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预防或降低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是国内外肿瘤和心血管专家亟需面对的问题。分析《伤寒论》的理法方药,探讨中医药防治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的心脏毒性的思路和方法。认为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脏毒性临床表现属中医学心悸范畴。仲景对心悸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论述较丰富,其所创的炙甘草汤等有效方剂在防治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脏毒性中具有疗效确切、整体调节、副作用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蒽环类心脏毒性的中医病机主要为"气虚""血瘀",桔梗作为肺引经药,载药上行,起宣肺益气活血之功。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其机制可能与减弱由ROS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最新研究发现蒽环类药物所引起的TOP2β失活可减少抗氧化酶的合成,最终产生过多的ROS引起心脏毒性,其发现为今后研究桔梗防止蒽环类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起了指导作用。然而目前尚缺乏桔梗防治蒽环类心脏毒性的相关实验及临床报道,如何应用现代医学技术和手段,发掘桔梗在防治乳腺癌术后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内在作用机制,为桔梗临床应用于防治乳腺癌术后蒽环类化疗提供科学依据,是下一步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阿霉素、表阿霉素和吡柔比星为代表的蒽环类抗癌药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类有效的化疗药物,具有抗瘤谱广,临床疗效好,对乏氧细胞有效等特点。但由于其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尤其是剂量累积性心脏毒性,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和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阿霉素 (ADR)和吡柔比星 (THP)为代表的蒽环类抗癌药已成为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类最为有效的化疗药物。具有抗瘤谱广 ,临床疗效高 ,对乏氧细胞有效的显著特点 ,是多种化疗方案的核心药物。但由于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的限制 ,尤其是剂量累积性心脏毒性 ,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和长期应用[1] 。近年来随着G -CSF等药物的出现和治疗手段的进步 ,使得蒽环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和化疗周期数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骨髓抑制已不再是临床化疗的难题 ,而心脏毒性则成为临床医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 1996-0 7~ 2 0 0 2 - 0 5观察了 1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温阳益气法对蒽环类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青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8例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治疗2个周期后致心脏毒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继续采用原方案化疗2个周期,于化疗第1天开始口服辅酶Q10,对照组不予其他干预,观察组则同时予温阳益气方口服,直至化疗结束。观察比较2组入组时和继续化疗2个周期后中医证候评分(胸闷、胸痛、心悸、畏寒肢冷、下肢水肿)、心肌损伤相关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B型钠尿肽(BNP)]、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评分(EORTC QLQ-C30),记录2组继续化疗2个周期后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继续化疗2个周期后,观察组胸闷、胸痛、心悸、畏寒肢冷、下肢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入组时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各项评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心功能及心肌损伤指标与入组时比较虽有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  相似文献   

7.
化学治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应用面广,见效快[1]。但许多化疗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对心脏存在毒性作用,影响预后及生存率。临床观察和研究显示化疗药物如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往往呈进行性与不可逆性,且第1次使用蒽环类药物就可能对心脏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香丹注射液对蒽环类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预防性作用。方法73例需联合应用蒽环类化疗药物(阿霉素或表阿霉素或吡柔比星)的恶性肿瘤患者被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常规化疗同时伍用参麦和香丹注射液,对照组单用化疗。化疗4个周期后对比患者临床变化、心功能改变、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心电图变化,并比较2组出现心肌毒性时的累积剂量。结果预防组在保护心功能、改善心电图、心肌损伤指标比对照组明显好转。而且出现毒性反应时的累积剂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香丹注射液对蒽环类化疗药物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孔一帆  卫晓红  张迪  陈卓  许倩倩  樊晓丹  商洪才 《中草药》2023,54(19):6400-6412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评估中医药治疗蒽环类所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趋势,并探讨机构合作、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CBM)和维普(VIP)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发表的关于中医药治疗蒽环类所致心脏毒性的中英文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国家、机构、期刊、作者、被引文献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检索到1134篇关于中医药治疗蒽环类所致心脏毒性的论文,其中英文文献237篇,中文文献897篇。该领域发文量逐年增加,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117篇);英文文献中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9篇),中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湖南中医药大学(45篇)。中医药治疗蒽环类心脏毒性主要以中成药研究为主,主要的治疗方向是蒽环类所致的心力衰竭和心肌病,心脏毒性早期更关注心肌损害,之后更关注心力衰竭。蒽环类心脏毒性研究分为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该领域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研究,近10年主要以分子机制研究为主;实验研究的早期主要以动物实验为主,近4年更关注细胞实验。氧化应激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趋势,氧化应激、凋亡和自噬分子机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将是该领域研究的主流趋势。结论 分子机制研究及氧化应激、凋亡和自噬机制之间的关系是中医药治疗蒽环类所致心脏毒性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为中医药研究人员提供了有价值信息,有助于研究者发现潜在的合作者和机构,发现该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肿瘤已经成为人类最大致死原因,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基于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传统化疗药物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特定部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毒副作用,显著改善了肿瘤患者的死亡率和不良预后.然而此类药物所致心血管毒性尤其是心脏毒性已经成为影响患者生存期及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注射液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作用,为中药注射液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8月31日,收集所有使用中药注射液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研究,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项研究,1705例患者,所纳入研究总体质量一般。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注射液可减少蒽环类药物所致心电图出现异常情况[OR=0.22,95%CI(0.17,0.29),P<0.000 01],降低心脏毒性[OR=0.26,95%CI(0.16,0.43),P<0.000 01],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MD=5.72,95%CI(4.16,7.29),P<0.000 01],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相似文献   

12.
