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病(CH)患者的肱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方法 采用超声显像法对44例 EH患者和22例正常组肱动脉测定,静息状态下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反应性充血时的内径及血流速度,和舌下含服0.3mg硝酸甘油后5min测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结果 EH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反应性充血时的肱动脉血流速度EH组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服药后诱发血管扩张内径百分变化率EH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H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硝酸甘油诱发的扩血管反应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背景:以往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评估采用冠状动脉内直接输注乙酰胆碱和数字性血管造影的方法,但这种有刨性检查限制了对疾病早期发生、发展及临床干预治疗后的动态观察。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评估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并与健康者进行对照。设计:病例-对照。单位:一所市级医院超声科和心内科。对象:选择2001-05/2002-03信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36-75岁。根据患者血脂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高胆固醇血症组20例,高三酰甘油血症组2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组2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20人为正常对照组,男12人,女8人。所有纳人对象均知情同意。方法: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变化测量采用使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系统。患者休息至少10min后测量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及基础血流量。然后用袖套式充气带在肘关节以下加压300mmHg,持续四五分钟,突然放气,测量放气后15s时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及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再休息至少15min,待血管完全恢复正常后,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400μg,三四分钟后,再次测量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然后计算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215;100%;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215;100%。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增长百分率=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基础血流量&;#215;100%;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增长百分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基础血流量&;#215;100%。主要观察指标:应用高分辨率超声仪器观察3组高脂血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体检者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高脂血症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2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高胆固醇血症组、高三酰甘油血症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组患者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7&;#177;3.2)%,(5.4&;#177;3.0)%,(3.8&;#177;2.4)%,(11.3&;#177;3.1)%,P〈0.05],其中以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降低最明显。而3个患者组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增长百分率,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受损,高分辨率超声能准确可靠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7.5MHz高频探头检测25例稳定型心绞痛。23例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病人和22例健康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EID)。结果:冠心病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舒张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组(P<0.00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三组间肱动脉内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失调,且与病情有关,应用高频超声可评价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对其病情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eTRACKING技术在FMD模式下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eTRACKING技术在FMD模式下实时监测肱动脉血管内径,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和管径达峰时间并与应用高频超声连续多次测量反应性充血后的上述指标相比较,分析本法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可行性,比较其精确性。方法将60例正常人分为eTRACKING组和对照组,各30例。eTRACKING组应用eTRACKING技术在FMD模式下实时跟踪肱动脉血管内径,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和管径达峰时间。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连续多次手工测量反应性充血后的肱动脉内径及达峰时间。观察两组加压前和反应性充血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及达峰时间。结果eTRACKING组和对照组反应性充血后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分别为12.42±1.82%和12.24±1.66%,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达峰时间分别为74.14±11.96秒和64.07±12.36秒,eTRACKING组的达峰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TRACKING技术显著提高了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精确度,并能实时检测血管内径变化,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超声检测首次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中的价值。方法用多普勒超声对97例高血压病合并首次脑梗死患者(高血压病组)及46例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对照组)检查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测定两组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合并首次脑梗死患者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首次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超声检查对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检测糖耐量低减(IGT)和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患者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并探讨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经临床诊断为IGT,IFG的患者各20例,同时选择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采用高频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结果IGT及IFG患者空腹血糖,TC,TG,LDL—C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在各组问无显著差异性(P〉0.05)。糖尿病前期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血糖、TG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结论糖尿病前期患者存在着血糖、血脂异常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且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血糖、TG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高频超声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的百分变化率评价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研究对象包括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依病程分为SLE1组、SLE2组)和18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并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内径百分变化率及二者之比。结果SLE1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LE2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SLE2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显著低于SLE1组(P<0.05)。SLE2组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LE1组EDV/EI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SLE2组内皮依赖性舒张(EDV)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EIV)之比(EDV/EI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SLE2组EDV/EIV显著低于SLE1组(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减低,EIV功能亦会发生改变。