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占永 《体育科学》2004,24(5):55-5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县级中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县级中学体育课总体开课率达1OO%,但有26.93%的学校未按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76.92%的学校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每周不足3次;50%的学校不开设健康教育课;92.31%的学校没有按要求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2.
张程龙  谭小勇 《体育科研》2019,(4):34-41,87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简称《条例》)自1990年颁布施行后已有近3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国学校体育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党的十九大后,我国在“新时代,新体育,新治理”的时代背景下,对学校体育法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而《条例》作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层次最高、最全面的法律规范,已严重滞后于当前学校体育形势的发展。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条例》的修改进行法律审视。对《条例》的制定进行了历史回望,分析了《条例》制定的重要意义;立足于新时代,从经济、法治、学校体育法律体系的构建以及学校体育自身发展形势的角度分析了《条例》修改的必要性;认为由于《条例》未能适时修改,影响了学生、教师权利的保护,《条例》未能建立相关的责任机制也使得《条例》的实施步履维艰。针对上述问题,在宏观的视角下对《条例》的修改提出建议,以期推动《条例》尽快地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吴键 《体育教学》2010,(3):11-13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下简称"两个条例")颁布二十年,鉴于学校体育、卫生改革发展的实际状况特别是中央7号文件的颁布实施,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的主导下,两个条例的修订工作已经启动,这是一件非常迫切和值得期待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990年3月12日颁布并实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不仅逐渐步入了规范化管理和科学化发展的轨道,而且对《条例》的实施问题也展开了多视角研究。根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的意见,今年要进行《条例》修订的调查研究工作,在即将进行调研和修订之际,笔者首先针对《条例》的实施和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旨在为顺利完成《条例》的修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过程的阻滞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过程中的阻滞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学校体育政策是一个过程,各个过程环节间相辅相依、环环相扣,任一环节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其它环节出现问题。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阻滞现象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政策问题认定的疏漏、政策制定中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以及政策评估体系不健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专家座谈、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北京市属院校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北京市属院校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趋势,旨在为北京乃至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更好更快地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家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法规性文件。我校体育教师在《条例》下达以后,认真学习,努力探索,就如何坚持匕上晨跑锻炼为主,大力带动课外体育活动,促使学生精神风貌和身体素质发生积极变化,做好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助手方面,进行了探讨,为落实《条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鹰 《体育科研》2001,22(2):55-56,F004
通过对浦东新区部分中学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情况的调查验收,分析其主客观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面实施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1.前言由原国家教委、原国家体委、财政部、人事部、建设部共同拟订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1990年2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教委、原国家体委于1990年3月12日发布施行。正如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关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通知》(教体[1990]006号)指出:《条例》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条  相似文献   

10.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优先发展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凸显青少年体育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青少年体育立法,解决青少年体育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和现实性问题,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需要探索制定《青少年体育工作条例》,并以其为统领构建中国特色青少年体育法治体系。制定《青少年体育工作条例》是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青少年体育工作条例》应当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遵循,优先发展、全面发展的战略定位,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价值目标,“社会参与”的改革要求,权利保障的法治理念,厘清青少年的法律内涵,界分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关系,围绕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目标,规范和调整青少年体育活动和青少年体育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前,虽然我国学校体育法律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但现有学校体育法律、法规、规章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并且在实效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我国现有的学校体育法律、法规、规章及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从立法、执法、守法、法制监督等角度探讨了我国学校体育法规实效不佳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法规体系,加大学校体育执法与监督力度,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加强学校体育普法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法律法规建设已见雏形,但具体实施起来却遇到很大阻力,学校体育法律法规实施状况不容乐观。对学校现行体育法律法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立法、执法、守法、法制监督的角度分析了学校体育法律法规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完善学校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行力度、依法治校和加大普法推广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法制社会体系下我国学校体育行政法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属于教学范畴,受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影响,肩负着为国家、民族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它是现代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受到各种原因的困扰,学校体育并没有在教育体系中得到应有的发展。笔者以为,通过强化学校体育行政法规,可以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研究试图找出学校体育行政法规建设方面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建议,以期为学校体育的理论和实践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林鹏  徐成立 《精武》2012,(20):84-86
体育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一个重要分支,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对当代中学生的体质测试,身心健康等有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中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分别从体育生活方式概念、结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入手,对国内外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为我国中学生体育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当今学校体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健康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但由于人们对"健康第一"的误读,导致了学校体育出现了异化现象,本文从哲学的角度来审视学校体育的各种异化现象,以加深对学校体育本质的认识,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近年学校体育异化的相关研究。从学校体育异化的概念界定、产生原因、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发现学校体育异化的研究较多,但学校体育在新形势下应如何实现教育使命、研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是十分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不断走向扁平化、网格化社会背景下,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地级行政区体育工作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得出:新一轮机构改革后体育行政部门呈现单一格局打破,多元趋势形成,融合态势明显的现状;地方体育工作存在行政地位退化,发展活力受限,机制运行不畅,工作发展失衡等问题。同时,基层体育事业发展面临体育政策春风频吹,融合发展趋势加强,体育发展环境开放以及人民群众多元体育需求的机遇。今后地方体育工作发展应该致力于强化体育领导部门顶层设计,打造体育融合发展品牌特色,激活体育社会组织造血功能,推行互联网+现代治理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体育赞助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献综述法,分析了我国体育赞助研究的现状,包括体育赞助的界定、实施体育赞助的原因及必要性,我国体育赞助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体育赞助的发展趋势等,以期促进我国体育赞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综述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5  
体育消费作为当今的热门话题之一,理论界近几年来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概述近10年来我国体育消费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包括体育消费概念的界定及分类、体育消费结构水平的研究情况、体育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我国高校体育消费等内容,并对上述研究的基本特征加以总结,以供研究者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探讨了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包括我国实行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原因、职业化的界定及其特征、职业化的积极效应与消极效应、制约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的因素以及在我国实行职业化应采取的措施等 ,以期促进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