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对化疗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化疗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诱导产生DC和CIK细胞,每个患者接受DC与CIK细胞治疗至少2个疗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健康者和48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及DC联合CIK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NK细胞及CD4+/CD8+比值。结果肿瘤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数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外周血CD3+、CD4+、NK细胞及CD4+/CD8+比值较化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前后CD8+均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DC与CIK细胞回输后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均高于回输前,CD8+低于回输前,但CD3+、CD4+仍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免疫力降低,应用DC与CIK细胞免疫治疗,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患者DC-CIK联合化疗前后外周血中G250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生物化学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31例mRCC患者首先经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qRT-PCR)检测外周血G250 mRNA为阳性表达,予2周期的DC+CIK联合化疗后,再次检测外周血中G250 mRNA阳性表达情况,并评价DC-CIK联合化疗对肿瘤的疗效.结果:生物化学治疗后31例G250 mRNA阳性的患者外周血中18例(58.1%)表达下降,5例(16.1%)无明显变化,8例(25.8%)表达水平呈上升,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1例部分缓解(PR)(35.5%),9例稳定(SD)(29.0%)、11例进展(PD) (35.5%);mRCC患者外周血中G250 mRNA表达变化与生物化疗疗效显著相关(r=0.498).结论:检测mRCC患者外周血中G250 mRNA变化可用于评价生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C)表面存在丰富的抗原捕获分子和抗原递呈分子,具有通过表面受体识别并吞噬凋亡或坏死的肿瘤细胞,激活相应的T淋巴细胞克隆,特异性地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与肿瘤细胞接触后通过释放具有细胞毒性的胞浆颗粒物直接杀伤瘤细胞,同时CIK产生大量的炎性因子直接或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诱导过程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功能。方法应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22例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导培养CIK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其CD4~+CD25~+Foxp3~+表型,并分析Tregs细胞负性调控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IL-10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增殖抑制试验测定Tregs细胞免疫学功能。结果诱导的CIK细胞中存在CD4~+CD25~+Foxp3~+Tregs,其表达量分别为第1天(0.30±0.15)%、第3天(4.48±1.72)%、第5天(3.83±2.12)%、第9天(2.37±1.17)%、第11天(1.65±0.99)%、第14天(1.04±0.76)%。诱导第14天时的Tregs细胞免疫调控负性分子TGF-β1的表达水平为(97.2±2.1)%、CTLA-4为(96.2±3.5)%、IL-10为(4.2±2.3)%。细胞增殖抑制试验中空白对照组、条件对照组以及实验组的增殖细胞表达量分别为(8.55±2.38)%、(42.66±7.32)%、(57.04±7.49)%。结论 CD4~+CD25~+Foxp3~+Tregs细胞可作为潜在的CIK细胞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本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44例患者,用血细胞分离机获取患者自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60ml,体外分离和单独培养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后,用带有虑过网的输血器进行静脉回输.注意单采前、单采中、单采后、回输时、回输后的护理.结果 144例恶 性肿瘤患者治疗中有20例(13.8%)出现发热、胸闷心慌等不良反应,及时对症治疗与护理后好转,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回输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加强各个环节的护理对提高疗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种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对CD+4T淋巴细胞的分化调节作用.方法 将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鼠脾脏T淋巴细胞在不同的刺激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活化T淋巴细胞中CD+4IL-17+T辅助17细胞(Th17细胞)、C+4IL-17+T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调节性细胞(Treg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鼠脾脏T淋巴细胞培养液中有TGF-β存在时可促进Treg细胞、rh17细胞和CD+8;IL-17+T淋巴细胞分化,表达水平分别为(7.8±2.2)%、(12.6±3.1)%、(10.1±2.6)%.无细胞因子培养的同类细胞为实验对照组,表达水平分别为(4.8±0.6)%、(1.7±0.5)%、(1.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9、8.80、9.61,P<0.05或P<0.01).TGF-β与IL-6细胞因子共同存在时可促进Th17和CD+8IL-17+T淋巴细胞分化,表达水平分别为(17.8±5.3)%、(15.0±4.2)%,而分化受抑制的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为(4.I±1.2)%,与TGF-β组同类细胞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03、5.17、5.04,P均<0.01).在TGF-β刺激的T淋巴细胞中加入IL-2细胞因子可使Th17细胞、CD+8;IL-17+T淋巴细胞表达减少,同时伴有Treg细胞表达量的增加;在加入抗IL-2后结果相反,即Th17细胞、CD+8IL-17+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增加,Treg细胞表达水平减少.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Th17、CD+8IL-17+、Treg细胞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鼠脾脏淋巴细胞相似.结论 不同细胞因子对于调控Th17细胞和Treg细胞之间的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DC-CIK治疗的护理要点,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治疗和护理。方法通过对58例行DC-CIK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从采集细胞、输注治疗两大环节,总结该项治疗的流程和观察护理要点。结果行DC-CIK治疗的58例患者在接受规范化、流程化的采集和输注护理后,均取得有效的护理和积极的治疗效果。结论规范的操作,细致的观察,全面的宣教是保证DC-CIK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自体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恶性肿瘤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采用自制DC-CIK患者资料收集表,对130例共834次回输情况进行资料收集与统计。结果:DC-CIK细胞回输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血压脉搏的改变以及变态反应。3例患者出现皮疹并伴有瘙痒。