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胸部X线表现和固尔苏治疗后X线征象的动态变化。方法对2例经临床和X线确诊并使用固尔苏治疗后痊愈的HM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均摄一系列床旁胸部X线片。首次X线显示例1为两侧“白肺”及空气支气管征;例2为弥漫性网状、细颗粒状及斑片状影,肺野透亮度低、呈磨玻璃状,两下肺有支气管充气征。使用固尔苏治疗后,例1次日一侧肺恢复正常,5日后两侧肺均恢复正常。例2次日两侧肺恢复正常。结论支气管充气征是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典型的X线特征。固尔苏治疗前后系列胸部X线检查可及时观察肺内病变治疗后转归过程,对临床治疗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不同胎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征象特征性的认识,增强早期诊断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患儿首次X线分级和患儿胎龄、发病时间、出生时体重与患儿临床预后关系.结果 患儿首次胸片Ⅳ级5例(死亡3例),Ⅲ级15例(死亡1例),Ⅱ级10例(死亡1例),Ⅰ级10例.胎龄、出生体重均与首次胸片等级有差异(P =0.0119,P=0.0324).X线分级与胎龄、体重、发病时间呈负相关,而与临床预后呈正相关.结论 X线摄影是临床诊断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最重要的影像方法,应结合临床不断提高对HMD的早期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X线表现,提高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1例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动态胸片检查表现.结果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胸部X线表现主要为弥漫混浊影,线网状影,小囊状透亮影,肺过度膨胀.出现以上2种X线表现者4例,分别为弥漫混浊影和线网状影2例,弥漫混浊影和小囊状影1例,弥漫混浊影和肺过度膨胀1例;3种X线表现以上者2例,均表现为弥漫混浊影、小囊状透亮影及线网状影;上述4种X线表现均有的有1例.结论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胸部X线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线及CT在Wilson-Mikity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确诊的Wilson-Mikity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6例患儿在疾病的早、中、晚期均进行了胸部X线检查,7例行CT检查。结果:7例出生后1周内胸片未见异常;16例出生后2~3周内胸片显示:13例双肺弥漫性片状和索条状间质浸润,14例其间有小的囊状透亮区出现;双肺基底部多个小囊状病灶,其中5例融合扩大并扩展到上肺野以下肺野明显,肺透亮度增加。7例胸部CT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小囊状透亮影及小叶性肺气肿。结论:X线及CT能反映Wilson-Mikity综合征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在明确病灶范围及形态上,CT较X线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及CT在Wilson-Mikity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确诊的Wilson-Mikity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6例患儿在疾病的早、中、晚期均进行了胸部X线检查,7例行CT检查.结果:7例出生后1周内胸片未见异常;16例出生后2~3周内胸片显示:13例双肺弥漫性片状和索条状间质浸润,14例其间有小的囊状透亮区出现;双肺基底部多个小囊状病灶,其中5例融合扩大并扩展到上肺野以下肺野明显,肺透亮度增加.7例胸部CT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小囊状透亮影及小叶性肺气肿.结论:X线及CT能反映Wilson-Mikity综合征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在明确病灶范围及形态上,CT较X线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床旁CR胸片影像特征,分析其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及对临床治疗效果评价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临床证实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床旁CR胸片影像资料,以患儿首张及连续复查床旁CR胸片为诊断依据,分析其动态X线影像特征。结果根据RDS分级方法,首张CR床旁胸片72例RDS患者中Ⅰ级14例,Ⅱ级22例,Ⅲ级24例,Ⅳ级12例。治疗中连续复查CR床旁胸片13例好转,56例治愈,3例死亡。肺内广泛小点状磨玻璃影及支气管充气征、白肺为诊断RDS的X线特征性表现。结论床旁CR胸片对RDS能作出明确诊断,是首选检查方法,并对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与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机械通气(MCV)治疗肺透明膜病(HMD)的胸部X线表现,进一步认识HMD的转归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明确有效的治疗信息。