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推进建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的共享管理机制,以涉及的政府、废弃物生产企业与资源化处理企业的利益关系与决策行为作为研究重点,构建三方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复制动力学方法研究其渐进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结合三维空间内动态相位图得到三方主体的策略空间。研究表明,该博弈模型存在不同初始状态下的4种演化稳定策略:生产企业最终的稳定策略为参与资源共享链;政府介入对产业链管理具有正面影响;政府合理采用经济手段并提高干预成功率;处理企业降低参与成本有利于促进建筑固体废弃物循环。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程中政策效力不强的问题,以演化博弈论为基础分析再生建材供需中政府的激励作用。选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中的三方利益相关者,分别构建“政府—建材厂商”“政府—建筑施工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政府、建材厂商、建设施工企业的博弈行为决策,得出实现博弈均衡过程中帕累托最优的策略。演化博弈结果显示:政府通过提高经济补贴与制裁,降低建材研发生产与使用的成本,促进建材厂商研发生产再生建材,促进建筑施工企业购买使用再生建材是稳定的演化途径。并根据演化博弈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过程发展缓慢的问题,建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下游企业演化博弈模型,基于复制动态方程和演化稳定性推导得到8种不同情况下的政府、资源化再生企业和再生产品消费者策略选择,并分析均衡点在不同演化条件下的稳定性。运用Matlab软件对符合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发展状态的稳定演化条件进行赋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补贴资源化再生企业的额度越高,资源化再生企业越倾向于扩大生产规模,再生产品消费者购买资源化再生产品的概率越大;政府补贴再生产品消费者的额度越大,资源化再生企业越倾向于扩大生产规模,再生产品消费者购买再生产品的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4.
一、建筑垃圾产业成熟模型与发展阶段 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涉及到建筑垃圾源头企业、无害化拆除分拣企业、运输企业、再生处理企业、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消费者、相关和支持性产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科研院所、社会大众等众多主体,各主体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循环发展,共同形成了一个建筑垃圾产业链,并将通过不断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经研究归纳,一个成熟期的建筑垃圾产业链模型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为定量评价建筑废弃物移动式资源化的环境影响,对深圳4个建筑废弃物资源化项目进行调查,获取移动式资源化的处理流程和能源消耗数据;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测算各项目资源化处置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各项目总体以及不同阶段和类型的环境影响,并与相关能耗限额标准进行比较,探讨各项目环境影响的差异及产生原因,由此提出减少资源化过程环境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系统性研究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间的影响关系,从政府、企业和公众三个方面识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影响因素并构建DEMATEL模型,利用SPSS软件计算出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及原因度。结果表明:市场引导、宣传教育、社会认可度、再生产品知识、政策激励的影响度较高,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认可度、市场引导、宣传教育、环保意识是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核心影响因素;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政府和公众层面的因素扮演核心角色,企业层面的因素则是关键枢纽。  相似文献   

7.
从建筑全生命周期出发,估算了建筑在施工、装修和拆除阶段的废弃物产生量及其比例,分析了各个阶段实现减量化的潜力,明确了实现零排放的关键阶段;同时,根据对有关地区工业化建筑项目实施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经验的调研情况,探讨了基于建筑工业化而实现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的主要措施,促进了建筑废弃物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确定建筑废弃物产生量是研究建筑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以山东省为例,采用建筑面积法对建筑废弃物产生量进行估算与分析,应用指数平滑预测法对未来建筑废弃物产生量进行预测,并提出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建议,以期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及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企业普遍面临着运营困难,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形势不容乐观。采用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和市场竞争主体、关联产业以及发展机遇、政府行为等六个方面梳理分析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推动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砖瓦》2018,(11)
随着国内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全产业链的角度出发,亟待建立从建筑物设计、施工直到回收应用于建筑中的整个过程中的标准体系,本文主要从国内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出发,提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涵盖建筑废弃物源头减量化标准体系、建筑废弃物处置技术标准体系、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标准体系和应用技术标准体系,以及绿色评价技术标准体系。另外,对于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和装修垃圾,也必须建立资源化利用全过程的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1.
为克服现有刚性管理的不足,进一步促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基于柔性管理视角,考虑价值观、责任感、感知价值、资源化意愿等心理因素,构建承包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行为模型。结合量表开发和问卷调查,收集承包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行为数据。通过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对 214 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价值观→感知价值→资源化意愿→资源化行为” 是一条有效促进承包商资源化行为的驱动路径。基于此,提出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柔性管理策略,以提升承包商资源化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放,选取政府,企业和业主主要建筑碳减排的利益相关者,运用博弈论构建政府,企业和业主三方动态博弈的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社会责任模型,解析了建筑物化阶段碳减排各博弈方的博弈均衡策略,然后根据动态博弈模型求出政府,企业和业主三方碳减排利益最大化的均衡解。在建筑物化阶段,应加强政府对企业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的监督作用,合理分配建筑企业建筑物化阶段碳减排社会责任,在建筑物化阶段碳减排过程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加大建筑碳减排宣传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3.
日本、德国和新加坡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水平居世界前列。通过对上述三个国家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政策工具选择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从社会、经济以及文化背景角度入手,分析其采用不同政策的深层次原因,为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管理中政策工具的合理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新型墙材行业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努力把新型墙材行业打造成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重要节点产业。通过近期深入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基本情况,查找了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推进这项工作理清了思路。一、浙江省新型墙材行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基本成效随着浙江省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简称"三改一拆")工作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乡建筑废弃物产生量日益增加,如何处置建筑废弃物成为困扰城市管理的突  相似文献   

15.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企业选址的优化,由社会、环境、经济三个方面的条件决定,必须通过基于跨学科理解的方法来整合一系列因素实施,而多标准分析的应用可以将各个方面整合成统一的评估程序。本文通过实施多标准分析方法——ELECTRE Ⅲ,科学地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系统作出合理规划,为广州市番禺区、南沙区及类似城市范围的建筑废弃物处置提供选址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无废城市”背景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提升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水平,文章以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为例进行研究,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构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系统,并确定了31个熵指标,采用Brusselator模型和熵值法对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判断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是否处于耗散结构。研究表明,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尚未达到耗散结构,并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产业发展建议,以促进系统的有序协调发展,实现耗散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17.
《四川建材》2016,(2):125-127
在了解建筑垃圾资源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从资源化程度、相应法律法规、技术水平、管理方式等几方面剖析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发展落后的原因;其次,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进行产业化构想,构建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链模型,并对产业链中的几大关键主体进行角色分析;接着从建筑垃圾产生源头、再利用生产及再生产品出售三个环节的管理论述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链的成长与发展思路,最后简要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山西建材》2014,(3):9-11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的要求,加快我国城市及产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提高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现就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回收产业发展尚处起步和探索阶段.分析建筑废弃物资源回收产业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揭示信息不对称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回收产业发展的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陈广军 《建筑知识》2013,(11):45-45,53
分析推进建筑业信息化引入博弈模型的必要性。在分析建筑业信息化中政府和建筑企业的行动策略和博弈顺序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建筑业信息化的相关主体——政府和建筑企业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对建筑企业的监督和干预程度与建筑业信息化推进的阶段、建筑企业投入成本以及其主动性等紧密相关;随着建筑业信息化的推进,建筑企业投入成本的逐渐减少,政府应当减少监督与干预,而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建筑企业的自我调节,从而更加高效地推进建筑业信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