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再议四川盆地西部坳陷深盆气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军 《石油实验地质》2008,30(2):109-114
四川盆地西部坳陷(简称川西坳陷),在盆地类型、烃源岩性质、源—储组合关系、储层致密等方面具备深盆气成藏条件。但川西坳陷是一个多期构造作用形成的叠合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大量排烃作用发生在储层致密化之前,天然气主要在水动力和浮力作用下运聚成藏,在成藏机理上与深盆气有本质差异。上三叠统同一套储层在区域上不具气水倒置关系,天然气聚集带特征明显,主要受燕山期和印支期古隆起控制,气水分布规律与深盆气大面积饱含气不同,其最高单井日水产量可达1000m3以上。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现今气藏类型主要以复合圈闭为主,含气丰度和地层水分布受圈闭内的裂缝及成岩储渗体控制,没有统一的气水界面。须4气藏可能是动态散失破坏的残余气藏,储量损失部分被地层水占据,含水丰度普遍较高。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常规机理成藏,经过了多期构造运动作用的叠加—调整—改造后,成为具有非常规气水分布特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不属于深盆气范畴。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深盆气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盆气是致密砂岩气藏类型之一,由于其独特的成藏机制和气藏特征,对深盆气藏的勘探思路与对策均有别于常规气藏。川西坳陷陆相致密碎屑岩领域是否存在深盆气? 国内许多学者、专家各舒己见,提出了不同的认识。从成藏机制及气藏特征两方面将川西致密砂岩气和北美深盆气进行类比,认为川西上三叠统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具有典型深盆气特征的气藏;就成藏机制而言,川西坳陷的天然气成藏机制与深盆气完全不同。川西上三叠统天然气的成藏属“早常规-晚改造”复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
由于楚雄盆地构造圈闭形成期与源岩主要生排烃期不匹配,导致了长期以来按构造圈闭部署的油气勘探工作屡遭失败。深盆气理论与勘探实践表明,在盆地坳陷中心或上倾斜坡地带可以形成非构造型的深盆气藏。认为楚雄盆地具备深盆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上三叠统煤系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生气强度可达(40~60)×108m3/km2;广泛发育致密砂岩储集层,坳陷主体部位上三叠统连片分布,天然气保存条件较好;盆地西部坳陷和北部坳陷及其斜坡区是深盆气勘探的有利地区。还认为:该盆地上三叠统煤系生、储、盖层相互叠置,可构成下生上储、上生下储和自生自储等多种成藏组合;在有断层沟通条件下,也可以于煤系之上的侏罗系地层中形成次生的常规成藏组合;若运用深盆气勘探理论,并从动态演化的观点重新评价,可望在该盆地天然气勘探上获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下二叠统深盆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深盆气藏在很多方面不同于传统气藏,常具有饱和气体、异常压力、下倾部位无气水界面和低渗透储层等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下二叠统气藏就是一个典型的直接型深盆气藏的实例。指出:该深盆气的主要赋存层位为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储层岩石为河流三角洲相砂砾岩和砂岩,砂体厚度大、分布广泛,岩性致密,储层渗透率普遍小于1×10-3μm2(但对于深盆气的储集,仍是十分有效的储层);上古生界煤系气源岩表现为广覆型分布、较高有机质丰度、倾气腐殖型有机质为主的特点,属于全天候式生气,目前虽然可能基本上不再继续供气,但其生成的巨大资源量在极为缓慢的散失速率下仍能形成特大型深盆气藏;深盆气藏主体分布区以常压和低压为主,天然气分布充分表现出深盆气藏特有的气水倒置特征;山西组、下石盒子组深盆气甜点属于地层性质,多出现在深盆气上倾边界附近的储层中。  相似文献   

5.
川西坳陷的天然气是深盆气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叶军 《天然气工业》2003,23(Z1):1-5
深盆气是致密砂岩气藏类型之一,由于其独特的成藏机制和气藏分布特征,深盆气藏的勘探思路与对策均有别于常规气藏.川西坳陷含气领域是否属于深盆气的问题,国内许多学者、专家通过研究,多给予肯定.文章在川西致密砂岩气藏和北美深盆气藏特征比较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天然气成藏机制,建立了成藏模式.认为川西上三叠统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具有典型深盆气特征的气藏;就成藏机制而言,川西坳陷的天然气成藏机制与深盆气完全不同;目前发现的天然气藏不属深盆气范畴.  相似文献   