结论:DC-CIK细胞回输不良反应小,治疗过程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负载相关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并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不同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出DC和CIK细胞,热休克方法处理胃癌MKN-28细胞株并制备肿瘤抗原用于负载DC,与CIK细胞共培养,以流式细胞术检测DC、CIK细胞表型,MTS法检测CIK细胞对MKN-28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CIK与DC共培养后,与单纯CIK细胞相比较,增殖活性明显提高,CD3+CD8+、CD3+CD56+双阳性细胞数增多并且具有更强的杀瘤活性,效靶比为20.0∶1时,负载MKN-28抗原的DC-CIK(Ag-DC-CIK)组对MKN-28的杀伤活性为(57.96±2.23)%,远大于未负载MKN-28抗原的DC-CIK组[(38.02±2.06)%]和单纯CIK组[(29.78±1.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热休克凋亡肿瘤细胞抗原负载的DC能促进CIK细胞增殖分化,并提高其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及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P化疗组(化疗组,n = 30)及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DP化疗组(联合组,n=30).2个疗程后,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6)和对照组(n=56),实验组给予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化疗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有效率分别为60.7%和4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疾病控制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P0.05);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提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毒副反应显著轻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DC-CIK细胞与化疗联合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腺肽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0例,随机分成2组。2组患者化疗均采用基于顺铂的联合治疗方案,分别为长春瑞滨加顺铂(NP)、紫杉醇加顺铂(DP)方案和吉西他滨加顺铂(GP)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胸腺肽治疗。分别在化疗前、化疗后7 d以及化疗后28 d观察2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观察化疗过程中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毒性反应。结果在化疗后7、28 d后,2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为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8%(P0.05)。结论化疗联合胸腺肽可以显著提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能力,减少抗癌药物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注射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NP方案(长春瑞滨+卡铂)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共治疗4个周期.结果 2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Ⅲ~Ⅳ级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8+细胞亚群、CD4+/CD8+及免疫球蛋白均有显著变化(P<0.01),组间差异显著(P<0.01);且2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P<0.01),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可减轻晚期NSCLC患者化疗的毒副作用,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赫塞汀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7例乳腺癌患者分两组,45例化疗组和42例赫塞汀联合化疗组,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化疗组和赫塞汀联合化疗组患者的CD3,CD4,CD4/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19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然而CD8、NK细胞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与赫塞汀联合化疗组的淋巴细胞亚群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赫塞汀联合化疗组病情缓解34例,进展8例。化疗组病情缓解23例,进展22例。结论赫塞汀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抗癌疗效,但也会导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DC-CIK细胞生物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64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采取放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治疗。比较2组患者免疫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53.1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86%(P0.05);对照组患者的CD3~+、CD4~+及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与观察组患者相比显著减低(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DC-CIK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在胰腺癌引起恶性腹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6例晚期胰腺癌合并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在接受腹腔灌注化疗的同时应用内生场热疗治疗癌性腹水,对照组仅接受腹腔灌注化疗。结果:研究组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1例,稳定5例,进展4例,客观反应率为76%(29/38)。对照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7例,稳定12例,进展6例,客观反应率为53%(20/38)。中位随访时间11.8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8个月及6.2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29%(11/38)和18%(7/38)。两组客观反应率、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胰腺癌合并恶性腹水患者中,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较常规单纯腹腔化疗疗效好,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SD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全身麻醉,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SD组给予地佐辛0.3 mg/kg+舒芬太尼1.0 μg/kg+昂丹司琼8 mg+生理盐水,总量100 mL;S组给予舒芬太尼2.0μg/kg+昂丹司琼8mg+生理盐水,总量100 mL.分别于麻醉前(T0),术后12 h(T1)、24 h(T2)、48 h(T3)检测C-反应蛋白(CRP)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28+)和NK细胞水平.结果 与T0相比,2组患者CRP在T1、T2、T3点均有明显升高(P<0.01),与S组相比,SD组患者CRP在T1、T2、T3时间点均低于D组(P<0.05);与T0相比,S组CD3+、CD4+、CD4+/CD8+、CD28+和NK细胞在T1、T2、T3各时点降低(P<0.05),DS组CD3+、CD4+、CD4+/CD8+、CD28+和NK细胞在T1、T2点降低(P<0.05),在T3点已经恢复到T0水平.与S组相比,DS组患者CD3+、CD4+、CD4 +/CD8+、CD28+和NK细胞在术后T1 ~T3各时点高于S组(P<0.05);2组CD8+水平在各时点无明显差异.结论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更有利于老年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