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肾填精中药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及氯氰菊酯(cypermethrin,CYP)染毒大鼠睾酮合成关键酶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所用中药拮抗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抗雄激素活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70只21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对照组(喂饲玉米油)、染毒A组(DEHP 500 mg/kg)、染毒B组(CYP 80 mg/kg)、染毒C组(DEHP 500 mg/kg+CYP 80 mg/kg)及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C组,治疗A、B、C组同时喂饲益肾填精中药合剂(40 m L/kg)。每日空腹灌胃给药,疗程为30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 time-PCR)及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t AR、CYP11A1、CYP17A1、3β-HSD、17β-HSD、A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毒A、B、C组St AR、CYP11A1、CYP17A1、3β-HSD、17β-HSD、AR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P0.01)。中药治疗干预可使上述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P0.01)。DEHP、CYP单独及联合染毒可导致CYP11A1、CYP17A1、A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P0.01),而中药治疗干预可使上述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P0.01)。结论益肾填精中药可通过使睾丸的AR以及睾酮合成关键酶的表达上调,促进染毒大鼠自身睾酮的生物合成,多水平、多靶点地发挥其对EEDs抗雄激素活性及生殖毒性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芪对糖尿病小鼠肾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黄芪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黄芪治疗组、未经治疗糖尿病肾病组、正常组小鼠肾脏基因的差异表达变化,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用生物信息学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应用半定量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结果:2张芯片相比,经黄芪治疗后糖尿病小鼠肾脏发生显著性差异表达变化的基因共有88个基因同时发生改变,其中81个表现为相反方向的改变,7个表现为相同方向的改变。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的功能有:物质代谢、炎症与免疫反应、信号转导等。结论:黄芪可通过多种途径在基因水平上起到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对物质代谢相关基因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探讨蚕梅方在转录组学层面上抗结直肠癌活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来源于《本草纲目》中治疗肠风的核心药物乌梅及僵蚕组方为蚕梅方,对RKO细胞(肠癌细胞)进行干扰,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分别对对照组(RKO-control)和实验组(RKO-treatment)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并应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生物功能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方法验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作用。结果差异基因数为2 516个,其中上调基因1 279个,下调基因1 237个,筛选得到叉头框蛋白D1(FOXD1)、腓骨蛋白2(FBLN2)、低密度脂蛋白受体A类结构域2(LDLRAD2)三个与结直肠癌相关的核心差异基因。GO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单体代谢过程、细胞周期过程以及对有机物质的调控等过程;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代谢途径、细胞周期和RNA转运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验证了蚕梅方主要活性化合物与核心靶点有较高的结合活性。结论蚕梅方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方式,从基因的转录表达、细胞代谢和凋亡等方面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淫羊藿水段组分对正常大鼠尿液中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通过寻找相关代谢途径及潜在作用靶点来探究其标志物表达的差异是否会随着体液代谢的循环分布影响着机体的不同系统功能,从而产生潜在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空白组和淫羊藿水段组分给药组,每组10只,给药组每天按87.3 mg·kg~(-1)给予淫羊藿水段组分1次,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0 d,于最后1次给药后用代谢笼收集大鼠12 h尿液,经处理供UPLC-Q-TOF/MS分析,正离子扫描模式下电喷雾离子源(ESI),毛细管电压1.3 k V,样本锥孔电压60 V;负离子扫描模式下ESI,毛细管电压1.5 k V,样本锥孔电压70 V。结果:鉴定出10个潜在生物标志物,6条主要代谢通路,发现淫羊藿水段组分可通过N,N'-双(3-氨基丙基)-1,4-丁二胺,N-(3-氨基丙基)-1,4-丁二胺的高表达起到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低表达的N-(ω)羟基-L-精氨酸和β-酪氨酸分别表现出不利于肿瘤和神经性疾病的预防。结论:淫羊藿水段组分对正常大鼠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对神经系统及肿瘤相关疾病存在着药效与毒性共存的特点。其作用机制与氧化胺代谢、酪氨酸代谢、鞘脂类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草乌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蛋白相互作用、靶点相应的生物功能和通路网络,以及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草乌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和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筛选出草乌有毒候选成分。