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鹏  鄢华林 《机床与液压》2016,44(10):72-74
设计一种基于变频调速的液压闭式回路,通过PLC控制变频器达到控制整个液压系统的目的。对闭式回路分别采用传统PID控制算法与PDF控制算法,建立Lab VIEW界面观测系统的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证明:引入伪微分反馈控制算法能改善执行机构的响应特性,鲁棒性更强。  相似文献   

2.
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PMLSM)伺服系统具有高速、高响应和直接驱动等优点,但其端部效应造成的与位移相关的周期性推力波动和摩擦力会降低系统的伺服性能.为了削弱周期性扰动的影响,设计了PDFF(伪微分前馈反馈控制)速度控制器和改进型位移重复控制器来抑制周期性扰动的影响,以实现周期性输入信号的精确跟踪.理论推导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地抑制PMLSM伺服系统的周期性扰动的影响,对周期性输入信号具有良好的跟踪特性.  相似文献   

3.
以拖曳收放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拖曳收放的液压系统,介绍收放过程中的工况,给出张力调定和计算方法;分析收放液压绞车的同步运动关系,推导出马达的传递函数;引入伪微分控制算法,并对波浪补偿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伪微分控制算法具有很好的响应特性,严格满足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磁悬浮轴承的工作原理,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把PDFSV(伪微分反馈次变量控制)控制方法运用于磁悬浮轴承的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其控制效果远优于PID控制。  相似文献   

5.
鄢华林  缪鑫  王伟  程浪 《机床与液压》2017,45(10):79-81
以主动式波浪补偿液压驱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整个波浪补偿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建立主动式波浪补偿液压驱动系统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主动式波浪补偿驱动系统的传递函数,引入PDF(伪微分)算法。运用MATLAB/Simulink对波浪补偿驱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推断出在整个主动式波浪补偿驱动系统中采用PDF(伪微分)控制算法系统响应性能完全满足系统要求。最后通过电机模拟液压驱动系统,根据实验结果来验证PDF控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火炮发射平台、车载雷达以及激光武器等要求高精水平度平台的调平效率和精度,采用负载敏感及电液位置伺服控制技术,并应用PCI-6221数据采集卡和伪微分控制算法设计了高精度液压调平试验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系统具有无超调、响应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板料拉深成形液压机的微能耗压边液体压力控制系统,建立了仿射非线性模犁,采用微分几何理论完成了非线性系统的精确线性化,并结合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给出了基于LQR理论的PID最优反馈控制。  相似文献   

8.
在机械加工中,加工速度越高,往往加工精度越低。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日本FANU公司CNC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新型CNC系统,取名为FANUCSeries15。该系统能在确保加工精度的前提下提高加工速度。它主要包括四项新技术:1·反馈控制如图1所示,所谓反馈控制,就是将由微分位置指令获得的速度信息,加在正常的速度指令中,能够在不提高伺服增益的情况下,降低伺服系统伺服迟滞的控制方法。图2所示圆弧在加工时的加工轨迹误差可表示如下其中,a叫做反馈系数,其值为0<a<l。由上式可知,a越是接近于1,则因伺服系统的伺眼迟滞造成的加工轨迹…  相似文献   

9.
数值微分积分算法及LabVIEW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bVIEW是一门基于数据流技术的面向虚拟仪器设计开发的图形化编程语言。由于其强大的数值计算和信号处理功能,在控制和测量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数值积分和数值微分是工程应用中经常用到的算法。文章介绍了LabVIEW语言中的数值积分和微分函数,分析了不足,采用Newton—Cotes公式和三次样条求导等精度较高的算法进行了VI模块设计和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赵树忠  朱红娜 《机床与液压》2019,47(14):144-146
压铸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液压元件的节流特性及液压动力元件的死区、滞环和限幅等因素使系统具有较强的非线性。为了提高压铸机快压射阶段速度系统的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逆模型的控制算法。建立速度系统的非线性模型;分析系统的可逆性,将系统线性化为伪线性系统;利用反馈控制设计线性系统控制器,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利用MATLAB验证基于逆系统方法的压铸机快压射速度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模糊控制技术在铝电解槽控制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阳 《轻金属》2003,(10):28-30
在铝电解槽控制中,由于铝电解槽是一个具有多变量耦合、非线性、时变与大滞后特性的复杂工业过程系统,一些重要的工艺参数因检测技术的限制不能在线测定。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而模糊控制技术能很好地适应电解槽这种工业炉窑的生产特性。本文结合铝电解生产的特点,提出“三阶段循环加料”策略。在此基础上采用了模糊控制技术,较好的解决了氧化铝浓度控制的问题。目前该技术巳成功地在各大型铝厂应用。  相似文献   

12.
辛琦  李德武  许勇 《金属热处理》2012,37(6):126-128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以整体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已越来越多地为企业所采纳,成为企业向管理现代化、生产科学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强有力手段。建立管控一体化系统,完成资源共享是实施CIMS的基础和保证,没有稳定可靠的管控一体化系统,CIMS就失去了可靠的实时  相似文献   

13.
冷轧板形的系统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健勇  陈守群  王骏飞 《轧钢》1999,(3):49-50,54
以冷轧机组为中心,热轧,退火,平整等前后生产工序构成上下相关联的系统,分析了各生产过程对带钢板形的影响,论述了冷轧板形必须以系统的观点实行全方位控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在经济型数控系统中实现可编程逻辑控制的方法,通过采用主-从式结构的双单片机控制系统,在实现对逻辑变量扫描控制的同时,保证了对机床坐标精度的数字控制。文中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5.
龚彩军  于明  王国栋  刘相华 《轧钢》2005,22(2):50-52
针对钢板在控制冷却前存在的长度方向温度梯度在控冷过程中其不均匀性增加问题,开发了适合现场应用的辊道微加速控制模型,应用后可将钢板的头尾温差控制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16.
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的自学习模糊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非线性、时变性较严重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学习模糊控制算法。结合了模糊控制与自学习的优点。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自学习机能,能使系统具有优良的位置控制特性。  相似文献   

17.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PC的外圆磨削过程数控系统,该系统在普通外圆磨床原有液压系统的基础上,外加通用电磁节流阀,利用光电编码传感机构,实现了外圆磨床工作台和砂轮架位移的精确控制;该系统不但能够实现磨削加工循环的自动控制,而且还能够实现带有中凸和中凹的复杂圆柱体零件的磨削加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普通外圆磨床的应用范围和自动化水平。利用该系统可实现普通外圆磨床的低成本数控改造,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125MN挤压机原有系统控制方式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响应速度慢、可靠性低。将原有控制系统结构改造成基于PROFIBUS-DP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根据控制系统规模,PROFIBUS-DP网络采用单主站系统、主站-从站结构。DP从站的配置有分布式I/O和智能DP从站两种实现方式,综合考虑成本和实际功能需求,选用智能DP从站方式。通过在PLC和WinCC中编程,实现了网络通信的状态监控。实践表明,在满足通信实时快速性的同时,所配置的控制网络经济、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technology,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AGV)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on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It is important to discuss the behavior of traffic for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multi-AGV system. When AGVs operate in a manufacturing plant, there will be conflicts, deadlocks and other problems; how to avoid these problems and enhance the flex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multi-AGV system becomes more and more necessary. Aiming at reducing the inherent complexity of the multi-AGV problem, a new regional control model with new guide-path configuration is presented. A multi-AGV schedul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shortest waiting time is proposed to achieve the optimization of AGV running time, and a distributed control mechanism is developed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and deadlock problem of the multi-AGV system. Finally a test bed for the multi-AGV system simulation is built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e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