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谈谈对“热入血室”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热入血室”的论述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历来对其中一些问题也有些不同看法。现结合《伤寒论》原文,谈谈个人对“热入血室”的认识,以求指正。1 《伤寒论》中有关“热入血室”一文的分析1 1 《伤寒论》关于“热入血室”的条文有:①“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可,随其实而泻之”。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③“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  相似文献   

2.
热入血室证同见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首次对热入血室进行了论述。后世对该证的研究颇多,争论也不少,焦点是血室到底位于何处。目前对血室的解释主要有冲脉、肝脏、冲任、胞宫等多种说法[1],此外,也有医家认为热入血室即营血分证[2-3]。笔者拟就热入血室与营血分证的异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热入血室证”为中医证候名词术语之一。“热入血室证”一词出现之前,文献与之对应的多为“热入血室”一词,其含义既有病机的含义,又包括现在的证候含义,其内涵与现代的“热入血室证”不尽相同。本文拟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发掘,从“热入血室证”源流出发,梳理其概念随不同历史时期不断拓展、演变的脉络,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相关论述的研究探讨其概念萌芽、理论奠基,归纳分析晋隋唐以后不同时期理论的传承、发展、丰富与完善,并探讨其证治理论核心问题等。考证其规范名,明确其定名依据,以期为明晰“热入血室证”这一名词术语的历史演变和准确含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热入血室一证始见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将此证收列于妇人杂病篇,立两法治疗,即小柴胡汤和刺期门,并说"随其实而泻之"。众温病家在张仲景的基础上有所发挥,丰富了热入血室的内容,补充了张仲景之所未备。笔者就"热入血室"从《金匮要略》和温病学论治角度进行对比,认为《金匮要略》、《伤寒论》与温病学对于热入血室的治法,是出于对病情不同阶段的考虑,因此所采取的方针策略有异,但从整个病路历程来看,其实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方妇科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惠芳 《江苏中医药》2005,26(11):47-48
《伤寒论》中直接提及妇人病的只有辨少阳病脉并治中的“热入血室”,笔者在近20年的临床实践中,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伤寒论》诸方治疗妇科疾病,每每效若桴鼓,现举临床常用之经验方如下,以飨同道。1小柴胡汤1.1主治经期感冒《伤寒论》第144条曰:“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  相似文献   

6.
血室一名,始见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所指未详。致使后代医家对热入血室的内涵,见仁见智,各持一端。热入血室证,在临床上及期刊报道中,均不少见。因之,对其深入研讨,不仅在学术上,且对指导临床实践皆有较大意义。笔者综述了近三十四年来的有关资料,分项列下。一、血室的概念血室一称,见于《金匮要略》大黄甘遂汤条,《伤寒论》以热入血室,载在四条原文中。其实质若何?综合有关医籍,有以下几种学说:  相似文献   

7.
伤寒题解     
一、为什么说《伤寒论》中“血室”是“宫胞”? 答:《伤寒论》中“血室”见于148、149、150和221条,仲景只言“热入血室”,而未明言血室为何脏腑器官,故历代医家对血室的部位有不同的认识.有认为血室为冲任脉者,如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云:  相似文献   

8.
曹柏龙 《光明中医》2004,19(1):12-13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不同版本的比较 ,指出“此为热入血室”或为他人加注 ,并由此欲正徐灵胎对叶氏医案点评之误 ,以破医家对小柴胡汤治疗“热入血室”证之拘泥 ;在仲景相关论述基础上明确提出“热入精室” ,并认为“命门”实际上指的是“精室 -血室” ,为生殖系统 ,包括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6,(5):954-955
对于血室究竟为何的争论由来已久,其涵义模糊为后世医家的理解及临床应用带来了诸多困扰。文章通过结合历代医家对《伤寒论》中"热入血室"中血室的看法,从肝的古今概念及结构功能、血室的释义、《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证治分析和条文归类以及当代的临床研究几个方面,论证肝为血室。  相似文献   

