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58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发病与季节气温及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与季节,气温及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158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时的季节,气温及年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血组病人在1,7,11月份,即低温,高温或气温骤变时发病率增高,且尤以气温突降时明显。缺血组病人有6,7,8,9,10月份,即夏季发病率增高,尤以气温突升时明显。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87.9%在50-70岁。结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在冬季,夏季,尤其气温骤变时  相似文献   

2.
洪涝灾害事件与脑血管病发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洪涝灾害后受灾群体的心理应激、社会支持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1996年8月山东菏泽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随机抽取受灾最重的两个县部分乡镇进行调查,并根据受灾程度分为轻灾组(A组)和重灾组(B组),同时设立对照组.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受灾情况和经历、生活事件量表、疾病症状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病史及灾后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情况等.以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①灾后受灾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无论是A组还是B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灾后受灾群体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A组脑血管病发病率高于B组,显示良好而有效的社会支持可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④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仍然是其发病的最重因素.结论洪涝灾害会诱发急性脑血管病,灾后尽早给予有效干预对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时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3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简称ICVD)发病时间临床分析。ICVD发病存在明显的24h节律性变化,其高发时间段为6Am-12Am约中总例数的61%,尤以起床后1-2h内最高,占40.1%,与病前危险因素(高血压、房颤,动脉硬化,糖尿病等)无明显相关,结合文献对高发时间段形成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和中青年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年龄小于45岁中青年脑血管病患者(脑梗死39例,脑出血11例),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分别检测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各项指标。结果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明显增高,而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体重指数显著增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下降明显(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中青年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对易患人群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临界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同时患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好发时段及变化规律,寻求对其预防和治疗的策略。方法 选择82例同时患高血压病、糖尿病在凌晨时段发病的ICVD患者(观察组),测定凌晨时段1:00~7:00时的血压及血糖的变化。并与70例(对照组)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ICVD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观察组中,凌晨1:00-6:00时血压逐渐下降64例(78.05%);从3:00时开始血糖逐渐升高67例(81.71%)。两者变化曲线形成交点,有68例(82.93%)在该交点后发病。对照组两者变化曲线不形成交点。结论 该点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发生ICVD的临界点,在临界点后的凌晨时段发病率增高,寻找临界点是预防ICVD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动脉气象变化对脑血管病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尤其是动脉气象变化对脑血管病发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惧李三年434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发病时,病前6小时,24小时详尽的气象资料,包括温度,气压,水汽,相对湿度及各种气象条件的极值和平均值,并对脑出血和脑梗塞发病的气象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国北方面神经炎患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气象因素对面神经炎发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采集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及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门诊和急诊收治的298例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集北京市气象台2007年逐月逐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月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气压、月平均风速、风冷指数(WCF)等气象要素。分析气象因素与面神经炎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月平均相对湿度与面神经炎发病呈正相关(r=0.629,P=0.028),而月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平均风速、WCF等未发现与面神经炎发病存在明显相关性(r=0.558,P=0.059;r=-0.509,P=0.091;r=-0.219,P=0.494;r=-0.562,P=0.057)。面神经炎发病并不存在季节性差异。结论月平均相对湿度可能是面神经炎发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2004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共1430例为1组,以我院同时期保健科随机选取的400名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记录血脂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血TC、TG和LDL-C水平ICVD组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佛山地区血脂异常是ICVD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动态气象变化对脑血管病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尤其是动态气象变化对脑血管病发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了三年434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发病时、病前6小时、24小时详尽的气象资料,包括温度、气压、水汽、相对湿度及各种气象条件的极值和平均值,并对脑出血和脑梗塞发病的气象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各种气象条件对脑血管病发病均有影响,尤以动态气象变化的影响更明显,脑出血多见于高压、低温、低湿天气,脑梗塞的发病条件则相反。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起主要作用的有4个气象因素,即发病时温度与当日极高温度的温差,病前24小时的气压,发病时气压与极低气压的压差,病前6小时的相对湿度,以此建立方程,经判别分析,误判率大于30%。同时对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发病高峰时间进行了分析,发现脑出血有一个年发病高峰和一个日发病高峰,分别为每年12月~1月和下午4~5时,脑梗塞有两个年发病高峰,即每年春夏之交和秋冬之交,有1个日发病高峰,即晨8时左右。结论:气象因素对脑血管病发病确有影响,是脑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心理是脑的机能。与人类心理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大脑皮层,其次是边缘系统、脑干网状结构和丘脑。许多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可影响脑的正常活动,而脑部病变又可引起一系列心理学变化。临床发现,不良心理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提高对脑血管  相似文献   

11.
