Ⅲ),齐墩果酸(oeanlic acid,Ⅳ),金合欢素(acacetin,Ⅴ),豆甾醇(stigmaterol,Ⅵ),芹菜素-7-O-葡萄糖苷(apigenin-7-O-glucoside,Ⅶ)和豆甾醇-3-O-葡萄糖苷(stigmasterol-3-O-slucoside,Ⅷ).结论:化合物Ⅴ、Ⅵ、Ⅶ和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显脉香茶菜Isodon nervosus(Hemsl)C.Y.Wu et H.W.Li的化学成分,寻找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显脉香茶菜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maoecrystal D(Ⅰ),rubescensin Q(Ⅱ),rabdotemin A(Ⅲ),rabdoternin B(Ⅳ),effusanin A(Ⅴ),narcosin(Ⅵ),oleanolic acid(Ⅶ).结论 化合物Ⅰ~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桂凡  许学健 《中医药学刊》2003,21(6):1012-1013
目的:综述我国近十年来对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成果。方法:查阅我国近十年来有关文献,对香茶菜属植物中新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行总结。结果和结论:近十年来,在香茶菜属植物中共分得23个新的化学成分,有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半萜、连烃甙等,但主要为二萜类化合物。研究证明该属植物的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但对近年来发现的新化合物的活性研究还较少,应当结合药理实验对其作进一步的活性筛选及结构改造的研究。药理筛选发现许多二萜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抗肿瘤、抗炎活性作用。在研究中还发现该属植物除含二萜成分外,还富含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萜半、连烃甙等。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得23个新化合物在分离鉴定新成分的同时进行简单的活性测试,同时结合药理实验对有活性作用的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根据药理实验对某些化合物进行适当的结构改造,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希望的抗癌新药。  相似文献   

7.
总序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晨江  越志鸿 《中草药》1997,28(6):334-334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主要含四环二萜类成分。该属植物多具有抗菌消炎及抗肿瘤作用,民间多用于清热解毒、散瘀消肿[1]。总序香茶菜Rabdosiaracemosa(Hemsl.)Hara在我国主产于湖北巴东和四川巫山地区[2],该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未见报道。为寻找新的二萜活性成分,对采自巴东地区的总序香茶菜(作者鉴定)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该植物叶中分离得到一个单体化合物(RR-1),经光谱数据分析,确定RR-1为已知二萜成分冬凌草丁素,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化学结构式见图1。1提取和分离1kg总序香茶菜干叶,稍粉碎,置索氏提…  相似文献   