10.
先父廖文澜先生,擅长治温病,妙用大黄有心得,遗稿整理如下。热入血室,泄热通瘀《伤寒论》中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之文,乃谓热入血室,热与血结,致令肝胆失其疏泄,故用小柴胡汤助其枢转为常法。然而邪热内陷浅深不同,证情表现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扩张的病机与辨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坚  庾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4):222-224
支气管扩张的病机特点以痰热壅肺、肝火犯肺、阴虚火旺为主,虽有虚实之分,但总以气逆火升、热壅络伤为病机关键,故其辨治为治火、治气、治血。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及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而卵巢癌的发病率则位居妇女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3位。绝经前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及各期卵巢癌患者行卵巢切除术等内分泌治疗后常伴有潮热等围绝经症状,影响其生活质量,霍介格教授临证多以"肝肾失常"立论,从"火"入手,分阴阳,辨虚实,调气血,并着眼于脏腑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常以疏肝泄热,清泄肝胆实火,滋肾清肝及阴阳双调等法治疗本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卵巢早衰逐渐成为了现代女性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和疑难病,并且成为目前危害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的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多以肾虚、肝郁、脾虚为主。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脾主统血,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本文从脾的角度出发,通过探讨其生理及病因病机的联系,探讨从脾论治卵巢早衰的合理性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戴德英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妇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潜心于妇科疾病的研究,其学术思想自成体系,她治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使用活血化瘀法和补肾调肝法治疗妇科疾病。根据辨证与辨病施治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的病因病机为"瘀热互结",并创立清热活血化瘀止痛之红藤方,经过30多年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在治疗内异症引发的痛经方面取得很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0%以上。戴师认为"不通则痛"是妇科痛证的基本病机,"通则不痛"是治疗妇科痛证的基本原则。以红藤方加减治疗瘀热互结型妇科痛证,异病同治,同样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岭南名医易巨荪乃经方派大家,其《集思医案》医文并茂,足以启发后学辨证立法、遣方用药之思路。兹精选其中水血互结血室案、衄血案、霍乱案、大便下血如注案、漏下案、热入血室案、论庸医相误案、小儿下利呕逆案等8则作按,揭其奥义,阐扬中医特色,以供医界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①“热入血室”与“热入因作结胸”的“热入”似同实不同,“热入因作结胸”是病因病机,热是外来表热;而“热入血室”是证候,热是病人正邪相争时产生的热,不是外来的邪热,也不是风寒所化热,这种热进入血室,与经血相搏,形成“热入血室”证。②“无犯胃气及上二焦”,热入血室证病位在下焦胞宫,与胃气及上、中焦无关,胃气包括下焦的大小肠,所以在上二焦的基础上提出胃气加以强调,一则表明重视胃气的一贯思想,二则提示病虽在下焦,但与胃气系统的脏腑无关。(3)第148条“半在里半在外”指部分表证和阳郁的里证,并非病位;用小柴胡汤是调理枢机,疏通阳郁,而不是和解少阳;本证“可与小柴胡汤”说明不是小柴胡汤的主证,少阳的半表半里之说与本条无关。④大结胸证的形戍分别由太阳表热证、少阳热证、太阳少阳并病三者误下,致邪热入里和伤寒日久不解化热入里,与素体停痰留饮搏结而成。⑤女子胞作为奇恒之腑之一,与其他奇恒之腑“藏精而不泻”特点不同,不管是经血还是胎儿,都是要有规律的、有时限的藏泻交替,绝对不是藏而不泻。所以说《素问‘五脏别论》关于奇恒之腑特点的归纳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扩张证中医辨证分型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支气管扩张证中医辨证分型规律。通过文献资料系统回顾和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的前瞻性调查研究,初步总结支扩辨证分型规律,并分析支扩的证候分布规律与痰培养、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文献回顾初步认为支扩分为五型:痰热壅肺证(44.61%)、肝火犯肺证(28.55%)、肺阴虚证(16.71%)、寒痰阻肺证(4.54%)、气虚血瘀证(2.76%);对563例支扩患者的调查显示,在临床上支扩多见四种证型,包括痰热壅肺证(45.65%)、肝火犯肺证(24.51%)、肺脾气虚证(22.38%)、气阴两虚证(7.46%)。证候分布与痰培养、影像学表现无相关性。提示较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为研究支扩辨证分型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可通过主症判别分析法建立证候识别模式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对于血分病证的论述内容详尽,理法方药俱全。张仲景从血分病证与六经传变的关系上,揭示了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血分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和特点。出血是血分病证的主症,针对邪热亢盛与虚寒不固的不同病机,张仲景确立了大力祛邪、温补里虚或正邪兼顾的治疗原则,对血分病证的辨证论治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探讨其主要症状与其他症状间的联系。方法:收集1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四诊信息,诊断中医证型,采用CONCOR迭代相关收敛法、可视化分析法等对其相对中心度、节点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进行分析,并形成可视化图谱。结果:胃食管反流病患病几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中年人>年轻人>老年人。1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有明显诱因者136例,其中与情绪相关者50例,与饮食相关者58例,与劳累相关者16例,与感受外邪相关者8例,另因手术或药物诱发者4例。1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肝胃郁热证38例,胆热犯胃证26例,气郁痰阻证32例,瘀血阻络证10例,脾虚湿阻证29例,痰气交阻证21例,寒热错杂证30例。嗳气、乏力、反酸、胃痛贯穿于各个证型中,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关系密切,而嗳气在胃食管反流病的证候网络中相对中心度最高。子群2的内部密度数值最大,子群2的症状包括:乏力、反酸、口苦。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的关键病机为"脾胃虚弱,胃虚气逆",嗳气、反酸、乏力、胃痛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关系密切,乏力、反酸、口苦三症状内部联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太阳病蓄血证的证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照审视《伤寒论》原文 10 6条和 12 4条 ,分析“热结膀胱”与“太阳随经”、“热在下焦”及“太阳病不解”与“太阳病六七日”的不同内涵 ,对太阳病蓄血证进行辨析 ,认为太阳蓄血证有两个证型 ,其一是热结膀胱型 ,其二是热瘀肠府型。“热结膀胱”为邪热随经入府 ,病变部位就在膀胱 ;“热在下焦”是一动态概念 ,意指太阳之邪随手太阳小肠经内传小肠 ,邪热移入大肠而与瘀血互结的病变过程 ,其病变部位终至大肠。两者无论在邪气化热入里的途径、病变部位、证候表现方面 ,还是病势转归、治则及治法方面均有所不同 ,两者不可不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