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胃癌患者,取手术切除胃癌标本及癌旁组织各60份分别为胃癌组和癌旁组,非肿瘤性胃切除标本20份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E-cadherin及Vimentin阳性表达情况,Spearman法分析胃癌组E-cadherin和Vimentin阳性表达的相关性,分析胃癌组E-cadherin和Vimentin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E-cadherin阳性表达率(28.3%)低于癌旁组(46.7%)和对照组(80.0%)(P0.05),癌旁组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Vimentin阳性表达率(70.0%)高于癌旁组(50.0%)和对照组(35.0%)(P0.05),癌旁组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呈负相关(r=-0.476,P0.001),无淋巴结转移者E-cadherin阳性表达率(40.0%)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12.0%)(P0.05),TNM分期Ⅲ~Ⅳ期、肿瘤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者Vimentin阳性表达率(82.1%、85.2%、84.0%)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肿瘤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者(47.6%、57.6%、60.0%)(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表达升高,二者与胃癌的侵袭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J1(FOXJ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76例胃癌患者,选取胃癌组织观察,同时选取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观察FOXJ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以及FOXJ1表达与预后关系。结果胃癌组织FOXJ1阳性表达率为47.3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TNM分期Ⅲ~Ⅳ期、浸润深度T3+T4、有淋巴结转移患者FOXJ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90%、26.09%和23.33%,明显低于TNM分期Ⅰ~Ⅱ期、浸润深度T1+T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FOXJ1阴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明显低于FOXJ1阳性表达患者的2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显示,FOXJ1表达、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725、2.779和2.259,P0.05)。结论 FOXJ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减弱,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患者预后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韩云雪 《大医生》2023,(10):92-94
目的 分析CD103和E-钙黏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另选80例病理结果正常结肠组织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03和E-钙黏蛋白在结肠癌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年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受试者CD10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受试者CD103阳性率为46.25%、E-钙黏蛋白阳性率51.25%,高于对照组的1.25%、2.50%(均P <0.05)。受试者的CD103、E-钙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分化、Dukes分期C+D期受试者CD103、E-钙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有淋巴结转移受试者阳性表达率高(均P <0.05)。结论 与正常结肠组织相比,E-钙黏蛋白在结肠癌组织呈低表达,CD103呈高表达;其异常表达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E2F-1在胃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8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E2E-1表达情况,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E2F-1的阳性表达率为71.25%(57/8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3.75%(P<0.05);E2F-1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位置、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E2F-1阳性表达患者2年生存率为47.37%(27/57),低于阴性表达的73.91%(17/23)(P<0.05);Cox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E2F-1阳性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2F-1是胃癌恶性行为的标志之一,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叉头蛋白F1(FOXF1)表达,以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生物学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9对乳腺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FOXF1、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和钙黏附蛋白N(N-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不同临床生物参数的乳腺癌组织中FOXF1的表达阳性率,以及FOXF1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FOXF1、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8%和33.8%,均低于癌旁组织的80.6%和79.1%,乳腺癌组织中的N-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31.6%,高于癌旁组织的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乳腺癌组织中,FOXF1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F1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72.73%)低于FOXF1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3,P=0.004)。FOXF1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63.64%)低于FOXF1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P=0.036)。结论 FOXF1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其低表达可能与肿瘤增殖、转移、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ATB1)和E-钙黏蛋白(E-ca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5例乳腺癌组织和47例癌旁组织中SATB1和E-cad的表达,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SATB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3.6%,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6%,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SATB1和E-cad的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SATB1和E-cad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SATB1和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r=-0.582,P0.05)。结论 SATB1和E-cad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的联合检测对临床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病情发生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LS1在胃癌患者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88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组织样本,包括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标本的谷氨酰胺酶1型(GLS1)、Raptor、Rictor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组织GLS1、Raptor、Rictor mRNA表达;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GLS1表达水平与胃癌病理资料的关系;对胃癌患者进行随访,分析GLS1表达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GL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7%(71/88),Raptor阳性表达率为73.9%(65/88),Rictor阳性表达率为88.6%(78/88),癌旁组织分别为38.6%(34/88)、23.9%(21/88)、46.6%(41/88),胃癌组织GLS1、Raptor、Rictor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GLS1、Raptor、Rictor 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4±0.21)、(1.73±0.32)、(1.32±0.17),均高于癌旁组织(0.65±0.09)、(0.81±0.12)、(0.75±0.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低分化肿瘤、Ⅲ~Ⅳ期、合并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者GLS1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GLS1阴性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78.1%)高于阳性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LS1表达、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LS1在胃癌组织表达显著升高,GLS1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GLS1可作为胃癌临床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53,Ki-67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TNBC和52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NTNBC)组织中p53,Ki-67及E-cadherin表达情况,观察3个指标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NBC组织中p53,Ki-67及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80.8%,26.9%;而在NTNBC组织中为44.2%,61.5%,48.1%(均P0.0 5)。