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牛磺酸联合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牛磺酸联合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单用牛磺酸组(Tau组)、单用葛根素组(Pue组)和牛磺酸联合葛根素组(Tau+Pue组).8周后,测4组大鼠血浆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糖尿病组相比,单独应用牛磺酸或葛根素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MDA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造模大鼠的SOD;并且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提高红细胞变性指数.而牛磺酸与葛根素联合使用不仅使上述变化更加明显,而且还能明显降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结论 牛磺酸联合葛根素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膈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牛磺酸治疗组(Tau)。腹腔注射链脲菌素50mg/kg制备DM大鼠模型。NC组和DM组予自来水,Tau组予1%牛磺酸饮水,4周后测大鼠体重、血糖,检测膈肌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丙二醛(MDA)、NO含量的变化;电镜下观察膈肌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膈肌组织中SOD、NOS活性、NO含量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电镜下,肌小节和线粒体形态改变。与DM组相比,Tau组SOD、NOS活性、NO含量增加(P<0.05和P<0.01),血糖和MDA含量降低(P<0.01);电镜下,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 牛磺酸可提高DM大鼠膈肌组织中SOD、NOS活性和NO含量,降低血糖浓度、MDA含量,能保护DM膈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线粒体氧化应激及ATP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线粒体氧化应激及ATP酶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治疗组(Pue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前两组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8周后,测3组大鼠血清葡萄糖、胰岛素、胰腺线粒体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Na^+-K^+-ATPase)和Ca^2+-ATP酶(Ca^2+-ATPase)的活性。结果(1)DM组大鼠血糖和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血清胰岛素水平、SOD、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显著降低(P〈0.05)。(2)Pue组大鼠血糖及MDA含量较DM组显著降低(P〈0.05),血清胰岛素水平、SOD、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显著升高(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素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胰腺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4.
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Probucol)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3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糖尿病普罗布考治疗组(DP).8周末称取体重、肾重、计算肾肥大指数(肾重/体重),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各组生化指标包括血糖(B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检测肾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肾组织切片行PAS染色分析肾小球面积及肾小球体积.结果 DM组大鼠肾重、肾重/体重、UAER、TC、TG、SCr、BUN、肾小球面积、肾小球体积较NC组均明显增加,DP组上述改变较DM组均明显减轻(P<0.05).DP组肾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低于DM组,SOD、CAT、GSH-Px活性明显高于DM组(P<0.05).结论 普罗布考可能部分通过减轻肾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实现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冬虫夏草对糖尿病(DM)大鼠肾小管损伤的影响,基于抗氧化及抗衰老探讨冬虫夏草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与非DN大鼠一起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冬虫夏草组、DN组、DN+冬虫夏草组。饲养24周后检测肾脏GPx、SOD、MDA、ROS及Klotho mRNA蛋白表达水平,并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肌酐清除率(Ccr)。结果:DN组大鼠肾功能明显降低,肾脏氧化应激水平增加,肾小管Klotho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经冬虫夏草治疗后肾功能明显改善;ROS和MDA水平降低,SOD及GPx水平增加;肾小管Klotho表达上调。结论:冬虫夏草可延缓DN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其在肾小管间质发挥的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AA)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及足细胞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AA干预组(AA组),并以正常组(NC组)作对照。干预8周后测各组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测肾脏p-JNK、JNK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足细胞neph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血BUN、SCR、UAER、血糖均显著增加(均P<0.01);肾皮质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透射电镜示:DM组足突增宽,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肾脏p-JNK、JNK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1);nephrin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DM组比较,AA组血BUN、SCR、UAER、MDA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足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改善;肾脏p-JNK、JNK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ALA)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及足细胞的影响.方法 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大鼠分为正常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和ALA干预组(ALA组),8周后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ting法测.肾脏P-JNK、JNK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测足细胞Neph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DM组BUN、Scr、UAER和血糖均显著增加;肾皮质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显著降低;透射电镜示:DM组足突增宽,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肾脏p-JNK、JNK蛋白的表达及p-JNK/JNK均显著增加;Nephrin的表达显著降低.与DM组比较,ALA组BUN、Scr、UAER和MDA含量均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增加;足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改善;肾脏p-JNK、JNK蛋白的表达及P-JNK/JNK均显著降低;Nephrin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ALA可能通过抑制DM大鼠JNK信号通路的活性,上调足细胞Nephrin蛋白的表达而发挥对糖尿病肾痛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葛根素(Pue)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PKC)活性、肾功能及肾脏结构的影响。方法 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Pue(500、250、125mg/kg)治疗组、维生素E(VitE)组,同时另设正常对照组,给药12周后,测定肾功能及。