方法将96例确诊为HMD患儿分为Ⅰ~Ⅳ级,均经PS联合应用MCV治疗,追踪观察其胸部X线变化,分析其疗效、转归与并发症。结果 96例HMD患儿经PS联合MCV治疗后,绝大多数病例X线表现明显改善好转,少数病例出现肺部感染、肺出血、气胸或纵隔气肿。结论 PS联合MCV治疗HMD,胸部X线表现明显改善好转,该方法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初始发病时的胸部X线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首次阳性胸片的X线表现。结果:2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首次阳性胸片的胸部X线表现为斑片状影176例(67.7%),大片状影56例(21.5%),间质改变72例(27.7%),44例(16.9%)斑片状影伴间质改变;单肺受累117例(45.0%),双肺受累143例(55.0%);163例(62.7%)片状影内可见支气管气像。结论:斑片状影、大片状影、间质改变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首次阳性胸片的主要X线表现,胸片检查应作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规检查方法。最后诊断应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人肺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CAM的影像学资料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5例均有X线胸片,其中2例行胸部CT扫描。结果 5例中3例胸部X线表现为肺内薄壁低密度透亮区,部分囊内有液平面。1例为下肺近胸膜处蜂窝状、网格状、囊状空腔,周围可见毛刺征,1例为相邻数个类圆形空腔。胸部CT见1例右肺中叶外侧段椭圆形透亮区,壁薄且光整,左肺上叶尖后段薄壁囊状透亮区,且与胸膜相连。1例双下肺基底段近胸膜处蜂窝状薄壁空腔,右下叶基底段肿块影,可见毛刺征。结论 CCAM的影像学表现为胸膜下的囊性或囊实性病变,同时有伴发肺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在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前后胸部 X 线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 NRDS 的58例患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分析用药前后患儿的胸部 X 线表现及变化规律。结果:58例患儿首次拍片的诊断结果:NRDS Ⅰ级13例(22%),Ⅱ级25例(43%),Ⅲ级13例(22%),Ⅳ级7例(13%);PS 治疗后2~72 h 第1次复查胸片,示双肺透亮度较前增高48例,降低5例,增高且伴有纵隔和(或)肺间质积气4例;19例进行第2次复查胸片,显示双肺内恢复正常3例,新生儿肺炎15例,新生儿肺炎并纵隔、肺间质积气1例;11例第3次复查胸片,显示双肺内恢复正常3例,肺炎7例,新生儿肺炎并纵隔、间质积气1例;1例第4次复查胸片,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胸片显示气管插管位置异常10例。结论:X 线检查可用于评价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NRDS 的疗效,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并能早期发现肺炎、纵隔和肺间质积气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分析X线摄片诊断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63例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27例,年龄2个月至1岁5例(8%),~3岁11例(17%),3~6岁32例(51%),7~12岁15例(24%),平均年龄(5±3)岁。采用美国GE公司计算机X线摄影(CR)行胸部正侧位片,曝光条件根据患儿体厚设定,靶片距100~160 cm,患儿安静时曝光拍摄,尽可能避免再次拍摄和降低射线剂量。总结X线图片质量、临床表现,分析X线摄片的影像学特点。结果126张胸片图像中,一级片120张(95.2%),二级片5张(4.0%),三级片1张(0.8%),废片0张。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发热、咽部发红、喘息、呼吸音粗糙等。63例患儿肺部均存在影像学改变,双侧肺病变23例(37%),单侧肺40例(63%),其中右侧肺27例(68%),左侧肺13例(32%)。 X线表现为间质浸润型阴影35例(56%)、肺泡浸润型阴影19例(30%)、肺门增浓型阴影8例(13%)和混合型阴影2例(3%)。结论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发热等,X线表现主要是间质浸润型阴影、肺泡浸润型阴影等,确诊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2.
李莉  李宏军   《放射学实践》2011,26(10):1043-1045
目的:探讨AIDS合并肺结核PET/CT表现.方法:对4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行PET/CT检查,分析其PET/CT表现.结果:4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PET/CT发现肺内病灶26个;左侧主支气管内病灶1例;纵隔淋巴结15枚;胸骨、锁骨病灶3例;胸壁及肋骨旁软组织病灶4例;1例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结论:AIDS合...  相似文献   

13.