6.
深盆气是致密砂岩气藏类型之一,由于其独特的成藏机制和气藏特征,对深盆气藏的勘探思路与对策均有别于常规气藏。川西坳陷陆相致密碎屑岩领域是否存在深盆气?国内许多学者、专家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同认识。本文从成藏机制及气藏特征两方面将川西致密砂岩气和北美深盆气进行了类比,认为川西上三叠统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具有典型深盆气特征的气藏,其天然气的成藏属“早常规——晚改造”复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7.
由于楚雄盆地构造圈闭形成期与源岩主要生排烃期不匹配,导致了长期以来按构造圈闭部署的油气勘探工作屡遭失败。深盆气理论与勘探实践表明,在盆地坳陷中心或上倾斜坡地带可以形成非构造型的深盆气藏。认为楚雄盆地具备深盆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上三叠统煤系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生气强度可达(40~60)×108m3/km2;广泛发育致密砂岩储集层,坳陷主体部位上三叠统连片分布,天然气保存条件较好;盆地西部坳陷和北部坳陷及其斜坡区是深盆气勘探的有利地区。还认为:该盆地上三叠统煤系生、储、盖层相互叠置,可构成下生上储、上生下储和自生自储等多种成藏组合;在有断层沟通条件下,也可以于煤系之上的侏罗系地层中形成次生的常规成藏组合;若运用深盆气勘探理论,并从动态演化的观点重新评价,可望在该盆地天然气勘探上获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成藏年代学特征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可划分为两套生储盖组合:下部组合的生排烃高峰期为晚三叠世中晚期;上部组合的生排烃高峰期为晚侏罗世。导致须家河组储层致密化的原因:一是机械压实;二是自生矿物充填。须家河组储层致密化时期为中侏罗世上沙溪庙期末至晚白垩世。流体包裹体指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的主要充注时期为须家河期须四时末至中侏罗世末。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在川西坳陷形成了多期次的圈闭,以燕山期形成的大型古隆起与油气运聚匹配最好。综合源岩生排烃期、储层致密化期、流体充注储层时期、圈闭形成期,可以确定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的主要成藏期为印支中晚期—燕山中晚期。  相似文献   

9.
“深盆气藏”是由一种“气水倒置”的特殊圈闭形成的非常规天然气聚集,构造平缓、储层致密和具有不间断供气的气源是其形成的主要条件。研究认为,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的依南2气藏为“深盆气藏”。依南2气藏产气层段为致密砂岩,发育于一向南倾的单斜背景之上,处于构造的下倾部位,存在生气量巨大的侏罗系—三叠系大套煤系地层。同时依南2气藏又具有气水倒置、含气饱和度高及异常高压的特点。依南2气藏在形成过程中,气源向致密砂岩充注时,运移的主要方式以扩散作用为主。具备了形成深盆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藏研究   总被引:49,自引:8,他引:41  
鄂尔多斯盆地存在前缘坳陷和大型斜坡组成的深盆地结构。上古生界发育海陆交互相和陆相砂泥岩生储组合,大型三角洲体系形成了广泛发育的致密砂岩储集层。煤系地层形成了深盆气藏的主要气源岩,范围广、丰度高的煤系有机质除东北部处于低成熟外,盆地中普遍进入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深盆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从三叠纪持续到晚白垩世,其后进入保存期。上古生界形成了一个几乎覆盖全区的特大型深盆气藏,地层压力以异常低压为主,气水分布明显呈现南气北水下气上水的特征,气层分布不受构造控制,预测地质储量为1. 47 × 1012~ 10. 5 × 1012m3。  相似文献   

