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氯化法制备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氯化法是制备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重要方法。本文主要评述TiCl4氧化反应器中TiO2粒子的形成过程以及反应器结构,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反应物预热,反应物浓度和添加剂等因素对粒子粒度及其分布,晶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吸附反应器动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李成岳 《化工学报》1992,43(6):645-651
针对反应速率方程为γ_A=k_1c_A~m-k_2c_B~n的非瞬时可逆均相反应A(?)vB、液相反应或浓度很稀的气相反应和反应物A或产物B瞬时非线性Langmuir吸附的情况,研究了反应和吸附相结合的吸附反应器之动态特性.建立了平推流固定床吸附反应器的动态模型,通过数值解法获得了反应物阶跃和方波输入时,吸附反应器出口的动态响应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反应器无需附加净化步骤就能获得高纯度的产物;吸附反应物时,反应转化率降低,吸附产物时,反应转化率提高.并讨论了吸附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常数对吸附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建宇 《化学工程师》1998,(4):27-29,45
1前言有机化学均相液-液反应通常是在釜式反应器中进行,如果反应物或产物为热敏性物料,且要求反应温度高于其耐热极限值,由于釜式反应器传热效率差,反应时间长,必然造成反应物或产物一定程度的热分解,降低了反应的收率。我们在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过程中遇到如下的有...  相似文献   

4.
胡生泳 《广东化工》2005,32(4):26-27
从物料的混合和混合水平的概念分析人手,探讨了反应物的混合水平对在不同反应器中物料反应速率的影响,推导得出不同型式反应器中在物料不同混合水平条件下的设计方程。  相似文献   

5.
CVD反应器中成膜与成核竞争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黎明  李春忠 《化学世界》1993,34(8):387-390
利用管式热化学气相淀积反应器,研究了化学气相淀积过程中成核与成膜的竞争机制。结果表明,增加反应器操作压力、提高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有利于粒子的生成而不利于薄膜淀积。在反应器中,淀积薄膜的表面形态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得出了连串反应收率最佳工艺条件方程式;阐明了未反应物的回收率对最佳转化率的重要影响,指出了化学上的最佳点只是工程收率上最佳点的一个特例,工程上全混流反应器和活塞流反应器总收率的差别并不象文献上指出的那么严重,两者的差别,随未反应物日收率的提高而减小,化学上的最佳点和收率上的最佳点是设计开发中最佳点的上下限。  相似文献   

7.
陈秋实  郑辰  张敏弟 《化工进展》2022,41(Z1):29-35
基于微通道反应器内氯磷酸单丁酯(MCP)与正丁醇(n-BuOH)酯化反应的实验结果,确定了有限速率(finite-rate)模型所需的反应动力学参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进而通过此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微通道几何尺寸及反应物进口流速对整个反应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停留时间的前提下,管径减小使反应器出口位置的转化率升高,最高可达73%,并且反应器内物质分布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得到提升;在物料进口流速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反应器管长增加,出口位置反应物转化率有所提高,最高可达64%,但在实验条件的停留时间下,出口位置反应物转化率并没有达到峰值,峰值所在位置与出口位置相距约0.89m,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减小反应物进口流速会提高反应物的轴向转化率,但同时也会降低产品的质量流率。  相似文献   

8.
在多级串联全混流反应器中针对二级不可逆反应,推导出第N级串级反应器的出口浓度表达式.为与平推流反应器进行比较,引人反应器的相对效率,在平推流反应器中一定的转化率条件下,考察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物初始摩尔比大于1的情况下对串联级数的影响.通过实例计算,得出随着相对效率的增大,串联反应器级数随之增大.而当串联级数达到5时,相...  相似文献   

