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圆形、3/4圆形、C形截面的PBT长丝对PBT/PET交织面料弹性伸长的影响。交织织物采用经绒平组织,前梳为50 D/24 f PET长丝,后梳为50 D/24 f PBT长丝。为了比较3种截面PBT长丝交织织物的定负荷拉伸伸长,机上牵拉密度设置为16、18、20、22、24、26线圈/cm,不同种类的PBT织物在相同牵拉密度下的送经量保持一致。研究结果显示,圆形截面PBT长丝交织织物的横纵向定负荷拉伸伸长较大,在机上密度为20线圈/cm时分别达到112.32和115.88 mm;C形截面PBT长丝在30%定伸长、3次拉伸后的定伸长回复率最高,横纵向分别达到89.35%和84.52%。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用PBT长丝开发弹性经编针织物,除了要研究经编织造参数工艺对PBT和PET交织经编针织物的影响之外,染色、后整理工艺条件也是影响织物最终弹性的重要因素。为了使PBT和PET交织经编织物具有最优的弹性伸长和弹性伸长回复率,本文研究了染色温度、热定形温度和时间对织物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的染色、定形工艺条件为染色温度130℃,定形温度145℃,定形时间40 s。在此条件下,处理后织物的横向定负荷伸长为131.66 mm,纵向为105.09 mm,横向定伸长回复率为83.39%,纵向定伸长回复率为79.35%。  相似文献   

3.
对聚酯/莫代尔(PET/Modal)混纺纬平针织物和纯Modal纬平针织物的单向与双向拉伸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单向拉伸时,两种纬平针织物的纵向断裂强力比横向分别高约90%和60%,但横向断裂伸长率分别比纵向高约150%和95%;由于原材料的差异,PET/Modal织物的纵向与横向断裂比功均比纯Modal织物约高72%;受线圈结构及纱线摩擦性能的影响,两种织物的横向断裂伸长率与拉脱伸长率均比纵向高95%以上;当双向拉伸的纵向和横向拉伸速度相同时,两种织物的纵向强度比横向高约90%,但断裂伸长率比横向略低,这与单向拉伸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经编针织物双向拉伸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5种经编针织物的双向拉伸性能,考察了拉伸方向、拉伸速率及织物结构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当织物结构相同且一个方向固定、另一个方向拉伸时,横向拉伸的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大于纵向拉伸的。随着拉伸速率提高,织物的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先增大后减小。当织物组织结构与参数相近时,双向拉伸的各项指标相差不大。单梳经绒织物的断裂伸长比经绒平、经平绒、菱形及四角网孔4种双梳织物的大。  相似文献   

