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蝮蛇毒纤溶组分Ⅱ水争纤维蛋白质的作用方式以及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检测纤溶组分Ⅱ水解纤维蛋白质的作用方式,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纤溶组分Ⅱ能快速水解纤维蛋白原的Aα-链和Bβ-链,对γ-链无影响,50mg/LPRP、25dmg/LPRP和12.5mg/LPRP3个不同剂理的纤溶组分Ⅱ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蝮蛇毒纤溶组分Ⅱ是一种α-纤维蛋白(原)酶,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尖吻蝮蛇毒降压组分是从尖吻唤蛇毒中分离出来的具有扩张微小血管、降低血压作用的组分[1]。为了探讨其降压作用的机制,我们采用比浊法和Fura-2荧光测定法,探讨了其对人和兔血小板聚集及人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材料降压组分(depressorcompoment,DPC)由本所提供;ADP、N,N一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HEPES)、刚跌美辛、前列腺素E;(PGE;)、Fura-2/AM、血小板活化因子(PAF)、钙离子载体人。ls,为Sigma公司产品;EG-TA为Fluka公司产品;TritonX-100为Room-Mass公司产品。2血小板聚集试验…  相似文献   

3.
4.
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作用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PAgVR)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比浊法研究了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对洗涤人血小板的激活作用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PAgVR臻血反订作用有赖于外源性Ca^2+的存在,PAgVR的作用可被EDTA-Na2完全抑制而不受素及抗凝血酶Ⅲ的影响。此外,磷酸川芎嗪(tetramethyl pyrazine,TP)能显著抑制PAgVR的作用,但阿司匹林(治疗量)及二磷酸腺苷清除剂磷酸肌酸/  相似文献   

5.
本语文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概述了近年来对蛇毒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去整合素分子)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蛇毒通过作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理,为蛇毒作为新一代抗血栓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PAgVR)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比浊法研究了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对洗涤人血小板的激活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PAgVR致血小板聚集作用有赖于外源性Ca2+的存在。PAgVR的作用可被EDTA-Na2完全抑制而不受肝素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此外,磷酸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P)能显著抑制PAgVR的作用,但阿司匹林(治疗量)及二磷酸腺苷清除剂磷酸肌酸/磷酸肌酸激酶(CP/CPK)则不能抑制其作用。结论PAgVR致血小板聚集作用不是通过前列腺素环内过氧化物——TXA2途径,也不依赖于血小板内源性ADP的释放,而是与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efactor,PAF)有着某种共同途径  相似文献   