在TNBC组织中,p 5 3表达阳性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均P0.0 5);Ki-67表达阳性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E-cad her in表达阳性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在TNBC患者中,p53,Ki-67及E-cadherin表达阳性者与阴性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多因素显示:淋巴结转移、p53、Ki-67及E-cadherin表达是影响TNBC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TNBC组织中,p53、Ki-67高表达,其表达阳性者预后差,E-cadherin低表达,其表达阳性者预后良好。联合检测p53、Ki-67及E-cadherin表达可为TNBC患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O2气腹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99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50例和开腹手术组49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患者结直肠癌手术组织标本中缺氧诱导因子-1α、β-链蛋白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手术标本中缺氧诱导因子-1α(72%与67%)、β-链蛋白(38%与47%)和E-钙黏蛋白(50%与49%)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β-链蛋白(68%与65%)和E-钙黏蛋白(66%与57%)在细胞膜中表达缺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2气腹不影响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β-链蛋白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及结合,可能不促进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激酶B1(LKB1)基因表达水平与胃癌生存率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46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同时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KB1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LKB1基因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LKB1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9.57%(9/46),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9.13%(41/46),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组织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其LKB1阳性表达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肿瘤大小、不同TNM分期、有无浆膜浸润患者其LKB1阳性表达率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KB1低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为43.9个月,高表达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52.6个月,LKB1低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LKB1高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KB1基因具有抑制胃癌发生发展,改善预后的重要作用,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抑癌基因LKB1在胃癌中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作用机制值得引起关注,可作为参考依据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保存的胃癌标本62例(胃癌组),选取癌旁组织(距癌边缘5cm)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胃癌前病变标本50例(癌前病变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COX-2、VEGF-C蛋白表达,分析胃癌COX-2、VEGF-C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两者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等。结果胃癌组COX-2蛋白和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08%和61.29%,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癌前病变组COX-2蛋白和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00%和28.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M分期Ⅰ~Ⅱ期、高分化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50.00%和33.33%,明显低于TNM分期Ⅲ~Ⅳ期、中低分化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TNM分期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17%和29.63%,明显低于TNM分期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COX-2蛋白表达与VEGF-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411,P0.05);COX-2(+)VEGF-C(+)组和COX-2(+)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2个月和21个月,明显低于VEGF-C(+)组和COX-2(-)VEGF-C(-)组(P0.05)。结论 COX-2、VEGF-C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有重要作用,COX-2、VEGF-C与胃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以及分化程度有关,COX-2还与患者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干细胞转录调控因子S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分别具有调节胚胎发育和促进血管及淋巴管生成作用,本次主要探讨Sox2、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病理科保存的胃癌组织标本52例,同时选取正常胃粘膜组织3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4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组织33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ox2和VEGF-C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S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7.69%,明显低于正常胃粘膜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5),而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00%,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和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组Sox2和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粘液腺癌、TNM分期Ⅲ~Ⅳ期、中低分化及有淋巴结转移患者Sox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28.57%、30.77%和48.65%,明显低于非粘液腺癌、TNM分期Ⅰ~Ⅱ期、高分化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侵及浆膜、有淋巴结转移患者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00%和89.19%,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胃癌组织Sox2蛋白表达与VEGF-C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Sox2蛋白呈低表达,而VEGF-C蛋白呈高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HER-2、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联合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联合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9例肺癌组织及48例对照组织中HER-2和E-cadherin的表达状况.结果:(1)对照组与肺癌组中HER-2和E-cadherin的总阳性率分别为0、70.8%和95.8%、49.4%,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HER-2在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组阳性率分别递增,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肺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组阳性率分别递减,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ER-2阳性表达与E-cadherin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2高表达和E-cadherin的低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恶性演进过程中起作用,联合应用HER-2和E-cadherin可以判断肺癌的转移潜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ALDH1和KiSS-1蛋白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CRC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02例CRC组织和5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ALDH1和KiSS-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中ALDH1和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96.0%;CRC组中ALDH1和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8%和38.2%,两组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H1和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CRC肿瘤组织淋巴结转移与否以及不同TNM分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ALDH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在CRC中ALDH1蛋白阳性组患者术后总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其阴性组患者,而KiSS-1蛋白阳性组患者术后总的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其阴性组患者,log-rank组间分析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LDH1和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TNM分期均是影响CRC患者术后总的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反常表达的ALDH1和KiSS-1促进CRC的浸润和转移。