EDV与EIV之比(EDV/EIV)比单纯的用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更能反映其内皮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廖土才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8):1333-133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在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中对肱动脉充血后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扩心病患者予不同剂量培哚普利治疗和20例健康成人应用高分辨超声分别测定治疗前后反应性充血后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的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结果】扩心病组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2.32±2.10%)显著低于对照组(7.87±4.15)%(P<0.0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剂量培哚普利治疗后,扩心病组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增加(P<0.01,P<0.05)。【结论】扩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减低。培哚普利能改善扩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且较大剂量组改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长期吸烟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多普勒超声检测长期吸烟者的肱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方法采用超声显像法对29例长期吸烟者和22例正常对照组作肱动脉测定基础状态下血管内径、反应性充血时的内径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内径。结果长期吸烟者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服药后诱发血管扩张内径变化百分率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长期吸烟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硝酸甘油诱发的扩血管反应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无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危险因素的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的百分变化率,以评价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超声测量22例ED患者(ED组)和1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 ED组与对照组肱动脉基础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D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低于对照组[(4.6±2.0)%vs.(11.1±3.3)%,P﹤0.01],两组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9±9.0)%vs.(28.2±8.1)%,P=0.27]。结论无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危险因素的ED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减低;超声检测E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能及早发现临床潜在的、无症状的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分辨力超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的百分变化率评价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并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2±4.7)%]明显低于正常人[(11.4±3.7)%,P<0.001],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7.4±8.1)%]和健康对照者[(28.3±8.4)%,P=0.32]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超声测量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的肱动脉充血后反应性扩张血管内径变化(DTRH)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变化(DTNG),多普勒组织显像技术检测其二尖瓣环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及两者之间的比值(Ea/Aa)。据二尖瓣环舒张期峰值速度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室舒张功能正常(高血压Ea/Aa〉1组)23例,左室舒张功能异常(高血压Ea/Aa〈1组)27例。结果两组高血压病患者嘲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Ea/Aa〈1组患者DTRH低于Ea/Aa〉1组(P〈0.01)。DTNG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患者DTRH与Ea/Aa和Ea呈正相关(r=0.70,P〈0.01和r=0.38,P=0.01),与Aa呈负相关(r=-0.30,P=0.04)。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患者DTRH与Ea/Aa、年龄、收缩压有关联(r′=0.63,P〈0.01;r′=-0.21,P=0.04;r′=-0.21,P=0.04)。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变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左室舒张功能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基础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和评估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测定16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颈动脉、髂动脉、股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前后内径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IMT较正常对照组增厚(P<0.05);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13.11±6.02)%比正常对照组(16.91±5.97)%明显减弱(P<0.01)。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16.05±6.98)%与正常对照组(18.12±6.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可较早发现糖尿病患者IMT和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情况,对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超声检测初诊中老年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状况。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3年12月~2014年9月之间我院收治的44例初诊中老年ED患者,设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测两组受检者在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计算3种状态下2组患者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率。 结果 两组受检者的肱动脉基础内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受检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再次进行诱发,结果显示2组受检者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初诊中老年ED患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显著降低,采用超声检测能够有效确定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尽早发现无症状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力超声评价川崎病后肱动脉内皮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分析川崎病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明确川崎病急性期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是否对晚期内皮功能异常有作用。方法 :评价 3 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及 17例健康对照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结果 :反应性充血所致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在川崎病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 0 0 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所诱导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49)。反应性充血诱导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在接受和未行丙种球蛋白治疗者无显著性差异 (P=0 .3 3 )。结论 :反应性充血诱导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在有川崎病病史者较健康儿童减低 ,提示川崎病后存在周围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川崎病急性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早期治疗不能干预周围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分别探测肾移植术后应用环孢素A抗排异、肾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FK-506)抗排异及正常对照3组患者静息条件下、反应性充血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及内径变化,从而判断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反应性充血后,肾移植术后患者肱动脉内径舒张的绝对值及相对值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含服硝酸甘油后3组患者肱动脉内径的舒张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应用环孢素A抗排异与应用FK-506抗排异组在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的绝对值与相对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17.
早期高血压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46例原发性早期高血压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者充血性反应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和峰值流速变化。结果:早期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充血性反应后内径和峰值流速的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变化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别。结论:早期高血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并可以被高分辨率超声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