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Pharm Mapper)方法预测草乌毒性候选成分的作用靶点,与从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 Cards)中寻找到的心脏相关基因蛋白进行比对,筛选出重合的蛋白作为草乌的潜在的心脏毒性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草乌毒性候选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用DAVID平台对靶点生物功能及涉及的通路进行分析,最后用Discover Studio软件对关键蛋白与草乌毒性候选成分的结合进行验证。结果:草乌中筛选得到6种有毒候选成分,涉及27个心脏毒性作用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靶点主要是通过参与心脏磷代谢,磷酸化的监管等磷相关的代谢和调节,以及通过FKBP1A,TGFB2,INSR等靶点对心脏的代谢,发育及形态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产生心脏毒性。结论:利用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探究了草乌心脏毒性作用机制,并预测了其可能存在的毒性,为进一步开展草乌心脏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箭麻(天麻Gastrodia elata的一个生长阶段)和共生天麻(白麻与蜜环菌共生的天麻)为实验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初步揭示箭麻和共生天麻生长代谢特征。方法采用Trizol Reagent(Invitrogen)提取天麻样品中的RNA,建立测序文库并利用Illumina HiseqTM2000进行测序,通过与基因数据库比对分析注释和发现差异表达基因。结果箭麻与共生天麻间共获得72244条序列,其中有26312条得到注释。在False Discovery Rate(FDR)<0.05和|log2FC|>1筛选条件下,共有12498条基因发生显著差异表达,其中9000条基因表达上调,3498条表达下调。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20个代谢途径中,其中包含氮代谢,碳代谢和能量代谢等途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注释到蛋白相邻类的聚簇(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sof proteins,KOG)的25个分类中,其中差异表达基因与生长代谢过程相关过程能量的产生和转化(energy production and conversion,C)、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carbohydrate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G)、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转运和代谢(secondary metabolites biosynthesis,transport and metabolism,Q)类别获得2218个注释结果。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了生长代谢过程中相关基因差异表达水平,发现有利于碳、氮、能量等物质积累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天冬酰胺合成酶(asparagine synthetase,ASNS)、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u Sy)、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己糖激酶(hexokinase,HK)、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dehydrogenase,PDH),苹果酸脱氢酶(malatedehydrogenase,MDH),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基因呈上调表达,除分解ATP的ATP酶(adenosine-triphosphatase,ATPase)上调外,分解氮、碳物质的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精氨酸酶(arginase,Argase)和淀粉酶(amylase,AMS)基因呈下调表达。q RT-PCR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表达水平与转录组表达情况基本一致。相比较于箭麻,共生天麻生长代谢中物质积累比较旺盛。结论共生天麻通过消解侵入的蜜环菌合成有机营养物质和能量,有利于其从蜜环菌和周围环境吸收营养物质供箭麻生长需要,为进一步研究天麻不同发育阶段代谢特征奠定基础,并为天麻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淫羊藿大极性黄酮(EHPF)对正常生理状态大鼠尿液中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EHPF组,每组10只,EHPF组灌胃给予EHPF提取物21.6 mg·kg~(-1),空白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20 d,于末次给药后代谢笼收集大鼠12 h尿液,处理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TOF/MS)分析,所得结果进行多元数据分析、潜在生物标志物鉴定及生物学意义分析。结果鉴定出6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归属5条主要代谢通路,EHPF可使5-羟吲哚乙醛和5-甲氧基吲哚乙酸表达升高,促进色氨酸及5-羟色胺代谢途径;还可降低肾上腺素和L-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可能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EHPF对肉豆蔻酸和三丁酸甘油酯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也表现出可能不利于发生炎症时的保护作用及预防肿瘤疾病的潜在毒性。结论 EHPF对正常生理状态大鼠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具有潜在干预作用,为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的安全使用及其治疗潜能的开发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了解金铃子散毒性影响的代谢特征,探索金铃子散在治疗过程中对未知生物通路的作用。该实验通过以金铃子散3组剂量的水煎剂对大鼠肝肾的影响,来研究金铃子散对大鼠体内代谢组改变的特点和规律。首先对给药2周和给药后1周大鼠尿液和血清样本采用质谱分析方法,通过XCMS在线分析大鼠正负模式离子检测谱,对代谢谱分析的代谢物进行鉴定,结果得到44个差异性物质。最后以Met PA对液质实验中筛选出的代谢物组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和分析,结果得到:类固醇激素合成代谢途径,戊糖和葡萄糖醛酸转换,赖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和抗坏血酸代谢5条相关的代谢通路。由代谢网络图可以看出,与毒性相关的通路主要和生物体赖氨酸代谢、葡萄糖醛酸转化及激素代谢有关,尤其是赖氨酸和谷胱甘肽的代谢失衡,造成机体能量代谢或氧化应激调节的紊乱,产生大鼠体内的损伤。