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优质油菜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3个甘蓝型油菜新组合进行了播期、密度、施氮量的L9(3 4)正交试验 ,结果表明 :播期对产量影响最大 ,品种次之 ;以播期9月 3 0日 ,密度 15万 /hm2 ,施N量 2 76kg/hm2 产量最高。华皖油 1号的最佳栽培方案有 2套 ,即播期 9月 3 0日 ,密度 12万 /hm2 ,施N量 172 .5kg/hm2 ,和播期 10月 10日 ,密度 15万 /hm2 ,施N量 2 76kg/hm2 ;华皖油 2号的最佳栽培方案是 ,9月 3 0日 ,密度 15万 /hm2 ,施N量 3 79.5kg/hm2 ;H99-2 8的最佳栽培方案是 ,播期 9月 3 0日 ,密度 18万 /hm2 ,施N量 2 76kg/hm2 。  相似文献   

2.
为确立张家港地区适期、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中筋小麦扬麦16为材料,研究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分蘖成穗率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播种密度在270万/hm2、270 kg/hm2施氮量水平下产量最高,迟播则在密度405万/hm2、225 kg/hm2施氮量水平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施氮量对玉米品种新科19产量形成的作用效应,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子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新科19产量影响最大;当密度60 000株/hm2、播期6月5日、施氮量450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13 283.53 kg/hm2,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不同播期、密度、施氮量对徐稻3号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江苏淮北沿海稻区产量10.5t/hm2以上最佳播期为5月5~8日,栽插密度36万穴/hm2,施纯N量337.5kg/hm2。  相似文献   

5.
对杂交油菜华杂 4号播期、密度、施氮量和施硼量等进行了 4因子 3水平正交处理试验L9(3 4) ,并经F测验 ,结果显示 :除大田施硼量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外 ,其他因素均对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作用效应依次是 :播期 >施氮量 >密度。华杂 4号高产栽培 (单产≥ 2 62 5kg/hm2 )适宜播期 9月 1~ 15日 ,最迟不超过 9月 2 0日 ;大田适宜栽植密度 9万株 /hm2 左右 ;中等肥力田块 ,大田适宜施氮量 187.5~ 2 2 5kg/hm2 ,同时注重硼肥投入 ,抓好菌核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施氮量、播期和密度对扬麦16产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播期、密度、施氮量与播期互作、密度与播期互作均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11月3日播种、150万/hm2密度、240 kg/hm2施氮量,最有利于实现扬麦16高产.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毕粳39号为供试材料,以产量为目标,以播期、密度、施氮量、施氮方式为探讨对象,建立了黔西北高寒山区水稻产量与播期、密度、施氮量、施氮方式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和模型寻优,提出了产量≥7 500k g/hm2、≥8 250 kg/hm2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杂交中稻丰两优香1号进行不同播期、密度、施氮量和水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其最佳栽培因子组合。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是影响中稻生育进程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播期对中稻生育期影响显著,对产量影响极显著,施氮量对中稻产量影响极显著;中稻高产栽培的最佳组合的播期为5月1日、大田栽插秧苗密度为60万苗/hm2、施氮量为121.6kg/hm2、水分为10cm水层。  相似文献   

9.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宁冬11号分蘖成穗及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90~270kg/hm2时,随着施氮量增加,宁冬11号冬分蘖力、成穗率、有效穗数及产量均增加,当施氮量达到360kg/hm2时全部降低;施氮量对结实小穗数、穗粒质量的影响呈单峰曲线,分别在180kg/hm2和270kg/hm2时达到峰值。随着播种密度增加,分蘖成穗率、结实小穗数、穗粒质量均降低,且对结实小穗数和穗粒质量的影响显著。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品种宁冬11号在适宜播期的最佳肥密组合为施氮量270kg/hm2,播种密度600万/hm2。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进行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不同施氮量的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连粳7号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等特性,在江苏淮北稻区产量在10 500 kg/hm2以上,播期范围为5月5-10日,栽插密度控制在30万~37.5万穴/hm2之间,适宜氮肥用量为纯氮337.5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陈光蓉  孙学映  刘春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25-11427
[目的]为制定三峡麦8号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麦新品种三峡麦8号为试材,采用5因素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基本苗数5项栽培措施与产量的关系,通过模拟寻优找出综合栽培措施决策方案。[结果]建立了重庆市万州区三峡麦8号综合栽培措施的产量数学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258,达极显著水平;5项栽培措施中播期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影响显著,施磷量、施钾量和基本苗对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结论]三峡麦8号产量在4282.05kg/hm2以上的优化栽培措施为:11月3~6日播种,基本苗207.36万~212.64万株/hm2,施纯氮量55.38~190.38kg/hm2,施磷量71.70~78.30kg/hm2,施钾量57.36~62.64kg/hm2。  相似文献   