9.
在Twente工业大学的高压实验室开发出一种制合成氨或甲醇的新方法。反应物可在反应器中全部转化,从而避免了耗资极大的循环过程。无循环的完全转化可通过下述两种可逆过程联合在一起来实现:即化学反应和反应产物选择性地吸附在连续流动的固体物上。若进入反应器是一种无惰性气体,符合化学计量比的反应混合物,则反应器的气体出口可关闭起来。若反应器进口处有一种反应物过剩或有惰性气体,则它们可从顶部离开反应器。这样的工艺过程已在新型气-固-固喷洒流动式反应器中得已实现,在反应器中粒状的吸附剂以喷洒形式流过反应触媒的固床。本文介绍使用这种反应器合成甲醇,讨论实验室高压反应和测量结果、与鲁奇公司现代低压法相比较,可望明显节省生产成本,应建立中试装置以详细说明和评价这种新方法。该方法由Royal荷兰壳牌公司申报了专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卧式二氧化氮气相反应器的工艺参数与工作条件的分析,对于设计压力为1.6MPa的气相反应器来说,在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以外,还得确保其反应物停留时间的准确性。对于复合材料的制作的卧式搅拌气相反应器,分析其工况及介质特性,在满足工艺过程的基础上,为设备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顺丁烯二酸酐(MA)为原料,乙酸乙酯作溶剂,在连续流光反应器中紫外光照射下连续高效地制备了环丁烷四羧酸二酐(CBDA)。考察了溶液在管路中的停留时间、管路尺寸、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等对产品收率及单位时间产品产量的影响,对比了连续流光反应器和间歇光反应器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停留时间长、管路内径小、浓度低的反应物溶液对提高产品的收率有利。当停留时间为80 min、管路内径为2.00 mm、反应温度为5℃、反应物质量浓度为0.15g/m L时,产品的收率为51.57%,单位时间产量4.64g/h。与间歇光反应器工艺相比,连续流光反应器具有光子利用率高、光传播过程光子损失量小、光量子通量密度高、照射面积更加充足均匀、比表面积较大、混合效率高、传热快等优点,产品的收率可提高33%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工业生产中,有时为了控制反应物的合适浓度并使物料在反应器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和具有一定的线速度,以便于控制温度,反应率和收率。常常采用循环反应器。其物料流动情况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用α-萘酚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在稀水溶液中的偶合反应作为工作反应物系,在间歇釜式搅拌反应器中实验,以检验双球混和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双球模型是一个较合理的混和模型,且优于Rys等人提出的模型.实验还表明,上述工作反应物系结合双球模型能度量快速微观混和生成微团的平均尺度,为进一步开展液相快速复杂反应的反应器的模拟放大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催化裂解反应中传统型的固定流化床小试反应器的缺点,提出改善固定流化床小试反应器的设计方案,即改变进料方式为反应器底部进料,使用三段可控加热夹套对反应器进行加热,反应器底部采用进料气体分布板。改进后的设计克服了由于反应温度高而造成反应物在反应器中结焦的问题,消除了反应器内温度分布不均匀。应用实验表明,将该反应器应用于以石脑油为原料催化裂解制备乙烯和丙烯的小试反应,操作效果良好,并具有较宽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在邻二甲苯催化氧化反应过程研究中,观察到在一定反应物浓度范围内反应级数为负值;也观察到反应器热点温度随入口浓度的提高呈现突跃现象。进一步发现了反应器的热点温度随熔盐温度的变化形成迟后迥区,说明在非等温非绝热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中存在着多态现象。反应动力学对反应器操作的多态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化工设计通讯》2016,(10):69-70
对微通道反应器中偶氮染料连续化制备技术进行研究,以C.I.酸性红54为模型底物,考察微通道反应器中反应物流速、停留时间、管道内径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得较优工艺条件为:重氮组分、偶合组分的摩尔比为1∶1,反应物流速ν=0.18m/s,停留时间τ=11.11s,管道内径D=1.0mm,室温下进行(20℃),产率为96.80%。以C.I.酸性红54较优工艺条件为基础,固定反应物流速ν=0.18m/s,管道内径D=1.0mm,对不同色系的酸性偶氮染料和活性偶氮染料在微通道反应器中的反应情况进行初步研究,产率均大于80%。该工艺具有连续化、高效、条件温和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广泛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对微通道反应器中偶氮染料连续化制备技术进行研究,以C.I.酸性红54为模型底物,考察微通道反应器中反应物流速、停留时间、管道内径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得较优工艺条件为:重氮组份、偶合组份的摩尔比为1∶1,反应物流速ν=0.18 m/s,停留时间τ=11.11 s,管道内径D=1.0 mm,室温下进行(20℃),产率为96.80%。以C.I.酸性红54较优工艺条件为基础,固定反应物流速ν=0.18 m/s,管道内径D=1.0mm,对不同色系的酸性偶氮染料和活性偶氮染料在微通道反应器中的反应情况进行初步研究,产率均大于80%。该工艺具有连续化、高效、条件温和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广泛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对微通道反应器中偶氮染料连续化制备技术进行研究,以C.I.酸性红54为模型底物,考察微通道反应器中反应物流速、停留时间、管道内径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得较优工艺条件为:重氮组份、偶合组份的摩尔比为1∶1,反应物流速ν=0.18 m/s,停留时间τ=11.11 s,管道内径D=1.0 mm,室温下进行(20℃),产率为96.80%。以C.I.酸性红54较优工艺条件为基础,固定反应物流速ν=0.18 m/s,管道内径D=1.0mm,对不同色系的酸性偶氮染料和活性偶氮染料在微通道反应器中的反应情况进行初步研究,产率均大于80%。该工艺具有连续化、高效、条件温和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广泛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王彦谦  王远洋 《化工进展》2021,40(Z2):185-191
目前费托合成常用的固定床、浆态床和流化床三种反应器存在不同程度的传质和传热问题,同时反应物/产物与催化剂难以分离,而微反应器因其可在接近等温和很小压降条件下进行反应,从而有望改善费托合成的反应性能,提高所用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微反应器的结构和特性,然后从催化剂种类及其在微反应器中颗粒装填式和器壁涂覆式两种形式简述了微反应器中费托合成的实验研究,并从计算流体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等方面简述了微反应器中费托合成的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20.
以BaCl_2和Na_2SO_4为原料,采用微通道反应器制备得到立方形纳米BaSO_4颗粒,并通过SEM、XRD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反应方式及微通道反应器结构、反应物体积流量、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体积流量比对纳米BaSO_4颗粒大小和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5℃下,体积流量为2.5 ml/min,反应物浓度为0.1 mol/L,体积流量比为5是应用于淀粉酶医用干片多功能层的纳米BaSO_4颗粒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与直接沉淀法相比,微通道反应器内制备出的纳米BaSO_4颗粒形貌规整,最终得到产物粒径为25~55 nm。将所制备的BaSO_4多功能层应用到淀粉酶医用干片中,颜色梯度明显,经反射光密度仪检测,信号值依次减小,且信号值变化曲线重复性、稳定性较好,说明制备的BaSO_4颗粒可应用于淀粉酶体外诊断试剂中多功能层上。关键词:微反应器;合成;纳米粒子;医用干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