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Q235钢表面涂覆的环氧富锌底漆,水性聚氨酯中间漆,银灰环氧磁漆构成的环氧复合涂层为对象,研究变电站环境中涂层自然暴露18个月后的腐蚀行为,并将其与用5%NaCl溶液浸泡250天处理的涂层的腐蚀行为做对比。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环氧复合涂层试样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评价环氧复合涂层的耐候性与耐盐性,并通过FT-IR表征涂层浸泡和自然暴露过程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环氧复合涂层试样在5%NaCl溶液中浸泡250d后,涂层阻抗从3.967×10~9Ω·cm2降至9.780×10~2Ω·cm~2,其失效机制为腐蚀介质通过涂层微孔逐渐渗入涂层中形成微观电通路,导致涂层孔隙率逐渐增大,基底材料腐蚀加速;自然暴露试验18个月的试样,其涂层阻抗为2.708×10~6Ω·cm~2,防护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辊涂和热固化技术在低碳钢表面制备硅烷改性主链型聚苯并噁嗪涂层,该涂层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疏水性。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研究了硅烷改性对主链型聚苯并噁嗪涂层防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的引入能够提高主链型聚苯并噁嗪涂层的防腐蚀性能;当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苯并噁嗪前驱体的质量比为40∶100时,所制备的涂层防腐蚀性能最优,涂层在0.01 Hz处的阻抗值达到6.29×10~8Ω·cm~2,相比空白低碳钢片提高了5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3.
通过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经不同表面处理的纯铝在90 ℃下,3.5%氯化钠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及特点.结果表明,经阳极氧化法处理后的纯铝的耐蚀性远优于未经任何处理的样品;对于经过阳极氧化处理的样品,沸水封孔的试样耐蚀性明显优于未封孔的试样;在相同处理时间,不同电流密度下,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样品点蚀电位不断增加,试样的抗点蚀能力增强;在相同电流密度,不同处理时间下,试样的点蚀电位随时间的增加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表明点蚀容易发生.最终得到,在阳极氧化电流密度为2 A/dm2,时间为10 min的条件下,试样表面处理工艺最佳.  相似文献   

4.
对碳钢表面分别进行硅烷和磷化处理,然后用环氧树脂胶粘剂粘接. 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的胶接接头力学性能,分析了金属表面处理方法对胶粘剂/金属界面疲劳性能的影响. 在胶接接头施加疲劳载荷,测量了胶接接头疲劳前后的强度-位移曲线. 对比疲劳前后界面剪切强度的变化,采用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界面裂纹扩展过程. 结果表明:表面经硅烷处理后,界面粘接强度最大,耐疲劳性能最好. 胶接接头的失效通常在界面发生,能量可以通过裂尖扩展释放,也可以通过粘接层的塑性变形释放.  相似文献   

5.
在汽车用钢表面制备了热浸镀铝—阳极氧化—硅烷封孔保护层,研究了硅烷化处理时间对保护层表面形貌、截面形貌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汽车用钢经过阳极氧化处理后膜层中存在尺寸不等的显微孔洞,而硅烷化处理有封孔作用,在硅烷处理时间为5 min时,阳极氧化膜表面基本看不到显微孔洞的存在;当硅烷化处理时间分别为1、3、5、7 min时,硅烷膜层厚度分别为3.2、7.7、10.8、14.9μm。相较于未硅烷化处理膜层,硅烷化处理后膜层的电荷转移电阻和阻抗层电阻都明显增大。极化曲线测试结果与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相吻合,即硅烷化处理时间为5 min时膜层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6.
硬质合金工具金刚石涂层渗硼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体粉末渗硼工艺,研究了YG6硬质合金刀片表面渗硼预处理对金刚石涂层的着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YG6硬质合金刀片通过粉末固体渗硼,表面生成具有较好高温稳定性的、以CoB为主的渗民支,克服了金刚石沉积中基底表面的钴的不利影响,使得经渗硼处理的YG6刀片试样金刚石涂层附着力优于浸预处理试样。  相似文献   

7.
镁合金微弧氧化-涂装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镁合金/微弧氧化膜/有机涂层的镁合金防护体系.在以硅酸钠为主的复合溶液中,利用双向对称脉冲电压在阴、阳极镁合金表面同时微弧电沉积陶瓷膜.利用盐雾实验比较了以镁合金微弧氧化膜为基底并涂覆环氧底漆和聚胺脂丙烯酸面漆的试样与镁合金/微弧氧化膜/有机硅、镁合金/微弧氧化膜/溶胶凝胶涂装试样的耐蚀性,并利用盐雾实验与交流阻抗谱相结合跟踪对比分析了镁合金/有机涂层、镁合金/铬酸盐转化膜/有机涂层、镁合金/微弧氧化膜/有机涂层的屏蔽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有机硅和有机涂层对微弧氧化膜进行涂装的方法均可进一步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其中镁合金/微弧氧化膜/有机涂层试样可承受480h以上的中性盐雾实验,且其介质屏蔽性能优于镁合金/有机涂层和传统的镁合金/铬酸盐转化膜/有机涂层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最常用的EIS(电化学阻抗)测试用电解槽由有机玻璃制成,管中盛有电解液,并装有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有机玻璃管的固定可采用两种方式:(1)A装置将有机玻璃管用粘结剂粘在涂层/金属试样上;(2)在B装置中,将有机玻璃管用螺杆固定在两块有机玻璃板中间.本文研究了在两种实验装置下环氧涂层以及环氧富锌涂层的电化学阻抗谱特征,结果...  相似文献   