12.
密度与施氮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玉米杂交种中单940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度与施氮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2O5施用量225 kg/hm2、施N量270~315 kg/hm2、种植密度6.675万~7.575万株/hm2时,产量达7 500~9 500 kg/hm2。其中施N量270 kg/hm2、密度7.5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9 513.9 kg/hm2。  相似文献   

13.
对优质油菜品种"A35"进行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第1因素是播期,第2因素是播种密度,第3因素是施氮量,播期间、播种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氮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以9月30日播种、24万株/hm2、施纯氮310.5 kg/hm2的处理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14.
播期、播量和施氮水平对弱筋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如皋地区进行小麦播期、播量和施氮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穗数的影响是导致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该试验条件下,11月5日播种,播种量为120 kg/hm2,施氮肥270 kg/hm2,小麦产量最高,达7 854.75 kg/hm2。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播期、密度、氮肥运筹对'罗麦10号'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了播期密度试验和氮肥运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播期对籽粒产量的效应大于密度,播期为11月5日(S2)处理平均产量(7 510.20 kg/hm~2)显著高于11月15日(S3)、11月25日(S4)播种处理;早播+低密度处理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施氮水平为210 kg/hm~2、270 kg/hm~2时,基追比为6:4时平均产量最高,施氮水平为330 kg/hm~2时,基追比为7:3时平均产量最高。基本苗在210万穗/hm~2,总施氮量为270 kg/hm~2,基追比6:4,‘罗麦10号’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啤酒大麦苏啤5号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啤酒大麦品种苏啤5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苏啤5号的产量有显著影响;(2)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结构有影响;(3)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施氮量为210 kg/hm2,合理的种植密度为33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豫东平原夏花生高产栽培措施优化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夏花生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5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研究施氮量、播期、密度、化控量及叶面喷硼5项栽培措施与夏花生产量的关系。通过模拟寻优,找出了综合栽培措施决策方案。[结果]建立了豫东平原夏直播花生综合栽培措施的产量数学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44 5,达极显著水平。5项栽培措施对产量的一次项效应是播期>密度>施氮量>多效唑>硼砂;二次项的效应为密度>施氮量>多效唑>播期>硼砂。5个因素95%置信域的最佳组合值是:施氮量169.9~192.2 kg/hm2,播期6月7日~9日,密度30.7万~31.7万株/hm2,多效唑920.6~965.4 g/hm2,硼砂1 159.2~1 325.4 g/hm2。[结论]模拟寻优的方案比经验方案增产13.1%。  相似文献   

18.
高原  李晓辉  郑艳铃  刘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21-5822
[目的]为垦啤2号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2007年设计6个施氮水平和5个种植密度,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垦啤2号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垦啤2号的株高、千粒重和产量均增加,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各施氮处理产量差异达0.01显著水平,施氮量为67.5 kg/hm2时产量最高,蛋白质含量也最高。当种植密度为350万株/hm2时,垦啤2号的千粒重最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小区产量增加,当种植密度为4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结论]垦啤2号在黑龙江垦区的最适种植密度为425万株/hm2,最佳施氮量为67.5 kg/h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态地区“异源2号”小麦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不同生态条件下 ,采用 3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大穗型新品系“异源 2号”小麦播种期、密度、施氮量及其他因素对小麦产量的作用及其影响 ,建立了最佳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3种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小并按顺序依次为 :播期 >密度 >施氮量 ;施氮量 >施磷量 >密度。并得出高于 5 2 5 0、6 0 0 0、75 0 0kg/hm2 产量的优化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两优培九播栽期、密度、施氮量三因素的试验表明 ,播栽期对产量有显著影响 ;最佳处理组合为 5月 3日播种 ,密度 19.5万~ 2 7.0万穴 /hm2 ,施氮量 2 70kg/hm2 。其穗粒结构为有效穗 2 73.0万 /hm2 ,穗总粒数 192 .4粒 ,结实率 87.7% ,千粒重 2 5 .4g。提高分蘖成穗率和有效穗的结实率是实现超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