11.
������˹����Ϲ������������о�   总被引:53,自引:7,他引:46  
受加拿大阿尔伯达和北美其它一些含煤盆地勘探开发深盆气经验的启发,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后发现,该盆地同样具备深盆气存在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和主要特征,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深盆气田。3项基本条件是:①有足够的、优质的、现今仍能生气生烃的烃源岩—煤系地层;②致密的储集层与烃源岩紧密配置,本区储层孔隙度绝大部分为5%~10%,渗透率绝大部分小于1×10-3μm2;③较好的区域性盖层。6个特征是:①下倾区大面积含气,上倾区含水,区域性气水倒置;②负压异常;③上古生界区域盖层以下整段厚400m地层饱含气(普遍含气);④没有底水或边水,含气与构造无关;⑤盆地北部上倾水区内的中、小构造含气;⑥可能存在天然气泄漏区。采用类比法预测,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量为50×1012m3左右,多套透镜状砂体叠置连片,含气面积10×104km2,潜在可探明储量2×1012m3,可能建成200×108m3/a产能。预测出4个有利区势带,其中I号区和I号区面积之和近2.5×104km2,应作为近期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田流体动力学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田地下流体动力场演化和流体动力场特征以及与气水分布的关系,获得了气田流体动力学和天然气藏多方面的认识。盆地北部和东部上倾地区发育大气水下渗-向心流。盆地西南部下倾区为天然气聚集区。多数气藏内部能量亏损,天然气处于滞流状态。中间过渡带为天然气越流漏失区,气水共存。在盆地沉积埋藏阶段,天然气运移进入储层并溶解于地层水中,流体压力不断增强,发育地层压实水离心流。在天然气随离心流运移过程中,部分天然气游离,往储层上翘一侧漏失。随着天然气的漏失作用,地层流体压力不断降低,天然气和地层水几乎处于滞流状态。随着喜山期的沉积埋藏作用,处于封闭和滞流状态的气藏逐渐出现能量亏损,地层流体低压进一步发育。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的分布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天然气成藏条件等进行分析,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成藏的新模式,认为其成藏过程是天然气在垂向上向上排驱地层水并就近聚集,而不是长距离侧向运移的结果;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气水分布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并不属于气水倒置的范畴,而是大量各自独立的致密砂岩天然气藏在平面上投影叠合的表象。根据这些结论,不仅对鄂尔多斯盆地,而且对阿尔伯达盆地的经典深盆气藏的气水倒置分布的观点也应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沁水盆地向斜型水封气藏形成条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沁水盆地具备形成古生界向斜型水封气藏的基本条件:(1)复式向斜型盆地结构;(2)复向斜主部充足的气源(3458.6×108m3)及其与盆地构造的良好时空配置;(3)复向斜边缘常规储层沿下倾方向渐变为低孔渗致密储层;(4)复向斜边翼水动力封堵与区域盖层联合构成的有效封存与圈闭条件。由此预测盆地腹部向斜轴部附近,上、下古生界当分别构成水动力圈闭条件下的两大天然气赋存系统。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的深盆气气藏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整体抬升,形成了稳定的大型区域斜坡,为深盆气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构造条件;其太原组、山西组煤系地层具有良好的生气条件,为深盆气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太原组、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的砂体厚度大、分布广,且岩性致密,为深盆气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深盆气藏在伊陕斜坡及天环凹陷一带以产气为主;晋西断褶带至西缘断褶带气水同产;在伊 12井至哈 2井一带则以产水为主。伊陕斜坡及天环凹陷的主体均处于深盆气藏的含气带内,储量丰度高,是最具远景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岩性圈闭形成机理及识别方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改变了把地层划分为储层和封盖层识别岩性圈闭分布的传统方法,将其划分为储集层、非储输导层和封堵层3种不同性质地层,3种地层的空间展布决定了岩性圈闭的构成与分布。而岩性圈闭的可靠性决定于封堵层界面和储集层界面的匹配关系。在总结多年来松辽盆地岩性圈闭(带)各种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岩性圈闭构成新理论,提出了岩性圈闭的双界面识别法。  相似文献   

17.
前梨园洼陷深盆气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前梨园洼陷受凹陷边界兰聊断裂控制,持续发育,为深盆气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洼陷内下第三系发育良好的烃源岩,演化程度高,气源充足,沙河街组三段三、四亚段发育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为深盆气藏形成创造了条件。前梨园洼陷周缘已发现气藏具有“气水倒置”、异常高压、含气井段长且产量低、气藏不受构造控制等特征。东濮凹陷是陆相断陷盆地中“断洼型”深盆气的典型代表,环洼的斜坡带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