5-氟尿嘧啶(5-FU)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对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如消化道肿瘤、头颈部肿瘤、乳腺癌等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5-FU在化疗过程中发生的心脏毒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5-FU产生心脏毒性的机制主要包括内皮损伤后血栓形成,代谢增加导致能量消耗增加,氧化应激导致细胞损伤,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以及红细胞转移氧能力降低导致的心肌缺血等。重视5-FU对心脏产生的毒副作用,加强对化疗患者心脏的监护与管理,积极研发特效的心脏保护剂,从而可以提高化疗的质量,改善患者生存率。为更好的研究5-FU所导致的心脏毒性,文章主要从5-FU致心脏毒性的病理特征、潜在作用机制、发生率、临床表现、中药临床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脓毒症给医疗卫生行业和国家经济带来极大负担,且抗感染治疗所使用的抗生素也会造成耐药菌的产生、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了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随着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改变耐药菌或泛耐药菌的耐药性、预防多重感染的发生、应对炎症反应和免疫损害、治疗胃肠功能障碍和凝血功能紊乱等问题上,中医药的思路方法逐渐发挥其优势。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开展,关于中医药方法治疗脓毒症,尤其是血必净注射液的疗效得到广泛认可。除此之外,关于中成药、汤剂、针灸、穴位贴敷等方法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对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降低炎性指标、凝血指标起到重要作用。但因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的不明确、病情进展迅速、耐药菌耐药的问题,我们的任务仍然艰巨。期待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产生,也期待更加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方案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药物研发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其心脏毒性,与单体西药相比,基于复方的中药心脏毒性评估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hiPSC-CM)相当于幼稚型心肌细胞,而且可以无限增殖,将为生物医学带来革命性变化。通过查阅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搜集相关文献,就目前基于hiPSC-CM的心脏毒性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其在创新中药研发和上市中药安全性再评价的应用潜力予以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心脏毒性是药物临床应用的主要安全性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研究的重视与深入,关于对中药心脏安全性的评价与防治心脏毒性反应的研究日益增多,且研究方向集中在致心脏毒性中药的安全使用或靶向心脏的中药毒性成分的发现。关于中药心脏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方法,该综述介绍了中药心脏安全性评价的临床指标、细胞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关于提升中药心脏安全性的研究,该文回顾总结了常见致心脏毒性中药的毒性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以及通过控制毒性物质含量、改变给药剂型、合理炮制、配伍等方式降低心脏毒性的研究。关于防治心脏毒性的方药与有效成分,该文归纳了近年来防治化疗药物诱导心脏毒性反应的方药及中药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以期对中药的心脏安全性评价与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爱华  金玥  吴越  成学飞  田秋红  谢清  刘维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41-1245
黄嘌呤氧化酶是一种重要的嘌呤代谢酶,可催化次黄嘌呤转化为黄嘌呤,再进一步催化黄嘌呤产生尿酸。当体内尿酸浓度过高时将导致高尿酸血症,进而引起痛风的发作。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可降低体内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现阶段大部分西药如别嘌呤醇、非布司他等的毒副作用较大,文章就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的中药及中成药来治疗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进行详细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毛庆秋  黄真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0):877-880
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药理研究文献并结合作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证明,中药可以通过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海马神经元及神经营养因子等因素起到治疗抑郁症作用,提示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屈晨  冯辉 《天津中医药》2016,33(3):185-188
原发性高血压是成人(≥18岁)在安静状态下,动脉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 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并伴有不同程度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又称高血压病。焦虑则指没有明确客观原因出现的紧张与不安甚至恐惧。大部分高血压病患者由于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容易出现焦虑等症状,导致血压控制不稳定,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较差。单纯使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近些年的研究显示联合使用中医药方法对高血压伴有焦虑的患者进行治疗则有更好的疗效。通过从病因病机、证候分型、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几个方面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药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具有积极的作用,从中提取分离的单体化合物往往具有较好的糖尿病心血管保护作用。主要检索了近5年国内外中药单体成分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文献,整理了常用的有关中药活性单体类化合物,如黄酮类、环烯醚萜类、三萜皂苷类及生物碱类等化合物,综述了其发挥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以期为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