肾脏指数,ELISA法测定肾脏PKC活性,放免法测定尿蛋白排泄率,并对肾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肾脏指数(肾脏质量/体重)、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明显升高,给予Pue治疗12周后,治疗组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较糖尿病组显著降低,肾脏肥大也有明显改善,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显著下降,光镜及电镜下肾脏病理改变较糖尿病组有较大改善。结论 Pue可以纠正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高滤过、高灌注,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肾脏PKC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络方剂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12只)、糖尿病TLR干预组(DM+TLR组,12只),另设正常对照组(CON组,8只)。DM+TLR组大鼠予以TLR[0.4g/(kg.d)]灌胃,DM组和CON组每日均在同一时间予同体积蒸馏水一次性灌胃。干预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取大鼠肾皮质,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超微结构;采用体视学方法计数足细胞、计算足细胞相对密度;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足细胞nephrin蛋白的表达;测定血浆和肾皮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CON组比较,DM组和DM+TLR组大鼠肾质量/体质量比值、血糖和24h尿蛋白升高(P均<0.01);12周时DM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足细胞足突融合、微绒毛化,足细胞计数减少(P<0.01)、足细胞相对密度降低(P<0.01)且nephrin表达减少(P<0.01)。DM+TLR组足突形态接近正常,基底膜增厚,但较DM组减轻,足细胞计数、足细胞相对密度和nephrin表达量均高于DM组(P均<0.01)。与CON组比较,DM组和DM+TLR组大鼠在观察终点血浆和肾皮质SOD、GSH-Px活性均降低(P<0.01,P<0.05),MDA含量则升高(P<0.01,P<0.05);与DM组相比较,DM+TLR组血浆和肾皮质SOD、GSH-Px活性增加(P均<0.01),MDA含量降低(P<0.01,P<0.05)。结论 TLR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的足细胞损伤,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 大鼠高糖高脂饮食伴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5mg·kg-1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给予葛根素注射液(Pue)160、80、40mg·kg-1,连续腹腔注射6周后,测定血糖、血清胰岛素(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血糖、Ins、FFA、TC、TG、LDL-C含量显著增加,而ISI、HDL-C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ue高、中、低剂量组能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Ins、FFA、TC、TG、LDL-C,并提高ISI(P<0.05或0.01),HDL-C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Pue可降低T2DM大鼠的血糖,改善血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组织来源的原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方法:对70例肝细胞性肝癌(HCC)及1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超声造影.观察HCC及ICC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结果:70例HCC中90%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呈等或低增强,延迟期呈低增强.其余10%表现为动脉期等或低增强,或门脉及延迟期呈等或高增强.13例ICC动脉期10例呈周边不规则增强,中央呈极低增强并可见网状血管,无强化向心性扩大.3例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所有病灶均消退呈低增强.结论:HCC与ICC的超声造影表现不同,了解其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表现的关系有助于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98例颅内肿瘤经手术相病理检查证实,本文报告25例脑瘤伴癫痫,主要发生在中年人,各类型脑瘤发生率百分比依次为:胶质瘤(64%),脑膜瘤(16%),垂体瘤(12%),转移性瘤(4%)和其他类型肿瘤(4%)。17例病人呈癫痫大发作,额顶部和颞叶为最常见的部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68例的护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良好。结论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科学的服药方法、合理的饮食方法、适当的体育锻炼及持续的血糖监测,均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或略高于正常值,能明显减少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4.
乙状结肠人工阴道成形术后的健康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观察了35例乙状结肠人工阴道成形术后的患者,术后最长年限为10年。对人工阴道的解剖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少数患者人工阴道粘膜腺体减少,间质成分增多;大部分人工阴道粘膜组织结构、细胞形态无异常变化,阴道深度、宽度均合乎生理要求。未发现阴道及外阴炎,肠道功能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帕罗西汀并喹硫平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并喹硫平治疗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并伴有躯体症状的门诊及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单用帕罗西汀和帕罗西汀并喹硫平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进行疗效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结果 帕罗西汀并喹硫平组疗效优于单用帕罗西汀组(uc=2.42,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4.01~7.69,P<0.001),两组药物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帕罗西汀并喹硫平是治疗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萄聚糖修饰胰蛋白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可溶性高分子量葡聚糖修饰胰蛋白酶。用三乙胺增加CNBr的亲电子性。不用任何有机溶剂,在0℃活化葡聚糖。修饰酶的活性约为天然酶的72%,其热稳定性大于天然酶。  相似文献   

17.
优保津治疗白细胞低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6月~1994年5月对55例血液肿瘤化疗后患者及其它白细胞减少患者使用优保津治疗,观察其白细胞升高结果,并与33例对照组比较。结果,白细胞用药前平均1.6×109/L,用药后平均9.7×109/L,有明显升高,用药后3~4d达正常。55例中显效36例(65%),有效4例(7%),,总有效40例(72%)。优保津对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无明显影响。该药副作用较少,偶见骨痛和发热。认为优保津可作为血液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白细胞低下的一种有效解救药物。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评价MRI对脊髓空洞症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采用SE序列T1,T2 加权像及质子像,对38例脊髓空洞症病人进行多种体位扫描。③结果 MRI扫描能清楚显示小脑扁桃体下降的程度,脊髓空洞的范围、形态及脊髓外形的改变。④结论 MRI是诊断脊髓空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98例颅内肿瘤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其中36例脑瘤伴精神障碍,最常见的精神症状是情感淡漠,情感不稳,遗忘,意识模糊,嗜睡、痴呆。为最常见的部位为额顶部和颞叶部。  相似文献   

20.
对20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用重组α-2b干扰素治疗,观察其近、远期疗效,发现干扰素对丙型病毒性肝炎有效。治疗3个月(一疗程)后,60%的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转阴,88.9%的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停药后其中部分患者HCVRNA又出现阳性,肝功能出现反复。随访1~2a,发现肝功能稳定正常者占52.6%,HCVRNA持续阴转者占31.6%。用干扰素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凡早出现临床症状者,预后佳;HCVRNA持续阴转者,不易复发,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