从金铃子散低、中、高3组剂量的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观察发现,金铃子散19.7 g·kg~(-1)和39.4 g·kg~(-1)剂量组造成了明显的毒性作用,说明金铃子散在生物体内可产生毒性作用,且毒性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造成不可逆的机体损伤。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5-9,后插1-后插2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索健脾清化方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取健脾清化方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分析IR患者与胰岛素敏感者的差异表达基因,获得IR相关靶点。构建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将结果可视化;对交集靶基因进行GO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构建基因通路网络筛选关键靶基因。结果健脾清化方中共鉴定出114种活性化合物和273个对应靶点;在IR患者和对照组之间筛选出472个差异表达基因(P0.05,|log2(fold change)|0.5),获得16个与IR相关的靶基因。目的基因的生物学过程与小分子物质代谢过程、氧化应激、酒精代谢、脂质代谢等过程相关,涉及肝脏代谢通路、前列腺癌信号通路、酪氨酸代谢相关通路、脂质分解代谢通路等。预测AR、ADH1C、ADH1A、GSTP1、NFKBIA、APP和HSPB1共7个基因是健脾清化方改善IR的关键靶基因。结论健脾清化方对外周和中枢的IR改善作用可能与特定的生物学过程和相关途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调控代谢酶角度探讨雷公藤复方配伍减轻雷公藤肝脏毒性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给药1个月筛选雷公藤的肝毒性剂量;雷公藤单药和复方分别ig给药大鼠1个月,基因芯片检测大鼠肝脏基因表达谱,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核受体组成型雄甾烷受体(CAR),孕烷X受体(PX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芳香烃受体(AhR)的表达。结果:雷公藤肝毒性剂量为15.6 g生药/kg;基因芯片结果显示,雷公藤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CYP)2E1,CYP8B1,CYP2B等表达,诱导CYP7A1的表达。雷公藤复方可诱导代谢酶CYP3A4,CYP2E1,CYP8B1,CYP2B等表达。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雷公藤可抑制核受体CAR,PXR,PPAR基因表达,雷公藤复方可改善雷公藤对核受体的抑制作用。结论:雷公藤复方配伍可影响核受体,调控代谢酶的表达,这可能进而调节内外源代谢过程,从而起到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驱铅汤治疗儿童铅中毒38例--附杞枣口服液治疗37例对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铅是一种对人体没有任何生理功能,且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儿童的神经系统对外界毒性物质的抵抗力非常脆弱,对铅毒特别敏感.中医药驱铅不但能有效降低体内铅负荷,而且具有不良反应小、排铅选择性高(对其他元素的代谢过程影响较小)等优点.我们近年来运用中药驱铅汤治疗铅中毒患儿38例,并与杞枣口服液治疗37例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杨靖  许振鹏  刘艳  康立欣  杨炳友  匡海学 《中草药》2021,52(10):2987-2995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考察补阴药(百合、天冬、麦冬)对正常大鼠能量代谢及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ig百合、天冬、麦冬水煎液,1次/d,连续21 d,收集尿液和肝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线性离子阱三合一组合式质谱仪(UHPLC-Orbitrap-MS)对大鼠尿液样品进行数据采集;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建立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partialleastsquares-discriminantanalysis,OPLS-DA)模型,并采用CompoundDiscoverer3.1软件通过对照品、mz Cloud、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humanmetabolome database,HMDB)、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等数据库对筛选的代谢物进行鉴定及通路分析;结合通路分析结果选择与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相关的关键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补阴药组大鼠尿液中鉴定出共有差异代谢物26个,表达趋势一致的差异代谢物有16个,其中15个差异代谢物显著下调,补阴药抑制糖代谢、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等11条能量代谢相关通路。补阴药能够下调糖代谢、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上调脂代谢相关酶活性,从而抑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结论补阴药能够通过下调正常大鼠体内与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相关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从而发挥抑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作为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由于种子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成分,因而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现有的苦荞麦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大多集中在黄酮醇类化合物如芦丁的合成、调控以及积累上,但针对苦荞麦中原花青素类成分的代谢途径研究鲜有报道。该研究以原花青素代谢途径中关键的合成基因花青素还原酶(ANR)和原花青素还原酶(LAR)入手,通过挖掘苦荞麦转录组信息克隆了Ft ANR(F.tataricum ANR),Ft LAR1(F.tataricum LAR1),Ft LAR3(F.tataricum LAR3)。由于光在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形成与积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试着探索不同光质(红光、蓝光、远红光、紫外光)对原花青素代谢途径中关键的合成基因ANR,LAR的表达影响。该研究发现红光对所克隆基因表达的影响呈现出与其他光相反的作用:Ft ANR,Ft LAR1在红光处理后基因的表达量有所下降,而其在蓝光、远红光、紫外光处理后基因的表达量是有所上调的;Ft LAR3在红光处理后基因的表达量有所上调,而其在蓝光、远红光、紫外光处理后基因的表达量是有所下降的。  相似文献   

14.