5.
针对氨纶经编平纹织物更换品种时送经量设置困难的问题,前梳采用33、44、55dtex的涤纶长丝、锦纶长丝,后梳采用44dtex的氨纶丝为原料,分别在卡尔迈耶HKS2-3 E经编机和利巴COP2 KE经编机上进行上机实验,考察了牵拉密度、原料线密度及种类、机号以及机型等参数对经编弹力织物前梳送经量的影响,并利用回归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与前梳送经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以上参数均对氨纶经编弹力织物的前梳涤纶或锦纶的送经量有影响。其中,牵拉密度、机号是影响前梳送经量的高度显著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织物卷边对后道工序带来的影响,对各把梳栉的组织结构配置以及牵拉密度的选择进行了探讨。以55.5 dtex 24 f涤纶全牵伸丝(FDY)为原料,生产出7种不同组织和4种不同牵拉密度的两梳经编织物,对其卷边量进行测试,并结合显微镜下的线圈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牵拉密度的增大,经编织物横、纵向卷边量均不断减小,其中牵拉密度对横向卷边的影响要明显大于纵向卷边;两梳同向编织的织物横向卷边性要明显好于反向编织;当前梳组织不变,增加后梳延展线长度时,织物的横、纵向卷边量均不断减少,尤其是横向卷边量下降明显;而当后梳组织不变,增加前梳延展线长度时,织物的横、纵向卷边量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7.
针对经编双色连裤袜在实际生产中尺寸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实验方法探讨了影响经编双色连裤袜尺寸的因素及规律.研究表明:花高影响连裤袜的纵向尺寸,花宽影响连裤袜的横向尺寸,花高越大纵向尺寸越大,花宽越大横向尺寸越大;组织结构越密实,织物的尺寸越小;牵拉密度越大,送经量越小,织物越密实,尺寸越小;采用弹性大的纱线织成的连裤袜更密实,尺寸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棉针织物结构与拉伸收缩性能的关系。利用图像法测试6种不同纱支、组织结构、织物密度的棉针织试样在10%、30%、50%、70%定伸长条件下的拉伸收缩性能。利用Auto cad软件处理试样横向收缩的实物图片后,分析在同一拉伸伸长率下不同结构针织物的横向收缩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针织面料布边收缩曲线可由抛物线模拟,抛物线开口越大,面料布边收缩越严重;织物纵向拉伸得到的布边曲线的弯曲程度要大于织物横向拉伸后得到的布边曲线的弯曲程度;纱线根数越多,织物密度越大,横向收缩越小,织物保形性越好;罗纹组织结构面料保形性能优于半畦编组织和纬平针组织织物。  相似文献   

9.
王建国 《针织工业》2020,(12):27-29
分别采用棉、涤纶、黏胶纤维与氨纶交织编织3种纬平针织物,并采用X-Y型材料双向电子强力机分别对3种织物进行双向拉伸性能测试。通过不同拉伸方向、不同纵横向拉伸速率比测试,分析纬编针织物在双向拉伸过程中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双向等速拉伸时,织物横向和纵向的拉伸断裂性能不一致,3种织物均具有良好的变形特性,在变形率增大时,织物表现出较强的抗破坏能力,适用于运动休闲服装;在双向异速拉伸时,随着纵向拉伸速率的逐渐增加,织物横向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都减小,而线圈纵行方向增加。该研究对针织服装的舒适性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了解筒状纬编针织物抵抗拉伸变形的能力,基于对织物试样尺寸测量得到的几何结构参数,借助Rhino 3D建模软件建立了纬编针织物线圈模型和筒状纬编针织物模型;同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在单位线圈和筒状织物2个方面研究了筒状纬编针织物的纵向拉伸性能;对织物拉伸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和实验验证,并对针织物拉伸过程中纱线形变和应力分布进行探讨,将有限元仿真结果和拉伸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筒状针织物纵向拉伸时,发生线圈转移和纱线伸长现象,其形变和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结果描述准确,应力-应变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差异在8%以内,证明有限元仿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选用YG061电子纱线强力测试仪代替YG061电子织物强力测试仪测试棉氨单面针织物和涤氨单面针织物的拉伸回复性能,介绍了试验方法和测试结果,通过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针织物的弹性不仅与线圈结构有关,而且还与原料有关,纱线的弹性较大、摩擦系数较小的织物,纵向的弹性回复率比横向的回复率大,而且针织物的弹性随着摩擦系数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介绍几种经编菱形网格织物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测试这几种织物的面密度、厚度,以及单向拉伸断裂强力和顶破强力等力学性能,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经编组织结构对织物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影响很大,面密度随牵拉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横向断裂强力和纵向断裂伸长率随牵拉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顶破强力与网格边长大小成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3.
易拉伸变形的特性影响了针织物的使用寿命,并且随着人们对于服装耐穿性要求的提高,研究针织物的拉伸变形和回复性能,对针织物的实际生产及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使用单向拉伸测试仪对3种不同成分的纬平针织物进行了拉伸断裂、定伸长拉伸和定负荷拉伸试验,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针织物在小变形定伸长、定负荷反复拉伸作用,特别是沿经向拉伸时织物可以保持较高的弹性回复性。虽然纬向一般有较高的延伸率,但在大变形的定伸长、定负荷反复拉伸时,会造成线圈结构内部的变形。  相似文献   