7.
乔蕊  王京  李蕾  张捷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11):1260-1265
目的研究全血电阻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程度对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比较全血电阻法和经典的血浆光学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程度的重复性。采用全血电阻法,分别以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和胶原为诱导剂,检测30名健康志愿者和60例服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程度。采用Kappa分析比较全血电阻法和经典的血浆光学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程度的一致性。结果全血电阻法的平均CV值为4.8%,优于血浆光学法(CV值为7.7%)。采用全血电阻法,分别以ADP、花生四烯酸和胶原为诱导剂,健康志愿者的平均聚集程度分别为(9.6±3.4)Ω、(10.4±2.8)Ω和(13.5±2.2)Ω。服用阿司匹林(100mg/d)的患者,以花生四烯酸为诱导剂,95%的患者血小板聚集程度为0Ω。服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程度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ADP为诱导剂,t=2.391,P〈0.05;花生四烯酸为诱导剂,t=4.057,P〈0.01;胶原为诱导剂t=2.047,P〈0.05)。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种抑制剂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程度显著低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t=3.646,P〈0.01)。另外,以花生四烯酸为诱导剂,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开始时间,有比健康志愿者延长的特点。经Kappa分析,表明全血电阻法和经典的血浆光学法两种方法检测患者对阿司匹林(Kappa=1)和氯吡格雷(Kappa=0.67)两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的效果的一致性良好。结论采用全血电阻法和多种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能力对帮助临床判断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辅助个体化用药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从TMV提取的有效成份制成的PAgVR,诱导30名正常人及162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并与ADP诱导剂作为对照比较。结果显示:该蛇毒试剂诱导血小板聚集与ADP相似,量效关系十分明显,其诱聚的波型以双相聚集波为主。实验中观察到:高凝状态,PAgVR诱导的聚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同ADP诱聚的效应基本一致。低凝状态,其诱导的聚集率虽有下降,与正常比较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其抗血小板活性与时间的关系。【方法】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30例,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先给氯吡格雷300mg负荷量,后给予75mg维持量,用光集合度计检测,不同浓度ADP和胶原诱导血小板凝集时,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活性。同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结果】全部患者均在术后2~4h拔出鞘管,无穿刺部位显著血肿形成者。【结论】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增加300mg氯吡格雷负荷量,随后75mg维持量的治疗,在摄入氯吡格雷后48h,其抗血小板活性达到峰值,且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观察影响比浊法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因素.方法 选择30例健康对照组和204例病例组,观察不同的血小板计数及诱导剂浓度对糖尿病患者餐前与餐后、采血后的检测时间、诱导剂的种类互补等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随着血小板计数的减少或增加,血小板聚集率相应的减少或增加;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花生四烯酸(AA)浓度增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增大,相应的阿司匹林抵抗(AR)或氯吡格雷抵抗(CR)的检出率增高;服用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糖尿病患者对以ADP、COL、AA为诱导剂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率,其影响不同;未空腹及检测时间超过3 h重复性较差;服药2周后,COL、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不明的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6个月后易重新出现CR.结论 血小板计数、诱导剂浓度、糖尿病疾病、空腹状态、检测时间与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相关,以ADP、COL、AA作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较单一的ADP更全面、准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浙江蝮蛇毒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测IC50值及细胞毒作用,Hoeche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检测凋亡峰和细胞周期,同时FCM及Westernblot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结果浙江蝮蛇毒能抑制细胞生长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并能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Bcl2蛋白表达下降。结论浙江蝮蛇毒能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此作用与Bcl2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尖吻蝮蛇类凝血酶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蛇毒类凝血酶基因,本研究根据不同蛇毒类凝血酶cDNA5’和3’保守性序列设计了引物;通过RT—PCR从尖吻蝮蛇毒腺总RNA中扩增到1个808bp特异性片段,将该cDNA重组到pMD18-T载体中,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特异性片段中有一个783bp的开放阅读框架.其编码蛋白质序列与蛇的类凝血酶序列有98.5%的同源性,也具有蛇毒类凝血酶的典型特征。结论:本实验获得了一个新的尖吻蝮蛇类凝血酶基因。  相似文献   