郭大江  张敏 《河北中医》2008,30(10):1115-1116
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发展的技术,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某代谢产物的变化或其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的一种技术[1].代谢组是反应机体状况的分子集合,所有对机体健康影响的因素均可反映在代谢组中.基因、环境、营养、药物(外源物)和时间(年龄)最终通过代谢组对表达施加影响.代谢组也是评价健康和治疗的合适的分子集合,因此研究代谢组学对治疗有直接意义[2].目前已知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代谢组成分包括: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L2)、白细胞介素(IL)-1、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钠素(ANP)等.针灸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疗效确切.近年来,针灸医务工作者做了不少针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我们现将针灸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关于代谢组学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整理和总结中药有效成分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以中药、中药有效成分、神经系统疾病及神经保护等为主题词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药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中药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对抗神经毒性(对抗β淀粉样蛋白和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损伤、提高乙酰胆碱保护作用),抑制神经损伤部位炎症水平(减少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及一氧化氮的水平)和氧化应激损伤(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降低丙二醛),抑制细胞异常增生及凋亡(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凋亡前蛋白Bax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上调血管生成素1及内皮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的表达)和神经生长修复(促进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趋化因子细胞基质衍生因子-1)及抑制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等机制对神经系统进行保护。本研究通过总结和分析近年研究的新成果,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和用药选择,以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保护作用的基础研究、新药开发及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余甘子总酚对RAW264.7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方法:80μg/mL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化,通过油红O染色、胆固醇含量鉴定泡沫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余甘子总酚处理RAW264.7泡沫细胞后,测定细胞内脂质及胆固醇含量;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细胞内脂滴增多,总胆固醇(TC)、胆固醇酯(CE)含量显著增多(P<0.01),清道夫受体(Cd36、Sra1)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CD36、SR-A1、ABCA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余甘子总酚75、150、300μg/mL组可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内TC、CE含量(P<0.01),明显下调Cd36、Sra1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或P<0.01),余甘子总酚150、300μg/mL组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1),余甘子总酚300μg/mL组ATP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基因及ABCA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余甘子总酚可通过调节CD36、SRA1、ABCA1介导的胆固醇转运而影响RAW264.7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的胆固醇代谢,提示余甘子总酚可通过改善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雄黄中砷的不同形态及其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雄黄中不同形态砷的毒性及其毒性机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文献28篇,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汇总。首先介绍了其对肝、肾、膀胱、神经、皮肤、胎儿发育等的毒性损伤情况及损伤机制,砷在生物体内以无机砷和有机砷等不同形态存在,依形态不同毒性有较大差异:三价砷(AsⅢ)可引起肝细胞的凋亡和灶状坏死,五价砷(AsⅤ),五价甲基砷酸(MMAⅤ),五价二甲基砷酸(DMAⅤ)可引起肝细胞肿胀和灶状炎症。DMAⅤ的毒性较MMAⅤ大,若长期接触DMAⅤ和MMAⅤ可引起动物膀胱和皮肤组织肿瘤。MMAⅤ和DMAⅤ对调节神经丝蛋白基因的毒性较亚砷酸盐(iAsⅢ)和砷酸盐(iAsⅤ)强,能明显改变细胞骨架基因的表达水平。