手足口病肺部并发症的X线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玲  武谦  张海波  徐霖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1):1398-140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肺部并发症的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HFMD的认识。方法:搜集我院2008年5月~2009年3月住院确诊为HFMD的患儿46例,对其临床及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HFMD临床主要特征是持续发热,口腔、手足掌面及肛周多发性疱疹。胸部X线表现:肺纹理增强7例(15.2%),支气管肺炎或肺炎30例(65.2%),肺水肿4例(8.7%),正常5例(10.9%)。肺部病变的特点是出现早,变化迅速,发病后2~4天达到高峰,绝大多数患儿肺部病变在1周左右吸收消散,肺部改变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结论:HFMD的胸部X线表现可以反映病情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屏气训练对Flash双源冠状动脉C T A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200例需要行冠状动脉C T A检查者,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呼吸屏气训练,据屏气效果分为A、B两组,检查结束后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2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A组150例,屏气效果佳,图像质量主观评价1级108例,2级29例,3级13例;B组50例,屏气效果欠佳,1级5例,2级33例,3级12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严格的呼吸屏气训练及良好的屏气效果会减少冠状动脉CTA成像的运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胸部创伤中的手术探查要点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救治的56例胸部创伤采用VATS进行诊断探查和外科治疗,并通过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康复情况,总结手术适应证、手术探查要点与围手术期处理经验。结果 5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因活动性出血进行止血5例(8.9%),凝固性血胸清除19例(33.9%),凝固性血胸清除联合肺楔形切除6例(10.7%),联合肋骨骨折内固定11例(19.6%),联合肺大泡切除4例(7.1%),联合膈肌修补4例(7.1%),联合心包修补2例(3.6%),创伤后脓胸清除5例(8.9%)。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中转开胸,术后非计划二次手术1例(1.8%),心功能不全2例(3.6%),各种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6例(10.7%),肺部感染4例(7.1%),中量胸腔积液3例(5.4%),肺膨胀不全和肺不张4例(7.1%)。所有患者均经积极处理后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结论 VATS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避免较严重的二次手术损伤等优点,应用于胸部创伤诊治,可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幼儿仰卧位胸片投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例婴幼儿仰卧位胸片的X线照片质量,并加以总结。结果:200例婴幼儿仰卧位胸片中,甲级片185例,占92.50%,乙级片15例,占7.50%。吸入性肺炎14例,占7.00%,支气管炎和感染性肺炎99例,占49.50%,气胸5例,占2.50%,外伤性骨折11例,占5.50%。结论:婴幼儿仰卧位胸片X线平片检查简便、经济,能基本反映其病理改变,是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少突胶质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涓  陈敏  郭锬   《放射学实践》2009,24(6):595-599
目的:分析颅内Ⅱ级与Ⅲ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影像特征,提高对此类肿瘤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中18例同时行MR灌注成像(PWI),10例同时行MR波谱成像(MRS)。4例曾行CT平扫。结果:23例均为单发病灶,病变均位于幕上脑实质内。其中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13例,Ⅲ级10例。其MR上的相对特征性表现为:①额叶发病率最高,占60.9%;②大多数(73.9%)的少突胶质细胞瘤无瘤周水肿;③肿瘤通常不引起中线结构移位或仅有轻度的中线结构移位;④肿瘤信号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及FLAIR呈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易出现囊变,50%(5/10)的Ⅲ级肿瘤和46.2%(6/13)Ⅱ级肿瘤出现囊变;⑤增强扫描仅有39.1%(9/23)的肿瘤强化。强化模式多不均匀,可以呈完全强化或部分强化;⑥Ⅲ级肿瘤多大于Ⅱ级肿瘤,最大径的均值分别是51.8mm和36.2mm(P=0.042);⑦10/18例在PWI上显示rCBV图高信号表现,其中Ⅱ级肿瘤5例,占50%(5/10);Ⅲ级肿瘤5例,占62.5%(5/8);⑧MRS检查10例,Ⅱ级肿瘤6例,Ⅲ级肿瘤4例,平均Cho/Cr比值Ⅲ级肿瘤大于Ⅱ级肿瘤,分别为4.07和1.39,P=0.023;NAA/Cr比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35和1.52,P=0.705。结论: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PWI及MRS,可以提高定性诊断及分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少突胶质瘤的MRI增强表现,分析肿瘤强化与肿瘤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1个病理证实的颅内少突胶质肿瘤的MRI资料,观察病变强化程度、强化方式,测定肿瘤增强率并与肿瘤分级及亚型作对照研究。结果:31个颅内少突胶质肿瘤,24个为单纯型(OD),其中分化好的(Ⅱ级)15个,间变型(Ⅲ级)9个;7个为混合型(OA),其中Ⅱ级3个,Ⅲ级4个。平均肿瘤增强比(CER)分别为Ⅱ级OD:1.11±0.11,Ⅱ级OA:1.37±0.31,Ⅲ级OD:1.65±0.18,Ⅲ级OA:2.16±0.32,与肿瘤分级及恶性程度呈正相关(P=0.000),在两种级别肿瘤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当分界值为CER=1.30时,判断肿瘤级别的敏感度为85%,特异度78%。三种强化方式见于19个有增强的肿瘤(Ⅲ级对Ⅱ级分别为11/13 vs 8/18):均匀点状结节样强化(7/13 vs 7/18)、环形强化(9/13 vs 2/18)、大块强化(2/13 vs 0)。结论:MRI肿瘤增强更多见于高级别少突胶质肿瘤,平均肿瘤强化比依Ⅱ级OD,Ⅱ级OA,Ⅲ级OD,Ⅲ级OA的顺序呈上升趋势。点状、结节状强化是该肿瘤的特征性强化方式之一,环形强化的出现预示肿瘤高级别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胸部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328例胸部外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锐器伤及高处坠落伤为主(86.6%);损伤类型主要表现肋骨骨折(69.2%),合并肺挫伤及血气胸;全组以非手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为主(79.3%),治愈319例(97.3%),死亡9例(2.7%)。结论大部分胸部外伤经非手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可治愈;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创伤小并可及时明确诊断,应早期选用;及早有效治疗多脏器复合伤、连枷胸、肺挫伤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能提高严重胸部外伤患者的生存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