抗心磷脂抗体与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L)与脑血管病(CVD)的关系。方法:检测26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和73例脑出血(CH)患者血清aCL。结果:ICVD患者aCL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IgG型aCL比IgM型aCL阳性率升高(P<0.01)。CH患者aCL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ICVD组aCL阳性率与C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CVD组、CH组和对照组不同性别间aCL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L可作为CVD危险性增加的指标,对CVD的预测有一定意义,包括ICVD和CH患者,aCL阳性率男女性别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丰度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丰度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分布及变化,观察它与脑血管病发生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57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血浆Hcy水平与脑血管病发生及其他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三组的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与Hcy水平呈正相关,高Hcy血症与脑血管病发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Hcy血症与脑血管病发生有关,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与经头部CT证实的脑血管病变、白质病变的可能关系。方法选择6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84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采用盲法分析临床诊断前3~5年的头部CT资料,调查头部CT显示的各种脑血管病变;对白质病变进行分区评分(评分等级为0~3分),并将双侧额区、顶枕区、颞区及幕下共8个区域的总和作为白质病变总评分;测量钩间距、双侧侧裂宽度、第三脑室宽度、哈氏值、脑室指数和侧脑室体部指数,以反映脑萎缩和脑室扩大的程度。结果CT资料显示,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存在明显的脑血管病变、白质病变、脑萎缩和脑室系统扩大;正常对照组有脑血管病变者15例(17.86%),阿尔茨海默病组33例(55.00%),单因素分析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白质病变均以双侧额区和顶枕区评分居高,双侧颞区和幕下评分较低;白质病变总评分、双侧额区及左侧顶枕区白质病变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钩间距、双侧侧裂宽度、第三脑室宽度及侧脑室体部指数,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哈氏值、脑室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考虑白质病变总评分时,脑血管病变、第三脑室宽度和钩间距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OR=3.222,1.507,1.271;95%CI:1.199~8.689,1.197~1.897和1.093~1.476);考虑不同部位白质病变评分时,脑血管病变、左侧额区白质病变评分、第三脑室宽度和钩间距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OR=2.876,1.744,1.548和1.268;95%CI:1.048~7.895,1.021~2.978,1.221~1.962和1.091~1.473);其中第三脑室宽度和钩间距OR值变化不明显。双侧侧裂宽度和侧脑室体部指数与阿尔茨海默病无关。剔除年龄和脑萎缩等影响因素后,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血管病变、左侧额区白质病变评分与阿尔茨海默病显著相关。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和白质病变均可能促进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控制脑血管疾病,减轻白质病变程度,将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远期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01—2012-01收治的23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诊治的320例正常孕产妇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及远期脑血管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居住地区、体重指数、孕周、妊娠年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文化程度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次及新生儿身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脑血管病发病率为10.1%,显著高于对照组4.1%,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为脑血管病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有自身疾病特点,是远期脑血管病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抗心磷脂抗体与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05例脑梗塞及48例脑出血患者的血清ACLA进行了检测,并与对照组50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及脑梗塞组的ACL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CLA分型中,脑出血及脑梗塞组中的IgG型ACLA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ACLA是脑出血及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其中IgG型ACLA为主要致病性抗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蛋白C(PC)、蛋白S(PS)与脑血管病(CVD)的关系。方法:检测9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和26例脑出血(CH)患者的血浆蛋白C:抗原(PC:Ag)、总蛋白S(TPS)和游离蛋白S(FPS)。结果:ICVD患者PC: Ag(17%)、TPS(26.6%)、FPS(23.4%)异常降低者多于对照组(2%)(P<0.01)。CH患者PC:Ag(19.2%)异常降低者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17%~26.6%ICVD患者存在PC、PS缺陷;19.2%CH患者存在PC缺陷,多数为继发性缺陷,发现这些患者并区别其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对明确CVD的病因、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血管病(CVD)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34例脑出血(CH)及59例脑梗死(CI)患者的Hcy,并与29名同龄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CVD组有40例伴Hcy升高,占43.0%,平均血浆Hcy水平(18.28±12.60)μmol L,明显高于对照组(10.17±3.68)μmol L(P<0.01),但CH组与CI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Hcy血症不但与CI有关,而且与CH也密切相关,是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剂量甘露醇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体液渗透压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甘露醇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体液渗透压的影响。方法 对3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不同旧甘露醇脱水,用冰点下降法测定应用前后血浆,尿液,唾液渗透压。结果 甘露醇半常规剂量和常规剂量脱水后体液渗透压均有显著变化,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间高血糖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以365例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空腹血糖、随机血糖和血脂.非糖尿病患者于发病一周后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糖代谢状况分为正常糖耐量组、中间高血糖组[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IFG合并IGT]及糖尿病组三组,比较各组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发生率、疾病严重程度及B超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结果 本组资料中IFG、IGT及IFG合并lGT的发生率分别为1.37%、24.66%和3.01%.糖尿病组与正常糖耐量组高血压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而正常糖耐量组与中间高血糖组、糖尿病组与中间高血糖组比较,高血压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吸烟率、饮酒率、血脂异常率、疾病严重程度及B超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间高血糖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危险因索共同作用导致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