此外,iAsⅢ和MMAⅢ对人造血干细胞也能产生明显的毒性。这些总结将为系统探究雄黄不同形态砷与毒性的相关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紫苏叶提取物(Perillae folium extract,PFE)对3T3-L1脂肪细胞的影响。方法将3T3-L1脂肪细胞培养在不同浓度的PFE(100,250和500μg/ml)中,通过MTS法测定PFE的无毒性细胞浓度,通过Western blot法测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通过RT-PCR法测定PPAR-γ、C/EBP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硬脂酰辅酶脱氢酶1(SCD1),脂肪酸合成酶(FAS),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等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通过MTS法得出PFE的无毒性细胞浓度。在Western blot实验中,PPAR-γ和C/EBPα蛋白量的表达随着PFE浓度的升高而减少。在RT-PCR结果中,PPAR-γ、C/EBPα、SREBP-1c和GPAT等基因的表达随着PFE浓度的升高而减少,SCD1和FAS的基因表达水平也降低,CPT1基因的表达水平是随着PFE的浓度而逐渐增加的。此结果说明PPAR-γ和C/EBPα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是受到抑制的。结论 PFE是通过抑制PPARγ、C/EBPα和SREBP1及其靶基因的表达影响脂肪细胞的生成及形成,调节脂肪组织脂质代谢,对以后研究肥胖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与机体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与糖脂代谢和能量代谢有关,中药健脾方剂能够改善AD动物模型的学习记忆。四君子汤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补气、益气健脾之功效,是健脾补脾基础方。该实验采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与四君子汤水提液(0.25,0.5,1 mg·L~(-1))预孵育2 h,而后加入Aβ_(25-35)寡聚体(终浓度40μmol·L~(-1))共培养22 h,考察四君子汤水提液对Aβ_(25-35)寡聚体损伤细胞活性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首先运用Q-TOF-LC-MS对四君子汤水提液进行主要成分分析;然后采用MTT法研究四君子汤水提液对HBMEC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检测Aβ跨血脑屏障转运相关蛋白基因葡萄糖转运体1(GLUT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Aβ跨血脑屏障转运相关蛋白RAGE,LRP1的表达。研究发现40μmol·L~(-1) Aβ_(25-35)寡聚体能够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使细胞存活率降低,RAGE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GLUT1 mRNA表达减少,LRP1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四君子汤水提液能够减弱Aβ_(25-35)寡聚体诱导的HBMEC细胞毒性,能降低RAGE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GLUT1 mRNA表达,升高LRP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四君子汤水提液对Aβ_(25-35)寡聚体诱导的HBMEC细胞损伤有改善作用,并且能够调控Aβ跨血脑屏障转运相关蛋白GLUT1,RAGE,LRP1,达到调控Aβ在血脑屏障上转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针刺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建立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分组干预后分离提取缺血心肌总RNA,与大鼠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后进行检测,对筛选得到的针刺治疗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基因功能分类体系寻找和分析显著富集差异表达基因的复合功能分类,从基因功能水平探索针刺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缺血心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发现心肌缺血24 h后表达上调的398条基因中,经过间断针刺内关穴3次,24 h后其中298条基因(占表达上调基因的74.87%)的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趋势;心肌缺血24 h后表达下调的338条基因中,经过间断针刺内关穴3次,24 h后其中188条基因(占总下调基因的55.62%)的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趋势,表明针刺内关穴对缺血心肌差异表达基因有良性调节趋势。针对筛选出来的差异表达基因蛋白磷酸酶1B(Ppm1b)、琥珀酸辅酶A连接酶(Suclg1)、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2(Got2)、苹果酸脱氢酶(Mdhl)、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同工酶(PDP1)、延胡索酸水合酶(Fh)、羟肽酶b2(Cpb2)、酪氨酸单氧化酶激活蛋白酶(Ywhaz)、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A9)、Na+/K+转运ATP酶B1亚基(Atp1b1)、肌钙蛋白I(TnI)、肌球蛋白轻链激酶3(Myl3)、肌集钙蛋白2(Casq2)、肌红蛋白(Mb),其功能模块主要涉及氧化磷酸化、线粒体电子传递、电子传递偶联三磷酸腺苷(ATP)合成、能量代谢、磷酸盐代谢过程、单价无机阳离子转运、辅酶代谢过程等。[结论]针刺内关穴可能是通过影响上述基因,从而对急性心肌缺血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