14.
从经编氨纶弹力网眼织物的实际织造参数出发,分析了影响氨纶弹力网眼内衣织物送经量的因素,包括牵拉密度、机号、原料线密度、原料种类以及机器状态。采用22 dtex涤纶(锦纶)、44 dtex锦纶分别与44 dtex氨纶进行上机织造试验,得到送经量与和各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同时,对比得出送经量的理论计算值与上机实际值的差距,证明了所分析拟合的数量关系方程式,对实际生产织造中送经量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医用级聚丙烯单丝为原料,设计了1种三针经平组织、1种五针经平组织和3种变化经平组织共5种组织结构,并采用4种牵拉密度和2种送经量,以及单梳栉和1穿1空的工艺条件,在E28高速特里科经编机上,编织成40块试样,然后对试样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牵拉密度与试样的纵、横向拉伸断裂强力均呈二次函数关系,且纵向拉伸断裂强力都大于横向;牵拉密度与试样顶破强力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试样横向撕破强力都大于纵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双针床单贾卡织物更换品种时送经量设置困难的问题,在经编机上使用166.67 dtex涤纶全牵伸丝以及33.33 dtex涤纶单丝等进行织造,测试了常用鞋材上机密度为15 横列/ cm时3 种不同类型的网眼大小与送经量的关系,并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得出了3 种不同网眼组织送经量的变化趋势和区别。结果表明:网眼大小是影响送经量的高度显著性因素;且对3 种不同类型的网眼组织影响程度不同,网眼每增加2 个线圈,送经量减少12 ~ 23 mm/ 腊克。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PTT/PET三维卷曲复合丝及其不同织物参数对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PTT/PET复合丝比例、捻度、织物组织和纬密4个参数织造了33种织物,测试并分析了这些织物的拉伸性能指标。研究发现:PTT/PET双组分长丝织物拉伸断裂强力较低,而断裂伸长较高,低负荷条件下织物具有高伸长特性;在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纬纱PTT/PET含量提高,断裂强力呈下降趋势而断裂伸长相应提高,纬密主要影响织物拉伸断裂强力,对断裂伸长的影响不大,PTT/PET复合丝的捻度对低负荷条件下织物拉伸性能影响明显,因织物组织不同其拉伸性能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设计一种纵向横向都是高弹的高档经编内衣面料。面料由锦纶纱与氨纶纱交织而成。从原料的选择、组织结构的设计、送经量的设计和定坯密度的设计这几个方面,通过控制变量实验总结出以上因素是如何影响弹性的。  相似文献   

19.
由于涤纶仿棉长丝经编针织物的沸水收缩性,使织物克质量难以控制。本文采用6.66 tex/36 f涤纶仿棉长丝,在28针/25.4 mm的KS-4型经编机上,利用经平、经绒、衬纬、经缎等基本组织,编织12种经编织物,并对织物的水洗克质量、水洗密度和水洗缩率进行测试。从组织结构、牵拉密度等方面,对如何降低该类织物克质量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要生产克质量在150 g/m~2以下的轻薄型涤纶仿棉长丝经编针织物,应合理控制织造时的组织结构和牵拉密度,从而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经编导电织物弹性与传感性能的关系,将镀银基锦纶纱线作为导电纱线分别与氨纶包覆纱线和氨纶裸丝在特里科经编机上交织,制备了具有不同弹性的3种经编导电织物。测试了3种织物在一定拉伸范围内的应力大小与电阻变化,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弹性性能和静态评价指标,得出弹性与传感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弹性导电织物的电阻随应变呈线性变化,原料越粗则电阻变化的速度越快;弹性模量随着织物弹力的增大而减小,弹性伸长与织物弹力的大小成正相关;在中小应变范围内,弹性模量越低、弹性伸长越大的导电织物传感性能越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