8.
蓝萼香茶菜三萜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福东  丁兰  汪汉卿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4):1929-1932
从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 var.galaucocalyx茎叶的醋酸乙酯部分分得9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进行了结构鉴定,它们分别是:软木三萜酮(Ⅰ),3β,28-二羟基乌苏烷(Ⅱ),熊果酸(Ⅲ),3β-乙酰氧基-12-烯-28-乌苏酸(Ⅳ),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Ⅴ),2α,3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Ⅵ),齐墩果酸(Ⅶ),β-谷甾醇(Ⅷ),β-胡萝卜苷(Ⅸ)。化合物Ⅰ,Ⅱ,Ⅳ,Ⅴ,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王建  陆善旦 《中药材》1997,20(2):58-59
细叶香茶菜可用种子繁殖和插条繁殖,二者在生产上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10.
川藏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川藏香茶菜中提取分离得到2个成分,经光谱解析和化学反应确定其化学结构分别11β,13α,15α-三羟基-对映贝壳杉-16-烯-3α-(β-D-葡萄糖吡喃糖甙),命名为川藏香茶菜己素和丁香酚葡萄糖甙。后者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项昭保  陈海生  王光利  姚干  李晓辉 《中成药》2010,32(9):1622-1623
目的:进一步研究来自辽宁省的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 var.glaucocalyx(Maxim.)Hara)化学成分.方法:对蓝萼香茶菜8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蓝萼香茶菜正丁醇部分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quercetin-7-O-α-L-rhamnoside,Ⅰ),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quercetin-3-O-α-L-rhamnoside,Ⅱ),芦丁(rutin,Ⅲ),金合欢素-7-0-β-D-葡萄糖苷(acacetin-7-0-β-D-glucoside,Ⅳ)和柯伊利素-7-0-β-D-葡萄糖苷(chrysoeriol-7-0-β-D-glucoside,Ⅴ).结论:化合物Ⅰ,Ⅳ和Ⅴ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综述我国近十年来对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成果。方法 :查阅我国近十年来有关文献 ,对香茶菜属植物中新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行总结。结果和结论 :近十年来 ,在香茶菜属植物中共分得 2 3个新的化学成分 ,有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半萜、连烃甙等 ,但主要为二萜类化合物。研究证明该属植物的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 ,但对近年来发现的新化合物的活性研究还较少 ,应当结合药理实验对其作进一步的活性筛选及结构改造的研究。药理筛选发现许多二萜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抗肿瘤、抗炎活性作用。在研究中还发现该属植物除含二萜成分外 ,还富含三萜、甾醇、脂肪酸以及少量的黄酮、倍萜半、连烃甙等。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得 2 3个新化合物在分离鉴定新成分的同时进行简单的活性测试 ,同时结合药理实验对有活性作用的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根据药理实验对某些化合物进行适当的结构改造 ,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希望的抗癌新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大叶香茶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叶香茶菜叶的乙酸乙酯部分分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abdophyllin H(Ⅰ),Lushanrubescensins F(Ⅱ),Maoyecrystal J(Ⅲ),Taibaijaponicain A(Ⅳ),Rabdosinate(Ⅴ),胡萝卜甙(Ⅵ)。结论: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白柔毛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白柔毛香茶菜的嫩茎、叶中分离得到五种结晶,经光谱解析和理化鉴别,分别被鉴定为大萼香茶菜丙素,硬脂酸,β-谷甾醇,乌苏酸和胡萝卜甙。  相似文献   

16.
大萼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江西省宜丰县产的大萼香茶菜的干燥嫩枝和叶中分得6种成分,3个为二萜成分即:exci-saninA(I),excisaninB(Ⅱ)和rabdoloxinB(Ⅲ),另外3个分别为乌苏酸、棕榈酸和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17.
拟缺香茶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拟缺香茶菜Rabdosia excis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谱学分析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拟缺香茶菜分离鉴定2个化合物,化合物Ⅰ命名为拟缺香茶菜甲素(excisoidesinA);化合物Ⅱ鉴定为齐墩果酸。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发现的新二萜成分。  相似文献   

18.
内折香茶菜素和内折香茶菜素D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内折香茶菜素和内折香茶菜素D(以下简称称内折素和内折素D)对动物移植性肿瘤的作用以及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以动物移植性肿瘤支艾氏腹水癌(ECA),肉瘤180(S180),肝癌(HCA)和Lewis肺癌为模型,以5-Fu 为阳性对照组,以生理盐不为有性对照组,观察12.5和25mg/kg内折素和内折素D的抗肿瘤作用,并采用小鼠 素实验和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实验观察内折素和内折素D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结果:内折素和内折素D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体外对ECA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杀伤力,在体内对S180实体型和腹水型肿瘤,HCA实体型和腹水型肿瘤以及Lewis肺癌实体型肿瘤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机体免疫状态无明显影响.结论:内折素和内折素D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具对机体免疫状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桂荣  李克 《中药材》1993,16(11):11-13
本文对尾叶香茶菜IsodonexcisusKudo.的药材性状微特征,理化鉴别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来自吉林省的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方法分别对蓝萼香茶菜根部和地上部分的醋酸乙酯提取相进行色谱分离,用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蓝萼甲素①、3β-乙酰氧基-12-烯-28-齐墩果酸②、3β-乙酰氧基-12-烯-28-乌苏酸③、2α-羟基乌苏酸④、2α,3α,24-三羟基-12,20(30)-二烯-乌苏酸⑤、2α,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⑥、正十六烷酸⑦、豆甾醇⑧、谷甾醇⑨、胡萝卜苷⑩。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6、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