9.
表面处理对铝基复合材料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氯化铈表面化学处理对于SiCp/2024Al铝基复合材料在含氯离子介质听 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铈表面化学处理使记叙昨合材料的点蚀电位发生显著正常,处理后点蚀电位与自腐蚀电位之差也显著增大,而随着铝茇复合材料中SiCp的体积分数的增加,表面处理的效果显著下降,交流阻抗谱和电流-时间谱测试表明,经过氯化铈化学处理的铝基复合材料相比未处理前在0.1moLNaCl溶液中浸泡不易出现局部破坏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在模拟体液环境中,研究钽(Ta)涂层对Ti-6Al-4V合金抗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 对Ti-6Al-4V合金试样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其表面形成一层500μm厚的钽涂层。通过模拟体液环境下电化学测量法对比涂层前后的试样抗腐蚀性能的强弱。结果 塔菲尔极化曲线图形显示,Ti-6Al-4V合金经钽涂层处理后表现出阳极和阴极极化曲线低平,自腐蚀电位向正方向移动,钝化区间变长,而维钝电流降低。结论 Ti-6Al-4V合金表面涂覆钽涂层的表面改性处理能有效提高基体金属的抗腐蚀性能,为解决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及Ti-6Al-4V合金关节假体的优化提供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碳钢表面制备一层薄而致密的磷化膜,然后采用逐层自组装方法在碳钢表面交替生成了硅酸钠无机膜和硅氧烷有机膜。研究其组装过程并对自组装膜的防腐蚀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磷化处理能提高自组装膜在碳钢表面的稳定性,有机无机杂化薄膜对碳钢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金属表面进行了磷化处理,测试了胶粘剂/金属界面的力学性能.着重分析了疲劳载荷对表面处理后胶接接头粘接性能的影响,并用显微红外光谱分析了疲劳前、后界面处化学键合的变化.结果表明金属表面经磷化处理后耐疲劳破坏的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麻纤维热处理、碱处理、硅烷偶联剂处理和异氰酸酯处理进行表面改性,并对改性黄麻纤维布进行热压工艺处理,最后采用VARTM成型工艺制备黄麻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热处理和碱处理的黄麻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未得到明显改善,而通过硅烷偶联剂和异氰酸酯处理的黄麻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将硅烷偶联剂和异氰酸酯处理的黄麻纤维布通过热压处理不仅可以增加复合材料中黄麻纤维体积含量,而且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表明,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的黄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模量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18.6%,71.4%和50.2%.经异氰酸酯处理的黄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模量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16.3%,34.0%和50.3%.  相似文献   

14.
SiO2/EPDM复合材料微观形态与动态力学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MTA方法研究了分散剂、硅烷偶联剂以及二者并用对二氧化硅增强乙丙橡胶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橡胶加工分析仪测试了填料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和填料在基体中形成的填料网络结构,利用结合胶测试研究了复合材料中填料橡胶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按照空白样和采用分散剂、硅烷偶联剂、分散剂+硅烷偶联剂对SiO2进行表面处理,填料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程度提高,填料填料的相互作用逐渐弱化,填料网络结构逐渐减弱,橡胶复合材料在低应变下的储能模量逐渐降低,抗滚动阻力性能逐渐提高。同时,结合胶含量逐渐提高,玻璃化转变峰逐渐变宽,复合材料的抗湿滑性能逐步提高分散剂与硅烷偶联剂并用改性二氧化硅对橡胶复合材料性能提高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硅烷与钢之间的作用机理、钢表面硅烷处理层的形成过程以及硅烷处理层与环氧树脂涂层之间的结合.研究了硅烷处理工艺参数对环氧树脂/钢界面粘接强度以及硅烷处理层防腐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内在规律,探讨了粘结性能与防腐性能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将自行合成的对甲基苯磺酸掺杂聚苯胺/聚乙烯醇防腐涂料在碳钢基体上进行涂层,采用开路电位法对涂层厚度、涂刷方式和腐蚀介质等因素的对涂料防腐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聚苯胺涂层厚度为0.75mm,以聚苯胺/聚乙烯醇复合涂料作为底漆,再涂刷一层环氧树脂作为面漆,涂层的防腐效果最好.在不同的腐蚀介质中研究PAN复合涂料防腐性能,结果表明聚苯胺的防腐性能在碱性介质中比在酸性介质中更好.  相似文献   

17.
磷化技术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综述了磷化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Q235钢黑膜磷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钢铁黑膜磷化的需求,采用预发黑处理、再磷化技术,研究了常温下Q235钢的黑膜磷化规律,重点讨论了黑膜磷化的几种主要影响因素,如主盐性质、磷化液pH值、磷化次数、辅助成膜剂等因素对Q235钢黑膜磷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主盐性质不同磷化膜黑度不同,pH=3时得到的黑色磷化膜最好,另外,先黑化后磷化工艺可以得到满意的黑色磷化膜,辅助成膜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NaDBS)、平平加(AES)等不利于Q235钢的黑膜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