13.
不同血小板激活剂在薄片法聚集实验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研究的目的是筛选和评价可用于薄片法血小板聚集试验的血小板激活剂。应用下列方法进行实验 :①测定常用血小板激活剂 ,包括ADP、胶原、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和瑞斯托霉素及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溶液 (c PG)在塑料薄片上诱导 15名健康献血者血小板聚集强度和时间 ;②测定添加血小板抑制剂PGI2 、cAMP或EDTA前后常用血小板激活剂及c PG在诱导 15名健康献血者血小板聚集时间 ;③测定不同浓度肝素对c PG诱导的 15名健康献血者小板聚集时间的影响 ;④检测c PG诱导健康献血者不同浓度血小板的聚集强度和时间 ;⑤检测c PG诱导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血小板聚集时间。结果表明 :①在塑料薄片上c PG诱导血小板的聚集强度最强 ,肉眼清晰可见 ,需要时间较短 ;②瑞斯托霉素、花生四烯酸和c PG均可检测出抑制剂PGI2 和cAMP对血小板的抑制 ,其中c PG检测能力相对最强 ;③ 0 .5 - 3U ml肝素对c P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时间无明显影响 ;④健康献血者血小板稀释至 30× 10 9 L仍可被c PG诱导出明显的肉眼可见的聚集 ;⑤c PG诱导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血小板聚集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与常用血小板激活剂比较 ,c PG应用于薄片法血小板聚集试验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从国产蝮蛇毒中分离纯化人血浆蛋白C激活物(PCA)的方法及其用于蛋白C的鉴定。方法以国产蝮蛇毒为原料,通过溶解、离心、透析,利用Q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 G75凝胶过滤法分离纯化PCA组份。通过SDS-PAGE观察PCA组份的分子量,用发色底物法和凝固法分别测定活化PC(APC)的酰胺酶活性和抗凝活性。结果经两步层析,从蝮蛇粗蛇毒中纯化出PCA组份,SDS-PAGE图谱显示在分子量51 kD左右呈现1条蛋白带;经生物学活性鉴定:该组份在体外能迅速将PC激活为APC,APC的酰胺酶活性(A405)最高约为Protac(唯一商品化的PC激活剂产品)作用的2.8倍,抗凝活性(秒值)最高约为Protac作用的1.4倍,比活性2.20 IU/mg;不同浓度组份激活PC的酰胺酶活性和抗凝活性均随组份浓度的增大而升高,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法,可以从国产蝮蛇粗蛇毒中分离纯化出PCA组份,该组份具有较强的激活PC的能力,其生物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血小板聚集的关系及使用降尿酸药物苯溴马隆进行干预对高尿酸血症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为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40例(B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22例(C组),高尿酸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或冠心病者40例(D组)以及正常对照组30例(A组),测试并比较各组血小板聚集率(PAgT);利用苯溴马隆对血尿酸大于478 μmol/L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药物干预,疗程20 d,对比治疗前后的PAgT变化.[结果]B、C、D三组患者的PAgT较A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采用苯溴马隆治疗后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增高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是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需要重视高尿酸血症并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异丙酚应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拟行乳腺肿物切除术(切口小、出血少)的病人,均为女性,ASAⅠ级,凝血功能正常,术前均未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病人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和安定10mg.麻醉诱导静注异丙酚(2mg·kg-1)和维库溴铵(0.1mg·kg-1)后进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以5~8mg·kg-1·h-1的速度静脉输入异丙酚,同时给予适当剂量的维库溴铵和芬太尼.围术期不使用吸入麻醉剂.在麻醉诱导前、注射异丙酚10min后和2h后从肘静脉采集血液标本4mL,留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及PT、APTT.采用比浊法在血小板聚集仪上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用ADP诱导血小板的聚集.结果与麻醉前相比,血小板聚集功能在给药10min后,受到显著抑制;在给药2h后,又恢复至麻醉前水平.各时点的PT、APTT没有显著变化.结论异丙酚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但不抑制机体的凝血机制.  相似文献   

17.
王颂扬  邹利群 《华西医学》2014,(6):1037-1039
目的 探讨抗蝮蛇毒血清的使用以及其输注时间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4月1日-11月30日首诊于急诊科的蝮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过敏试验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皮试阴性组和皮试阳性组。再根据两组患者输注抗蝮蛇毒血清时间的长短,将阴性组患者分为输液时间≤1.5 h组和>1.5 h组;阳性组患者分为输液时间≤3 h组和>3 h组;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输注时间、以及输注抗蝮蛇毒血清前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的情况。比较输注抗蝮蛇毒血清前后以及不同输注时间对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阴性组和阳性组输注抗蝮蛇毒血清治疗后,患者的PT、APTT、TT、FIB、D-Dimer均较输注前有所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输液时间≤1.5 h组和≤3 h组分别较输液时间>1.5 h组和>3 h组患者的上述凝血功能相关纠正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抗蝮蛇毒血清能够纠正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且输注速度越快对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莫诺苷对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Born法,检测不同条件下ADP、AA、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莫诺苷能显著抑制由ADP、AA、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P<0.001),尤对ADP的抑制作用选择性强。结论莫诺苷具有明显抑制兔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熟蒜黄汁抗血小板聚集功能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熟蒜黄汁抗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机制。将熟蒜黄汁与正常人富血小板血浆(PRP)进行孵育,加入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观察熟蒜黄汁对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ADP和胶原激活血小板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熟蒜黄汁对活化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和P-选择素(CD62P)表达水平及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量的影响。10只普通白兔随机分为2组,除正常饮食外,分别定量饲以生理盐水、熟蒜黄汁,观察饲养1、3、5以及8周后血小板聚集功能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熟蒜黄汁能显著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P〈0.05),它们的聚集抑制率分别为87.37%(ADP诱导下)和86.24%(胶原诱导下);熟蒜黄汁不能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活化血小板Fib—R和cD62P表达水平(P〉0.05),但能够明显抑制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量(P〈0.05)。体内试验发现,熟蒜黄汁能够明显抑制ADP和胶原诱导下兔血小板聚集。结论:熟蒜黄汁能够在体内、外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其机制主要是抑制了聚集通路的最后环节,即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因此经常食用熟蒜黄汁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