在CRC患者中早期联合检测ALDH1和KiSS-1蛋白的表达对预测CRC浸润、转移和预后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胃癌组织中PER1和CRY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2012年收治的106例胃癌患者,将106份癌组织标本作为研究组,106份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所有标本组织均行PER1和CRY1蛋白检测。比较两组PER1和CRY1蛋白表达水平,不同临床特征和预后患者间PER1和CRY1蛋白表达水平,并进一步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寻找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研究组中PER1蛋白和CRY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不同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的胃癌患者在PER1和CRY1蛋白表达阳性率方面存在差异(P 0. 05或P 0. 01)。PER1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 00%和68. 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264,P=0. 048);而CRY1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 31%和58.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484,P=0. 019)。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浆膜、低分化肿瘤、TNM分期Ⅲ+Ⅳ期、出现淋巴结转移、PER1阳性及CRY1阳性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PER1和CRY1蛋白均呈过高表达,且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可将PER1和CRY1蛋白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活检胃癌组织中黏蛋白3A(MUC3A)、黏蛋白13(MUC13)表达及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接受内镜活检的116例患者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组织样本中MUC3A,MUC13表达,观察二者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组织MUC3A,MUC13阳性率分别为68.97%和66.38%,高于正常组织的32.76%和7.76%(P<0.05);胃癌组织中MUC3A,MUC13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组织分化、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随访5年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MUC3A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0.50±1.95)个月,低于阴性患者的(48.67±2.51)个月(P<0.05),MUC3A阳性患者预后5年生存率为32.50%,低于阴性患者的55.56%(P<0.05);MUC13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8.52±1.92)个月,低于阴性患者的(49.06±2.71)个月(P<0.05),MUC13阳性患者预后5年生存率为30.00%,低于阴性患者的61.11%(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MUC3A,MUC13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UC3A,MUC13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密切相关,二者均有望作为判定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胃癌组织中活性氧调节因子1(Romo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7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检测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表达,比较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有淋巴转移、TNM分期为Ⅲ期、肿瘤浸润程度为T3-T4患者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肿瘤浸润程度为T1-T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或未分化患者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中或高分化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表达与淋巴转移、TNM分期及肿瘤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Romo1在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转移、TNM分期及肿瘤浸润程度呈正相关,有助于诊断胃癌及监测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癌旁组及正常胃黏膜组HER2、G-17及胃蛋白酶原C阳性表达率,并对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HER2、G-17、胃蛋白酶原C表达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癌旁组及胃癌组HER2、G-17及胃蛋白酶原C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不同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患者间HER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不同分化程度、淋巴转移、TNM分期患者间G-1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不同分化程度、淋巴转移、TNM分期患者间胃蛋白酶原C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HER2、G-17及胃蛋白酶原C阳性表达率可作为胃癌筛查指标,为胃癌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1在胃炎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集的90例胃癌组织标本(胃癌组)、90例胃炎组织标本(胃炎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的IL-1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IL-11蛋白在不同病理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表达差异。结果胃癌组织中的IL-11阳性表达率76.77%显著高于胃炎组的15.56%(P0.05);浅表性胃炎组织中的IL-11阳性表达率11.36%与萎缩性胃炎19.57%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浸润深度、不同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IL-1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学类型、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组织中的IL-11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IL-11表达增强,并且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徐金升  王悦芬  李同妙  李亚林  俞启遥  何雷  左连富 《临床荟萃》2010,25(23):2043-2046,F0003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Eph A2)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E-钙黏蛋白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癌组织68例、正常肾组织24例中EphA2、E-钙黏蛋白的表达,并采用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EphA2、MVD、E-钙黏蛋白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的相关性.结果 肾癌组织中EphA2阳性表达及MVD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均P<0.01).EphA2在肾癌组织的高分级组、高分期组、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低分级组、低分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或<0.05);MVD在肾癌组织的高分级组、高分期组、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亦显著高于低分级组、低分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均P<0.01);MVD值还与肿瘤直径有关(均P<0.01);E-钙黏蛋白在肾癌组织的高分级组、高分期组、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低分级组、低分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或<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EphA2蛋白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555,P<0.01),与E-钙黏蛋白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83,P<0.01).结论 EphA2蛋白的高表达预示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其机制可能通过影响或协同E-钙黏蛋白和微血管生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